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考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hjmhjmhjmm 2013-02-26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考第一次联考试题 

 

命题学校:凯里一中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I卷第1页至第7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I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有关“和”字,《说文解字》口部书作“”,解为“相应也”,系与入口之饮食有关;龠部有“”字,解为“调也”,本是乐器的象征,皿部有“”字,解为“调味也”,原指调味器。“”、“”、“”三字,同音同源,字形虽异,却都以“禾”字为旁。“禾”乃是“和”的观念的基本喻象,这透露出农耕文明的历史特点。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而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已的不二法门。

      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洞识。《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国晏婴与齐景公论和同之别,他指出:“和如羹焉”,和“五味”才成美味佳肴;“声亦如味”,和“六律”、“七音”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此”,一种调料难免乏味,一种声音让人厌烦。在此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与《中庸》所载孔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意义相近。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原则的人讥之为“乡愿”,即好好先生,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章太炎《诸子学略说》说:“所谓中庸,实无异于乡愿。彼(孔子)以乡愿为贼而讥之。夫一乡皆称愿人,此犹没身里巷,不求仕官者也。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一国皆称愿人。所谓中庸者,是国愿,是有甚于乡愿者也。孔子讥乡愿而不讥国愿,其湛心利禄又可知也。”应该说,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并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而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他所批评的孔子,也并非孔子本人,乃是专制政治的符号性存在。孔子及其价值理念,在后世没能摆脱被毒化与同化的厄运。

       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意含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与同化;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

                                    (节选《光明日报》的《中国文化“和”的精神》)

1.下列对“和”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从形而下至形而上的的演变过程。

B、“和”包括了自然、社会、人文、艺术等领域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规定。

C、“和”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出现,可以说,它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体现了“和”的精神诉求和思想观念。

2.段中,关于古人对“和”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与齐景公论和同时以美味佳肴与动听的音乐为喻是为了说明和同之间有别。

B、在孔子看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C、章太炎认为,“乡愿”、“国愿”不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而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

D、古人对于“和”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与道德或政治产生某种必然的联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的汉字渊源自有,是中华文明的精神体现,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B、“和”强调事物的相成相济、互动互补,而“同”则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甚至灭亡。

C、“和而不同”既有反抗压迫、反抗同化的内涵,又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要义。

D、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认识,现代人认为只要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并合理运用,中国的发展一定很美好。

二、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士,除高安丞                    除:授予官职

B.大旱,请决滞狱                      狱:监狱

C.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                责:责怪

D.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寻:不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基清廉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既至,陈时务十八策。②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 ③以克敌赏赏基。基辞。④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⑤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⑥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刘基清廉正直,敢于直言,深受明太祖赏识重用,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封为诚意伯后,才告老还乡。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 刘基生性刚直,嫉恶如仇。但他不记个人恩怨,替多次要陷害他的李善长说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瑞鹧鸪  

(南宋) 张元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

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注】胡铨(字邦衡)贬到新州以后,继续写了一些慨叹国事的词作。这些词作通过彭德器传到了张元幹手中。他读后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和韵词。

8此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5分)

                                                                         

9赏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诗经〉两首》)

(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透明的红萝卜

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的小帆布缝的。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那条大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
  "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他娘的,是个小哑巴。"
  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

  "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瘦老头说。
  "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
  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滚吧!
"
  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黑孩——黑孩——。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注:《透明的红萝卜》创作于1984年冬天,主要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人民公社社员的生活,黑孩儿跟着同村的小石匠去帮公社加宽村后的滞洪闸,黑孩砸过石头,到铁匠那去拉风箱,小铁匠不仅让黑孩儿高强度的干活,还时常指使黑孩儿去偷工地附近的农场的地瓜和萝卜。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小铁匠自称是杂技英豪,还叫黑孩去拔萝卜,可见小铁匠骄傲自负,倚老卖老,与黑孩的淳朴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

B小铁匠随意就叫黑孩去偷萝卜,根本没想过这样做对小孩子来说究竟对不对。“文革”的到来造成了农村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们已经找不到平常支撑自己生活的某种东西。

C、文中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紧承上文,“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则引领下文。

D、老头子发现黑孩偷萝卜后,不客气地揪着他,队长对他又打又踢,揭示了“文革”时期社会人情的冷漠,没有一丝温情可言

E小说后面还写到黑孩去偷萝卜被抓,全身衣服被剥下来,“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的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这一细节有很深的含义,透露出黑孩的绝望,因绝望而无所谓的态度。

2)小说开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6分)

                                                                                           

(3)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黑孩的形象。(6分)

                                                                                            

(4)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透明的红萝卜”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他是一个硅谷传奇,几经沉浮,屹立不倒。他创造了“苹果”,在顶峰时被扫地出门,但12年后,他卷土重来。他带领“苹果”屡屡推出革命性产品,从iPod、iPhone到iPad。用近乎完美的消费电子作品,改变了一个时代。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8月24日56岁的他放下了苹果公司CEO的权杖。观其一生,乔布斯从不随波逐流,思维另类,蔑视教条。他曾在演讲中讲到,“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乔布斯,更像是一位哲人。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是IT界的至理名言,出自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之口,却是对乔布斯最好的写照。苹果一名高级工程师说,没人能跟乔布斯说不,因为的确也说不过他。早年在设计Macintosh的时候,乔布斯冲进会议室把一本电话簿往桌子上一扔,自顾自地说:“设计出来的Macintosh就应该这么大,不能让它的体积变大了,如果再加大,用户会受不了的。”在苹果的产品研发中,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我们不会去预测别人的反应。我们专注于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并呈现给大家。”苹果公司主管工业设计的高级副总裁乔纳森·伊弗曾经如此表示。而事实上,乔布斯正是把这种自信的创新力植入到了苹果的所有产品中。

很少有人知道,史蒂夫·乔布斯曾在俄勒冈瑞德学院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乔布斯与妻子劳伦相识于斯坦福大学,为了两人的第一次约会,他“牺牲”了公司的会议;12岁时首次接触电脑,乔布斯马上表示“这东西很棒,我想弄一台来玩玩”;苹果是乔布斯最喜欢的食物,也是其公司得名的原因之一;工程师沃兹尼亚克是苹果公司的1号员工,但乔布斯提出抗议,因此他是0号。

在创办苹果公司前,乔布斯曾远赴印度寻找“精神指引”。在那里,他成为一名佛教徒。有人评价乔布斯,他把简单的修行思维融入世俗的潮流中。于,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不仅是乔布斯的性格,更是苹果产品的性格。乔布斯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有这样一句魔咒——专注与简单。简单之所以比复杂更难,是因为你必须努力地清空你的大脑,让它变得简单。但这种努力最终被证实为有价值,因为你一旦进入那种境界,便可以撼动大山。”

在苹果公司成立的第九年,苹果发布了其当时最好的产品Macintosh,因与董事会产生分歧,乔布斯被炒了鱿鱼。正好30岁的乔布斯当时感觉生命的全部支柱离自己远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2005年6月12,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时提到了这段往事。他说,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真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把从前的创业激情给丢了,觉得自己让与之一同创业的人都很沮丧。且把事情弄得糟糕透顶了。他说:“我渐渐发现了曙光,仍然喜爱我从事的这些东西。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事情丝毫没有改变这些,一点也没有。我被驱逐了,但是我仍然钟爱它。所以我决定从头再来。”

乔布斯说: “我当时没有觉察,但是事后证明,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极乐感觉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觉所重新代替:对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特别看重。这让我觉得如此自由,进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全心全意地去找。”

乔布斯自称“记住你即将死去”是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帮他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乔布斯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他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乔布斯曾透露了决定他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创造的秘密:“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的确,不要被教条束缚,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

    A.史蒂夫·乔布斯几经沉浮,创造了“苹果”,曾被扫地出门,又卷土重来,带领“苹果”屡屡推出革命性产品,用完美的消费电子作品,改变了一个时代,堪称硅谷传奇。

    B.作者认为乔布斯不随波逐流,思维另类,蔑视教条,创造了传奇的人生。全文多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如乔布斯曾透露了他取得成功的秘密,读起来真实可信。

    C.因与董事会产生分歧,乔布斯被迫离开了苹果,但是因为对事业的钟爱,他摆脱了最初的沮丧。一个创业者的轻松与自由,使他进入了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D“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认为这是对乔布斯最好的写照。苹果一名高级工程师也说,没人能跟乔布斯说不,因为的确也说不过他。

    E.乔布斯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骄傲、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内心的信念、理想的追求和改变世界的勇气。

2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为什么说简单比复杂更难。(6)

                                        

3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改变了一个时代,请概括乔布斯的形象。(6分)

                                        

4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可以说乔布斯做到了。联系实际谈谈乔布斯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古诗词,所以在读诗时,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B张小燕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C.正月十五元宵节,黔东南州凯里市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吆喝的吆喝,砍价的砍价,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D还有200天就要高考了,一千多个日夜,好像很漫长,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天宫一号”将会在升空一个月后和神舟八号进行对接试验,并将在两年内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这将为我国顺利地建立自己的国际空间站奠定基础。

    B.辞章问题虽然是个形式问题,却不只是单纯的技巧,而是作者的思想作风有密切的关系的。

    C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让可拆卸的奥运会场馆伦敦碗”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窗口服务行业,要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以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________,________;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

(1)请在横线处仿照上文补写一个例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请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的句子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举两个例子。(6分)

示例: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次漂流,那么家便是一条小船,在漂流中有了依托。

答:(1)                                                                                                                                                 

(2)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辆不知从何处开来的公交车里,坐着一位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桔黄的灯光,空荡荡的车厢,不知开往何处的公交车。一个画外音说:“每个人的一生好像一部电影,他是他那部电影的主角。他以为自己也会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其实不过是一个配角一一也许只有一个镜头,更可能自己的片段还被剪掉了。”“比如这对母女,”画外音接着说,这女孩肯定是妈妈一辈子的主角,可是几十年后,在女孩的电影里面,妈妈的角色还有多重要呢?”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贵州六校联盟2013届高考模拟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 c,第一段最后原文为“差不多道尽”,本题改变了范围,曲解文意。

2. C,不是……而是……内容颠倒了,属颠倒错位。

3 .D,后一句无中生有。本题属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B(狱:诉讼案件)

 5.D(4句表明刘基的胆略;5句表明刘基为人谦逊  6.B.(“由高安县县丞连续升职”错,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是在元朝至顺年间,当时的皇上不是明太祖。

7.(1)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东下,实力非常强大,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会”、“陷”“或”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直和刘基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被动句式,“相”“善”各1分,句意2分)

 8 .①世事变迁的的无限感慨。②词人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悲愤之情。③对朋友远贬外地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9.①用典。“白衣苍狗变浮云”化用杜甫的《可叹》“大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反映了时事的变幻莫测。 “好是悲歌将进洒”语出李白的《将进酒》,抒发了词人对在政治上横遭迫害的愤慨。

 ②对比,“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今昔对比,物是人非,抒发了诗人对中原风光的思念和对山河破碎的无限痛惜。③借景抒情。 “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眼前景物依旧,而时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一片荒凉。透露出词人对昔日中原风光的留恋。“雨后飞花”一句,抒写暮春时节对繁花凋零的惋惜之情,也暗喻了对南宋小朝廷前途的忧虑。④反问。雨后飞花一句,通过对抒写暮春时节无数落花的反问,来表现惋惜以及忧虑之情,含意深远。(答对两点即给6分)

 1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1(1)【答案】AD【解析】A选项有误,小铁匠不是骄傲自负,倚老卖老。D选项老头子最后表现了同情善良,社会人有温情

2【答案】 铺设背景,故事发生在寂寞荒凉、贫穷落后的农村,渲染悲凉萧索的气氛,奠定了小说悲凉的感情基调。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压抑贫穷的环境为黑孩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③衬托人物形象。恶劣的环境加剧了黑孩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暗示了极左路线造成了刘七十年代中国乡村的普遍贫困。(答对三点即可)

3【答案】黑孩是一个天真可怜的孩子。 他身世不幸,命运悲惨:从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的一衣着变化以及当队长问“你爹叫什么名字?"时,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说明他没有亲人的关爱。 他心地善良,他愿意为小铁匠去偷萝卜表现出他对师傅的尊重。天真幻想,在拔萝卜时想找到到曾经见过的透明的萝卜,没有找到后扔了一地的萝卜,突出了他的纯真。沉默压抑,逆来顺受,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受到关怀时忍住不哭,寻找透明的红萝卜被队长打时,也只是迷惘的眼睛里充满泪水。

(4)【答案】①小说写的是黑孩拔萝卜的故事,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符合故事内容。②红萝卜是童年的象征,黑孩内心渴求温暖和幸福的一种象征,是莫言对贫困、苦难、孤独的黑孩的诗意抚慰。他是通过黑孩奇异的感觉折射出来的。黑孩之能存活下来,就是因为在他纯真的童心里,有个美丽的梦幻世界——一个晶莹透明的红萝卜。那透明的红萝卜是一个象征,象征孤独、卑微、苦难环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梦想。正是这个美得让人落泪的胡萝卜,使黑孩能超脱于人世的苦难,超然于贫困、忧伤、恐惧之上。红萝卜作为一个意蕴丰富的象征物,体现了小黑孩在不幸的生活中对纯洁、幸福或者另一种世界的憧憬,或许是一切纯洁善良的精神净土,他到菜地里去寻找,但他最终没有找到红萝卜,象征了希望的破灭。

12 1、A D【解析】A第一段,应为“用近乎完美的消费电子作品改变一个时代”。D“这是IT界的至理名言,出自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之口”,是作者引用葛鲁夫的名言评价乔布斯并非葛鲁夫对乔布斯的直接评价。

2、【答案】专注与简单是乔布斯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简单比复杂更难,这是因为一个人如果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专注,而复杂的思想会阻碍专注,想变得专注就得清空复杂的念想,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而简单,这样做必须付出努力,所以简单比复杂更难。

3①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理想\主见\思想;②面对挫折,勇于坚持;③特立独行,充满自信;④勇于创新,执着倾听内心真正的声音。(答对三点,即给全分)

4①成功需要自信;②看淡功名利禄才能最终超越自己;③改变世界,创造价值。

适当结合乔布斯、联系实际加适当分析2分,其他启示,有理有据,即可酌情给分。

13、答案:D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A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B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已经不同就加以攻击。C生意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14、答案A(B作者前加介词C“它”指代不明。 D动宾不搭,养成精神不搭配。)

15A (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③。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①。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②⑤④⑥。)

(1)【答案】(1)知道梅艳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人越来越少了。(类似均可。前一分句应突出流行、时尚文化”;后一分句应突出传统、经典文化”)

(2)这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针对材料揭示现象)这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失衡造成的,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17、答案:1)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次跋涉,那么家便是一个驿站,在跋涉中有了休憩。

2)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次攀登,那么家便是一个支点,在攀登中有了后盾。

3)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次远航,那么家便是一个灯塔,在攀登中有了方向。

18【审题提示】1.主角与配角的辩证关系2.爱是成为主角的前提条件3.演好自己人生的角色4.不要以自我为中心4.感恩的心5.尊重他人生存的空间。

 译文: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开始的时候告诉(刘基)的父亲,说“你们家祖上就有很高的品德,这个孩子一定把你们家的门第发扬光大元朝至顺(元顺帝年号)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行省(上级单位)征聘他,他推辞而去。刘基博通经史,凡是书都要阅览,尤其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东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等到明太祖(朱元璋)攻下金华(今浙江金华),平定了括苍(今浙江临海市境内),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官职名)孙炎又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出山。到任后,献上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大喜。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图谋东下,实力非常强大,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刘基睁着眼不说话。明太祖召他入内,刘基亢奋地说: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斩首。明太祖说: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说:敌人骄傲,等到他们深入我地,埋伏兵马邀击打下,很容易。上天的道理是后发动的人取胜,消灭敌人成就王业,就在这一战。明太祖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到来,大败了他,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刘基推辞了。陈友谅的部队又攻陷了安庆,明太祖打算亲自去征讨,询问刘基。刘基极力赞成,于是出师攻打安庆。

这年大旱,他又请求处理积压的案件。朱元璋于是立即命刘基平反冤狱,大雨随后就下了。他又请求立法定制,来阻止滥杀无辜。明太祖正要对人施刑,刘基问为什么,明太祖说因为梦。刘基说:这是得到土地和人民的征兆,因该停止刑罚等等看。过了三天,海宁投降。太祖大喜,把囚犯全交给刘基放了。不久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起初,明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功勋老臣,能够协调诸将的关系。明太祖说:他多次要陷害你,君却替他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换丞相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如果用小木头,房子马上就会塌的。等到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直和刘基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他说:杨宪有丞相的才能却没有丞相的器量。做宰相的人,必须心平如水,根据义理来权衡事宜,而不是通过自己好恶来行事,杨宪就不是这样的人。皇帝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比杨宪还要偏颇浅薄。洪武(明太祖年号)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他生性刚直,嫉恶如仇。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有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