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老建筑及街道-1[84P]

 zzcl知足常乐 2013-02-21

北京老建筑及街道-1[84P]

这所房子漂亮,精致,与周围其它房子相比很特别。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门脸不大,但比较讲究。



清静!



酒店。


位于东华门大街北侧的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



东华门大街上的小商店。


新旧结合的中式建筑。


二十世纪初的建筑。




卤煮店在了紫禁城的东华门外,不知皇朝时是否允许,但现在的这个店的卤煮还是很好吃的。



小吃部。



这样的门脸不知是什么时代的。



电缆入地工程说来容易,其实比较难,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体现,因为入地工程会使配电网成本大幅提高,北京市在新开发的小区和新改造的道路上应该是进行了电缆入地工程。


旅行社。

街景。


商店。



门脸还可以是这样。






南锣鼓巷



半截的胡同。



过去的北京有句俗话:“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以形容胡同之多。据清《京师坊巷志稿》一书统计共有街道,胡同2077条。1944年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中统计当时北京城里共有3200条胡同,而到1986年,《北京街巷名称录汇编》一书记载的胡同,街巷总数已达6104个。



角楼。






从北河沿大街从南往北走,可以看到一些高大建筑,这个东华门幼儿园是比较小但比较美观的一个建筑。


民政部。



高检。






中国民间商会。



朝阳公园







在皇城内有祈求风调雨顺的四座神庙。封建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缺乏认识,对大自然的灾害更是无力抗拒。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求救于神灵的护佑。风,云,雷,雨四种天象各有专神司其职。于是皇帝专为此四位神灵建庙祀之,以乞求一年当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厚泽于民。
凝和庙坐落在北池子大街路东,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祭祀云神,故又称云神庙。

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及4层大殿。山门前有琉璃砖大影壁,上覆琉璃瓦顶,长22.9米,厚0.95米,建在石须弥座上。山门三间,面阔16.8米,进深6.6米,歇山调大脊,黄琉璃筒瓦绿剪边,外檐单昂三踩斗拱,平升科四攒,山面六攒,旋子彩画,彻上明造,五架梁,内檐单翘斗拱。钟鼓楼为重檐歇山顶,上檐为一斗二升麻叶头,下檐为单昂三踩斗拱,平升科四攒,旋子彩画,黄瓦绿剪边,方形,每边长4.6米。前殿三间,面阔10.9米,进深6米,黑琉璃筒瓦绿剪边,硬山顶调大脊,单昂三踩斗拱,平升科四攒,山面六攒,旋子彩画。正殿三间,面阔14.4米,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筒瓦绿剪边,重昂五踩斗拱,平升科五攒,前后单步梁,和玺彩画,六抹方格玻璃门窗,盘龙井口天花,殿前石级中为御路,汉白玉石上雕龙纹。后殿五间,面古时凝和庙(13张)阔18.4米,进深8.5米,黄琉璃筒瓦绿剪边,顶为歇山调大脊,单昂斗拱,平升科六攒,次间四攒,六抹方格玻璃门窗,内檐为单翘三踩斗拱,井口天花。后殿东西两侧为朵殿,东、西均为三间,大式硬山顶灰筒瓦箍头脊,面阔10米,进深6.4米。后照壁、钟鼓楼、天王殿等已拆除,存大殿及殿前街道。民国时期改为学校,后为北池子小学。1984年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包括北池子小学的使用范围,东、南、北三面至小学围墙,西至北池子规划红线。


凝和庙。



宣仁庙位于东城北池子大街2、4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风神庙。清雍正六年(1728年)敕建,以祀风神。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其规制仿中南海时应宫,赐号(应时显佑),庙曰"宣仁"。庙内有清世宗雍正皇帝御书"协和昭泰"匾额。前殿祀风伯,后殿祀八风神。它与位于其南、并排而坐的凝和庙(俗称云神庙),与位于紫禁城西侧、北长街大街路西的昭显庙(俗称雷神庙),与位于中南海紫光阁北面的时应宫(现已无存,宫内供奉龙神),合并为清代皇城祈雨庙。


该庙街门坐东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及后殿。山门前有座琉璃砖在影壁,绿琉璃瓦顶调大脊。山门三间,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悬"敕建宣仁庙"石额。各殿均为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顶。

正在修缮中的钟楼(鼓楼)。



雍正六年,皇帝谕旨:“风雨时若,百物繁昌”,自雍正元年敕建时应宫,虔祝龙神,几年以来,有祈必应,其“福庇苍生”的实例,历有明验。而风神,“巽顺和煦,茂时育物”,也应该举行隆重的宣仁庙景观(20张)祭祀典礼,“以答洪庥”。考据古籍,历来就有祭祀“风神”的典礼。著在皇城内择地建庙,因时祷祀,“以展朕为民祈福之诚”。于是经大臣们遵旨议定:考据古籍,风师为箕星,箕星为苍龙之第七宿(我国古代将天上的众多恒星分为28群,称为二十八宿),位置在东北。所以,致祭方向,“自宜就其星位”。其庙宇规制,仿时应宫式营建。同年,雍正皇帝钦定风神封号“应时显佑风伯之神”,钦定庙名“宣仁庙”。另有史料记载,宣仁庙前殿供奉风伯之神,后殿供奉八风之神。岁以万寿圣宣仁庙的细节(18张)节并立春后丑日致祭以及夏历每月初一、十五摆祭器,每日香灯,在都城道士内遴选住持。当年内每次遭遇旱、涝天象时,皇帝都要派亲近大臣前往拈香祈雨或祈晴,待上天赐福后,再派亲近大臣去报谢。

山门。



大殿。



殿前。




北河沿大街













暂时跑皇城包转一下。

原中法大学。

位于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它是在民国初年蔡元培发起组织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设在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是该大学创建之始。1924年孔德学校在阜成门外成立。1925年将文科移至东黄城根北街,改称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理科改称居礼学院,生物研究所改称陆莫克学院。1929年成立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同年把服尔德学院改称中法大学文学院,居礼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理学院,陆莫克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1934年,阜成门外的社会科学院合并入东黄城根北街的文学院。东黄城根北街同时也是中法大学校部所在地。



该校院落及主要建筑为坐东朝西格局,由北部校部及南部教学主楼两部分组成。
北面的校部是清末理藩部旧址。理藩部的前身是理藩院,原在皇城外东南角, 1903年后旧址为北京饭店占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官制,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在此地建造了新衙门,民国后撤销。改作大学后,大门、配殿、主殿及个别附属平房仍保存原状。大门为带八字墙的单层中式建筑,面阔三间,大式硬山筒瓦顶,调大脊,安吻兽,当心间为大门,两次间前檐封墙,上饰八角窗。正对大门的礼堂(图书馆)为二层南北向楼房,清水砖墙,硬山屋顶。西山墙为主入口,前接面阔十一间连房,正中三间加抱厦。此座建筑是在原衙门大堂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



院南为教学主楼。此处在建造楼房以前为文学院和理学院,有传统式广亮大门和一些平房院落。新建楼房沿街布置,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南北总长为78.48米,东西总宽为21.54米,建筑面积5414平方米。地上三层布置相同,地下室在西半部。屋顶为上人平顶屋面。平面呈对称布局,沿街有单独大门出入。主要大门位于西立面中央,进入大门厅后有平行双分式楼梯,在中间走廊的两侧布置教学和办公用房。走廊南北尽端有次要出入口可通往院内,南北入口东侧为次要楼梯间。该楼的立面造型是西方古典主义之后流行的公共建筑处理手法,即立面横向展开,纵向分为五段,而上下则为三段式。由于紧邻大街,入口大门同两侧凸出体之间,接以围墙,在楼前形成两侧约4米宽的地下室屋面。门头与两端顶部都采用中式影壁墙的形式。中央凸出部分最高处为19.43米,垂直划分为三部分,两侧塔形上部冠以盝顶式小披檐,增强了该建筑的整体性与中式风貌。南、北两侧门处,做成中式卷棚抱厦式。形成以西式体量与中式细部相结合的近代折衷式。
中法大学校部的改建和新建教学主楼的时间约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其主要设计人为时任法文系主任的汪申伯。汪氏留学法国,同时还任北平市工务局长。现为单位使用。








南池子大街上的特别建筑。







新胡同。


门楼。


来张黑白的。



皇城边儿。



陈独秀旧居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9号),该院坐北朝南,有台阶两步,门为只占半间房的小型如意门,合瓦清水脊,上有门簪两个,刻有“吉祥”二字,青石门礅两个,上雕石狮 ;院内有北房三间,硬山合瓦清水脊,其东侧有耳房一间半(另半间辟为街门),南房四间,均为合瓦过垄脊。该院原有东房二间,但在盖民政部大楼时被拆,现只剩门窗立面做为院墙。1917至1919年,陈独秀在此居住。



1917年陈独秀由上海赴北京大学任教时就居住在这里,《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于此。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北洋政府逮捕,在李大钊等社会贤达极力营救之下,陈于当年9月16日被释放,后于1920年1月离京返沪。



失修的门洞。


皇城内的“皇家驿栈”。



换个角度看。



新门洞。



新门楼。



门楼。



在游走这个贴里晃了很久,这次恬不知耻的跟张片,2月回北京过春节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后海,钟鼓楼那边走了一遭。



这个门洞进汽车的啊!



漂亮的砖花。



有门墩,无门楼。



大门。



老北京布鞋。


扩建。



重建。



简单的门楼。



有砖花的门楼。



老房子。



医院。



带上下水的老房子。



春天这里会更美。


解放初期,孟公府2号,是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王明和夫人孟庆树一家九口人的住宅。1950年10月,王明去苏联治病。1956年1月,王明再次去苏联治病。从此离开了孟公府2号。



院墙上挂的字。



小巷深处的青年旅馆。



中式布置。



整洁的门脸。



新建的传统建筑。


院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