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g股骨干骨折 重物打击等,如扭转外力所成的骨折则多见于儿童。股骨干骨折后,常因周围丰厚的肌肉牵拉,而使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 组织损伤严重,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左右,故患肢肿胀、疼痛、缩短较为明显,诊断较为容易,X线检查可以显示骨折的类型 。 目前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按患者的年龄、体质、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和有无血管神经损伤等而定,一般多采用手法整 复、夹板固定、外敷内服中药及持续地牵引相结合,很少用切开复位与内固定的方法。3岁以下的小儿股骨干骨折,宜采用持 续悬吊皮肤牵引法,一般牵引3-4周即可。牵引期间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皮温及胶布有无脱落,否则可发生小腿缺血性肌挛 缩,甚至坏死。 股骨干骨折,一般都能愈合,预后较佳。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股骨干骨折一般固定时间较长,约需6-8周,应在治疗过程中积极 进行功能锻炼,以免造成膝、髁关节强直和功能障碍
克、制没药12克、桃仁9克、甘草6克,水煎服。
当归、丹参、毛姜、党参各15克,续断、木瓜、茯苓各12克,地鳖虫、牛膝、白术各10克,自然铜(先煎)25克,甘草6克,水 煎服。 骨折4周以后,瘀血积滞已平,疼痛基本缓解,断端生长接续,当务之急是补益肝肾,拟用强筋健骨汤来温筋通络,强壮筋骨 。方为:怀牛膝、杜仲、枸杞、白芍、当归、熟地、党参各15克,续断、补骨脂、木瓜各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骨折临床愈合以后,为防止骨折断端相邻关节筋脉拘挛、僵硬不使,应用中药熏洗剂来帮助关节的活动,温通气血,舒筋活 络。方为:伸筋草、红藤、梅桐皮、五加皮、威灵仙、骨碎补、川牛膝、透骨草各2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包,置于布包 中,浸入热水后熏洗患处。
40.2%。骨折分类:新鲜骨折79例,陈旧性骨折8例,8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合并内脏和血管神经损伤。治疗结果,87例均 采用小夹板固定加中草药内服熏洗,临床愈合时间最短35天,最长65天,平均50天。治疗后优者50例,占57.4%;良者33例, 占38%;尚可者4例,占4.6%。
—生新—接骨的过程,有利于患肢各关节的及时锻炼,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而且无骨折 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
;若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可用牛大力、鸡血藤、千斤拨、杜仲、熟地、首乌、宽筋藤等药以补肝肾、强筋骨。
陈旧性骨折1例。损伤性质:外伤性骨折62例,病理性骨折2例。治疗结果:属优者35例,占54.7%;属良者24例,占37.5% ;尚可者3例,占4.68%;无变化2例(系病理性骨折),占3.12%。
血不活则瘀不散”、“瘀不散则骨不接”,所以中药内服外敷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促进骨痂生长的作用,对改善患肢 局部气血流通,防止关节僵硬,较快地恢复关节功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晒干,混合研末,过筛收集备用。每次1.5克,1日3次。
骨折14例,中1/3骨折24例,下1/3骨折12例。本组50例均收住院治疗,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及内服中药。治疗结果 :优(解剖对位对线好,骨痂形成)28例,占56%;良(解剖对位在2/3以上,成角小于5度,骨痂形成)19例,占38%;尚可(功 能复位,成角小于15度,重叠小于2厘米,骨痂形成尚可)3例,占6%。本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
,恶血留内,瘀积不散,经络气血因而瘀阻不通。因此采用本方,为日后的生新接骨创造了条件
每次1.5克,口服。
10克、冰片1克、醋100毫升、凡士林少许,将醋、糖加温溶解后,趁热加地龙粉及凡士林搅拌而成,敷于患处,每10天换药1 次)、对照组(扁豆为细末,装胶囊,每日2次,每次1.5克)。264例中,男224例,女40例;年龄为18-55岁,平均28.l岁。264 例骨折经3种不同治疗,骨折临床愈合平均天数;对照组为48.7天,内服组为42.5天,外敷组为45天。各组骨折远期疗效的优 良率:对照组随访44例,优34例,尚可6例;内服组随访44例,优38例,尚可3例;外敷组随访29例,优23例,尚可2例。
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提前6.2天,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对接骨续筋起良好作用, 其中含有自然铜,能对某些酶有激活作用,在酶的活性基上结合铜离子,可促进成骨细胞的活跃,有助于骨基质的形成和钙 化的提前出现。外敷组比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提前3.6天, P<0.05,差别有显著性,说明对骨折愈合也有作用。地龙 属活血化瘀药,对伤后消肿、止痛、消炎和生新有良好效果,其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中含脂类和核酸等成分有关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63..眩晕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