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拳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东方竹马 2017-07-12

国术者 古今同义 国之术 修身之艺也!


中国传统武学的传承与发展之路,多崎岖坎坷。众多武学濒临失传,官方的武学关怀者多寄希望于民间武学传承的复兴,然民间传承者的传授方式,已走向边缘,加之门户见识,师承不同,近况也并非乐观。
今就笔者所了解红拳的传承与发展浅述自己的看法,供同仁思考、指正。
武术的传承内容,主要由两个方面所组成,一方面是武技及与武技方面有关的理论和各种武术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与中国武术文化密切有关的民族文化精神。通过习练武术,在传承武术技艺同时也增强了体质,也得到了身心的愉悦、思想与精神上的充实与完善。
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民间文化、同时它又承载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武术技艺和民族精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
传统武术在拥有厚重历史累积的同时,同样也面临时代的变革与挑战。“传统”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它同样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才能得以延续。
近一两年来,笔者在西安及长安、泾阳,渭南、蓝田等地区了解到,传统红拳的家传或者师徒传承的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序上阻碍了传统武术更广阔的发展。要想持续地使红拳发展下去,就要摆脱传承人传技的方式,借助现代手段和传播方式。
因为,传统师徒的方式授传,使很多青少年看不到出路在何方;对自己学习的内容不清楚,能够坚持下去学习的人很少。还有,现今农村青少年纷纷涌向城市打工挣钱,不再像过去那样,农忙时务农,农闲时习武,笔者在泾阳的社户村、长安杜陵的西北村,大兆的西庄村,中兆,东槽村、西四府井村等了解到,青少年现在很少对红拳感兴趣,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中还存在着对武术的偏见,宁可去打麻将,跳舞,也不去习武。在农村师徒传承的方法也单调,徒弟跟着师傅在后面比划动作,对于该动作为何你要这样运行、它的作用等,师傅很少讲,与武术有关密切关系的中华文化、哲学、力学、医学、伦理学等更是不知说起。
在城市笔者也走访过南郊大雁塔附近的张师傅,羊头镇的赵师傅,韩家湾村于师傅,北郊红旗机械厂的陈师傅,西唐西庄的赵师傅,刘南堡的陈师傅,十里铺的赵师傅,西郊大庆路和睦村陈师傅,小土门的刘师傅,昆明路焦化厂的刘师傅等。他们虽然在传授武艺方面有一套方法,可是在讲起中华武术与中华民族文化方面的关系时也很少讲,再有,由于师徒关系,传承不同,历史留下的问题等,也不愿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有的在思想上对现今武术活动不屑一顾之情,说那是在作秀,纯粹在表演形式,脱离武术的技击格斗等。
其实,民间武术,由于不受各种竞赛的限制,可以展现各自拳法流派的技法,功法,也可充分表现个人对武术的理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也更多地保留一些武术原始的技艺,风格,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武术理论。
传统武术都有浓郁鲜明的传统特色,但是打着深刻历史烙印的传统武术,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变化、去追求时代的特色。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去认识到武术真的是国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塑造青少年完美人生,造就有益于社会的各种有用人才的民族优秀文化。
红拳与其他传统武术一样,要想发展,要想让人们去接受它、学习它,继承它,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官方应该给传承者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有学问懂技术的人去协助那些年事已高的传承者,要制定一套简单实用的教学材料。


红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如何发展经济时代的同时,去继承和发展红拳,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们不能为了现代经济而忘记了历史文化的继承,如果留不住历史性的文化遗产,人类将陷入一种历史虚无和文化无根的状态。
在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红拳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完整性,丰富性和至高性的红拳,如何把传承和发展红拳推动民众继承和发扬红拳,积极打造彰显华夏方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让红拳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我们红拳传承人首要完成的事。
红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始终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技击技术是武术的核心,没有了技击技术,就不可能有武术文化。
吾认为:继承和发展红拳,使红拳成为中国武术的一面旗帜,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在技击上下功夫,并以健身为辅助手段。大力开展全民习红拳运动。帛定详细的发展计划,(另见吾拙作《红拳的发展之我见》)
要培养文武兼备的武术人才,红拳的拳理拳法是遵从人的心理、生理,人体的自然规律的自然法则,必须有知识才能掌握并探求发展,从文者兼学武艺。从武者也习文,这是华夏大地武术界的一道人文景观。红拳的传承者正是这样一种追求文武共修的研修者。
继承和发展红拳,我们在探求,思考,相信在不久,红拳将使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令所有习武者去追求,研习。

文/ 李毅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