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肠癌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起病较缓慢,早期症状主要是大 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大便不畅,或腹泻便秘交替,粪便变细,大便中带有粘液和血液或使血。随病情发展, 便时可伴有腹痛,直肠癌患者常有里急后重,肛门坠痛,同时消瘦、贫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因癌肿转移至不同部位 而出现肿肿大、黄疸、腹块、腹水、肠梗阻 骶尾部持续性疼痛、排尿不畅或疼痛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大肠慢性炎症(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的息肉和腺瘤有关 。近年资料表明,食物中致癌物质如长期摄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较易产生大肠癌。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中年以上大便习惯改变,反复便中带血和粘液,以及不明原因的贫血和消瘦等症状。约75%直肠癌通过直肠 指检可以触及肠腔肿块或肠壁环形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液和粘液。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窥见直肠及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癌肿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直达回盲部观察全部结肠病变的大小、范围、出血、肿块等,同时钳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钡剂灌肠X线摄片,并于排钡后注气作钡与空气对比摄片,见到肠粘膜破坏,肠壁僵直,肠腔狭窄,持久性充盈缺损,有很 大的诊断价值。癌胚抗原测定虽对早期诊断大肠癌无价值,但对木后监护有一定意义。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除晚期病例外,应反早手术治疗,手术后的疗效 则随病变范围、转移情况而定。晚期直肠癌作姑息性放射治疗,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命。抗癌化疗适用于不能切除、术后辅 助治疗或复发而无法再手术的患者。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属于“脏毒”、“肠覃”、“锁肛痔”、“症瘕”、“下痢”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忧思抑郁,脾胃失和 ,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下注,侵淫肠道,肠道气血运行 不畅,日久蕴蒸化为热毒,血肉腐败故见腹痛腹泻,便中夹有粘液脓血或为便血,湿、毒、痰、瘀、凝结成块,肿块日益增 大,肠道狭窄,出现排便困难,病情迁延,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气血亏虚,或由脾及肾,还可出现脾肾阳虚,虚实夹杂, 甚至阴阳离决等变化。
丹参15克、地鳖虫9克、乌梅9克、瓜蒌仁30克、白毛藤30克、凤尾草15克、贯仲炭30克、半枝莲30克,水煎服。壁虎4.5克, 研成粉末,分3次吞服。并将本方煎剂的1/3(约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一2次。
归、白芍、阿胶;阳虚加北沙参、麦冬、川石斛、生地、鳖甲;便脓血加生地榆、槐花炭、血余发、乌蔹莓、黄柏:便次多 加诃子、升麻、补骨脂、扁复、赤石脂、禹余粮、御米壳;大便秘结体实者加生大黄、枳实、元明粉,体虚者加柏子仁、郁 李仁、火麻仁;腹部肿块加夏枯草、海藻、昆布、生牡蛎、木鳖子。
31.7%,5年为20%,10年为9.1%,其中有5例治后病灶消失,获临床治愈。
草、野葡萄藤、菝葜、苦参、半枝莲、白毛藤、凤尾草清热解毒消肿;八月扎、木香、生苡仁、瓜蒌仁理气利湿导滞;丹参 、地鳖虫、壁虎活血祛瘀散结;乌梅、贯仲炭敛肠解毒止血。采用口服与保留灌肠并用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药物作用, 所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2克、贯众炭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蜀羊泉15克,水煎服。
加诃子12克、补骨脂15克、白术12克、罂粟壳6克;大便困难加生枳实15克、火麻仁30克。
瘀软坚的药物以消癌积,同时辅以丹参活血化瘀,蜂房解毒止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使全方成为软坚解毒散瘀之剂,因 而治疗直肠癌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15克、白蚤休12克、枳壳9克、川朴9克,水煎服。
健脾利湿;枳壳、川朴理气散满;诸药相合,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结软坚之功。故本方对大肠癌有效
,水煎服。
10克、半夏10克;心脾两虚加党参15克。枣仁15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大便秘结加冬瓜仁10克、火麻仁10克、番泻叶6克 ;大便溏加焦薏仁15克、诃子肉10克、儿茶10克;大便粘液或粘液血便加地榆10克、右榴皮10克、槐花15克、马齿苋15克; 腹痛而胀加玄胡10克、香附10克、乌药10克、川楝子10克。
92.11%、70.59%。
血藤补益气血;用白英、马齿苋、败酱草清热解毒;槐花、仙鹤草凉血止血,集扶正祛邪于一方。所以对92例大肠癌术后采 用化疗方案的患者,同时应用本方获得较满意的疗效,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中晚期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本方名由 编者所拟
翁20克,水煎服。
,并已恢复工作。
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以上。
者,用健运化湿、消肿解毒的胃苓汤、藿朴夏苓汤、桂枝桃仁场、木香通气散、消痈汤等加减。
率为58%,2年生存率为42.9%,3年生存率为30%。
[处方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钱伯文。
辨证施治,治疗本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黄药子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此外,用鸦胆子研碎,加水煎2次,合并浓缩后加醇处理过滤,回收乙醇浓缩,再加水稀 释至20%,每次取4毫升,加温水1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1次(用导尿管将药液注入瘤体上方)。
用藤梨根、野萄糖根、蚤体、半枝莲等药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并配以清热化痰散结的土贝母、黄药子和凉血止血的白茅 根。外用灌肠液由单味鸦胆子加工而成,鸦胆子性味苦寒,是一味公认的治痢要药,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之热。鸦胆子液 灌入肠中,直接作用于病灶,则能更增药效。所以本方治疗大肠癌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内,同时口服汉防已甲素片,每日3次,每次1片。
余7例均存活1年以上。8例中7例有明显止痛效果,3例在用药1个月后肿块缩小,食欲增进,大使通畅。
道气机阻滞不通从而产生疼痛的症状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且能缓解部分症状,副作用小,能长期使用,对不适于化疗、放疗 的晚期直肠癌患者,增加了一种治疗的手段
一15克、凤尾草9一30克、血见愁9一15克;便血多加茜草根9克、仙鹤草15克、地榆9克、炙猬皮9克、凤尾草9~30克;腹胀 不适加广水香3~9克、川朴6克、枳壳6克、合乌药3一9克、大腹皮9克、益欢散6克(分吞);大便涩滞加大黄9克、桃仁9克 ;体虚者用麻仁丸9克(吞);血细胞低加鸡血藤5克、虎杖报15克、米仁15克、赤小豆15克、当归9克、炙黄芪19克。
9例;生存1年以上12例;生存l年以下6例。
药物,如草河车、红藤、由槿花、半枝莲、白头翁等。同时这些药物又具有活血消肿散结的功能,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利湿 、理气活血、抗癌消肿之功,故对大肠癌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一15克、凤尾草9一30克、血见愁9一15克;便血多加茜草根9克、仙鹤草15克、地榆9克、炙猬皮9克、凤尾草9~30克;腹胀 不适加广水香3~9克、川朴6克、枳壳6克、合乌药3一9克、大腹皮9克、益欢散6克(分吞);大便涩滞加大黄9克、桃仁9克 ;体虚者用麻仁丸9克(吞);血细胞低加鸡血藤5克、虎杖报15克、米仁15克、赤小豆15克、当归9克、炙黄芪19克。
9例;生存1年以上12例;生存l年以下6例。
药物,如草河车、红藤、由槿花、半枝莲、白头翁等。同时这些药物又具有活血消肿散结的功能,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利湿 、理气活血、抗癌消肿之功,故对大肠癌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藤15克、丹参15克、大黄6克、枳壳10克,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
瓜蒌仁、皂角子。
续服半年,诸恙均消,经随访存活7年仍健在。
作用的药物为主,配以败酱草、薏苡仁解毒散瘀,消肿排脓;黄芪、鸡血藤补气血;丹参、大黄、枳壳行气活血,导滞通瘀 。诸药相合,共奏祛邪扶正之功,所以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半边莲30克、半枝莲30克、蜀羊泉30克、香附30克、木香30克、枳壳30克、延胡30克、郁金30克、黄酒500毫升,加水3000 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日服50毫升,服药时可加白糖少许。
[处方来源]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
方以此为主药,同时配合大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藤梨根、白花蛇舌草、野葡萄根、蛇莓、半边莲等药;方中还选用了许多 理气止痛的药物如香附、木香、延胡等,使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消肿散结功效。酒能活血,以黄酒合并煎服,可 增效,所以用本方治疗大肠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13.[处方名称]槐角地榆汤
枯叶9克、苦参9克、生地榆9克,水煎服。
仁、槐角、生地榆、侧枯叶相配,对于因湿毒下注、气血瘀滞而产生的大肠癌来说,正中要害,所以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14.[处方名称]铁蜀殃汤
为治痢要药。本方以上述2味为主药,再辅以败酱草、水红花子、蜀羊泉清热解毒凉血消积,铁扁担清肠导滞,同时配合化疗 小剂量穴位注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陈湘君)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47..肠癌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