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查拳”传承人张皇玉
(2012-10-22 09:44:33) 转载▼
忻州晚报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第746期 忻州日报晚报版
七旬老人义务教拳三十年如一日
——记忻州“查拳”传承人张皇玉
采访的缘起 说起健身,许多人反应大多相同,总是说:“健身是个好活动,但是就是时间抽不出来……”却不知每次体检完毕之后,多数人看着体检表总是望而兴叹。
2012 年3 月,笔者进入蜂鸟健身会所开始健身,一个身材匀称有些偏瘦的年轻人很是引人注目,他在授课之余常常一个人舞枪弄棒。闲暇之余笔者和他攀谈起来,原来他叫史忠义,是会所的健身教练且习武多年。
笔者对武术也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向他询问他主要练习什么拳法,他脱口而出:“查拳”。见笔者没听说过这门武学,他于是就滔滔不绝的向笔者讲起了这套拳法的故事,同时也讲起了他的师傅——一位退休老工人张皇玉,义务教拳三十年如一日。笔者突然对这位老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切的想见到这位可敬的老人。
在史忠义的安排下,笔者决定在10 月13日的早晨见见这位张师傅。当天笔者五点半起床,简单的洗涮之后,换好了运动服就出了门。
秋日的早晨更显出一丝丝的凉意来,街道上除了辛勤的清洁工在为街道进行着每日的梳妆之外,整个城市还在朦胧的沉睡中,只有路灯在顽强的驱赶着黑暗,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笔者乘着浓浓的秋意,加快了脚步,想早一点见到这位老人,一路上晨练的人们比比皆是。十分钟后,笔者来到了和平广场,远远地就听到晨炼的人们为自己喊着锻炼的口号“嘿、哈……”笔者三步并两步循着声音走过去,原来史忠义早已在那里开始了他的操练,看到笔者的到来,他停下来笑着说:“我带你去见张师傅!”
不远处一位戴着鸭舌帽,身着白衣服的老人正在指导一个小男孩练着什么,身边围了许多的练习者在悉心听着。他就是笔者要见的老人,见到笔者的出现,老人家满脸笑容的迎了上来。在简单的寒暄之后,老人家便谈起了“查拳”。
“查拳”的起源
据张师傅说:“查拳”起源于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手下一员大将名曰查尚义(查密儿),多年跟随戚继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深受广大官兵爱戴。戚继光平倭后委任查尚义(查密儿)和他的表弟滑宗岐为山东今淄博市冠县地方官,管理当地治安等事务。
二人在离冠县城一里的张尹庄住了下来,张尹庄又名一里庄,这里居住的全都是回族的民众,再加上查尚义、滑宗岐也是回民,所以他们和村民相处的其乐融融。他们感到那里的老百姓民风淳朴,一片和谐,但是常常受到匪盗的袭扰,二人甚是担忧,想自己百年之后无人再保护村民,于是二人决定将毕生武功传授于当地张氏族人的村民。
在查、滑二人的传授之下,张尹庄男女老少纷纷开始习武,一时间冠县境内习武成风,若干年后查、滑二人由于年老体衰相继辞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们这一义举,就将二人传授的武功称作了“查拳”和“滑拳”也称“查滑拳”,练习此拳法的人群自然的被人称作了“查滑门”。
到了后期年间“查滑拳”由于人口的流动得以在民间传播开来,张尹庄张氏的祖先张乾成了继查、滑二人之后的传承人。
两次拜师
张师傅在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眼里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讲到精彩之处手舞足蹈,笔者又问起了张师傅是如何和这有着悠久历史的“查拳”结缘时,张师傅沉思了一会说:他早在8岁时就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体育老师虽然只会简单的几套拳法,就足以叫他眼花缭乱,羡慕不已了。
1948 年的9 月12 日,张师傅是年12 岁,因支援前线由当时的忻县(现在的忻州)到了太原,同时参与了解放太原的战役,而后定居太原,1950 年成了太原某机械厂的一名学徒车工。
怀揣着对武术的那份热爱,张师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身在太原的“查拳”传承人之一庞林太并同他一起习武。
庞林太是山西太原人,“查拳”传承人之一,武术九段,中国“十大武术教练”之一,现任山西武术院总主教练。从事教练生涯四十五年,麾下弟子夺得国内外大赛金牌150 余枚,业内人称“冠军教练”。
1952 年,张师傅在庞林太的引荐之下正式拜“查拳”的又一传承人,号称中外大力士的何振江为师,虚心学习“查拳”,这是张师傅真正正式接触“查拳”,也是他的第一次拜师。
1957 年在庞林太的邀请之下,号称“查拳”一代宗师的张锡泰由山东老家冠县来到了太原传授“查拳”。张锡泰先生是山东张尹庄张氏的祖先张乾的嫡孙,受家族的影响自幼习武练习“查拳”,张师傅在张锡泰先生指导下刻苦练习“ 查拳”,1958 年张师傅正式拜张锡泰先生为师,这是张师傅第二次拜师,张锡泰后来定居太原,期间继续教授“查拳”,一直到1982 年的2 月故去。
义务教拳
拜师后的几年里,张师傅一边虚心向张锡泰、何振江先生学习,一边苦练“查拳”,同时以自己所学教授那些喜爱武术,喜爱“查拳”的人们。
据张师傅回忆说,他的第一个徒弟是1961年收的,在太原究竟收过多少徒弟,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1978 年,由于工作原因,张师傅回到了当时的忻县,成了化工机械厂的一名工人,后又调入造纸厂任设备科长。期间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化,张师傅习武之心未变,一直义务教授“查拳”至今。几十年来他一直在为发扬“查拳”、发扬中国传统武术事业默默地做着贡献。
张师傅自16 岁接触“查拳”,到后来的正式拜师至今,已经走过了漫漫的61 个年头,这61年来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如今张师傅已经是77 岁高龄,改变的只是自己的容颜,不变的是他对中国传统武术和“查拳”的那份热爱。
据张师傅自己多年练习“查拳”的体会来讲,“查拳”有着:舒展大方、干净利落、结构严谨、爆脆有力的特点,深深的吸引着广大尚武的民众。
师傅的故去并不是“查拳”传承的终止,张师傅自82 年师傅故去后的几十年里,在太原义务教授“查拳”,不管你的职业、年龄、性别,只要你肯学,他都凭着对中国传统武术一颗热诚的心免费教授。这几十年来,张师傅一直是这样坚持着。
“查拳”的传承
义务教拳的几十年里,张师傅最欣慰的是那么多的人喜欢中国传统武术,喜欢“查拳”;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好多的习武者不能持之以恒;最担忧的是自己百年之后,在忻州这片土地上“查拳”的传承问题。
张师傅教过的徒弟大约有两千人左右,年龄最大的将近60 岁,最小的只有十岁,来自于各行各业,有大学教授、公务员、企业员工、生意人,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如今张师傅日渐衰老,许多老年性的疾病接踵而至,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有一个能吃苦、肯学习的年轻人继承他的衣钵,把中国传统的“查拳”传下去,使其发扬广大,同时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查拳”更好地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的保护
不到一小时的采访很快结束了,笔者告别张师傅走在回家的路上,天色已渐渐大亮了起来,街道上到处是行色匆匆的人流,耳边又响起嘈杂的车流声……
也许是传统的东西离人们太远了,人们真的需要重新去寻找回那些被称之为民族精髓的事物。发扬中国武术、传承像“查拳”这样的传统文化的东西,这已不是张师傅一个人的事情了,他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乃至未来几代人应该做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想到这里,笔者的脚步突然变的沉重了,以“任重而道远”来形容笔者此时的心情似乎很恰当。
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像张师傅一样的热心人和追随者,尽自己一点点的微薄之力,多多地为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做点贡献。
给力张师傅!给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张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