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岭》

 昵称177104 2013-02-22



  • 8集纪录片《大秦岭》

      作为中国电视史上最火的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纪录片——8集纪录片《大秦岭》,将于今晚在央视10套《探索·发现》开播,每日21:25播出一集。
      《大秦岭》分为《宏基伟业》、《山佑汉脉》、《盛世佛音》、《高山仰止》、《感恩秦岭》、《万类霜天》、《生息与共》、《秦风雅颂》等八大篇章。
      在中国版图正中央,秦岭是自此向东最高的一座山脉,也是唯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交会、融合;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文学家眼里,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片方介绍说,《大秦岭》是站在中国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制高点审视秦岭,着力探讨一座山脉与中国历史、与中华文明进程的渊源关系,以人文的精神俯瞰秦岭,用文化的积淀解读秦岭,并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科学的态度,展示今天秦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及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与风光片不同的是,这一次《大秦岭》充满了人文色彩。秦王朝在她的荫庇下完成了中华一统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而在巍峨的秦岭之中,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此外,沿着一条条秦岭古道,造纸术等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更是穿越千年时空留传后世。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老子的《道德经》从这里流传。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又承载着今天“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从《蜀道难》到《长恨歌》,从《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才子纷纷书写着秦岭的雄浑与奔放、淡雅与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


    古老的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而秦岭——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大山系,最早的时候便叫做昆仑。虽然史学界至今对“秦岭”的得名时间、由来还莫衷一是,但是有一种观点被普遍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从1日起,让我们每天21:25跟随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沿着《大秦岭》的视角,经历秦岭,感受秦岭,完成一次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华夏文明的视觉和文化之旅。

      “不去秦岭,你是听说;去了秦岭,你是感受;经历秦岭,你就是神秘。”《大秦岭》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闯说。这部将于今晚在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系列片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大秦岭》将从历史、文化、人文的角度揭开秦岭最神秘的面纱。前天下午,《大秦岭》执行导演杨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解读《大秦岭》背后的故事。

      那山那水都为“那人”服务

      杨光说,拍摄《大秦岭》其实是一个命题作文,我们要做一个历史、文化类的节目,还要厚重一些。一说到秦岭,大家都想到山和水,而《大秦岭》中一定少不了好看的山,很美的水。但跟以往的风光片不一样的是有许多人文的东西。“秦岭不仅有自然美的魅力,而且有文化美的魅力,甚至于文化美的魅力更勾引我们的魂魄。”面对《大秦岭》的镜头,文化学者肖云儒说。

      通过荧屏来展示秦岭,自然很容易被当做风光片看,而《大秦岭》又是如何将人文的元素糅进去呢?杨光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想的问题,包括系列片的前四集都在集中展示和谐。以朱鹮为例,这样一种即将绝迹的动物,经过几十年的保护,已经成功地保留下来了。而在这个保护的过程中就有斗争,保护它,我们山里的农田就会减产,因为农田不能上化肥。这样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不利的。但最终人保护了动物,动物最终也造福了人类,因为朱鹮的名气很大,它反过来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和谐。怎么去保护,怎么去化解这样的矛盾?我们在片中就有这样的细节。”

      山水之间,在秦岭那高大巍峨的外表之下,有着什么样的内在?怎么讲述历史,又怎么和山连在一起,这是摄制组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最终大家选择了讲故事。“‘秦岭深处有人家’,我们选择的角度就是去讲山里面发生的事情,这些山和水就得为内容服务,让人看了之后就会想起山里发生的故事,而又在看片的过程中不枯燥。”

      一年内拍完一座山国内没先例

      杨光坦言:“拍摄《大秦岭》,最困难的事不是爬山涉水,而是这么短时间完成这样一件事情,一年之内要拍这样一个片子,要拍一座山,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国内都没有过这么快的。比如山里的动物,每种动物都要去展示,这个不现实。要做这样一个系列片,它的工作量其实是三年的。我们从2008年10月22日开机拍摄,到2009年10月22日基本完成后期制作,时间确实是很紧张的。”“虽然时间紧,但质量并没有降低,跨度一年,秦岭的四个季节都拍到了。我们分为三个组,其中一个是专访组。因为关于秦岭,我们需要国内有知名度的专家名人来讲,这样对大家更有说服力。另外两组拍摄外景,我们请的是国内最好的纪录片导演康建宁,他的作风保证了纪录片质量。要诉苦的话,可能就是在合作中。有很多东西无法做到让总导演百分百满意,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你辛辛苦苦很艰难地进山拍摄,但拍回来之后看完又不满意,这个时候干活的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想法。也是在这样的不断学习和磨合中,音乐、外景、专家的专访等齐头并进,最终汇在一起,按时完成了拍摄。”杨光说。

      看过20遍仍会爱不释手

      至于拍摄中的艰苦环境,杨光觉得很值得,“摄制组进到别人都进不到的地方,深入到原始森林,雪中上太白山顶。真的是非常辛苦,但真正进入进去,我们拍到了原始森林里非常美的东西,我们又觉得很值得。”

      对于完成后的全片,杨光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非常有力度,比较沉稳,说实话,我的感受是,我们剪完这8集片子,基本上也看过10遍、20遍了,我都还能爱不释手地看下去。单看这8集,每一集都是很好的片子。”本报记者 唐爱明

      探三千里《大秦岭》寻五千年华夏文明

      系列片《大秦岭》不仅仅是一部反映秦岭独特自然风光的纪录片,而且是站在中国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制高点审视秦岭,着力探讨一座山脉与中国历史、与中华文明进程的渊源关系。以人文的精神俯瞰秦岭,用文化的积淀解读秦岭,并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科学的态度,展示今天秦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及对当今社会的价值,突出秦岭水系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反映人类对秦岭的态度,如何呵护秦岭、保护秦岭。

      《大秦岭》分为8集,分别是:

      第一集:宏基伟业

      在秦岭的荫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一统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第二集:山佑汉脉

      在巍峨的秦岭之中,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此外,沿着一条条秦岭古道,造纸术等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更是穿越千年时空留传后世。

      第三集:盛世佛音

      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谈起中国文明,后世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为绚丽的一朵奇葩。

      第四集:高山仰止

      老子的《道德经》在秦岭著成,从这里流传,而以《道德经》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座并峙高峰。

      第五集:感恩秦岭

    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又承载着今天“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

      第六集:万类霜天

      秦岭深处的洋县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彰显。

      第七集:生息与共

      秦岭密林深处,熊猫等珍稀动物在此自由地生活着。这里不但被称为野生动物的乐园,也被国际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第八集:秦风雅颂

      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才子或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