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望视觉走廊

 苏迷 2013-02-22
上世纪五十年代, 我就常在虎丘孙武亭、冷香阁南望,青山连绵,近翠远黛。视野中最近的那座大山,原名岝崿山,形如一头侧卧的雄狮,故又名狮山,东侧山峰犹如狮头回望虎丘,神态逼真,堪为亿年之前大地造山运动的天斧神功。
  新世纪初读《史记·吴太伯世家》,方知春秋时期,吴王二十三世僚爱食鱼,非专诸炙不食。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堂弟姬光以重金遣专诸将利剑藏于鱼肚,趁献鱼之机抽出“鱼肠剑”,刺死王僚,姬光立为二十四世吴王阖闾。《吴地记》载:王僚被葬于山势险恶山路崎岖的狮山西坡。《吴越春秋》记:阖闾十九年(公元前496),阖闾出兵攻打越国受伤而死,葬于“丘如蹲虎”的海涌山,“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虎丘得名,两说兼之。阖闾之子夫差攻越,先胜后败,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473),求降不成,逃至阳山伏剑自尽,吴国灭亡。
  真是无巧不成书。葬于狮山的王僚死不瞑目,亡魂形似狮首回望虎丘。“狮子回头望虎丘”一直是老苏州人津津乐道的口头禅。“狮子回头望虎丘”蕴含了吴地最早且深厚的文化:专诸刺王僚,要离杀庆忌,至今城内有专诸巷,城外有要离墓; 鱼肠剑殉葬阖闾墓,剑池因剑得名;孙武练兵,三令五申,怒斩骄妃,传为佳话;勾践卧薪尝胆,成为励志典故;颜真卿书“虎丘剑池”、米芾题“风壑云泉”……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名人的手笔足迹,奠定了虎丘乃至苏州2500多年灿烂文化的基础。
  古人题咏万千。杜甫《壮游》诗:“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乾隆皇帝游罢虎丘游狮山,御题《岝崿山咏事》:“徒见石刻峭,依然树茈虒。千秋纷记载,曾几不虚词。”
  状元洪钧游罢狮山游虎丘,于拥翠山庄撰书楹联:“问狮峰底事回头?想顽石能灵,不独甘泉通法力;为虎阜别开生面,看远山如画,翻凭劫火洗尘嚣。”
  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年代,水泥森林般的高层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崛起。公元2005年殿春,现代建筑的技艺仅用2500多个小时造就的“阳光城”小高层群阻断了狮虎两山的视觉走廊,“狮子回头望虎丘”成了苏州文化记忆中的残章断片。
  庆幸的是,如今游人驻足虎丘山顶东首的著名景点小吴轩、望苏台,苏州古城标志性建筑北寺塔依然清晰可见。这是我多年守望的又一条视觉走廊,又一个空中景观。小吴轩,又称小吴会,取《孟子》“登东山小鲁”之意为名。它以高峻危耸之势筑于岩崖之上,轩南望苏台,凭台瞭望有偎崖临谷、吞吐万象之感,饱览姑苏全城,呈现万家烟火,古人悠然遐思,纷纷题咏。元周伯琦咏:“小吴轩高出半天,吴城俯见一点烟。绿阴拂檐山寂寂,空中灵籁时泠然。”明张宪诗有:“何处俯姑苏?层轩列画图。玉墀行殿草,珠树寢园乌。蚁垤观群望,牛涔视五湖。试凭空海眼,一览尽句吴。”古人称“过吴不登虎丘,俗也;过虎丘不登小吴轩亦俗也。”
  姑苏城内的北寺塔又名报恩寺塔,可追溯至三国东吴孙权年代,九级八面雄伟壮丽,称冠江南,被誉为“江南第一塔”。古诗赞曰:“巍然一塔逼云寒,绝顶登临眼界宽。浅淡湖山归杖底,参差楼阁出云端。”北寺塔早已是苏州人心中抹不去的古城形象。以北寺塔为背景的繁荣人民路照片和以虎丘塔为背景的千人石影视照片已是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张名片。
  颇有影响的苏城最大的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年前拆迁了。这块位于苏州火车站西南侧的数千平米空地,地段上佳,身价不菲, 若建商业大厦,可以收回拆迁成本,可能还有不小的利润空间。然而,通过苏州地图我发现这块宝地处于虎丘山望苏台与姑苏城北寺塔的地理轴线上:虎丘山海拔34.3米,北寺塔高76米,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旧址离虎丘山约3公里,离北寺塔约2公里,要是在这里造十层以上高楼,虎丘山—北寺塔这条吴文化底蕴深厚的视觉走廊就将被挡, 苏城这一珍贵难得的空中景观也将随之消失。
  近年,我登上文化堆积起来的虎丘山,总要到望苏台眺望北寺塔,也常登顶北寺塔远望虎丘塔。祈望虎丘山—北寺塔历史文化视觉走廊永留人间,让今人和后人可以通过虎丘望苏台眺望北寺塔及姑苏城,留住苏州人心目中经典的风景。
  ■何介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