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肠道细菌预防糖尿病

 昵称2751097 2013-02-25

肠道细菌预防糖尿病

生物医药     苏珊·杨(Susan Young)    2013-01-22 20:03:28

来自雄性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改变了雌性老鼠的激素分泌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

为什么重要:

研究人员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研究人员将雌性老鼠暴露在健康雄性老鼠结肠中的细菌之下,结果成功使前者免于患上I型糖尿病,这是一种自免疫疾病。这项研究发表在1月17日的《科学》杂志上。该研究还表明,这一疗法改变了雌性老鼠的睾酮分泌水平,雌性老鼠的I型糖尿病患病率一般要高于雄性老鼠。

 

研究论文的资深作者、多伦多病童医院和多伦多大学的遗传学家和免疫学家杰恩·丹斯卡(Jayne Danska)表示,研究中使用的老鼠品种有90%的几率患上I型糖尿病。但如果将成年雄性老鼠肠道中的普通细菌送入幼年雌性老鼠的体内,就能将患病率降低至25%。雌性老鼠体内睾酮含量的变化并未达到一般成年雄性老鼠的水平,但论文作者们表明,只有用活性睾酮信号才能让雌性老鼠不易患上糖尿病,这表明,由植入微生物所引发的睾酮含量上升,对于患病率的变化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

 

研究人员正在对我们体内的微生物进行分类,以弄清当这些微生物群落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会如何产生疾病。微生物群与心脏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联系已经被多个不同研究团队所证实,一些医生甚至已经开始用肠道细菌植入来治疗病人。而本文中的这一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同样有可能用来治疗自免疫疾病。

 

丹斯卡和他的同事的研究表明,存在一个“共生反馈环”,其中动物的性别影响着内脏中的微生物群,而后者会促进性激素分泌量的提高。丹斯卡说:“细菌经常被视作我们的敌人,但在某些情况下,微生物可以让我们不受病原体的侵害,帮助我们改善健康的激素系统,促进健康的新陈代谢。”

 

具备相同遗传背景的雄性老鼠患上糖尿病的几率是40%。而对于不同性别的人类,I型糖尿病并不存在这么大的差异,但性别差异在其他很多自免疫疾病中都存在。比如,女性更容易患上多重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攻击甲状腺的自免疫疾病,丹斯卡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