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老澡堂

 lndtsg0 2018-12-12

  自古以来,扬州就有“早上皮包水,午后水包皮”之说。过去扬州的浴室门口作兴挂只灯笼,连小孩子都知道有句歇后语叫做“澡堂里的灯笼——天天挂”。到澡堂洗澡是扬州人的生活享受之一。

  扬州是个特别适合生活的城市,悠悠岁月里也相对保持着传统的平民化的生活习惯。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中有一首诗曰:“求条签去修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抽签修脚,吸烟剃头,排凳看戏,这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即使是下层民众,生活也要有个讲究,这就是扬州。

  我每次去扬州出差,除了去吃富春包子,就是洗澡。

  扬州的浴室,设施一般相当不错,门窗都是绿色的,很清爽。浴室内大多以白石为池,方丈有余。有三个池子,分别是头池、二池、大池。池下有数条地龙相通,作烟道和保温之用。床位有长短两种,可坐可躺,夏天铺席,冬天铺浴巾。

  进浴室不仅是洗澡,还可以修脚、捏脚、刮脚、捶背、喝茶、聊天、理发、刮胡子、闭目养神,总之忙得很。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精神到身体,都有的忙。忙完了就呼呼大睡,跑堂的会给你轻轻地盖上一条大毛巾,你醒了,又立即递上一个热手巾把子。假如这时你肚子饿了,还可以叫跑堂的替你叫外卖来一碗面条,呼嗤呼嗤地吃下去。难怪有人说澡堂是扬州男人的天堂。

  这种生活方式曾随豪侈风雅的“扬气”传播于苏北各地。我当年在老家高邮,凡外地朋友来了,两个保留节目是吃饭、洗澡。

  众多老字号中,最有名的当数扬州浴室、永宁泉、双桂泉、中华泉、教场浴室,其中以永宁泉最具代表性。

  地处老城区三义阁的永宁泉浴室有150余年历史,6间堂口,180余张床位。每天中午将挂在门口的腰圆形灯笼点亮,来洗澡的人就络绎不绝。浴客们喜欢这里池子玲珑聚气——头池水烧得滚烫,水汽蒸发,弥漫浴池,整个浴室里雾气氤氲,老浴客称为“水暖气圆”。

  在我的记忆里,老客进了浴池,大多先在头池边坐下,用毛巾沾一沾池里滚热的水,开始搓揉脚丫,享受开水烫脚丫的滋味。头池上搭着粗木条制成的架子,浴客可以躺在上面享受池里涌涌而上的热浪,有点像洗桑拿。还有人喜欢在浴室里唱歌,因浴室里共鸣特别好,唱出来很有卡拉0K厅的效果。

  浴室内有专人擦背、按摩,这在宋代就有了。《仇池笔记》记载,当时身为扬州太守的苏东坡,经常去浴室洗澡,和擦背的打招呼说,请阁下手脚轻一些,鄙人身上不脏的。

  擦背的方法有两种:干擦和潮擦。干擦即先用毛巾搓擦掉身上的污垢,再打肥皂,用水冲洗。潮擦比较简单,就是将浴客周身冲湿后,用肥皂直接在客人身上擦洗。这个方法用得比较多。

  客人进了浴池,坐好或躺好后,擦背师傅把干净的毛巾放入右手,连转两圈毛巾便缠在手上,右手在左手上用力拍一下,告诉客人擦背开始了。他先用左手将顾客的头发向后理一下,带毛巾的右手便在客人额上左右均匀地擦开了。鼻子两侧、嘴唇上方、耳朵后面及脖子,整个头部仔细擦过后,再在客人脊背上来个“顺水推舟”,一推到底,再原路返回来个“珍珠倒卷帘”,接着在客人背上依次来回,像农夫犁地一般,一畦不漏,客人身上的污垢被堆成一段段细圆条,纷纷地往下掉——让你看了很有成就感。

  有人曾用文学语言描写擦背:轻若蝴蝶穿花,慢如蜻蜓点水,似切如搓,令人感到无比舒心。而搓擦两臂时,又像鱼跃水面,虽有涟漪,但不轻不重,力度适中——听上去跟《琵琶行》有一拼啊!

  扬州擦背是有行业标准的,比如“四轻、四重、四周到”。“四轻”即喉部、乳部、颈椎和小腿骨处要轻;“四重”即臂部、背部、膀子、大腿部要重;“四周到”即手夹、腿、足跟、腋下要擦得周到。细致,周到,轻重得当,扬州沐浴业的擦背功夫在海内外是有名的。

  在扬州澡堂中修脚、剃头的多是江北人。《扬州风土纪略》中所述:“扬地产妓女、佣工、庖人、剃发匠,此亦不必讳也。佣工仅及于海上,余则各省多有之,发匠且达于东瀛。”这些扬州移民后来以“三把刀”即剃头刀、切菜刀和修脚刀而闻名于世。

  不过,在扬州澡堂中做修脚工的,还有很多是与扬州一江之隔的句容人,他们久居扬州,加上羡慕扬州的繁华,所以多自称是“扬州人”。直到今天,在全国许多城市中的“浴足”城,仍以“扬州人”的技艺最为精湛,就像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扬州炒饭”一样。一个地方,人群职业之传承,民俗之衍播,其历史竟是如此稳定而悠久!

  然而,现在,“水暖气圆”的老浴室却在逐年减少,也许再过一些年,它也会像许多正在消失的民俗一样,从我们的视野中退出。

  老克

  钩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