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医、黏膜科主任刘宏伟教授 消化不好,易长口疮 问:我和母亲经常犯口疮,请问什么人容易得这个病? 答: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口疮)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0%,分为轻型、口炎型和重型口疮,其中80%属于轻型。 据临床观察,复发性口疮的发作和精神压力、胃肠功能紊乱、偏食、性激素水平变化及贫血等有关。慢性胃炎、胃溃疡、便秘、痔疮等胃肠道疾病患者复发性口疮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有效治疗胃肠道疾病常是解决复发性口疮的“根本途径”。胃肠道疾病患者易发口疮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它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因此,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偏食者也易得口疮。 复发性口疮有一定遗传倾向。不过,通过针对性预防,可以降低发作频率。具体措施包括: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的食物;及时调整心情,缓解压力;有贫血等基础病者应规律服药,以免病情反复诱发口疮。 口疮会癌变吗 问:有人说口疮是癌症的信号,是这样吗,该怎么辨别? 答: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例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癌变的报道。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应该警惕:1.之前没有出现过口腔溃疡而突然发生;2.口腔溃疡久久不能愈合,超过两个月;3.溃疡面积逐渐变大超过黄豆大小,甚至更大;4.疼痛不明显。 觉得疼是好事吗 问:有人说口疮疼是好事,是这样吗? 答:口腔溃疡的边缘常有一圈充血红晕,这是一种炎症反应,灼痛感主要来源于此。患者进食、讲话时,疼痛加剧,若进食刺激性食物,疼痛更为严重。口疮发作时,炎症反应表明机体免疫系统没有衰弱,正在“对抗病邪”。而那些患有癌症等全身消耗性疾病,或艾滋病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出现口疮时,充血红晕和疼痛往往不明显。从这个角度上讲,发口疮时觉得痛确实是件“好事”。 哪些情况该去医院 问:什么样的口疮该上医院治? 答:虽然绝大多数口疮是良性的,但如果发作时疼痛难以忍受;或发作频繁,一个月超过两次;或历时较长,超过两个月;或同时出现多个溃疡,溃疡面积大于黄豆大小,却无明显疼痛感等,均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此外,如果在口疮后又出现生殖器、眼睛的问题,很可能是“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它们是白塞氏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应及时就诊。 月经前为啥爱犯口疮 问:从去年开始,我每次月经前都会发一次口疮,这是怎么回事? 答:有些女性怀孕之前经常发口疮,怀孕期间不再发,而在分娩后孩子快一岁时,口疮又开始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女性体内的黄体酮等性激素对口腔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怀孕时黄体酮水平升高,口疮就少发或不发。分娩后,性激素水平逐渐恢复到孕前,保护作用减弱,口疮就又会复发。人们曾尝试使用性激素来防治口疮。不过,选择这种疗法要慎重。 局部抹药还是吃药 问:我出口疮,一般会去药店买点冰硼散,请问有没有其他好办法? 答:轻型口疮一般采用局部治疗,可局部涂冰硼散、锡类散等中药促进愈合。含漱或局部涂复方硼砂液、1.5%双氧水或0.05%洗必泰,能防止继发性感染。将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的药膜贴在患处,能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全身治疗方面,消化功能紊乱的患者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若有继发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女性复发性口疮与月经周期有关,病情顽固的可用性激素。此外,辨证使用中药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若病情较重,症状顽固,医生会根据病情选用左旋咪唑等药物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治疗。“春天最容易上火了,这不,刮了两天大风,我的嗓子、耳朵都开始疼,口腔溃疡也越来越严重了。”3月23日,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李珍大妈指着自己嘴角的一个大疮,向记者抱怨个不停。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几家中医院门诊,发现春天因为口疮、便秘这些上火症状来看病的人确实有所增多。在北京中医院,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人,其中12人是因为口腔溃疡、喉咙干痒、耳鸣头昏、便秘等“上火”症状来就诊,想让医生开一些清火药物。怎么才能“灭火”,健健康康地过春天?记者请多位中医养生权威专家给大家支支招。 春火最易烧“头面部” 小吴和李珍大妈一样,这几天都被“口腔溃疡”所困扰,嘴角烂了有一个礼拜,不仅吃饭困难,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碰疼了嘴里的三个大包。再加上这两天老是加班,原本皮肤光滑的她,脸上竟然也冒出了痘痘,连上厕所排便都没有之前痛快了,她形容自己的身体里“住着几条喷火的龙”。 老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上火也是如此,别看不是什么大病,可就是折腾的人寝食难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教授告诉记者,虽然“上火”只是老百姓的“土叫法”,并非专业术语,但它在中西医里,都有相对应的症状。西医把上火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有关。这把“火”常会沿着人体经络上行,主要表现在头面部、口腔、咽喉等部位。 口鼻干。上火最容易通过面部器官表现出来,口舌生疮、嘴角溃烂、失眠多梦、尿黄刺痛、鼻干流血、咳痰黄稠等,都属于上焦有火,具体就是心肺部位。这种火症状明显,最容易被察觉。 吃不进。牙龈肿痛、牙根发炎、口臭、食不知饱或不思饮食、口干口渴等则属于脾胃等中焦部位有火。到了春天不少人食欲下降、牙口不好,就有可能是脾胃的原因。 拉不出。肝、肾等部位若有火,就会表现为大便干结、急躁易怒、眼睛干痒、耳鸣头晕、声音嘶哑等症状。特别对于中老年人,由于其各种机能的减退,上火很容易表现为便秘。 身体虚。虚火主要表现为体型消瘦、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红少津等。阴虚导致上火症状有所不同,会心跳得不舒服,心悸,盗汗等。 内热散发导致火气大 春天为什么容易上火呢?很多人觉得和风多雨少、气候干燥有关,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养生学教授杨力认为,总体来说,还是由于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首先,春天草木发芽,人体各个器官也从冬天“懒散”的状态中苏醒过来。从立春开始,人体肝、胃、肺等内脏器官中积蓄的内热,就慢慢散发出来,出现春燥。加上北方春季干燥多风,人体水分容易通过运动出汗、呼吸等形式大量丢失。这两个原因相加,让人体很难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就引起了上火。 其次,春分后白天时间变长,很多人不会像冬天一样早睡,导致作息时间改变,生活不规律,容易上火。在工作上,“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往往是很多单位最繁忙的时候。工作压力变大,久坐对着电脑、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过度劳累都会损伤身体,导致上火;心情郁闷、恼怒急躁,也会引发肝火。春季女性因为身体阴虚等原因,上火的几率通常比男性高。 最后,不少人在春天到来之后,还保持着冬天的饮食习惯,比如爱吃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温补的食物,很容易引起内积燥火。在穿衣上,一些老年人也习惯“春捂”。但温度升高后“捂”得太过,衣服没有该减则减,也会引起内火上升。 含片生姜能“灭火” “春火”如果不及时灭掉,不光是口角长疮,还会让其他疾病趁虚而入。杨力指出,春季也是流感、肺炎等流行病的高发期,上火后人体质会变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染上这些疾病。该如何灭掉“春火”?专家们建议,除了去医院进行相关治疗,在生活中也可以试试以下几招。 口舌生疮含姜片。切几片生姜,每天早上放入嘴中慢慢咀嚼,能减轻疼痛。也可以将10克菊花、5—10克金银花,用开水冲泡代茶饮,一周之后就会好转 眼睛微闭能养肝。闭目养神10分钟左右,就能起到灭火的作用。饭后找个清静地方端坐,双目微闭,眼睑下沉,摒弃杂念;舌抵上颚,吞咽津液;调匀呼吸,然后进行深而缓慢的吐纳,气守丹田。还可用双手食指端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摩,至眼睛舒适即可。 头晕耳鸣按鼓膜。北京中医药大学推拿系王宾告诉大家,内热旺盛容易诱发耳鸣,可用手掌堵住双耳之后迅速离开,反复多次,通过“按摩鼓膜”来缓解;还可以可以每隔2小时,点揉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处)一次。 绿茶苦丁助排毒。绿茶是清热排毒的好帮手,如果上火现象严重,也可以尝试喝一些苦丁茶,它能用来治疗头痛、牙痛、热病烦渴。喝到无味时,还可以嚼食茶叶。 出门赏花心情好。春季出门踏青、散步、爬山等活动,能够使人体气血通畅,怡情养肝。想要肝火不旺,首先就要养成乐观开朗的心态。 蔬菜水果不能少。蔬菜水果是最天然的“降火药”,比如草莓、梨、苦瓜、芹菜、冬瓜等。此外,还要少吃辛辣油腻刺激食物,多补水才能降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