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到中国 ■陈子善
1月15日 晴。得乔伊斯著《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中译珍藏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绸布精装,硬纸函套,附别册和藏书票。如此郑重其事,近年出版物中少见。原因无他,这部长篇乃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中第一"天书","天书"装帧当然应享此殊荣。 "天书"1939年问世,作者写了十七年,整出这么个玩意儿,令全世界期待已久的"乔粉"傻了眼,不知如何解读。那么,"天书"是何时进入中国的? 书话家叶灵凤1940年5月写了《乔伊斯的守尸礼--关于他的<芬尼根斯·魏克>》(收入同年11月香港西南图书公司初版《忘忧草》),这大概是中国第一篇评介《芬尼根》的文字。他援引英美评论家的意见,认为"《优力栖斯》是一般读者所能阅读的一部作品,虽然其中也有许多不能理解的新字",而此书"却不是一般所能阅读的作品。除了乔伊斯本人以外,恐怕没有谁能懂得其中每一个单字的意义。事实上,恐怕没有谁曾将这部书从头至尾读过一遍的"。(笔者承认他自己的一册至今还有许多书页不曾裁开过。)这段话也无意中透露了初版《芬尼根》是毛边本。叶灵凤认为此书的出版宣告乔氏"已经跨入了他自己的个人的'语言世界',不再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了"。 诗人吴兴华也写了《菲尼根的醒来》(载1940年10月上海《西洋文学》1卷2期),讨论乔伊斯在《芬尼根》中如何"尽量的利用他所知道的各国文字(我听人说,连爱斯基摩文都在内)来改造,分裂英国固有的文字",因而"乔氏的文字虽难,是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的。它是苦思及劳作加上绝顶的天才的产生品"。同时,吴兴华认为此书"另外一个特质就是他对于'时间'的把握"。结论则是乔氏出版此书"绝不是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样疯狂或怪诞","虽然他知道出版后能充分欣赏他的作品的将只有极少数的人"。 可见叶灵凤和吴兴华对待"天书"的观点正好相左。但他俩都没提到"天书"能否译成中文。七十二年后,终于有位中国人不但把"天书"读完,而且译成了中文。戴从容译《芬尼根》集注本的问世,使中国读者有机会真正检验自己能否成为充分欣赏乔氏的极少数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