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牙龈炎 鲜红或紫红,肿胀、松软,可有牙石、软垢、牙菌斑的聚集,有时龈缘可有糜烂,挤压龈缘时有少量脓液排出,并可出现牙 龈沟加深,龈乳头水肿或发作成龈脓肿而产生突然疼痛。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成牙周病,致使牙齿丧失。 西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局部刺激所致。口腔卫生不良,没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引起菌斑、软垢和牙石堆积,为最主要的 发病因素。其次,食物嵌塞,牙列不整齐,不良修复体,口呼吸习惯等,以及某些全身性因素,如营养障碍、内分泌疾病、 变态反应等也与本病有关。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牙龈出血的情况,牙龈颜色、形态、质地的变化,龈沟加深、牙石、牙菌斑聚集和牙齿排列等情况,以 及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血液病等。如牙齿出血症状比较突出时,应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 ,以初步确定有否血液疾病或其他凝血机能变化的情况。 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龈上洁治术、灭菌消炎药物、食物嵌塞矫治和纠正刷牙方法等,以消除局部因素,消灭或控制龈沟部位 的微生物,减少局部滞留区,健全口腔的自洁功能。同时为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给予适量的维生素等。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牙衄”、“牙宣”、“齿间出血”、“齿间肿痛”等范畴。中医认为风热邪毒侵犯头面上窍,伤 及牙床龈肉,损及脉络,而致牙衄。故《圣济总录》曰:“风邪僭热在上,流传于手阳明支脉,注于齿间,则令齿断虚肿, 甚者齿间血出,盖血性得温,则宣流故也。”或过食辛辣煎炒,炙煿醇酒之品,胃中蕴热,郁而化火,循经上炎于牙龈,灼 伤血络而外溢。《临证指南》云:“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素体虚弱或热病之后,肾阴亏损,肾水不足,相火上 炎,扰动阴血,浮游于上,而致牙衄。《景岳全书》说:“衄血虽多由于火,而惟阴虚者为多。”又因劳倦伤脾,或病久脾 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不循经,上逆于口齿而为衄血。《血证论》说:“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 ,脾阳虚,则不统血
细末,外用。 用法:先用洁治器轻轻刮除牙周的腐败组织和牙石、牙垢后,再用3%过氧化氢棉球或过锰酸钾溶液洗患部,以抑制厌氧菌生 长,然后涂撤药末。
,经再次治疗后均有所好转。
祛腐止痛;入乳香、没药起活血止痛,祛瘀生新;红枣、甘草解白信之毒。白信虽为剧毒之品,但临证381例未出现不良反应
盐水棉球清洁口腔,再根据溃疡面大小使用本方,每次约0.5-1克,每日3一4次。
组8l.3%;4-5岁者治愈54例,占该年龄组85.7%;6-10岁者治愈10例,占该年龄组59.4%。治愈所需时间一般为2-3天。
、冰片以成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本方尤宜儿童溃疡性牙龈炎的局部治疗
用法:局部清洁处理后,用镊子或棉球蘸药涂布于患者溃疡面上,勿令漱口。1日3次。
分治疗2-3次即痊愈,其中除极少数感染严重、全身症状明显者配合青霉素肌注外,余均用本方及漱口剂即可。
之,故效灵验
入冰片。 用法:涂药前先用20%过氧化氢或其他含漱剂清洗患部,然后以棉球蘸煎剂涂布,或以此剂浸泡之纱布湿敷患部,3-4小时涂 药1次。
严重者愈期稍长。
克。
例,无效4例。对治愈病人追踪观察,最长8年,最短半年,除1例因酗酒牙龈出血复发,仍按原法治疗复愈外,其他均未复发 。
血化瘀,宣通经脉气血,同时又考虑到本病的病程较长,而活血化瘀药易耗气伤血,故合用当归等补气生血,以图祛邪而不 伤正,扶正而不碍祛邪,并又佐入了凉血止血的白茅根加强止血之功。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为细末,过筛后贮瓶备用,其中人中白先于火上煅后再同其他药物一块研细。局部外敷,每日4次。
止疼;人中白降火消瘀血;儿茶生肌定疼,止血收湿;青黛敷热疮恶肿;冰片、薄荷祛痰消肿止痛。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