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死一念间,可否得解脱?

 杂货店伙计 2013-02-26

 

 

生死一念间,可否得解脱?

 

 

今天,大概是一个适合坠楼的日子。早上七点,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从南昌市普瑞花园1栋18楼坠落,当场死亡;11点左右,曾在国企工作,后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崇州市检察院、被四川省检记过功的崇州市反贪局局长柯建国,在办公楼坠楼身亡。中国平均每天约有2.4万人死亡,自杀者近800人。我不知道这800人中,有多少是选择了坠楼的,但我知道郑晓江和柯建国,在人们心中掀起的冲击波,比坠楼来得更猛烈。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逝者长已矣,阴阳两相隔。生死一念间,可否得解脱?惟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宁。

 

柯建国,据说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此前就有反常情况,最终的结果似乎不难理解。而郑晓江,却使得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56岁的郑晓江,是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他出版了《中国死亡智慧》《中国死亡文化大观》《生死智慧》《善死与善终》《穿透死亡》《超越死亡》《生命终点的学问》《中国生命学》《生死学》等著作,发表生死哲学和生命教育研究论文若干,演讲数百场。他曾说"我们拥有生命的权利,但是没有放弃生命的权利,每个人都应珍视生命"。他致力于传播生命教育,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 树立正确生命观,而自己却从18层高楼纵身一跃。这位游走于生与死之间的智者,就这样告别世界。

 

看透生死的人,是不是也因此而看轻生死呢?郑晓江说,“死是生活的中止,生命可以永存”。或许,在死亡的刹那,人们已经分不清是悲哀还是欢喜,是恐惧还是坦然。

 

生有何欢,死又何惧?可是,如果连死都不怕的人,难道还怕活吗?宝镜台前人似玉,金闺枕侧语如花。想见音容空有泪,欲闻教训杳无音。

 

生命,如草芥,如蝼蚁。如一阵风,如风中飘摇的烛火;如一阵雨,如雨中瑟缩的秋叶。生命,如船行过水面,如鸟儿飞过天空,如云飘过山峰,如啸声穿过竹林,短暂的出现之后,一切都可以了无痕迹。本来,你可以活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死生有命,谁能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我们无法选择生,但是,可以选择死。其实,要死,是需要勇气的。要死,更需要了无牵挂。因为有了许多的牵牵绊绊,有了许多的舍不得和放不下,生命也才有了滋味和色彩,才有了虽然痛苦却驱使人们活下去的动力。如果这些都不存在了,或许死是更好的选择。有人说,死有轻如鸿毛,也有重如泰山。但,这是相对什么人而言。或许,在有些人眼里的轻如鸿毛,却正是重如泰山,反之亦然。

 

杀人者偿命,古已有之。没有人有权力夺人生命,包括自己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应爱惜。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研究生死学的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晓江从楼顶一跃而落,倡导开放社会的波普尔在生命中后几十年闭门不出。写鬼怪小说的人,被自己编造的鬼怪吓死。在台上起劲讲反腐倡廉的人,往往是个贪官。这世界常常是这样的颠三倒四,让人们的心朝三暮四,看看别人横三竖四,争名夺利捱三顶四,说出话来丢三落四,做出事来不三不四。

 

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又该如何面对死亡?

 

如何获得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或许,我们应该考虑一下,也许,我们不必去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