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20首) ——鉴赏答案

 hjmhjmhjmm 2013-02-26
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是___ B __

      A.王    维                                     B.孟浩然

      C.杜    甫                                     D.崔    颢

2.诗中的“涵虚”的含义是__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__,“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描绘出了洞庭湖_浩淼的水势,一望无垠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_的景象。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运用比喻,表现了自己有愧于圣明之世,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  之意。

4.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 D _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对仗工整,语言凝炼质朴,气象宏大,以动态展示洞庭湖水气势和力量。

B.“欲济无舟楫”运用比喻,写出了自己无人引荐,不能出仕的心情。

C.诗歌后四句主要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出诗人淡泊之志,隐逸之情。

       5.下列对作品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D_

A.这是一首向高官展示自己的才华志向以求得到推荐的诗作。

B.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象。

C. 诗歌的后四句主要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

D.全诗的精华是后四句,它使得本诗广为流传。

 

(二)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选自_《望岳》_,作者是__朝诗人__杜甫__。

2.诗中的“岱宗”是指_泰山_。“决眦”的意思是_极力张大眼睛_,

“凌绝顶”的“凌”意思是_登上_。

3.“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__青翠绵延,一望无际的景色。__

4.“造化钟神秀”应解释为__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到这里。__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__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敢于攀登__的精神,使主题得以升华。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诗歌的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B.本诗是诗人在青年时期写的,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C.诗歌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虽表现了诗人志向远大,但也反映出未经磨难而有些年少轻狂之意。

        D.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格调高昂。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本诗作者是  宋  朝的   苏轼  (人名)

2.诗歌是怎样体现题目中“初晴后雨”几个字的?。

作者在诗中先写“晴方好”,后写“雨亦奇”,二者不偏废。

3.空蒙的诗中的意思是  细雨迷茫的样子。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水光潋滟晴方好”,是描写西湖晴天的美丽波光。

B.“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雨天西湖四周的山色。

C.“欲把西湖比西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西湖美的神韵。

D.“淡妆浓抹总相宜”表明西湖不管晴姿还是雨态都非常美丽。

                                                                                                    

(四)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本诗作者是 朝的   崔颢  (人名)

2.诗中写以往传说的句子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3.作者思绪纵接千古、概括世事茫茫的句子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4.“萋萋”在诗中的意思是  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来起笔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写登临时见到江天相接处,举目皆是亘古不变的白云,富有喜悦之感。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作者登临黄鹤楼,极目远眺四周,所见到的美景。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明作者见到黄鹤楼边的夕阳晚照、满江烟波,引起深深思乡愁情。

 

(五)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本诗作者是  唐  朝的   王维  ,他被称为  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人物,本诗选自  王右丞集 

2.诗歌中以动衬静、声音和颜色相间的句子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3.从原诗中找句子,给诗题“山居秋暝”中每个字都配一句诗。

山:  空山新雨后     ;     居:   王孙自可留  

秋:   天气晚来秋   ;      暝:   明月松间照 

4.“春芳歇”在诗中的意思是    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空旷、凄凉的秋天晚景。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了明月的皎洁,泉水的清澈。。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欢乐的情景。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明作者想把像春天一样的美景留住。

(六)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写出能表示地点的诗句:   青山横北郭  ,  白水绕东城       。                               

2. 写出能直接体现作者送别友人的诗句: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3.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句中,用“孤蓬”  比喻   远行的朋友此地一别之后,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逝,万里飘泊,踪迹难寻了。      

4.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中,既描写了人物的   动作  

又穿插了“班马”的    鸣叫声  ,以此表现    诗人悲凉   的心境。

5.这首诗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表达出作者   珍惜友情,依依惜别   的情感。

6.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是比喻。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游子”“故人”一指友人、一指自己。

D.“萧萧班马鸣”借着班马鸣叫表达离别之情。

7.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的   李白   ,他的是个具有   A   (A. 浪漫  B. 沉郁  C.细腻  D. 工整)特点的诗人。

 

(七)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的    杜甫    ,他的诗歌具有   B   (A.粗犷 B.沉郁  C.细腻 D.浪漫)的特点。他和  李白  齐名,世称“   李杜  ”。他被后人称作“     诗圣   ”。

2.找出能直接说明作者登高的诗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找出诗中能体现作者长期飘零、贫病交加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4.本诗前两联写景,写的是   秋天江边萧瑟   之景,突出秋天_肃杀(空寂、凄凉)(限两字)的特点;后两联抒情,抒的是  个人贫病孤愁、壮志难酬、忧国伤时  之情。

5.对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风急天高”是诗人写自身在江边冬日的感受。

B.“猿啸哀”是作者想象所致,为了增加肃杀之感。

C.“渚清沙白”用色彩描写了江边的景色。

D.诗句中的每件景物,都写得富有勃勃生气。

5.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景象苍凉阔大而气势浑厚悲怆的七言律诗。

B.本诗写景有工笔细描也有大笔写意,显得自然而开阖自如。

C.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情景交融,但并非对偶句。

D.诗歌情景浑然一体,借景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和老病孤愁的感情。

 

(八)卖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的   白居易   ,他和元稹同创了体裁名称为“     新乐府   ”的诗歌。

2.找出能直接说明卖炭翁劳动地点的诗句。                              

(1)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2)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3)__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3.找出诗中描写卖炭翁烧炭和运送木炭艰辛的诗句。

(1)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                    

(2)   夜来城外一尺雪  ,  晓驾炭车辗冰辙  。 

(3)   牛困人饥日已高   ,  市南门外泥中歇  。                     

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诗写出了卖炭翁_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_的形象。

5.“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黄衣使者”是指_皇宫内的太监_,“白衫儿”指   太监手下的爪牙    。写出了官吏们    不可一世、骄横 _的丑态。

6.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翩翩两骑”是对宫使形象的赞美。

B.“黄衣使者白衫儿”是宫使服饰的描写。

C.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来写宫使。

D.“骑”指宫使跨坐在马上的动作、姿势。

7.“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卖炭翁舍不得却也   无可奈何   ,又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   同情    的思想感情。与此诗句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句子“    半匹红绡一丈绫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8.诗歌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_心忧炭贱愿天寒_”。反映了卖炭翁  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的思想感情

8.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B   ) 

A.这是一首新乐府诗,以叙事为主。

B.本诗主要靠写景来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C.诗歌深刻地揭露了“宫市”掠夺人民的罪行。

D.诗歌倾注着对老百姓深深的同情。

 

(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  朝的__刘禹锡__。题目中的“乐天”是指同时期的另一位诗人__白居易__。

2.诗中用了两个典故   闻笛赋   和 __烂柯人__。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表现了   惆怅的情感  ,又__相当达观__ ,后人通常引用这首诗,赋予它新的涵义,说明 __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_。

4. “长精神”的意思应该是__振作精神__,表现出作者在友人的热情关怀上,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__坚韧不拔的意志     。

5.判断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理解的正误:

(1)题目中“酬”是作者为了感谢白居易对自己的帮助,通过写诗给友人的报酬。(   ×   )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写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    )

(3)刘禹锡借“烂柯人”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   )

(4)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   )

(十)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唐  _朝的__常建__(人名)。

2. 这首诗中家喻户晓的名句是__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__,试写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__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__。

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___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__。

4. 对“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这句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万籁俱静,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

B.作者写连绵不绝的“钟磬音”,是从听觉的角度来表现后禅院的喧闹。

C.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D.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5.从表达方式看,这首诗的表达方式为(  D  ):

A.写景     B.抒情     C.议论     D.写景和抒情

                                                                                                 

(十一)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父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选自_《东坡乐府》_,作者是___代__文学_家_苏轼_(人名),号__东坡居士__。

2.“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和“苍”分别指的是_黄犬_和_苍鹰_

3.词中运用典故的两句分别是_“亲射虎,看孙郎”_和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这首词上片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片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表现了作者__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__。

5.下列对词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作者壮心不已,要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B.“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西北的人都看着我射下天狼星。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抒发了作者对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表

现了渴望能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疆的急切心情。

D.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豪放的词风。

 

(十二)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

否?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朝代)著名女词人__李清照__(人名)。

2.“浓睡不消残酒”的意思是__沉睡一宿,酒意却还没有全消__。

3.“试问卷帘人”中的“卷帘人”指的是_侍女_。

4.“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分别指的是_绿叶_和_红花_。

5.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绿肥红瘦”别致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的景色,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B.作者以与卷帘人的对话形式表达了爱春惜花的真情。

C. “知否”连续重复是因为卷帘人没有理睬自己。

D.全词构思精巧,语言清新,体现了当时诗坛婉约派的词风。

 

(十三)一  剪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这首词的作者是宋朝的李清照,请写出一首她的作品的题目(或词牌),并默写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句子。

题目(词牌):  如梦令

句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中的“玉簟秋”的意思是  从竹席上感到秋天的凉意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句运用了__鸿雁传书__                 的典故。

4.全词情景交融,通过对多种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__词人对丈夫思念_的情感。

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这首词所描写的是秋天月夜的景色

B.“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夫妻身处两地,相互思念的情态。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中的“自”是“自由自在”之意。

D.“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表现了相思之情的无法排解。

 

(十四)诉 衷 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本词选自  《放翁集》  ,作者是 南宋  朝的  辛弃疾  ;本词的词牌名是“  诉衷情 ”。

2.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万里”“匹马” “觅封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万里”“匹马”突出了  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 

“觅封侯”暗用  西汉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的雄心壮志 

3.概括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

  回忆当年在凉州抗金前线的战斗场景 

  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却看到战袍早已蒙尘的场景  ;                                                               

  晚年无力杀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未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十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句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写出了当年身处战场的感受。

2.这首词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为悲壮的一个词是“  可怜  ”。

3.对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词句描绘了边塞火热的场面和战斗激情。

B.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军中奏响了战斗乐曲。

C.词句正面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士兵们冲锋陷阵出击杀敌。

D.词句写的是士兵们正准备在杀场上接受检阅。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句不仅用了典故,而且包含了_比喻_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抗金英雄形象 

5.对整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C )

A.本词是作者送给挚友陈同甫的,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

B.本词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形成了强烈对比,结尾句尤为悲壮。

C.词中有“赢得生前身后名”句,可见作者功名思想严重。

D.词作说明作者虽感到壮志难酬,但仍不敢忘却国事。

6.本词的作者是_南宋_朝爱国词人 辛弃疾 (姓名),字幼安,号 稼轩  ,与  苏轼_并称“苏辛”。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破阵子__题目是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__。

7.下阕中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争画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   

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十六)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句分别从     视觉 觉和觉等角度写出元夕之夜的场景给人的感受。

2.“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3.对“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句描绘了观灯的女子熙熙攘攘,词人对之很厌恶。

B.“蛾儿雪柳黄金缕”写了三个不同妆扮和服饰的观灯妇女。

C.写笑语欢快的观灯者,是为了反衬后文“那人”的寂寞孤独。

D.词句写的是元夕晚上美女如云,作者对此由衷赞美。

4.对整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词的上片写景,写了热闹非凡的元夕夜晚的景象。

B.下片所写,尽是元夕之夜那些服饰华丽的观灯女子的音容笑貌。

C.“宝”“凤”“玉”等丽词的使用是为了写出元夕夜的繁华。

D.作者描写孤独美人,是在抒发自己自甘寂寞、不同流俗的志向。

5.这首词的作者是 辛弃疾 ,字幼安,号  稼轩 ,是 南宋 代著名爱国词人。这首词的题目中“青玉案”是 词牌名 ;“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  题目  。

6.这首词的上阕写  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下阕写  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巧遇的情景  。

7.这首词借那人的形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词人哪些美好的品格?   

词人借“那人”形象曲折地抒发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繁华的孤高情怀,表明自己不愿贪图安逸、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体验新版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