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若愚老人 2012-12-28

2013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一、考点解说与解答的前提条件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主要涉及四个小考点(见后面分类解说)。要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知人论世。尽可能多的掌握古代诗人(词人)的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或本人不同生活时期的特点,了解本人诗词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等。这是准确鉴赏古诗的重要前提。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原)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2、掌握必要的诗歌鉴赏的方法和答题模式,并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加强针对性训练,才能在正式考试中做起来得心应手。做题时,问啥答啥,扣句分析,有理有据。

3、正式答题前一定要从诗题作者每句诗词甚至每个字词去咬文嚼字,采用“翻译+想象”的方式力求理解每句诗词的含义(特别是特定意象的特殊含义,关键词语的含义与作用。要注意“诗眼”,注意其中的议论抒情句),进而把握整首诗词的意思与情感。这是准确鉴赏古诗的重要保证。【诗词后有注释的千万要认真阅读,因为可能从中了解作者的生平、写诗词时的背景、重要字词的音义和用典(出现引文)等信息】。具体说

读懂”的八项方法:
(1)、关注题目(解释: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2)、关注首尾句(联)(解释: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
(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
(4)、关注常用意象及其含义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7)、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解释:经历、思想、风格)
(8)、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4、由己推人。即学会站在诗人(词人)角度去想,如果“我”是“他”,会怎样?

5、虽然我们平时学习诗词时(包括考试的题型)有所侧重,但是希望同学们对我们课本上的古代诗词(3、5册)都能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个方面去多做分析与思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明确诗歌分类

1.送别诗:①直接写别情;②间接写别情;③写送别时环境;④写送别时场面、人物语言、动作;⑤回忆相聚时的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2.怀古诗:①借古讽今;②怀古伤己;③赞美英雄业绩,或羡慕,或自况。3.边塞诗:①边塞战争;②同仇敌忾、分忧杀敌;③揭露边塞战事给百姓带来劫难或非正义战争、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严重负担和灾祸。4.思乡诗:①对故乡或故国饱含思念之情;②对亲人故友倍加思念;③出征或他乡为官;④家中思妇。5.咏物诗:①绘形绘声,逼真传神;②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言志;③借物讽喻。6、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人文景观作为描写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来或抒发情怀,或寄托理想,或娱乐遣兴。 7、生活杂感诗:①寄情山水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青春易逝的伤感;④仕途失意的苦闷;⑤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分类指导

(一)形象

1、形象的分类: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和咏物言志的事物形象)

2、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诗人形象和诗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的类型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9)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坡》。

答人物形象分析题的模式:这首(句)诗(词)塑造了一个(性格特点或形象特点)的(身份)形象。(后两个括号里的内容视具体的诗词内容而定。还要根据分数确定是否结合诗词具体分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练习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却仍思报国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答:锦里先生是一位安贫乐道、诚恳热情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3、意象与意境(主要)

(1)意象的概念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2)意象的特殊含义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⑨莲——表达爱情;品性纯洁高尚。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布谷、子规、杜宇)——凄凉哀伤的象征,或游子思乡之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⒁夕阳(斜阳、落日):多表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⒂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⒃流水:愁思。

⒄竹子: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⒅鹧鸪:满腔的离愁别绪或思念之情。

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⒇霜:常常表现某种特定处境下心灵不能承受之重。

(21)长亭:送别难舍之情。

(22)斑马:别后不舍之情。

(3)意境的概念与常用术语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意境答题常用术语: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荒凉寥落、凄清冷寂、苍凉凄美、恬静优美、雄浑壮阔、高远辽阔、幽静宁谧、朦胧渺茫、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乐观旷达。

(4)答题方法、模式及近年高考题型分析与解答

1.解题步骤:

固定模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或情感。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面或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此诗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答题表述模式:

诗歌(词)通过(特点+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创设了      意境,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理想、志趣)。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西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二)语言(风格、炼字、炼句)

诗歌语言的总体特点:①精炼、含蓄;②具有跳跃性;③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呈现和谐悦耳的音乐美。

1、不同体裁诗歌的语言风格

宫廷诗:缠绵婉转      田园诗:恬淡宁静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2、不同风格的不同特征

浪漫主义: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语言热情奔放

现实主义:还原生活     精确细腻      语言沉郁内敛

豪放派:  气势豪迈     意境雄浑

婉约派:  语言清丽含蓄   抒情婉转缠绵

2、不同诗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答题术语: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平实质朴、庄谐俱见。)。要求:弄清意思、选准术语、扣句分析。

要注意古代诗词语言中冷、暖色调的词语,这对把握作者的主观情感很有帮助。

答题模式:

此诗(句)的语言特点是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抒发(表现)了      的感情。

3、炼字(诗眼)

方法提要:炼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五言诗分别炼2、3、5字或2、5字同炼,以第3字为最多;七言诗分别炼2、5、7字或2、5字同炼,以第5字为最多。且都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五言诗也有炼1、3字和2、4字的情况:要根据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定。

4、答题方法、模式及近年高考题型分析与解答

步骤:(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去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①:分别是“明”和“出”。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步骤②: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步骤③: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练习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写出松、鹤之多,与后句“稀”字写出的来访者之少相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分别是“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写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闲适情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写出鸿鸟在天空自在飞行时的形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在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

(三)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主要内容

1).抒情方式:又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情感

①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③游子逐客之悲凄    

 征夫思妇之幽怨      ⑤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⑦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闲适之恬淡    ⑨秀美河山之热爱   

亲情友情之真挚      坚守节操之纯贞   追思英雄之仰慕

触景生情-以景衬情               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乐景——乐情:如“田园诗”《山居秋暝》

哀景——乐(豪)情:《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能不识君。”

乐景——哀情:如“怀旧伤时” 。《虞美人》“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哀景——哀情:如“离别诗” 《雨霖霖》

(2).修辞手法:常用常考到的有对偶、比喻、借代、拟人(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夸张、互文等(见《步步高》资料第  页)

(3).表现手法(技巧):想象和联想、对比与衬托、渲染与烘托、象征、动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描与工笔、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虚与实【“虚”指: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③设想的未来之境(或设想的他人他处之景)。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或者是以己度人之情景,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④隐含在写景、叙事之中的需要读者去揣摩体会的诗人的主观情感。术语: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或以实衬虚】点面结合、乐景哀情(哀景哀情)、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用典(明用、暗用、正用、反用)、比兴(《诗经》和汉乐府民歌)

附:有关用典的知识

“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简言之,用典中的“典故”包括与前人(针对作者而言)有关的人、诗文、事情以及神话传说等。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勉励自己,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可谓用心良苦。李商隐《锦瑟》诗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望帝化为杜鹃,“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的民间传说,来寄托诗人的难言的冤情;同样,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借“杜鹃啼血猿哀鸣”来暗示自己“迁谪”的愤懑。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用的是《南史?谢灵运传》的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处,为了登山省力,他特地准备了一种屐底前后装有活动齿的木屐。李白以此,显示“梦游”中的身心放松,轻快如燕。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最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活用此典,以廉颇自况,抒发内心的感慨,自己虽年事已老,可为国效力的雄心不泯,只可惜无人问津。正所谓借他人杯酒,浇自己胸中块垒。

“反用”,是按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意而用之。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词人渴望早日实现恢复中原的宿愿,可现实却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让人倍觉失望。词人用“可堪回首”,标明其鲜明的批判态度。词人反用这一典故,融自己的思考于旧事之中,发人深思。

“用辞”,也可以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

“借用”,即直接借用前人的一些诗句,虽用的是别人的诗句,但已赋予了新的意境。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期待,诗句的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呦,牵动我对你绵绵不断的愁绪。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赋予她更为丰盈的内涵。“青衿”原是周代读书人的服饰,诗中以此借代才识渊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诗人心中绵延不绝的期待之所在。

   “活用”,是用前人具有典型意义的辞语,融化到自己的意境或形象中,成为具有新的含义和色彩的艺术语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虚室有余闲”,“虚室”,语出《老子》:“虚室生白”。诗人用此辞含有双关的意味,既指有形的屋室,又暗喻无形的心房,由此,充分传达出诗人对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前者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后者出自杜牧《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词人话用杜牧诗句中原有的辞语,以彰显杜牧出众的才华,紧接着的“难赋深情”,则暗示了现实的扬州,就连杜牧也难摹其状,扬州之凄冷可见一斑。

“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辞语,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的作用。

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随着它的意愿衰败吧,这里的秋色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即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招而不归,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

姜夔《扬州慢》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援引了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原诗显示的是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词人反其意而用之,凸现了扬州现状的凄凉情形,从而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

此外,就是诗人所用之典,也可以是当代之事。比如,陆游《书愤》的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南宋人民为抗击异族的蹂躏所取得的两次战役的胜利,以昭示诗人收复失地的夙愿。

总之,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特别是诗人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宛转,它蕴涵着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反复咀嚼,可以浮想联翩。在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中,了解这些典故的渊源,揣摩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韵,可以体味到诗词的语言的奥妙,品尝到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出来的艺术之境。】

(4).结构层次:重章叠句、照应与呼应、倒装、曲笔入题、线索、写景顺序(上下、远近、内外等)、层次划分与解说等。另外还有意象名词罗列:整个诗句全由名词组成,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

例:2008年高考题      四川非延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个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似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八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的隐居生活。“留下”后几句为第一小层次,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几句为第二小层次,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注意事项

考题出现“手法”一词,答题时首先考虑修辞手法,然后才考虑表现手法或者结构特点。

3、答题方法、模式及近年高考题型分析与解答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例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答: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①比喻。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一至六句两两为一组对偶句;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①从写景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侧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四)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1、主要内容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评价时应从五个方面入手:1、从诗题、诗眼入手;2、从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入手;3、从把握诗歌的情感入手;4、从辨析用典入手;5、从涵咏诗歌意境入手。

2、答题方法、模式及近年高考题型分析与解答

①.诗句的作用: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②.常见的思想内容: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讽喻抒怀、春恨秋悲、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③.常见的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④、答题技巧:A、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B、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C、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⑤、答题表述模式:

该联的意思是       ,用     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                景象,烘托出了           意境,点明了(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答: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1)表达了诗人的怨恨之情。“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起,更勾起怀远之情。营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表达了诗人有家难回的怨恨之情。

(2)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试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参考答案:

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⑵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⑶“为拂绿琴埃”

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叠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

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叠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待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萼。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4、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借代,反问。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答:作者塑造了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6、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答: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的更为深远。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怎样表现”就要求从表现手法来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