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泻心汤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学中医书馆 2013-02-24

三泻心汤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1  甘草泻心汤

方出《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是治疗狐惑“蚀于喉”、“蚀于阴”的方剂。药有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

乳头瘙痒  应某,45岁,2005319日诊。乳头瘙痒6年,时发时止,痒剧时常常搔抓至破;外阴毛际瘙痒10多年。月经正常,带下不多,色白,无异味;生育史:2-0-0-2,乳头检查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仅发现阴道内有少许糊状分泌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生甘草9g,炒黄芩10g,党参12g,干姜3g,炒黄连5g,大枣6个,半夏10g,白鲜皮12g,地肤子10g,苦参10g5剂。2005323日诊:毛际痒,乳头痒,带下如豆腐渣,舌脉如上。生甘草9g,炒黄芩10g,党参12g,干姜3g,炒黄连5g,大枣6个,半夏10g,白鲜皮15g,炒黄柏10g,苦参12g,龙胆草5g,土茯苓15g,蛇床子12g5剂。制霉菌素栓每日1粒,阴道内置药,克霉唑软膏局部外抹。2005328日诊:乳头、毛际瘙痒明显减轻,带下除,或觉胃脘不舒,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砂仁(冲)5g5剂。41日诊:乳头瘙痒未发生,毛际偶尔发痒,舌脉如上。生甘草9g,炒黄芩10g,党参12g,干姜3g,炒黄连5g,大枣6个,半夏10g,白鲜皮15g,炒黄柏10g,苦参12g,龙胆草6g,蛇床子12g5剂。200546日诊:乳头、毛际瘙痒未再发生。

 

2  泻心汤

这是妇人“吐涎沫”误下后出现“心下痞”,当涎沫止后治痞的方剂。药有大黄、黄连、黄芩三味。《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症并治》以此方治疗“吐血、衄血”。

妊娠恶阻  郑某,28岁,198878日诊。妊娠45天,恶心呕吐,多涎,口淡,喜热饮,大便正常。先用理中汤加半夏、丁香、蔻仁、陈皮、苏梗,连服3剂无效;再用旋复代赭汤加陈皮、沉香、丁香、苏叶,3剂后仍无效。恶心呕吐加重,食人即吐,时中夹少量血液,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法:辛开苦降,通补兼施。方剂:泻心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连2g,大黄2g,党参12g,半夏12g,干姜6g,菊花10g,川石斛12g,炒粳米30g2剂。71 9日诊:药后恶阻消失,3天来又有呕吐,昨晚呕出血块,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白及6g3剂。89日诊:恶阻消失,食欲增加,3天前食鸭后脘痞,呕吐,注射葡萄糖加维生素B6无效,昨晚呕血,大便正常。舌脉如上。中药守78日方去石斛、粳米,加白及9g,海螵蛸10g2剂。用药后恶阻痊愈。

按语:妊娠恶阻轻者为痞,重者即吐涎沫和食物,甚至吐胆汁、呕血。如痞或吐属于内有郁热,尤其是大便秘结者,当首选泻心汤,此下通上不为逆,经过加味,其效蜚然。

 

3  半夏泻心汤

此方为“呕而肠鸣,心下痞者”设。药有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

妊娠恶阻  章某,28岁,2005127日诊。妊娠2月呕吐1月,口淡泛酸,曾有阴道少量出血史。小便频数,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方剂: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汤、左金丸(《丹溪心法》)。

半夏12g,炒黄芩5g,炒黄连3g,干姜5g,炙甘草5g,党参12g,吴茱萸2g,海螵蛸20g,大枣6个,4剂。38日诊,上症已消。

 

发表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