分享

中国城池史

 佚名2016 2023-01-09 发布于江苏

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太湖之东筑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都城——阖闾大城(亦称吴大城、姑苏城,常州无锡交界处亦有阖闾城遗址)。据《吴越春秋》记载:“筑大城,周围四十七里...以地有姑胥(苏)山,因曰姑苏”。《越绝书》中则记载“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一百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

只可惜这座壮丽的新都并未能长久延续吴国的国运,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倾全国之力举兵灭吴。《国语.吴语》记载:“越王句(勾)践乃率中军...入其郛(郭),焚其姑苏”。

越国围攻吴都之战

越王勾践围攻吴都之时,曾在胥门外筑土城(俗称越城,也叫勾践城)屯兵,其遗址位于金苏州市郊石湖北越来溪东。

秦国统一天下后,在原吴国都城设置吴县,隶属会稽郡。始皇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吴县(苏州)城墙因此被拆毁,直到汉代才重新修筑城墙。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吴县属楚王封地。次年刘邦降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封地东部会稽等三郡五十二城改建荆国,以其从兄刘贾为荆王,都于吴县。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反叛,杀刘贾,占领荆国封地。次年刘邦平定英布之叛,封刘濞为吴王,吴县遂属吴国封地。后刘濞反叛,被平后吴县属会稽郡。

王莽新朝时期,改吴县为泰德县。东汉光武帝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改泰德县为吴县。汉顺帝时因会稽郡幅员辽阔,不便管理,遂于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析郡地东北部另置吴郡,新置吴郡领县十三,吴县为首邑,郡治在吴县。

民国时期苏州城池鸟瞰图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吴县长期为江东孙吴势力的根据地。

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晋成帝封其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都于吴县。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废吴国之名复称吴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吴郡建置,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易吴州为苏州,这是苏州得名之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南方士族不满隋朝统治,各地纷纷反叛。因叛乱危及苏城安全,郢国公杨素于苏城西南横山(七子山)与黄山之间另筑城廓,州、县治悉移新廓。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复苏州为吴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改州县制为郡县制,吴州复称吴郡。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吴郡为苏州;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将隋代迁出的州、县治迁回旧城址。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吴县东部分置长洲县,两县同城而治。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苏州为吴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称苏州,并改隶浙西道,节度使署也驻苏州城内。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苏州刺史张搏重筑城墙(原城墙几乎毁于王郢之乱),南北十二里,东西九里,周长四十二里三十步。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吴越王钱镠第四子钱元璙重修苏州城墙,改夯土为砖砌,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内外有濠(即内外城河),并在部分城墙段修筑向外凸出的“马面”墙。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吴越王钱弘俶改中吴军为平江军,隶江南道。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纳土归宋,改平江军为苏州。政和三年(1113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宋初填塞蛇、匠二门,仅留阊、胥、盘、葑、娄、齐六门。

宋代平江图

南宋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面对形式日益严峻的宋元战争,苏州知府赵汝历在苏州城墙上增置女墙,提升城防。

公元1275年(南宋德佑元年,元朝至元十二年)元军入侵。元军攻克苏州城,因蒙古人惧怕南方汉人据城反叛,所以下令拆除各地的城墙,苏州城墙被毁。同年元朝置浙西路军民宣抚司,次年又改宣抚司为平江路。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升平江路为达鲁花赤总管府。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各地起兵反元,官府为抵抗起义军,又重修城墙,苏州城墙也得到了恢复,还加厚城墙、加深城濠。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入据平江,建大周政权,一度改称隆平府,在苏州六门外修建月城(瓮城)。次年张士诚接受元朝封册,复改为平江路,并在虎丘等地修筑小城(要塞城堡)拱卫苏州。防备朱元璋。

1366年,朱元璋派遣徐达率军平定张士诚势力,历经十月围城,最终攻克苏州,朱元璋吴王元年(1367年),改平江路为苏州府。明初对在战乱中破损苏州城进行了整修。

清康熙元年(1662年),巡抚韩世琦在原苏州城的基础上改筑城墙,重修后总长达45里,苏州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在江南地区苏州的城池规模仅次于南京。雍正二年(1724年)分长洲县南境置元和县,苏州府城之内吴县、长洲县、元和县三县同城而治。

吴县

长洲县

元和县

1884年全漕运道图中的苏州府城

清代苏州城区域大致复原

清代《姑苏繁华图》中的描绘阊门商业繁华的场景

太平天国战乱期间,江苏巡抚徐有壬和总兵马德昭下令烧毁阊门外商业区,以巩固城防。繁华盖世的阊门商业区化为灰烬,数十万苏州百姓逃往上海。苏州被太平军攻克后,成为李秀成的大本营,后又遭李鸿章清军围攻,反复战乱使得苏州境内人口锐减,原本繁华的商业凋敝,经济地位逐步被上海取代。

1901年苏州城图(中英对照版)

清末民初苏州城厢图

民国元年(1912年),废苏州府为苏州,长洲县和元和县并入吴县。民国时期,先后增辟和重辟金门、平门、相门和新胥门。1937年11月苏州为日军占据,1938年苏州成为日伪治下江苏省政府省会,抗战胜利后被废。

1914年新测苏州城厢明细全图

1915年日本满铁公司出版的外语版苏州城图

1930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苏州城图

1938年日伪江苏省省会苏州城图

1939年侵华日军测绘苏州城图

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军使用的苏州城简图

解放后,除盘门、胥门、金门及部分城墙外,其余城门城墙均被拆除。2012年前后,苏州成立了古城墙博物馆,并陆续在原址上复建了一批城门城墙。

苏州城历史上出现过的城门很多,伍子胥筑姑苏城时有八座城门:阊、胥、平、齐、蛇、盘、娄、匠(八门之名有多种版本,此处使用流传最广的)。

1911年苏州城外(疑似盘门)

护城河城墙远景

葑门

葑门,得名于封禺山,相传为越灭吴后所开。古时堰塞不通,至宋代范文正公重开,城门之上有重檐歇山式城楼三间两层,悬有清代翰林顾嗣立所书"溪流清映"横匾。1936年城楼被拆除,50年代城门亦被拆除。

民国时期新建的阊门

阊门,古姑苏八门之一,传说中的天门,吴王取“天通阊阖风”之意,以克制西边的楚国,故阊门又称“破楚门”。太平天国战乱之后瓮城被毁,改建成小月城。1927年,小月城被拆建成阊门广场。1935年为改善交通,又拆去阊门,改建与金门相仿的罗马式城门,取名新阊门。1958年城门被拆除。

蛇门,古姑苏八门之一,以十二生肖巳蛇所在方位得名,越国在“巳”位,越人以鸟蛇为图腾,蛇亦有指代越国之意。蛇门上有一条象征越国的木蛇,蛇头向着西北,象征越国臣服和朝拜吴国。

盘门,古姑苏八门之一,古称蟠门,因吴国处于辰(龙)位,故在城南又设蟠门,城上刻木蟠龙,面向越国,象征吴国征服越国,越灭吴后改名盘门。

盘门

盘门外的吴门桥

吴门桥,位于盘门外,最早为北宋初修建,清代重修,桥身以苏州金山花岗岩构筑,杂有少量宋代旧桥所遗的武康石。此桥横跨大运河,为陆路出入盘门的必经通道,是江苏省现存最高的单孔古石拱桥。

保存至今的盘门

盘门剖析图

日军占据下的平门

平门,古姑苏八门之一,公元前505年,伍子胥挥师北上,打败齐国,凯旋时即此门入城,取平定齐国之意。自宋代时平门堵塞已久,1928年为便利交通,重建新平门。1958年城门被拆除。

平门外护城河远望壮观的马面墙

平门附近城墙剖面图,此段护城河极为宽广。

平门外梅村桥

梅村桥,位于平门之外,横跨护城河。由民族资本家贝仁元(表字润生,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个人捐资建造。初名润生桥,后为纪念其父贝嘉楙(表字梅邨),改称梅邨(村)桥。

齐门水门

齐门,古姑苏八门之一,苏州正北门,因面朝齐国而得名,伍子胥击败齐国后,齐国以女为质,其女嫁吴太子波,常思念齐国,于此门眺望北方,故而也称望齐门。20世纪60年代初,为改善交通,拆除齐门城门城楼,1978年建水闸时又拆除了水城门。

金门

保存至今的金门

金门附近城墙女墙构造示意

金门,位于城西,阊门之南。1922年始辟,1923年,军阀齐燮元和卢永祥的江浙战争。苏州士绅认为开了金门不利,便又砌没。1929年后重新开辟金门,城门系罗马式,设三门。

保存至今的胥门

胥门,也叫姑胥门,古姑苏八门之一,因门外通姑胥(苏)山得名,伍子胥死后头颅亦被悬挂于此门。现存胥门为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所建,是苏州六座古城门中唯一一座无水门的城门。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瓮城,民国时瓮城被拆除。门外胥江之上原有一座始建于宋代极为壮丽的三孔石拱桥——大日晖桥(又名胥门桥、怀胥桥),50年代末拓宽河口时被拆除。

1940年,为便于交通,在万年桥对面开辟了一座新胥门,1958年时被拆除。

匠门,古姑苏八门之一,因工匠聚集而得名,相传吴王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后世改称相门,宋初时填塞被废,民国期间被重新开辟,解放后被拆除。

娄门与永宁桥

娄门,古姑苏八门之一,因外通娄地而得名。门外娄江为外通入海的水道,娄门一度因水运而繁荣,太平天国战乱使得苏州衰落上海兴起,娄门也失去往日荣光。民国初时,娄门仍有外城、中城、内城三重城门,内城筑有城楼,城门南面还有三道水城门,足见其昔日盛况。1948年前后,外城、中城及内城门上的城楼被拆除,仅保存一座内城城门。1958年,仅剩的城门亦被拆除,随后三重水城门也被拆除。娄门外有娄江之上横跨一座永宁(林)桥,始建于宋代,2008年因桥危被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