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急性肾炎 血尿及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此病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脓皮病等病史。临床表现轻 重不一,一般病例有浮肿、血尿及高血压,严重病例可引起以下并发症;(1)心力衰竭,表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肺底水 泡音,奔马律,心率快,肝脾增大:(2)高血压病,表现头痛,眼花,昏迷,抽筋,血压明显增高;(3)急性肾功能不全 ,表现少尿或尿闭,氮质血症及酸中毒。不典型的病例仅有血尿及蛋白尿,或仅有尿轻微改变。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常继发子上呼吸道或皮肤的链球菌感染之后。呼吸道感染主要是B溶血性链球菌 A组12型、4型,皮肤感染是49型及57型。致肾炎的链球菌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于肾小球 并激活补体,引起肾小球基底膜损害致病。 典型的急性肾炎根据临床表现及尿检查有蛋白、红细胞及管理即可确诊,不典型者还需检测抗0、C3及咽拭培养等以明确诊断 。血沉常增快,2~3月恢复正常,抗O增高,C3下降,1~2月恢复正常。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早期应用青霉素以清除咽部或皮肤的链球菌,给予短期卧床休息及低盐饮食。严重水肿 可用速尿,高血压用利血平或甲基多巴等,有心衰者予以镇静及快速洋地黄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应限制补液量,用速尿或甘 露醇及纠正酸中毒和高血钾,必要时给与透析疗法。目前国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本病,疗效有明显提高。 本病属于中医水肿的“阳水”范畴。其病因与感受风寒、风热。水湿等外邪有关。病理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风邪上逆, 首先犯肺,肺失宣肃,水道不利,溢于肌肤,而发为水肿;湿邪内侵,脾失健运,以致水湿不能下行,泛于肌肤。肾为全身 诸气之根,肾主开合,如肾气不足,膀胱气化受损,水泛为肿。湿热内侵,损伤血络是肾炎尿液变化的原因。此外水气凌心 ,水气上扰清空,肾气不足。开合不利等是形成急性肾炎并发症的机理
、赤芍;湿重者加茯苓、泽泻、车前子;血尿明显者酌加丹皮、赤芍、蒲黄、大小蓟、凤尾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有急 性肾功能不全者加用生大黄6~10克(后下);浮肿显著,气急咳嗽,有心衰或肺水肿者加苏葶丸(苏子、葶苈子)或酌加主 大黄(后下)、川朴10克、莱菔子10克、黑白丑10克。
转为慢性者。
;柴苏可去肺经之风;连翘清热解毒兼有利水功能;忍冬藤可清热解毒。根据现代临床观察,认为发表和芳化法对解除小血 管痉挛,减轻组织水肿,防止心衰及高血压脑病有一定作用
克、车前9克,泽泻9克、连翘9克、旱莲草9克,水煎服。
;热重于湿期宜清热解毒利湿,用土茯苓、白茅根、车前、泽泻、连翘、益母草、蒲公英、瞿麦、匾蓄、滑石、小蓟、蒲黄 、旱莲草、竹叶;湿重于热期宜通阳利水,佐以清热利湿,用白术、泽泻、茯苓、车前、桂枝、猪苓、土茯苓、益母草、蒲 公英,血尿明显加藕节、大小蓟、旱莲草、侧柏叶;蛋白尿高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血压高者加山楂、牛膝、龙骨 、牡蛎、黄芩、夏枯草、草决明。
正常平均6.8天,尿检转阴平均17.5天。
等宣肺乎喘:热重于湿期用土茯苓、白茅根、蒲公英、连翘清热解毒,消炎利水,蒲黄活血,小蓟凉血止血:湿重于热期用 桂枝温经通阳,合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车前利水,土茯苓、益母草、蒲公英清热利湿。本方对湿热症象明显的急性肾 炎尤为适用。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
:于术10克、茯苓15克、黄精15克、生谷芽15克、生麦芽15克、生地10克、生甘草6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水煎服。
;咽部症状明显加锦灯龙6克、草河车10克,脓痂疹加苦参10克、地丁草12克、地肤子10克。
皮、茜草、丹参、生地等凉血活血药可改善肾血管通透性,抑制抗体生成,使肾脏损害减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本方名由 编者所拟。(
公英、栀子;尿血者加生地、小蓟。
愈时间最长26天,最短7天,平均10天。
炎早期较适用
毫升,分2次口服,30大为1疗程。
压正常平均6天。
者所拟
恢复期方:生地9克、大蓟9克、小蓟9克、生地榆9克、藕节15克、炙甘草4.5克、茅根30克,水煎服。
、车前子9~12克(包煎);血压高加夏枯草9克、钩藤(后下)9克;气虚加党参12克。
表明有26例已恢复正常。同期随机应用西药治疗的58例小儿急性肾炎,有40例痊愈,18例好转,在痊愈率及尿爱迪氏计数恢 复正常方面均较以本方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组差。
及琥珀屑凉血止血,对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尿均有较好的效果。本方疗效证实,应用中西医结合以本方为主的方法,可改善肾 炎临床症状及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肾炎后期:当归9克、川芎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水蛭9克、虻虫9克、桃仁9克、红花9克、槐花9克、艾叶9克,水煎服。
细胞分别是56.7%/21.7%(P<0.01),表明本方疗效优于西医组。
湿兼治血瘀症;艾叶、槐花止血。通过对小儿急性肾炎甲皱微循环、舌微循环、舌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表明,上述指 标均有明显异常,提示小儿急性肾炎有血瘀症。本方的活血化瘀及破血逐瘀药有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并有解除微血管痉挛、 防止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作用,因而对急性肾炎早日恢复和防止迁延不愈有一定效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辨证加减]风寒型去小蓟加麻黄5克、苏叶10克、杏仁10克;风热型加银花12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山豆根8克:热重于 湿型加赤小豆15克、冬瓜皮15克、泽泻10克、早莲草15克;湿重于热型去小蓟,加茯苓皮15克、大腹皮10克、姜皮6克、白术 8克;高血压加夏枯草15克、牛膝6克、草决明12克;脾肾虚去小蓟、车前草,加党参12克、黄芪15克、芡实15克、金樱子15 克、山药15克、白术10克、鹿角霜10克。
(4.8%),总有效率为95.2%。
草可清热利小便,小蓟性凉善入血分,可清血热,治血尿
[处方组成]浮萍9克、葶苈子9克、旱莲草12克,水煎服。
消失者14例,15剂消失者59例,20剂消失者25例,35例消退不佳,总有效率61%。
白尿稳定的满意疗效,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
重苍术量,热重于湿者加重黄柏量,兼脾虚者加太子参、白术、山药;以血尿为主者加小蓟炭、蒲黄炭、白茅根;以蛋白尿 为主者加鸡内金、黄苍、麦芽、六曲。
[疗程疗效]本方治疗小儿急性肾炎135例,疗程最短18天,最长52天,结果全部治愈。
为主,兼有健脾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肾炎急性期湿热明显伴有浮肿者。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10克、大枣5枚,水煎服。
阴虚用六味地黄丸(汤)。
出院时痊愈40例,好转16例。对病情严重,出院后3~6月随访病儿20例未见复发者。本方无明显副作用,曾用本方药煎剂按 人用量的150倍灌胃作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未见有不良反应。
以话血化瘀为主,针对急性肾炎有肾小球内局部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理,应用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肾微循环,解除肾血管痉挛 ,增加肾血流量,抑制血小板集聚,增加纤维蛋白溶血活性。此外,当归还有抑制抗体产生,牛膝的水溶部分有抑制过敏介 质释放的作用,提示可影响肾免疫反应。
生姜皮10克、茯苓皮10克,冬瓜皮10克。(2)湿热型热重者:炙麻黄9克、木通3克、连翘10克、炙桑皮10克、生姜皮10克、 滑石10克、生地10克、赤小豆12克、大蓟12克、小蓟12克、白茅根15克;(3)湿热型湿重者:陈皮10克、大腹皮10克、茯苓 皮10克、桑皮10克、猪苓10克、生姜皮6克,泽泻6克、白术6克、桂枝6克。(4)湿热型肝亢者:龙胆草6克、通草6克、泽泻 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生石决明12克、生甘草3克。 恢复期:(1)肾阴虚,尿红细胞多者:生地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旱莲草10克、藕节炭10克、益母草10克 、熟地10克、白茅根10克、泽泻6克。(2)下焦不固,尿蛋白持续者:生熟地各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炒 白术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3克。(3)脾肾两虚: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 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枸杞子10克、肉桂2克、熟附子3克、黄芪15克。 以上均为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天,尿红细胞转阴平均16.6天。总有效率为96.5%。远期随访61例未见复发
、车前子15克、山药15克、茅根15克,水煎服。
面,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在血沉恢复正常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愈例,显效10例,好转5例,平均治愈日16.5天; 对照组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例平均治愈日24.5天。
[处方来源]湖北省沙洋农场医院儿科李永龙。
止血;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显示有较好的疗效
克。适用于风湿型。 (2)生地9克、小蓟12克、栀子9克、滑石18克、通草3克、白茅根30克、连翘20克、双花20克、丹皮3克、甘草3克。适用于 湿热型。 (3)白术9克、云苓12克、泽泻12克、猪苓9克、桂枝8克、陈皮6克、大腹皮9克、黄芪6克、白茅根30克。适用于寒湿型。以 上均水煎服。
肿消退天数方面本方治疗组均优于西医组(P<0.01)。
[处方来源]河北省衡水地区人民医院刘秀琴等。
期,常用补脾肾佐以分利。以上方法与西医组对照显出其优越性。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海金砂5克、石苇5克,水煎服。
芡实、莲肉;脾虚型去银花,连翘、板蓝根、爵床,酌加苍术、淮山药、芡实、莲肉。
芡实、莲肉;脾虚型去银花,连翘、板蓝根、爵床,酌加苍术、淮山药、芡实、莲肉。
、莲肉、芡实、淮山药有健脾的功效;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银花、连翘、板蓝板、爵床、蒲公英、淡竹叶有清热作用;海 金砂、茅根、荠菜、石苇、茯苓可以利水渗湿。本方近期疗效较好,尚缺少远期疗效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