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堂巷:遥想澡堂小巷的幸福生活

 苏迷 2013-02-24

“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这是旧时反映苏州人闲适生活的一句老话,说的是早上上茶楼吃茶,茶水灌满肚子,成了皮包水;下午去孵混堂,在浴池中享受肖遥自在的洒脱辰光,又成了水包皮。苏州人喜欢泡澡堂子,这已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开设澡堂的巷子,也被称为混堂巷。

据了解,苏州的混堂巷曾有十二条,纵横于姑苏城区,如今却已为数不多,如东中市泰伯庙附近的混堂弄、临顿路北首附近的混堂弄、桃花坞日晖桥南侧的混堂弄等,大部分在城市变迁中更名或合并,其中位于平江路中断的这条混堂巷算是最著名的了,也是最为阔绰的一条,也许是因为它借了平江路的名气,又或许是因为它和“江南读书第一人家”的顾家有些渊源。

混堂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恐怕没什么概念,认为无非是一个提供泡澡的公共澡堂,可对老一辈人来说,混堂可是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尤其是大冬天的,去混堂孵上半天,吹吹牛、喝喝茶、聊聊天,那可是超有幸福感的一件事。

然而有一种说法,称平江历史街区的混堂巷并非因设有混堂而得名,也没开设过混堂,巷子最早作“长庆里”,以前曾有不少的义庄厅堂,其中有名的是“潘氏义庄”与“善行潘公祠堂”。两户潘氏大宅,普通百姓常混淆不清。巷内还有一户费家的“恭寿堂”,另外还有杨氏宏农义庄。有了潘氏义庄,又有了潘公祠堂;有了潘氏义庄,又来了杨氏义庄,还有恭寿堂。这个堂、那个堂,常使苏州小老百姓缠夹不清、混为一堂,故有时会嘲弄道:“简直混堂哉。”戏称长庆里为“混堂巷”,误传至今。

无论是否设立过混堂,每每看到巷口墙上“混堂巷“几个字,总会让人浮想联翩。寒风中,混堂前一大群人排着长龙等待买竹筹,买完竹筹踏入混堂,堂内伙计个个面带笑容、眼尖手快,木托板、茶水、热毛巾像变戏法似的出现在客人面前。因为是常客,伙计们熟知这些顾客谁嗜红谁好绿,春节前不忘在盖碗茶的碗盖上方两枚青橄榄,名曰”元宝茶”,等待空位的客人边喝茶边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什么时候轮到自己,生怕被别人捷足先登。

终于有了空位,客人迅速脱去衣裤,热头晕脑走进雾气缭绕的浴池,从大池边慢慢孵进去,只留一个脑袋在外面。混堂澡池中的水是分热度的,离煮热水的大锅最远的是温水,较近的是热水,贴近锅子处的小池水最烫,最适宜泡脚。那正在泡脚的客人,看他脸上的表情仿佛舒服到了心窝里。

孵泡过瘾,擦背去垢,在外间莲蓬头下冲洗干净。浴毕走出浴间,顿感神清气爽,接住迎面抛来的热毛巾擦干身体,裹着浴巾往榻上一孵,浑身酥软,朦朦胧胧进入梦乡,一觉醒来不知身在何处。旁边是踢踏、踢踏的木屐声,捏脚修脚的、按摩推拿的,一种松弛闲逸的气氛,弥漫在混堂中。忽感肚子有股饿意,客人叫来伙计点了生煎馒头、蟹壳黄,伙计则推荐客人吃碗加水铺鸡蛋的馄饨。没一会,伙计便端着点心来到榻前,吃饱喝足后,那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时间了,那叫一个舒服。

虽然来混堂泡澡的都是些社会上三教九流的人,但这就是生活,混堂让人们找到了一种丢尽烦恼、悠然自得的轻松感,即便放在今天也是羡煞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