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4.脓疱疮

 学中医书馆 2013-02-25

34.脓疱疮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是一种较常见的化脓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具有接触传染的特点,通过自家接种或互相传染,夏、秋季常在儿童中流行。本病临床特征:(1)由葡萄球菌引起者,初为少数散在丘疱疹或水疱,迅速扩大成脓疱,以后数目增多,脓疱壁薄、松弛,周围有红晕,脓疮破后其糜烂面上覆以黄色或灰黄色厚痂。有的损害向周围扩大,中央渐愈,周围皮损可融合成环形,称环状脓疱疮。(2)由链球菌或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者,初起为红斑,迅速发生水疱、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裂结黄绿色脓痂,四周不断有新的皮损出现。本病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重则可蔓延全身。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不断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损。(3)本病发生于新生儿者称新生儿脓疱疮,多发生于出生后4-10天婴儿。表现为臀、下腹或大腿上部等尿布区,突然发生大疱,疱液开始澄清,迅速变为脓疱,疱破后可露出糜烂面,病变发展迅速,有的可伴发败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亦可两者混合感染。细菌分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第Ⅱ组71型最多见。其次为80/87型,同时在患者鼻腔中也培养出同型的葡萄球菌。一般认为脓疱疮继发急性肾炎者,多由于链球菌49型及M型2所致。本病的诊断不难,常须与水痘、丘疹性荨麻疹等相区别。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对皮疹广泛者给予磺胺或抗菌素制剂全身治疗。

祖国医学所称之“天疱疮”、“黄水疮”或“滴脓疮”者相当于本病。《外科启玄》谓之“黄水疮亦名滴脓疮,疮水到处即成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黄水疮》曰:“初起如粟米……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本病之病因病机为脾湿内蕴,膳理失固,热毒外袭肌表而发病。治疗宜清暑利湿或清热泻火、益气解毒


1.[处方名称]黄山栀方


[功能主治]功能苦寒泻热,清火解毒。主治脓疱疮。


[处方组成]黄连5克、黄芩5克、黄柏5克、山栀5克。每剂药头煎早晚分服,2煎药汁每天外洗患部2-3次。


[辨证加减]阴虚者加赤芍、丹皮等;瘙痒严重者加苦参、泽泻等。


[疗程疗效]治疗31例,男13例,女18例;发于头面部者23例,发于头面及四肢者8例,经上述治疗均获痊愈。


[处方来源]安徽中医学院丁学成。


[处方备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处方名称]洗疮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治脓疱疮。


[处方组成]黄柏30克、生大黄30克、苦参30克、蒲公英20克、百部20克、银花20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3-5次。患处有粘稠渗出液或结痂时宜先以温热淡盐开水清洗后再用本方。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60例,痊愈56例,疗程4-8天,平均6天;余4例用药3天,因效果不显而改用其他疗法。


[处方来源]陕西省洛南县中医医院张君喜。


[处方备注]方中黄柏、苦参、生大黄清热燥湿、杀虫解毒,配以百部兼能止痒;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诸药合用,具清热解毒祛湿、杀虫止痒消炎之功。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金素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杀虫燥湿.主治小儿脓疱疮。


[处方组成]雄黄2份、枯白矾3份、生明矾3份,共研细末即成黄金色之粉剂。用时将药粉外敷皮损处约1毫米厚,略加按压,以不掉为度,不必包扎,只要皮损区干燥,不必加药。如有流黄水或药痂漂起,应随时用无菌棉球拭去,双氧水处理创面后重复撒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