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朽的图腾——从观看蒙古双人舞《遥远的图腾》所想到的(舞蹈图)

 东海若水斋 2013-02-21

 

 

 

不朽的图腾

——从观看蒙古双人舞《遥远的图腾》所想到的  

2013218   /飞飞飞  图/佚名

       

201321618日,呼和浩特市民族歌舞团创作表演的蒙古族粗犷豪放的舞蹈《遥远的图腾》在天铁文化宫上演。该舞蹈曾于20129月,在鄂尔多斯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蒙古舞蹈大赛暨第三届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上获表演金奖。

舞蹈中,男女两个演员生动地演绎着蒙古草原上苍狼与白鹿的图腾传说。整个图腾舞蹈采用马头琴、呼麦、长调的弹拔乐伴奏,将传统与现代融通,勇猛刚健,活力四射,展现了蒙古族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以及大草原赋予的热情豪放和深邃宽阔,很受观众欢迎。

舞蹈名称中的“图腾”这个词,是从北美奥日贝人的土语转化而来的,有“血亲”、“种族”、“家庭”等多种含意。在十分原始的远古时代,人们还处在蒙昧状态中,对许多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狼虫虎豹,既不能认识和解释,又无从掌握和控制,于是就想像着存在某种能够主宰万物的偶像,并把自己的希求、期望寄托在了它的身上。这种偶像,根据群体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某种动植物,如熊、虎、鹰、鹿或巨树、瑞草;也可以是某类自然现象,如雷鸣、闪电、云霓、风雨、火焰或日月星辰。不同的群体、部落,认为某种东西和自己有着特殊的、甚至是神秘的关系,这种东西特别偏袒自己,佑护自己,能够为自己消灾降福,于是就把它奉为神灵,甚至祖先,以它的形象作为自己族群的标志或象征。这就是所谓的“图腾膜拜”。对那些以族群所崇拜的物类为对象而编制的舞蹈,统称为“图腾舞蹈”。如新疆哈萨克族奉白天鹅为民族的母亲,他们的许多舞蹈都有天鹅的造型与动态,舞起来是很觉神圣的,也带有“图腾膜拜”性质。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许多乐舞如上古颛顼(zhuān xū)帝的《六茎》,传说中伏羲氏的《凤来》和黄帝的《云门大卷》等,可以说都是以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为“图腾”对象编制的一些“图腾舞蹈”。

说到蒙古族的图腾,还得从《蒙古秘史》说起,该史料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一同过腾汲思海来至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前住下”,虽然这句话难以成为生动的神话故事,但一直被认为是一则流传久远而被记录下来的图腾神话。明洪武年间,有人按蒙古语原音用汉字拼写音译时,对“孛儿帖赤那”一词旁注“苍色狼”,“豁埃马兰勒”一词旁注“惨白色鹿”, 所以这句看来极其简短的话语却深深刻印着蒙古先民在图腾文化时期有过狼、鹿图腾崇拜。

蒙古先民是否存在着狼、鹿图腾崇拜的观念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上世纪80年代郝时晋和夫人张莉最早将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小说《苍狼》翻译成中文。姜戎的《狼图腾》将传说夸张,引起很多读者产生误解。蒙古国学者对此观念并不认可。其是否与突厥蒙古有关系,也是学者正热衷讨论的。但从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看,蒙古先民确实存在过狼、鹿图腾崇拜。崇拜狼、鹿的心理积淀虽已流逝久远,则还保留在后世人的观念之中。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舞蹈,正是彰显了蒙古族的历史渊源和不朽力量。诚然,“苍狼白鹿”在《蒙古秘史》中仅仅明确记载为乞颜、孛儿只斤氏的鼻祖,所以不代表所有蒙古各部的祖先图腾。在辽阔的北方,还有许多其他部族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他们都有各自所崇拜的图腾。


 
 
 
 
 
 

 
(演出以外图片是在2012年9月12日比赛期间演员化妆时所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