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周作人传记的同时,整理了周作人为首的近代文化汉奸的特征和形成原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2-07-15 发布于北京
写周作人传记的同时,整理了周作人为首的近代文化汉奸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整理完后吓一跳:这类文化汉奸,当代也不少。

文化汉奸有四个特征:第一,以顾全大局的面目出现。
周作人当时不随学校南迁,选择留在北平出任伪职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为了教育,为了真正的救国。他甚至还说自己是努力将“儒家思想”纳入“大东亚共荣圈”,以同化日本人。

第二,拿汉奸津贴,按照其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部进行各种破坏。
周作人出任伪职后,因为有日本人给的津贴,他的日子非常好过:出行有汽车,饭桌上更是丰盛。
“拿人手短”,出任伪职期间,他曾遵照日本政府侵略计划实施奴化教育,编修伪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协助敌人调查研究华北资源,便利其开掘矿产,搜集物资,以供其军需。至于做各种粉饰日本侵华的宣传,那更是家常便饭。

第三,否定气节,攻击英雄。
周作人曾在文章里否定气节,对颜习斋批评“重气节轻事功”的陋习表示认同,并批评岳飞、文天祥等等民族英雄: “徒有气节而无事功,有时亦足以误国殃民。”
他还在讲到李大钊的时候说:“李大钊是一般人称之为学者的……如果他肯自甘淡泊,不作非分之想,至少可以终身得一部分人的信仰和崇拜,如今却做了主义的牺牲,绝命于绞首台上,还担了许多的罪名,有何值得?”

第四,极其看重利益,贪生怕死。
周作人曾在一篇名为《日本人的好意》的文章里,义正词严地说:“奉劝同胞,在此国家多事的时候,我们还是苟全性命的好,不要再轻举妄动吧!”

整理完这四个特征后,我发现:这样的人,今天也有。所不同的是,这群人里,有一部分,纯粹是为了显示与众不同,才别出心裁地用相反论点吸引公众眼球,而做了文化汉奸。

周作人明明是文人雅士,他还是鲁迅的弟弟,他为何最终沦为汉奸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与周作人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周家本出生富裕之家,可因为祖父科场舞弊,周家家道中落。“家难”时期,十多岁的鲁迅和周作人不得不寄居亲戚家。期间,他们遭人白眼,性格上难以正常发展。

鲁迅自尊心极强,喜欢和人打笔战,性格上偏激负气,也是源于此。周作人则恰恰在寄居的过程中走向了反面,他学会了看人脸色,学会了“为了生存讨好人”。

也因此,两兄弟结束寄居生涯回到家后,表现截然不同:鲁迅发奋学习,誓要出人头地;周作人却成天在街头游荡,还结识了一个姓姜的流氓,几乎被人拖下水。

晚年,周作人还在他写的《知堂回想录》里,记叙了这段经历,说:“我从他(姜某)种种的言行之中,着实学得了些流氓的手法。后来我离开了绍兴,便和他断了联系,所以我的流氓修业也就此半途而废了。”

偏偏,在这种情况下,鲁迅不仅没有警惕,反而拼了全力做“扶弟狂魔”,他一人主持所有家务,弟弟们求学的费用他也一人承担。他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只会让弟弟形成依赖,并慢慢变成完全没有责任心的人。

到日本后,鲁迅依然事事为周作人操心。同以前寄居亲戚家时一样,时间久了,周作人也习惯了日本的生活,并在学业未完之时,和鲁迅请来帮忙的日本帮佣(房东女儿)结了婚(1908年)。

鲁迅走到哪里,都记得自己的家在哪儿,也记得自己是谁。可周作人却完全相反,你把他扔在任何地方,过着怎样的生活,他都不会反抗,只会接受,甚至自得其乐。

为了支持弟弟结婚、求学,鲁迅花了不少钱,后来因经济窘迫,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在东京的研究,回国做了教员。供周作人完成学业后,他又将弟弟接回国,并在八道湾买了房子,安顿他们一家。

身为长兄的鲁迅几乎包办了周作人的一切,他并不知道:这样做,只会加倍让他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立场永远是不坚定的。鲁迅很快吃到了苦果。

住在八道湾时,周作人因羽太信子的挑唆,与鲁迅发生矛盾,继而兄弟决裂。再后来,鲁迅搬走,没有了鲁迅把关的周作人,一步步堕落,并最终沦为了汉奸。

说到这儿,汉奸形成的背后原因也出来了:家庭环境导致他们缺乏责任感。

好在,周作人最终因他的所为付出了惨痛代价:因为汉奸罪,他至死未获得公民选举权,82岁时凄然离世,并一辈子背上了“文化汉奸”的骂名。

还是那句老话:人这辈子,大方向上不能错,这是底线,把握住这个底线,比什么都重要。图为周作人在被审判时做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