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流氓"的含义

 天涯心岸 2013-02-21

  古代"流氓"的含义                          黄大路

流氓,怎么就“流”起来了?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汉代画像砖里的“活春宫”。正常的性行为是人类繁衍的需要,在违背意愿下发生的行为却世代为之不耻,称为流氓。 


从古到今,哪朝哪代流氓也没断了红火、断了后继,流氓之所以久盛不衰,在于此等人入流。不过,历代,社会主流对流氓都没有正眼瞧过,的确,流氓入流却又不在流。对于流氓的由来,印度电影《流浪者》将其归结为遗传,一份不太入流的报纸说,流氓属于基因突变,今天我们就探探流氓的真实底细。

 

被定义的“流氓”

 

何谓“流氓”?1931年,鲁迅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作题为《流氓与文学》讲演时将“流氓”概括为:“流氓等于无赖子加壮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约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种是墨子之徒,就是侠。这两种东西本来也很好,可是后来他们的思想一堕落,就慢慢地演成了所谓流氓。”鲁迅将流氓说成是无赖子+壮士+三百代言,从字面上理解,鲁迅所言的流氓应该是有人给撑腰的不怕死的无赖。

《汉语大词典》对“流氓”的解释是:其一,无业游民,不务正业、为非作歹之流;其二,手段下流、撒泼耍混之辈。上个世纪初的中国,封建礼教紧跟着大清朝的灭亡遭唾弃,流氓俨然成了社会的中坚,无论哪个阶级、何等成分,想要成就事业都离不开流氓。

 

被误解的“氓”

 

关于“氓”,《说文解字》说:“氓,民也。”这里所说的民指的是从彼地来此地的民。关于氓,古时有百姓的意思,氓原本是无贬义。当今的“氓”,读作“máng”,但在古代,“氓”则读作“méng”,读音各异决定的今“氓”亦非昔“氓”。

“流氓”一词是什么时候上市的?现在我们说的“流氓”一词起源于大清末年的上海。清末的葛元煦在《沪游杂记》说道:“沪上为通商总集,五方杂处。凡无业游民遇事生风者,人目为流氓。”葛元煦认为“流氓”的“氓”源于“牛虻”的“虻”,因为虻是一种叮咬人畜的飞虫,令人生厌,后有人将“虻”写作了“氓”,于是“流氓”就有了现代意思。

话说到这儿,您会说了,流氓自古就有,只是近代被规范了罢了。没错,楚汉相争之前,当时对流氓的概括为“情民”、“罢民”、“闲民”、“滴民”、“轻民”、“浮萌”,只能算作广义上的流氓;至了宋代,人们将流氓称作了“捣子”;到了元代,文人骚客们笔下常露脸的无赖们也丰富起了称谓,那会儿对流氓的叫法;有“生盆子”、“消勤儿”、“哨子”、“徐子”、“单徐”、“无徒”、“泼皮”、“地头鬼”、“绰皮”等等;明代对流氓的称呼,有了“海氓”和“乡氓”,前者指的是流窜在海上专干抢掠的坏人,后者应该是横行在乡村的混蛋,除此之外,还生出了个“光棍”的叫法。到了清代,因袭了明代对流氓“棍”的称谓,且因“棍”的作恶不同,将“棍”做了细致的划分,比如,“光棍”、“地棍”、“土棍”、“喇棍”、“痞棍”、“流棍”、“山棍”、“讼棍”、“学棍”、“衿棍”等等。

流氓,怎么就“流”起来了?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黄金荣(上图),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连洋鬼子也要敬他三分。解放后真的成了“劳动人民”了,清扫弄堂、收集垃圾成了他改过自新的方式。


流氓的不同成色

 

关于流氓,大约是在近代,学者们根据对古往今来官场的研究又造了一个专用名词——“政治流氓”。中国历史上有几位由流氓蜕变为社会名角的人值得说说。比如,朱元璋,曾经的这位流氓无产者都堕落成了要饭的叫花子了,再比如,出卖了变法六君子、愚弄了大清皇帝、玩弄了孙大总统的袁世凯,虽被唾骂成天字号的大流氓,但袁大头硬是圆了七十二天的天子梦!不过,不管是谁,但凡事业有成、混作了社会的主流,几乎都会将曾经歃血拜把子的流氓兄弟一脚踹开,比如,刘邦,当了大汉的皇帝以后,过去麾下的兄弟差不多全被刘邦“良弓藏、走狗烹”了。

文化流氓,比如,不学无术或者江郎才尽,于是,将别人的辛苦剽过来,标上自己的名字,即便是到了原作发现对簿公堂的时候,却还能脸不变色心照跳。

还有一点本不当说,但又不能不说,时下的很多地方,笑贫不笑娼,甭管你是怎么挣来的钱,即便是“卖肉”得来的,但只要能衣锦还乡,邻里们照样羡慕。对这等伤风败俗该做何样概括?我思量了许久,姑且将这等人定位为“社会现象流氓”或者“现象流氓”。

我浏览看抗战期间的《安阳县志》,结果发现,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统治安阳的鬼子没几个,而当时安阳有人口三十万,为什么寥寥几个日本人就能将安阳统治得服服帖帖呢?原因在于日本人充分调动了当地流氓们的积极性,正如鲁迅先生概括的那样,当流氓有了靠山,便绝对的了不得了。烧杀抢掠,汉奸充当着日本人的马前卒,我姑且将这伙人归纳为“败类流氓”。

历史上,老百姓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败兵,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败兵们最能充分体现人的劣根,相传,娶媳妇盖着红盖头的习俗就是为了躲败兵发明出来的。这些人虽无靠山,但手里有家伙,而且,从战场上捡了条命的人在“领教”了死与活的本意以后,最易开发出流氓的潜能,这些人应该被称作“兵痞流氓”。

末了,摘一段《诗经·卫风·氓》,对“氓”加深一下认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就选这一段吧,因为后边还长着呢,抄着费劲儿,读起来,您也劳神。第一句“氓之蚩蚩”就见“氓”,“蚩蚩”是嬉皮笑脸的样子,嬉皮笑脸干嘛来了?来打我(未婚少女)主意来了。将你送过河送到山边,不是我不想马上结婚,是因为你连个好媒婆都没请来,你也别生气,等秋后再说咱俩的婚事吧。如果“氓”是“流氓”,姑娘是不会动春心的,此“氓”非后世的“氓”,全然没有“流氓”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这个“氓”应该是个游商。

 流氓,怎么就“流”起来了? - DEEP杂志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旧社会要饭的,会两下拳脚的,叫做丐帮,不会的,弄两块竹板,在饭馆前边打个没完,直到店老板命店伙计拿出俩子儿,在店老板看来,这就是流氓。

节选自《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3年第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