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 [天路传奇] 踏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2006(下)

 老马识途128 2013-02-26

引用 [天路传奇] 踏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2006(下)  

[天路传奇] 觉醒的群山——踏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2006(下)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天路传奇] 觉醒的群山——踏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2006(上集内容精彩回顾)

(一)2008,宜昌火车往西开
(二)宜长,挺进深山的跳板
(三)轻点,别吵了回家的宝贝
(四)建设世界第一高墩
(五)决战暗河
(六)难啃的水南八号墩
(七)“地心”里的从容
(八)小镇的沪蓉大道
(九)乡村小高速
(十)绵延48公里的桥隧博览会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十一)
马鹿箐的六朵金花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陈永康
  “乖女儿,妈妈上班啦!”出门上工前,左娇艳捧起女儿粉嫩的小脸蛋,轻轻一吻。女儿3岁了,胖嘟嘟的样子特可爱。只是这甜甜的吻,千里之外的女儿无法感觉,因为妈妈吻的是她的照片。“如果有架直升机,我们真想把她的宝贝女儿接过来。”同宿舍的姐妹们看着左娇艳每天亲吻女儿的照片,酸楚涌上心头。
  宜万,请记住这些默默奉献的名字:左娇艳、董秀文、梁兰芳、艾志仙、肖青梅、黄娅。这群柔弱的女子组成中铁十一局五公司马鹿箐隧道有轨运输女子工班,每天一身泥一身灰地奔驰在隧道运输线上。
  六朵金花,绽放在马鹿箐寂静的山谷里,散发着撼人心魄的芬芳。

  “地心”深处,烟尘浓处,是她们的岗位
  女工班6人,都是电瓶车司机。马鹿箐隧道的工作面已掘进3000多米处,长长的隧道就是她们的岗位。
  会开车的女子,美丽中更带一分洒脱,可深入地底的她们丝毫不敢洒脱,因为那是一份得时刻保持谨慎的活儿。
  检查刹车是每天上班前的第一件事,从隧道洞口到工作面的下坡,坡度落差近40米。电瓶车头挂着自重十几吨的梭矿车厢下坡,会产生巨大的惯性,刹车不灵就太危险了。“差点吓死!”两次历险,左娇艳至今不敢告诉老公。
  上车,挂一挡,小心出发。刚下坡,车上的调度吹响了刹车哨子,“刹车刹车”她拼命踩刹车。糟糕!刹不住!心悬到嗓子眼。车子滑行30多米后才停下来。“幸亏对面的车离得还远!”化险为夷的左娇艳轻拍胸口,吐了口气。
  第二次更险,真撞了。今年大年初二,她驾着满满一车渣子往隧道外送。此时,电瓶车机身在后面推着梭矿车厢往前走。隧洞里刚放完炮,浓浓的烟雾还未散去,能见度只有二三十米,她只能摸索着开车。“嘘——嘘——”调度拼命吹刹车哨子,可哨声淹没在车子与钢轨摩擦产生的巨大“哐啷哐啷”声里,她没听见。
  “轰”地一声,梭矿车厢和迎面而来的车撞上了!她吓懵了。幸亏电瓶车机身在后,她才没有受伤。“可车子伤了啊”她至今还在心疼“挂了彩”的梭矿车。
  几次历险后,姐妹们总结经验教训,建议项目部给所有的运输车装上了闪烁的警灯和警报器。如今,有轨运输安全多了。
  从隧道里及时拖出爆破出来的石渣,是她们每天的工作。刚爆破时,烟尘滚滚,她们就得在烟尘深处抓紧装载,不然就要影响下一个爆破循环,影响工程进度。
  戴着安全帽和厚厚的棉口罩,时间长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胸闷头昏。项目部党工委书记何永存说:“很多男同志都受不了,可女工班从没叫过一声苦。”
  她们每运输一趟石渣约40分钟,每天要在隧道里穿梭20多次。
  一天下来,头发被灰尘结成了把,白口罩变成了灰色,嘴里吐出唾沫,有一半是灰。
  “哪个女人不爱洁净?”艾志仙说,她们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认真洗头洗澡。

  她疼得咬破了男友的衣服
  梁兰芳女承父业,成了一名铁路建设者。23岁,正是花样年华,活泼开朗的她和工地的小伙子刘志国恋爱了。“兰兰,你要注意身体哦!”男友心疼她,每天给她发些贴心的短信。
  寂寞的山谷里,少了城市的花前月下,却多了一份艰难中的相互疼惜。
  在条件恶劣的环境里工作,少不了磕磕碰碰。10月4日凌晨4时,梁兰芳和往常一样上夜班。她要取下梭矿车和电瓶车之间的铁栓,先是怎么也拔不下来,后来使尽浑身力气一拔,铁栓把她左手中指戳得血肉模糊。在钻心的疼痛中,她强忍着眼泪往工地医务室跑。“天啦,整个指甲都戳掉了!”医生小心地为她消毒。听说女友受伤了,刘志国穿着睡衣狂奔而来。
  看到男友,这个坚强的姑娘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哗往下流。十指连心啊!缝针时,刺骨地疼,男友让她咬自己的手臂,她怕咬疼他,只是拼命咬住他的衣服。缝完针,她竟咬破了男友的衣服。10月11日,记者在工地见到梁兰芳时,她左手还戴着手套,伤口还隐隐地痛。“这么苦,还想继续干吗?”记者忍不住问她。“轻伤不下火线!”她调皮地笑了,笑完又认真地说,她很珍惜工作,苦是苦点,正好磨练意志,还可以跟姐妹们学到好多东西。
  未来的儿媳始终是婆婆心头的牵挂。刘志国的妈妈总催他俩回趟老家,两人却抽不出时间回去。心急的婆婆就自个儿从重庆跑来看媳妇。
  “婆婆在工地附近租了一间民房,每天给我们做饭,她还说要给我织毛衣呢。”梁兰芳羞涩地笑了。

  情到深处,那是她们无尽的思念
  艾志仙想起远在重庆的儿子,就想哭。儿子刚5个月,她就带着儿子到了工地。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孩子发烧了,哭个不停。她正赶着上晚班,想请姐妹们代班,见她们都辛苦了一天,又不忍心。于是一狠心,含泪上了工地。半夜两点,孩子病情加重,工友慌忙叫她回来。
  夜半时分,工地距最近的利川团堡镇也有14公里山路,上哪儿去找小儿科医生呢?她急得团团转,万般无奈下,只好挨家挨户去敲附近老乡的门,好容易找到一点少儿退烧药,给儿子服下,坐等天亮。一大早,她带着孩子辗转赶到离工地34公里的利川市人民医院时,孩子仍高烧39.4摄氏度。
  几个月大的孩子总爱生病,艰苦偏僻的工地实在没法养下去了。儿子8个月时,她哭着把他送回了老家。
  左娇艳的女儿3岁了,会甜甜地叫人了。“我回家时,她不会叫我妈妈,只叫我阿姨。”说着说着,左娇艳眼泪在眼里打转。3年了,她只见过女儿两次。“你回来一趟吧!”今年10月份,左娇艳的老公在电话里恳求。老公也是铁路建设者,在浙江工地,两人一年多没见面了。正巧有机会在随州出差,真想抱抱心爱的她啊!“工地实在抽不开身!”她忍着泪低语。“那随你吧!”老公失落的叹息声重重砸在她心上。她何尝不是日夜思念着他呀!
  董秀文是女工班的大姐,女儿今年高考。“妈妈,您能回来吗?”女儿满怀期待。可董秀文还是让女儿失望了。隧道工期很紧,人手紧张,她怎能耽误?心怀歉意的她跑到利川市给女儿买了一个MP3,托人捎了回去。“她很懂事呢!考取了四川外国语学院。”谈起女儿,董秀文眼里流露出无限疼爱。她和老公常年在外奔波,女儿从初中开始就独立生活了,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独自回家,自己买菜做饭。
  董秀文和爱人也有一年多没见面了。“生病时,心情不好时,多想有人体贴,有人关心,说句软话啊!”她的感叹发自肺腑。“想你!”中秋节那天,接到老公千里之外的电话后,她哭了。暖暖的爱,冰释着她心中长久的孤独。
  对于家,对于爱人,对于孩子,她们把无尽的爱藏在了心底。
  山谷弱女子,人间伟丈夫。她们与时尚绝缘,与寂寞为伍,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企业,奉献给了国家重点工程,奉献给了造福苍生的铁路建设。
  去年和今年,22岁的肖青梅和21岁的黄娅先后加入女子工班。这两个城里长大的姑娘很快爱上了隧道里的工作岗位,爱上了身边可亲可爱的姐妹们。“刚到这深山峡谷时,我们都哭过,但我们在艰苦中学会了坚强。”她们说。

  好样的,姑娘们!人民爱你们,六朵金花!(转自11月17日《湖北日报》) [天路传奇] 觉醒的群山——踏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2006(下)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十二)
百岁老人笑了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汪勇

  “拆迁安置怎样,福利院的爹爹婆婆最有发言权。”恩施市“两路”协调办的同志对我们说。
  他们解释道,一来老人们是非分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敢说真话。二来拆迁安置时如果连孤寡老人都能考虑周全,其他的拆迁户就不成问题了。
  百闻不如一见。10月10日上午,我们走进了恩施市崔坝镇福利院。
  这是一个显得有些空旷的院落。暖阳下,老人们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围在一起下棋,有的在院子里菜地帮忙。福利院工作人员说,这里原来是一所闲置的职业中学,因“两路”建设需要,原位于集镇上的镇福利院土地被征用,老人们去年就搬到这里,重新安了一个“家”。
  我们和工作人员正交谈着,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笃、笃、笃”地“不请自到”。工作人员忙走上前去,想搀扶她一把,不想老人胳膊轻轻一抬让开了。“不要紧!不要紧!”老人笑着说。
  老人名叫黄炳香,工作人员骄傲地说:“102岁了呢!”站在面前的黄炳香老人,手不抖,气不虚,头上的白发也不多,衣裳穿得整整齐齐。从宿舍到我们站的地方,有几十米远,老人独自走来,脚步不乱。
  正当我们惊叹老人的精神劲时,老人主动和我们聊开了。“你们稀客哪!汉口来的吧?”“老人家,我们是湖北日报的记者。您身体好得很呀!”“一年不如一年啦。好在没病。他们身体才好呢!”老人看着旁边几位比她小的老人说。“老人家,搬到这里来习惯吗?”“习惯,习惯。场子比原来大,又安静,还有几十亩地,能种菜,能养猪。我昨天还掰了玉米棒。我还能穿针呐。缝被子的,大号的针。”
  “这里要修高速公路和铁路了,您知道不?”“知道,知道。我一辈子没见过火车,不晓得还坐不坐得到。只要她们能坐到就行啦!”老人望着福利院工作人员说,说完呵呵笑起来。
  难怪老人笑得那么开心。据介绍,崔坝福利院原在镇区中心,不足20亩地,常年供养着40多位孤寡老人。按拆迁政策标准,福利院只能得到27万元补偿。仅靠补偿款,无法安置这些老人。崔坝镇党委、政府急老人之所急,果断将已停办的镇农业中学近5000平方米校舍及校园周边120多亩坡地和荒山调剂给了福利院,同时自筹资金69万元,向恩施州、恩施市民政部门申请福星工程专项资金61万元,把校舍整修改造一新,建成老人们温暖理想的居所。
  如今,崔坝福利院已入住老人60多位。我们采访时,适逢崔坝镇“北部新区”集贸市场开业,镇长刘道远热情地邀请我们前往参观。
  据他介绍,崔坝镇崔坝社区有137户需拆迁,拆迁后无地无房户达37户。如何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呢?经反复调研,镇委、镇政府想出了一个巧办法:开发“北部新区”,建设集贸市场,集中安置拆迁户。如今,引进开发商投资建设的街道和集贸市场已经竣工,拆迁户优先购房、优先进入市场成为个体工商户,既能安居,又能乐业。我们在市场内看到,50多户拆迁户已买下门面,开张营业。
  沪蓉西高速指挥部的同志告诉我们,指挥部基地建设拆迁曾一波三折,颇有意思。2003年4月,指挥部需征地26亩建设建管基地,虽仅涉及7户居民搬迁安置,但阻力很大,曾两度进入强制拆迁法律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指挥部和恩施市都没有放弃努力,两次入户丈量、拍照取证,确保面积评估公正;两次为拆迁户选择宅基地,并做好“三通一平”;多次召开听证会,请公证机关全程公证。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赢得了搬迁户的理解和支持。搬迁7户,历时一年,尽管一波三折,但终于避免强制拆迁。今年,生活越来越好的搬迁户专程到指挥部致谢。
  拆迁补偿资金直接到户,“两路”的这一做法让群众心里更踏实、放心。建始县协调办的同志给我们讲过一件趣事:高坪镇白果树村二组一位60多岁的村民,一次性领到12万元拆迁补偿金,心花怒放。现场众多储蓄单位劝存,他只存了6万元。他说:“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我要抱回去跟我睡一夜再来存。”结果,他真的将另外6万元钱抱回了家,数了又数,放在枕头下美美地睡了一觉。
  踏访“两路”,那些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让出家园的拆迁群众,一直是我们心头的牵挂。
  令人欣慰的是,一路走过,我们见到的是一张张满意的笑脸。
  是的,以人为本的拆迁理念和“两路”展现的美好未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转自11月19日《湖北日报》)  [天路传奇] 觉醒的群山——踏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2006(下)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十三)
敬礼,齐岳山隧道建设者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陈永康

  这是一座怎样的隧道哟!正洞和平行导洞累计掘进不到4000米,就已遭遇109个溶洞,其中有水溶洞38个;碰到动水溶腔,建设者要花5个月时间,专门开挖一条1000多米的泄水隧洞排水;按常规一年就可以开挖完工的隧道,已经施工了两年,才刚刚完成一半的进尺……
  这是一群怎样的钢铁汉子哟!他们两年中遭遇38次突泥突水,每次大的抢险,都要持续数十小时,每次都有10多人晕倒;从开工至今,先后有20多名工人实在顶不住,走掉了,但绝大多数人没有向困难低头,选择了继续战斗;在掘进工作面上,除了机械设备,他们身边还有50多套救生衣、救生圈,1万多条防水编织袋,甚至还有一只皮划艇……
  这就是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进口段。这就是铮铮铁骨的中铁十二局人!海拔1800多米的齐岳山,云缠雾绕,郁郁葱葱。它绿意深深的怀抱,孕育了汩汩流淌的清江河。
  山依着水,水恋着山,原本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可建设者们说,那只是齐岳山温柔恬静的外表,它刚烈、奔放的“内心”让人吃尽了苦头。
  中铁十二局承建的齐岳山隧道进口段正洞3645米、平行导洞3665米,全部位于清江源头可溶岩地段。齐岳山“内涵”何其丰富:地表天坑星罗棋布,直通地底,沿隧道轴线就有20余个;地下溶洞鳞次栉比,隧道平均每掘进百米就要遭遇一个;施工还要穿越11个地质断层和大鱼泉、小鱼泉、得胜场等3条暗河,每天正常涌水量在17.6万立方米至74.3万立方米。
  齐岳山就像一座巨型的充水“蜂窝煤”,建设者要穿越它,就得经受危机和风险的考验。“有水!”随着掌子面上工人一声惊叫,一股急流如高压水枪般从超前钻孔中喷出。去年5月31日,当隧道正洞掘进到425米时,真正的“拦路虎”出现了。“所有人员和机械设备立即撤出洞外!”项目经理赵西民果断命令。
  紧接着,他带领技术人员对掌子面周边进行了钻探。每钻一孔都有一股急流喷出,他们只得一一装上孔口阀。超前钻探数据分析后发现掌子面前方有一巨大有水溶腔,且为动水,一旦揭开,水会以每天74.3万立方米的巨大流量涌出。
  怎么办?一批批隧道专家来了,难以决断。用钢板封堵,相当于造一段“巨大的隧道管”通过溶腔,将水流阻挡在隧道洞壁之外。但不知溶腔的“对岸”有多远,钢板堵很难形成有效封闭段。
  采用化学聚氨脂使水凝固。需投入上千吨聚氨脂,不光一下子增加成本几千万元,化学介质还会对清江源造成污染,不符合建设环保绿色铁路的要求。
  ……一个又一个方案提出来,又被否定了。经地质专家、隧道专家反复“会诊”,并作了十几个昼夜的模拟试验后,“绕排结合”的方案终于浮出水面:专为动水溶腔修建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泄水洞,将水引走。
  5个月后,一条直通清江河的泄水洞接到了掌子面。溶腔打开后,水流从掌子面开口处奔涌而出。每天排出10多万立方米,一个月后,溶腔内的水面才与隧道底齐平。站在掌子面向水面照去,宽30多米、高不见顶的空洞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水。施工人员乘着皮划艇,将一根钢丝插入水里,伸进530米后仍探不到底。庆幸的是,导洞正处于一座厚不足5米、宽不到2米的天生桥上!施工人员赶紧用钢轨密排铺成一架钢桥,正洞施工得以继续进行。
  一关刚刚闯过,新的一关接踵而至。今年2月17日,当隧道好不容易掘进过千米时,重大险情再度发生。
  “超前钻探发现夹层,夹层中有水珠滴落。”技术人员报告。
  “洞内工人和14台机械设备迅速撤离,超前预报系统继续观测。”项目副经理杜永强发出指令。
  两天两夜,他寸步未离掌子面,观测数据。此后,十二局专家组根据观测数据,决定采用弱炮纹震的办法,震落突水突泥。几炮之后,石头泥水滚滚而下,最大的石头直径超过3米!建设者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机毁人亡的惨剧。
  齐岳山隧道建设的两年,就是十二局人与水搏击的两年。
  9月25日凌晨,齐岳山隧道再次淹水。由于齐岳山地区连降暴雨,隧道内涌水量不断增大,超过设计最大涌水量。建设者虽然启动了排水应急预案,但无奈涌多排少,已成洞1700多米的隧道被淹没1350米。他们不得不再次停工,撤出人员和机械设备,开始又一个“治水”流程。
  截至目前,齐岳山隧道进口段已发生5次大型突泥突水,每次抢险都要累昏十多名职工。然而,困难没有吓倒十二局人。
  10月12日上午,我们采访时,十二局专家组治理“9·25涌水”的方案正在紧张的模拟试验中。
  十二局宜万指挥部指挥长董裕国告诉我们,隧道前方还要穿越4个地质断层和最大的一条暗河,更大的困难可能还在后面。
  11月15日,从齐岳山隧道传来好消息:经过50天艰苦的人水相搏,建设者降伏了“9·25涌水”,隧道正洞又开始向“地心”深处挺进了。
  敬礼,齐岳山隧道建设者!好运,十二局人!(转自11月21日《湖北日报》) [天路传奇] 觉醒的群山——踏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2006(下)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十四)
铁路从我家门前过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陈永康

  “这辈子能在家门口看到火车,真是高兴!”自从宜万铁路开工以来,利川市汪营镇高坎子村村民陈怀堂成了大忙人。他带头拆了旧房,建起新房,一闲下来就去工地帮忙。
  怪不得老陈这么高兴。因为铁路建设的机遇,老两口圆了多年的新房梦。虽然新房面积比原来大不了多少,但舒适多了。
  高坎子村是齐岳山下的一个贫穷的山村,全村547户、2263人。由于连绵群山的阻隔,千百年来,人们世代生活在闭塞沉寂的环境中。
  铁路建设隆隆的开山炮声,打破了小村的沉寂。宜万线从重庆万州穿过齐岳山,就进入高坎子村,31、32两个建设标段跨越该村7个村民小组。
  从此,小村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村里原有一条村级路,晴天尘土飞扬,下雨积水成渊,而几条通组的路更是破烂不堪。修路,一直是全村多年未遂的心愿。
  2003年10月,承担32标施工任务的中铁十二局进场后,从缩短运距和节约成本考虑,计划绕过原有村级路新修一条便道。得知这一计划,村支部书记张自勇立即找到施工单位领导,恳请他们将原有村级路整修后作为施工便道使用。这样一来,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村里的交通条件。
  十二局人毫不犹豫地满足了村民的愿望。虽然只需施工7公里村级路,他们仍然投资整修了全部17公里的村级路,还有部分通组路。如今,高坎子村16个组500多户,家家受益。
  几个亿的工程摆在家门口,村里剩余劳力有事做了,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赶回来了。张自勇喜滋滋地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全村平均每天有400人在铁路工地打工,人均日收入32元至50元,一年可收入300多万元;几千人的施工队伍驻村建设,村里平均每天都要向施工队供给200公斤大米、200公斤猪肉、30只家禽、500公斤蔬菜,一年算下来又收入100多万元;另外,村民为施工队加工石材、出租房屋、提供饮食服务等,一年也要收入60多万元。算下来,村里一年可增收460多万元。
  有些村民“动作”更大。十四组的傅利平原在广东打工,放弃了月薪近两千元的岗位,回家创办养猪场,每4个月就可出栏60多头生猪,专供铁路建设者。无独有偶,一组村民张自新创办了全村第一个养鸡场,每个月能向建设者出售两百只肉鸡。
  村民有了钱,村里就变样了。近两年,每年有50多户盖新房,大多是砖混结构、瓷砖饰面的小洋楼。十组拆迁户王奎华一家3口,以前靠种3亩多地勉强维持生活,儿子上学的钱大多都是借的。他家房子和地被征用,拿到了7万多元补偿。有了钱,他还清了欠款,并在公路边盖了一栋平房。“再干一年,争取明年加成楼房。”他对未来充满信心。难怪乡亲们感慨,一年之隔,天壤之别。原来,村里只有几部手机,到去年底,全村手机一下子增加到300多部;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卫星电视“天锅”;摩托车、大彩电、新家具……大步进入寻常村民家。张自勇感慨地说:“如果没有铁路建设的机遇,村里发展要达到现在的水平,少说也得十五年。”
  乡亲们念铁路建设的好,铁路建设者更没忘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
  十二局宜万指挥部指挥长董裕国说,征地拆迁,没有一户村民提无理要求;施工队伍遇到难事,村干部随叫随到;为保障建设者生活所需,村里动员村民多养猪、养鸡、种蔬菜,即使下雨下雪,也想办法肩挑背扛送到工地来。
  去年4月的一天深夜,天突降瓢泼大雨,山洪滚滚而下,直冲向工地的5台变压器。情急之下,指挥部打电话向村里求援。20分钟不到,200多名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赶到工地抢险。经过4个多小时的“水战”,村民们用两万个沙袋在变压器周围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挡水墙。险情排除了,许多人连一口水都没喝,就悄悄地离开了。此情此景,让建设者感动不已。
  10月12日,我们在村里采访时,十二局齐岳山隧道“9·25淹水事故”仍在紧张抢险中。每天早晚,高坎子村都有3辆三轮车定时送村民前往帮助抢险。
  互动、双赢的场景,在高坎子村展现,在数百公里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沿线展现。
  踏访“两路”,我们被一曲曲互动、和谐的乐章深深感染。(转自11月22日《湖北日报》)[天路传奇] 觉醒的群山——踏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2006(下)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十五)
水库底的“经典之作”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陈永康

  祝贺长岭隧道月掘进336.2米,创宜万全线隧道掘进速度之最。
  祝贺梁槽隧道提前贯通,成为宜万线第一个贯通的隧道。
  祝贺长岭隧道全线贯通,成为宜万线25个重点控制工程中最先突破的隧道。
  宜万铁路总指成立至今,发过4份贺电,中铁十七局宜万指挥部得到了其中3份。不仅如此,在去年宜万全线工程建设综合评比中,中铁十七局宜万指挥部在安全、质量、投资、工期、环水保、文明施工6项指标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
  今年7月13日,中铁十七局所在的山西省总工会专门到工地召开表彰会,向该局参建宜万的单位和职工颁发“五一劳动奖状”和“五一劳动奖章”。
  10月13日下午,我们来到重庆万州五桥区,踏进了这个充满荣光的指挥部。眼前又是一群立下赫赫战功的精兵强将,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翻越蜿蜒曲折的山路,中铁十七局宜万项目部副指挥长阎文生带我们踏访长岭隧道。
  没有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没有行色匆匆的人群,建设者们曾经住过的房子大多都空了。最艰难的战事已经过去,只有精致美观的隧道静静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等待铺上钢铁长龙,等待火车的亲吻。
  阎文生一边引我们环顾已贯通的隧道,一边讲述刚刚经历过的那些奋斗,那些精彩。
  那真是“豆腐”里打隧道啊!打过隧道的人都知道,隧道施工一级围岩最好,二三级围岩次之,四五级则属于软围岩,最糟糕。6.5公里的长岭隧道四五级围岩占隧道总长92.7%,纵横交错的断层、破碎的石块横亘眼前,是第一只“拦路虎”。
  来不及担忧,来不及怯弱,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
  长岭隧道紧傍万州东桥水库而行,那是一座储水量196万立方米的水库,供应着万州五桥区数十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隧道顶距水库底仅150米,施工一旦造成水库泄漏,后果不堪设想。“还有300米地方,隧道覆盖层仅有3至7米。”阎文生蹙紧眉头。
  谁都知道,隧道施工山体覆盖层怕薄不怕厚,越薄岩层越碎越容易塌方。在铁路建设者的专业术语里,隧道覆盖少于15米称为“浅埋”,长岭隧道可称得上是“超浅埋”,隧洞顶几米之上便有民房、稻田、鱼塘,稍不留神就可能塌出天坑;隧道还要穿越常年淌水的苦荞溪底,最薄的地方洞顶距河底只有6米,稍不注意就可能突泥涌水。
  重重困难,考验着建设者。那是意志的挑战,更是智慧的挑战。“以前没有走过的路,让科技去闯!”动员会上,项目部领导发出了号召,超浅埋隧道施工科技攻关小组成立了。他们夜以继日,紧张攻关,一个又一个创新的施工设计产生了。
  隧道进口位于悬崖峭壁上,他们在洞门两侧山体上超前打锚杆、挂网加固,顺利进洞;超浅埋的地方,他们大胆采用小导管预注浆和“短进尺、强支护、弱爆破、勤量测”的新工艺;通过苦荞溪地段时,他们提前对苦荞溪河床进行防渗处理。“短进尺短到一次只掘进0.5米,弱爆破弱到一次只装30公斤炸药,均不到正常爆破的四分之一。”项目指挥部总工郝玉强说,怕影响河流、水库,怕超浅埋地段有危险,他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为及时了解围岩变形情况,及时调整隧道支护结构和体系,建设者们还采取了新颖的三维非接触量测技术和围岩变形量测技术,确保每一步准确无误。
  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风险仍随时逼近。
  去年4月,他们遇到了第一次突水。此后,隧道进口、斜井工区先后发生6次不同程度的突水现象。“好在我们有应急预案,6次都化险为夷。”历经风雨考验,阎文生回忆起那些险情时多了份从容淡定。
  正是因为谨慎,因为指挥若定的科学安排,条件艰苦的长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连一次小的塌方都没有发生过。“超浅埋隧道的‘经典之作’!”7月4日,长岭隧道顺利贯通,赢得前来参观的专家和铁路建设同行一片惊叹和赞美。“有了这份荣誉,所有的付出都值啊!”情感内敛的阎文生和他的同事们开心地笑了。(转自11月23日《湖北日报》) [天路传奇] 觉醒的群山——踏访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2006(下) - 路人@行者 - 路人@行者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十六)
飞翔吧,大鹏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陈永康

    “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铁路大桥!”
  临行万州前,宜万铁路指挥部指挥长朱鹏飞一再对我们说,一定要去看看已经合龙的万州长江大桥。指挥铁路工程建设,他不知见过多少座桥,惟独对万州长江大桥情有独钟。
  雾浓,雨细,天凉。
  10月13日下午,我们刚入住万州国际酒店,窗外一座凌江飞架的银桥就吸引了我们的视线。
  “这就是万州长江铁路大桥,让你们先睹为快了。”同行的宜万铁路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
  江水温柔恬静,远山若隐若现,氤氲蒙蒙的雾让窗外的世界亦幻亦真。远远望去,大桥优雅的曲线拨人心弦。它让我们想起了历代诗人眼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赵州桥,想起了徐志摩笔下那如同天上的虹影揉碎在浮藻之间的康桥,那是一种历经沧桑的古典美。而眼前的银桥,新美如画,展现的是桥梁艺术的现代美。
  银桥像大鹏,优雅地张开双翅,跃跃欲飞。或许是依恋江水轻抚的深情,它并不曾想真的飞走,只是展着翅膀,静静依偎在江的心上,任银色的倒影在波心轻轻荡漾。
  14日上午,冒着淅沥的秋雨,我们终于零距离细细触摸了这座让人神往的大桥。
  万州长江大桥全长1106.3米,主跨和两个边跨为“刚性拱柔性梁”钢桁梁桥,其中主跨360米,在世界重载铁路中排名第一。
  顺着引桥,我们慢慢靠近大桥的边跨钢梁。“这座桥是宜万铁路全线第一标。”承建该桥的中铁大桥局项目部总工程师李芳军边走边介绍。
  2002年12月25日,万州长江大桥比全线提前一年开工。他们要抢在次年6月1日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前的枯水期完成3个主桥墩和2个引桥墩的施工,避免三峡蓄水后的深水施工。
  山坡上早就竖起了蓄水倒计时牌,当时只剩5个月了,他们能做到吗?要知道,5个桥墩中有两个80米高墩。
  大桥建设必须与三峡蓄水赛跑!李芳军,29岁的“少帅”总工,凭着年轻人特有的冲劲和热情带着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干起来了。
  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尚未完成,他们没有抱怨艰苦的工作条件;怕80米高墩产生误差,他们每天清晨5时,赶在太阳没出来前进行测量。
  2003年5月19日16时,李芳军记忆犹新的时刻,5号主桥墩浇筑完毕,他们提前11天干净利落地赢得第一场战役。
  仰望头顶优美延伸的钢梁,一座巨大的爬行吊机静静趴在梁上。
  “它已经功成身退啦!”李芳军充满怜爱地看着吊机。这是中铁大桥局耗资500万元,专为万州大桥自行设计制造的国内首台这样的新设备。它自重165吨,能在24度的斜坡上爬行,一次可以吊起35吨重的钢梁。就像猴子爬树一样,每爬一次固定后,可完成两个节段的桁梁架设。
  吊机高高在上,指挥吊机工作可是一件高风险、高难度的活。“不怕!系着安全带,一边绑在自己身上,一边绑在钢梁上。”谈起在百米高的江面上工作的感受,项目工长王传德举重若轻。对于身经百战的中铁大桥局人来说,高空作业已是他们炉火纯青的看家本领。
  一座新颖的桥,必定是新工艺、新材料、新科技的结晶。
  李芳军说,万州长江大桥主跨是刚性拱柔性梁组合体系,施工中采取了“多点零误差合龙”、“灵活的位移调整系统”等一系列新工艺。
  大桥主跨钢结构重达1万吨,为防止安装时钢桁梁向江中心栽倒,他们在两个边跨钢梁尾端分别压上了1650吨重的石头;为满足合龙后铺轨需要,他们在墩顶布置了灵活的位移调整系统,万吨钢梁可根据未来铺轨需要灵活位移。
  一座雄伟精美的大桥,必定也是细节完美的组合。据介绍,大桥合龙时,5000套螺栓孔要完全对接,日照、温度、风力等均有严格要求,这可是一件精细得不能再精细的活儿。
  6月15日凌晨,当万州长江大桥胜利实现多点零误差合龙时,整个工地沸腾了。劈波斩浪的建设者们,创造了我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飞翔吧,大鹏!飞翔吧,智慧勇敢的建设者!(转自11月24日《湖北日报》)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十七)
百年的期盼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唐明益 谭也平 刘革建

  铁路坝,宜昌城区一个普通的地名。这片约半平方公里的平坦地带,如今是芳草萋萋的夷陵广场。今天的年轻人漫步其间,休闲娱乐,却不一定知道这个地名的由来。它,见证着几代人建设宜万铁路的百年期盼和梦想。

  1903年的宜昌,梦开始的地方
  川汉铁路即现在的宜万铁路,最早动议于1903年。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它曾是一条动议最早却又迟迟难以遂愿的铁路。
  据史料记载,川汉铁路由四川人士倡修,定名川汉,初为官商合办,后改为商办。1904年,清政府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总公司。1907年7月,在宜昌设局筹划宜万段事宜,詹天佑被聘为这条路的总工程师。1909年,詹天佑亲至工段勘定线路,同年10月,宜昌至秭归段开工,京绥、京汉、津浦线2000多名职工汇集于今天的铁路坝一带破土动工,还建了一栋两层楼的办公用房。经过一年多建设,宜昌至小溪塔一段路基初步修通。
  1911年4月,清政府与英、法、德、美四国签订借款筑路合同,宣布川汉、粤汉两路收归国有,借外资修筑。5月,四川组织保路同志会,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武昌辛亥起义后不久,川汉铁路全部停工。
  1913年6月,当时的交通部派员接收川汉铁路工程,川汉铁路驻宜公司被撤,工程全部物资包括已筑成的一段线路的铁轨、枕木,陆续拆运,移作粤汉铁路营建之用。川汉铁路事宜全部终止。川汉铁路驻宜公司最后一任总理李稷勋,1915年曾写下《四川商办川汉铁路宜昌工场志痛碑文》,次年刻石立碑后被人称为“血泪碑”。翻开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这位伟大的先行者有过两个宏大的梦想,一是修建三峡大坝,一是建设川汉铁路。
  此后,国民党政府也曾于1947年勘测过自宜都经恩施、利川、涪陵至重庆的铁路方案。
  人们一直在极力争取,一直在苦苦努力,可在国弱民穷、战火纷飞的旧中国,美好的梦想始终只能是空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在百废待兴中艰难起步,逐步建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
  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曾计划修筑川汉铁路。
  1964年,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开始对川汉线进行大面积方案研究和现场勘察。
  1965年8月,铁四院完成了“川汉铁路察勘报告”,共研究了14500公里线路设计,归纳为长江北岸、清江、桑植、澧水、沅水五大方案,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示了川汉铁路各走向方案的模型。
  遗憾的是,受技术、财力的制约,他们的方案当时未能付诸实施。
  一次次被提起,又一次次被搁下。宜万铁路的梦,在宜昌开始,也一直在宜昌停留。
  后来,宜昌虽然通了铁路,但铁路坝依然是一片没有铁轨的平地。

  2003年的恩施,梦飞翔的地方
  “这趟火车,我怕是坐不成了,但恩施人民能坐上,我的儿女能坐上,我在九泉之下就心满意足了。”1997年,在恩施人民写给党中央、国务院恳请修建宜万铁路的信上,重病在床的恩施退休干部任寿千,颤抖着写下了这些话。
  在武陵山区的崇山峻岭间修通一条铁路,那是土家人民世世代代的梦啊!
  随着国力的增强、科技的发展,曾经遥不可及的梦再次在人们心底涌动。他们不愿让百年梦想变成永久的憾事,不愿让大山里的孩子们还延续着前辈们漫长的等待。
  上世纪90年代,宜万铁路的建设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多次听取项目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
  1997年,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湖北省川汉铁路(枝万段)筹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负责该项目的前期工作。
  2001年,人们终于迎来了一个个有关宜万铁路进展的好消息:当年9月,“万枝(宜昌)东端接轨及越江方案论证会”在宜昌召开,会上确定东端接轨宜昌花艳站,这标志着宜万铁路项目正式确定;当年年底,国家计委和铁道部把宜万铁路纳入“十五”计划,对项目前期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2002年6月19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研究同意宜万铁路立项。
  同年7月4日,国家计委正式下文批准宜万铁路项目立项。
  一个延续百年的梦,即将成为美丽的现实;渝、鄂、湘、黔毗邻地区24万平方公里土地没有一寸铁路的历史即将被改写。
  沉睡万年的高山,渴望与平原相拥,渴望和大海相牵。
  为让项目早日启动,相关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2003年2月20日,铁道部向国家计委报送了《新建万州至宜昌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那年春夏,评审专家们克服“非典”影响,在家里、在网上看资料,并分别提交评审意见,然后汇总;与此同时,铁道部成立了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筹备组,铁四院也完成了对宜万线的初步设计。

  今天的“两路”,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100年,世间有过多少变迁?在绵延不绝的大山里,百年不变的是人们对铁路的期盼,对山外世界的期盼,对现代文明的期盼,对幸福未来的期盼。
  2003年12月1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年州庆的欢乐日子。384万恩施人民收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送给他们的最大贺礼:宜万铁路正式动工,盛大的奠基仪式在恩施举行。
  那一天,山含情,水含笑,举州欢腾;那一天,多少人悄然淌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了开工典礼如期举行,我三天三夜没睡觉啊!”宜万铁路总指挥部指挥长朱鹏飞动情了,他理解山里人冲决一切实现梦想的渴望。“宜万铁路是百年梦想,沪蓉西高速公路过去根本不敢想。”恩施州交通局局长喻中权说,国家在批复修建宜万铁路的同时,同时批复修建沪蓉西高速公路,再次充分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深切的关怀。圆旧梦,做新梦,梦想与现实交汇在一起。2004年8月,随着沪蓉西高速全线开工,两条巨龙在湖北西部的山山水水间渐渐现身,昂然跃起。
  和我们谈起“两路”的梦想、现实及未来,恩施州委书记汤涛滔滔不绝,十分兴奋。
  他说,我国发展到现阶段,全国人均拥有铁路超过5厘米,全省已建设高速公路达1000多公里,恩施人民的这两个数据不会长期为零。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把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摆上了重要位置。因此,“两路”工程在恩施同时启动,是历史的必然。
  当然,他更感到幸运。经过一届又一届班子的接力争取,在他主持恩施州工作时,两大重点建设工程上马,为全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并开辟了十分美好的未来。
  眼下,数万宜万、沪蓉西建设者正肩负武陵人民的梦想,在群山怀抱里艰苦鏖战。
  我们相信,并肩而行的“两路”,必将成为滋养土家苗族儿女、滋养武陵现代文明的强劲动脉。(转自11月25日《湖北日报》)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十八)
艰难的穿越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唐明益 谭也平 刘革建

  宜万、沪蓉西要穿越怎样的千山万壑?
  到过利川腾龙洞的人或许能约略想象。
  属于落水洞溶洞群的腾龙洞,已探明的洞总长20多公里,支洞有百余条,仅主洞就有10个大厅,洞内有洞,溪流不绝。“雪丝穿云窦,雷声吼石窝。不知泉出处,汹涌复如何。”古往今来,游客无不惊叹腾龙洞的壮美奇观。据测算,腾龙洞总面积达146万平方米,当地人自豪地说,全恩施州的人站进去,每人可分得近0.4平方米。
  作为旅游景点,腾龙洞无疑是天下奇观。但它所代表的武陵山区的岩溶地质、“两路”沿线数不胜数的溶洞群,却是建设者需要穿越的一道道风险和难关。
  踏访“两路”,我们发现,建设需要穿越的难关远不止复杂的地质环境。

  交通难,只能仰仗狭窄的318国道进出
  建设者为打通武陵山区的交通“瓶颈”而来,他们不可避免地成了受“瓶颈”制约的最后一批人。“堵车22个小时,方便面卖到40元一包。”谈起在318国道上的堵车经历,沪蓉西高速公路副指挥长白山云一肚子苦水。
  318,恩施连接山外世界的唯一国道。它是恩施的生命线,进出山区的物资全由它运载,南来北往的运输车队在双向车道上如梭穿行。它的设计通行量是一昼夜4000辆车,而现在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这是一条蜿蜒起伏在悬崖绝壁间的路,初到山区的司机开车不敢朝路边的万丈深渊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遇上雨雪天气,在这条路上也得慎之又慎。一旦遇上修路、滑坡、塌方等意外情况,堵车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昨天下雨就翻了4台车。”10月15日,出行的艰难,让沪蓉西高速公路指挥部同志无奈叹息。
  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绕不开这条逶迤的国道,所有建材、设备全仰仗这条并不宽敞的道路进出。
  在平原地区修路,大宗施工材料设备的进进出出一般不会让人犯愁;在武陵山区,材料设备运输、施工组织难度要比平原地区难出数倍。
  宜万铁路全长376.993公里,全线分为42个土建施工标段;沪蓉西高速公路全长320公里,宜恩段一期有35个土建标段。“这么多标段同时开工建设,既要保证材料设备到位,还要协调调度好沿线进度,不容易啊!”宜万铁路总指挥长朱鹏飞感叹,他的时间大多在往返工地的路上颠簸中度过。
  材料设备进来了也犯愁,四处悬崖峭壁,难觅一块可以停放设备储备材料的平地。
  在宜万铁路五爪观隧道,在沪蓉西高速支井河大桥,在沿线不少工地,建设者们不得不在悬崖上凿出一小块平地,小心翼翼摆放设备。他们的心始终悬着,怕山体滑坡,怕下雨塌方,怕设备损毁。
  可再难再苦,“两路”必须不断往前延伸。

  建材难,黄沙要从洞庭湖、巴河千里迢迢运来
  修筑“两路”,需要大量的建材。建材难,是“两路”需要穿越的又一个难关。“钢材50万吨,水泥400万吨,各类沙石料3000万吨。”白山云粗略统计了沪蓉西高速公路需求的大宗建材数量。
  如此巨大批量的建材从何而来?他说,很多品种建材,沿线没有,全靠从山外千里迢迢一点点一滴滴运送进来。
  沪蓉西高速指挥部材料管理部部长喻业斐给我们讲述了材料组织中的艰难。“这里黄沙像金子啊!”他一声感叹。原来,建设需要的黄沙竟是从洞庭湖或者黄冈巴河运来的,产地价不过七八元一吨,运到恩施工地均涨价到120元一吨。路途遥远,需求量又大,小小沙子竟成了建设者心头的难事。为了减少造价,他们通过科研论证后,粉碎花岗岩,制作符合要求的机制沙,用在一些非关键的结构部位,以缓解施工中的燃眉之急。“钢材价格每吨比平原贵250元。”喻业斐说,修路需要的钢材从宜昌运来,运到最远的工地每吨价格要比平原地区贵540元。
  材料组织的困难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白山云介绍,沪蓉西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由各施工单位代表组成的联合招标委员会,招标中每项筛选出10家合格的供应商,最后由施工单位询价购买。这样,既确保材料质量,又能确保材料及时、足额供应。

  环保难,要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薄薄的云,蓝蓝的天,葱葱的山,清清的水,走进恩施的人无不惊叹一路风景一路画。
  在青山绿水间修建“两路”,不能破坏大自然天然之美。
  早在“两路”开工前,“两路”指挥部就确定了环保、水保目标,并与中标施工单位一一签订了环保责任状。宜万铁路总指挥部还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首开先河,单列环保监理项目;沪蓉西高速也在监理标中,十分明确地标注了绿化环保监理内容。
  为了做到建设与环保同步,建设者小心翼翼,也费尽心思。
  “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在沪蓉西高速榔坪特大桥工地,项目部副经理韩宏亮说,以往修路总是先破坏后保护,现在他们是边修边保护,尽量减少施工对绿地的破坏。
  榔坪特大桥有一段桩基扎根山坡,原计划开辟一条3公里长的施工便道上山,可1公里便道要毁绿4000平方米。建设者们犹豫了。“能不修的就不修!”韩宏亮说。后来,他们硬是用吊车、用人工将所需设备、材料一点点吊上了山。目前,榔坪特大桥项目已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环保,其中新植紫穗槐达5万多株。“工程做完后,我们计划把这片场子作为景区卖给地方政府呢。”沪蓉西四渡河大桥项目总工王嗣江对工程环保充满信心。
  在沪蓉西高速龙潭河特大桥工地,建设者边挖桩,边在坡面设置锚杆、喷播植草。“宁绕十里路,不伤一棵树。”在宜万铁路五爪观隧道,醒目的标语竖在工地。
  在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工地,建设者为防止污染水源,投资80万元修建了一个壁厚11米的混凝土弃渣场。
  ……“建设时青山绿水,建成后绿水青山。”踏访“两路”,谈及环保,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这句话。苛刻的环保要求,更增工程建设的难度,可我们没有听到一句埋怨的话。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共和谐。这不仅仅是建设者的追求,也是所有关注“两路”人们的热切期待。(转自11月26日《湖北日报》)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十九)
感人的情怀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唐明益 谭也平

  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
  当中铁十七局宜万指挥部副指挥长阎文生,忘情地唱起这首《窗外》时,无言的酸楚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两路”建设者不是苦行僧,他们也有儿女情长,也有心爱的她。然而,为了大山百年的期盼,他们把勇气、智慧和汗水,把炽热的情和爱,全部倾注在绵延不绝的深山、不断延伸的“两路”。

  崇山峻岭,大写人生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被称为“工程禁区”的武陵山区修路,建设者们遭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可铁骨铮铮的男儿没有诉苦,柔弱坚强的女子没有喊累,他们用山一样的意志,面对着千难万险。
  突泥涌水,暗河断层,凄风苦雨,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是全线最艰难的工地。开工20个月,遇到大大小小的险情100多次。
  去年2月,隧道被肆虐的暗河水淹没了。抢险中,项目部经理赵西民与职工一起,站在湍急的水流里放置沙袋。寒冬的地下水,刺骨地冰。穿着防水衣的职工又累又冷,一下子昏倒10多人。
  指挥抢险、抢救职工,赵西民身负重任。可他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双腿浸泡在冰水里,钻心地痛。“水冰得透骨,站上几分钟就全身打颤。”项目工程管理部部长谢铁军声音哽咽。那一次,赵西民竟在冰水里整整熬了48个小时,浑身是泥,眼里血丝密布。
  “哪里还顾得了自己?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赵西民说。那天一出隧道,他就派人买回驱寒的中药,一包包送到职工病床前。忙完这些回到宿舍时,他一下瘫在床上。
  冬天的齐岳山,潮湿寒冷,时常大雪封山。项目部副经理杜永强本答应前来探亲的妻子,下山去接她;由于设计院正在隧道内研究变更设计,他实在抽不开身。
  入夜,当他一身疲惫地回到房间时,妻子扑到了丈夫怀中。看着消瘦了许多的爱人,原本要狠狠埋怨他的妻子已是泣不成声:“我们回家吧,哪里不能生活?我不要你再在工地受苦!”
  妻子心疼的泪,滴滴落心上,杜永强埋头无语。他怎能离开?深山里有他的事业,有和他并肩奋斗的战友,那一寸寸一米米掘进的隧道是他们的作品,倾注着他们全部的心血。吃再多的苦,流再多的汗,他们也心甘情愿。
  沪蓉西高速公路副指挥长白山云是教授级高工,曾有人出40万元年薪挖他,可他仍然选择了莽莽大山。“在中国地质最复杂的地方修路,哪里还有比这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哪里还有比这更有成就感的工作!”和所有奋战在“两路”上的人一样,他深爱着这份事业,深爱着莽莽大山。
  这份深沉的爱,深深感染着我们,感染着每一位“两路”踏访者。
  白山云说,有一次,几个老专家来工地探望,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平素严谨的专家们竟捋起袖子,大碗大碗地向他们敬酒。

  离妻别子,感人情怀
  在人们眼里,修路人像“吉普赛人”,常年漂泊异乡,在山山水水间绘制纵横交错的经纬;可在爱人眼里,修路人是牛郎,她们只能隔着银河,和心上的人相望。
  若非酒到浓处,情到深处,“两路”建设者大多不愿意谈起家,谈起孩子。因为,那是他们心里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坚强的男子汉们不愿让人看到他们眼里泛出的泪光。
  朱鹏飞,宜万铁路总指挥部指挥长。这位刚下青藏就赴宜万的铁路建设指挥员,常年奔波在外,和儿子的交流只能通过电话。儿子15岁了,他陪在儿子身边的时间不超过5年。为了和儿子有共同语言,他学习儿子玩的电子游戏,试着读少年作家的书。他多次说过,要把儿子接到工地来,亲自培养,让他从基层一步步干起,等到20多岁,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工程管理者。“谁也不相信他真会那样做。但它袒露着一个父亲想亲近儿子的情怀。”指挥部的同事比我们更理解他的说法。“老婆总埋怨我太宠女儿啦!”说起女儿,宜万总指副指挥长杨建龙眼里盈满疼爱。“能不宠吗?就一个宝贝女儿,还不能时时照顾她,天上的星星我都愿意去给她摘啊!”
  是啊,孩子是父亲的永久牵挂。长岭隧道建设者薛宝珠说,去车站送别来探亲的妻女时,他看到女儿在车窗里抹眼泪,就想哭。“爸爸,下雨了,你冷吗?”列车开出一个小时,他收到了女儿的短信。泪水无声流淌,他真想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他说,“女儿出生时,女儿会爬时,女儿会走时,女儿会叫爸爸时,所有女儿成长的关键时刻,我全都没能见到。我欠心爱的女儿实在太多太多。”
  今年5月,中铁四局宜昌东站项目副总工程师王朝宏人生最灰暗的时刻,他3岁的儿子突患急病不幸夭折。
  手机摔碎了,心也碎了。当同事们目送他颤抖痛哭的背影时,泪滚滚而下。孩子病了,没能陪在身边,孩子走了,甚至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那是人世间怎样一种难言的悲伤
  王朝宏连夜赶回老家,同事们担心,这个硬汉子肯定被击倒了。可3天后的清晨,他准时出现在点名的队伍里。他没有倒下,也不能倒下,工地需要他啊!

  踏访“两路”,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建设者,那些深藏心底的爱,那些感人的故事,一次次撞击着我们的心。
  谁不恋温馨甜蜜的家?谁不向往和家人相依相偎的生活?
  “两路”人不是无情汉,只是他们把更多的情、更多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钟爱的建设事业。“两路”上挺立的是大写的人,是时代的脊梁!(转自11月27日《湖北日报》)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二十)
富庶的走廊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唐明益 谭也平

  踏访“两路”,穿梭于千嶂壁立、峰回路转的武陵山区,美丽的山水,富庶的走廊,如一幅幅灵秀的画卷,在我们面前渐次展开。

  武陵的空气都是旅游资源
  经不住当地人的热情游说,我们在紧张的踏访中忙里偷闲,慕名探访距恩施市区50公里的沐抚大峡谷。
  车行蜿蜒的山路,爬向云海茫茫的山巅。果真一路风景一路画。车窗外,群山万壑的背景下,田野美丽,村落幽静,偶有袅袅升起的炊烟,仿佛神仙眷侣居住的世外桃源。“看瀑布!”同行的恩施州委宣传部的同志示意我们下车。只见一束飞瀑似剑出鞘,佩戴在青山绝壁间。峡谷逶迤幽深,溪流清澈见底,灿烂的阳光漾起粼粼波光。
  凝神驻足,美美吸上一口清芬的空气,神清气爽。我们竟嫉妒造物主的偏心,把上好的灵山秀水藏于武陵。“这还只是沐抚大峡谷的一小段。”州委宣传部的同志自豪地说,待沐抚大峡谷开发成熟时,到峡谷底走一走,那才叫人流连忘返呢。藏在武陵深处的人间仙境何止一个沐抚。
  在“两路”延伸的走廊里,在群山怀抱中,八百里清江美如画,清江闯滩扣人心弦,梭布垭石林仪态万千,恩施土司城引人入胜……自然之景美不胜收;还有那承载土家苗族儿女智慧与文明的吊脚楼,激情澎湃的跳丧舞摆手舞,流淌在土家姑娘小伙心中滚烫缠绵的山歌……人文之美叩人心扉。
  在利川采访时,当地人骄傲地夸耀他们的“六个一”:一个洞,世界溶洞奇观腾龙洞;一个寨,神奇险峻的鱼木寨;一口井,中西和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一片草,绿意茵茵、牛羊成群的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场——齐岳山草场;一棵树,长在谋道镇上的六百岁的“水杉王”;还有一支歌,享誉世界的优秀民歌《龙船调》。每个“一”,都令人神往。
  “我们恩施的空气都是旅游资源呀。”常年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恩施文化人田发刚相信,“两路”修通后,这片美丽的山水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
  不到武陵,怎会知道她的怀抱里竟藏着那么多珍宝?
  难怪恩施州委书记汤涛多次感叹:“养在深闺人未识,无人迹处有奇观。”他说:“‘两路’通了以后,游客就可以从武汉坐火车或走高速到恩施,到清江闯滩,游沐抚大峡谷,看梭布垭石林,漂神农溪,再顺江而下游三峡大坝,形成一个旅游圈。”未来恩施旅游线已在他心里悄然勾画。

  丰厚的宝藏
  恩施的山,千姿百态;恩施的水,清纯脱俗;恩施的歌,情深意长。大自然馈赠了这儿旖旎的自然风光,浓浓的民族风情,也馈赠了万仞大山丰富的矿藏资源。“恩施是世界硒都。”汤涛自豪地说。硒元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中国73%的地区缺硒,而恩施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硒资源地区,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一个高硒区,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更神奇的是,在富硒环境中生长的作物、果实也不同程度含硒,可以用来加工成为富硒的食品。
  好一片富饶的土地。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恩施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70多种,矿产地370多处,铁矿、煤矿、天然气、高岭土矿、石膏矿等储量在全省均居第一位。鄂西大铁矿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鹤峰磷矿是全国四大磷矿之一,恩施天然气储量占全省的95%。
  恩施的大山藏珍,秀水藏宝。“电力资源也十分丰富。”恩施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陈亚平介绍,该州境内河流众多,共有大小溪流252条,水资源量达299.8亿立方米,占湖北水资源的1/4。
  她列举了一组让人羡慕的数字:恩施州水电资源理论储量500万千瓦,可开发量400万千瓦以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46千瓦,比全国高出2.6倍;风电资源可开发量约80万千瓦,堪称“华中天然风场”。

  南中国的瑞士
  武陵山区位于北纬30度线上,平均海拔900多米,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物种和独特的气候。
  “华中药库”、“烟草王国”、“鄂西林海”、“中华植物基因库”,一张张耀眼的名片,让人惊叹恩施资源之富庶。
  据统计,恩施境内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40余种,占全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的90%;恩施的莼菜、薇菜、蕨菜、山野菜等特色资源蜚声海内外;全州有优质茶园50万亩,宣恩县伍家台贡茶在清朝就是钦定贡品,鹤峰是我省茶叶第一县;恩施有优质烟叶面积60万亩,白肋烟出口到亚欧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1/2。
  行走恩施,满目青山,满眼翠绿,满心清新。恩施州林业局局长瞿建平颇为得意地介绍,恩施版图面积2.4万平方公里,占湖北版图面积的13.6%,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市州;而它的人口只有384万人,只占全省人口总数的6.7%,人口密度是全省的1/2。恩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7%,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仍以每年1%的速度提升,真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难怪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形容武陵山区:“在这北纬30度线上,往东的武汉,往西的重庆,都得‘火炉’雅号,居然有这么一大片清凉世界就在跬步之间。仅就避暑的作用而言,我们称武陵山区为‘南中国的瑞士’绝不为过。”
  但张良皋也有些忧虑:“瑞士面积41293平方公里,不到武陵地区一半,以避暑旅游为支柱产业,近乎世界首富,而武陵地区至今大部尚未‘脱贫’。”
  如今,“两路”的火热建设应让和张良皋一样关注着这片土地的人深感欣慰。因为,这片资源富庶的土地,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腾飞的天路必将带领武陵人民叩醒期盼百年的致富之梦。(转自11月28日《湖北日报》)


[天路传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踏访记(二十一)
觉醒的群山
  湖北日报记者雷刚 陈剑文 周芳 翟志清 通讯员唐明益 谭也平

  如果把湖北版图看作一只向东蹦跳的青蛙,恩施州就是青蛙的一条腿。
  如今,“两路”工程上马,通向恩施的动脉正被打通,“这条腿”正在积蓄力量,奋起跳跃。


  人人都说恩施远。
  远在心理距离。其实,恩施与省城武汉之间直线距离只有400多公里,并不太远。但由于武陵群山隔阻,目前公路交通到武汉有600多公里,人们乘车要一天一夜才能抵达;更因为恩施地处我省西南一隅,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愈增其“远”。
  踏访“两路”,恩施州委、州政府领导并不讳言“滞后”。他们说,总体来看,恩施州比全省平均发展水平落后15年左右。
  恩施州发改委提供了如下数据:2004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4295元,只相当于全国10533元、全省10519元的40%左右;人均财政收入350元,只相当于全国2033元的17%;农民人均纯收入1593元,均不到全国2936元、全省2897元的55%;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2021元,只分别相当于全国9708元、全省6426元的20.8%和31.5%。
  恩施的“滞后”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武陵并非荒蛮之地,这片灵山秀水曾经孕育了辉煌的文明。不要说距今120万年至250万年的“建始人”遗迹,不要说灿烂的巴楚文化、巴渝文化,甚至也不要说气势恢宏的大水井、唐崖土司城所代表的极富特色的建筑文化,只要看一看那掩映在青山中的吊脚楼,听一听流淌在绿水间的山歌,跳一跳那激动人心的摆手舞,土家苗族儿女勤劳智慧创造的绚丽民族文化就会让人沉醉。
  这些,都是农业文明以前的辉煌。工业文明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这片土地渐渐淡出了发展的“中央舞台”。
  恩施州发改委副主任李建春认为,在诸多原因中,投入少是恩施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他说,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没有在恩施州安排、布局大的建设项目和工业项目,投资少。1950年至1995年的46年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76亿多元,只相当于全省1985年投资总额103亿元的74%。1996年至“两路”开工前的2003年8年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62亿多元,虽已是前46年的3.4倍,仍只相当于全省同期投资总额的2.3%。此外,信贷投入少,工商企业投入少,财政投入更少。全州信贷总额只有省内平原地区一个中等县级市的规模,2004年,州人均贷款余额仅2380元,分别只有全省8909元、全国14506元的26.7%和16.4%。
  资本短缺导致了发展滞后。


  武陵并不偏远。恩施和全省一样,都处在祖国的“腹心”,并非边陲。它的四面三四百公里外,都有繁华的都市。
  武陵并不贫瘠。踏访“两路”,我们走在一条富庶的走廊里。完全可以说,恩施的矿藏、水电、林果、旅游、文化等资源“富甲中部”。
  那武陵何以成了全国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呢?
  是连绵的大山阻碍了资本的流入,是连绵的大山屏蔽了人们的视野,是连绵的大山阻滞了山里人追逐幸福梦想的脚步。
  由于没有通向山外的“通衢大道”,恩施发展长期受交通“瓶颈”制约。
  李建春说,因为交通的原因,恩施州行政成本、商务成本全省最高。州里派一个人到省城开一天会或者汇报一个小时工作,来回就要三四天,如果坐飞机,得花几千元,如果自己带车,也要超过1000元。恩施盛产的柑橘和高山蔬菜,运出大山每公斤价格就要比宜昌等地同样产品贵出1元多。恩施煤炭丰富,生产成本并不高,但要通过汽车辗转运到武汉的话,光运费就比山西煤炭贵。恩施的铁矿资源,则只能长期“待字闺中”,因为不达到百万吨规模就产生不了效益,而生产百万吨矿石,没有铁路支撑就没有了前提。
  多年以来,受制于交通,大山的珍宝少人问津,恩施州矿产、大宗农副产品基本出不了山,资源优势无法体现。
  恩施州招商局副局长雷继优给我们讲过一个招商的故事:2003年,他们好不容易将浙江一客商说动了心,对方准备投资5000万元开发恩施州城房地产。那名客商兴致勃勃地开着奔驰车从浙江赶来考察,可刚到野三关,车就被顶坏了,不但考察未成,他还得请人将车拖到武汉修理。扫兴之时,他对州招商局的同志说:“你们什么时候把路修好了再说吧。”
  恩施州商务局副局长刘远介绍,2003年前,全州招商引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投资规模不足50万元的小作坊、小服装、小店铺、小发廊、小商贩等“六小工商户”,投资领域也局限于街道小工业、乡村小加工、流通小贩运、服务小门面“四小领域”。
  待在深闺无人识,守着富庶享贫穷。山里人只能望山兴叹。


  一切正在变化。“两路”开工的隆隆炮声,唤醒了武陵群山,燃烧起恩施人追逐梦想的渴望。
  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预算总投资近40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投在恩施州境内。
  虽然眼下“两路”尚在建设之中,还没有产生“通衢大道”效应,但恩施人抢抓“两路”建设的机遇,一个又一个数据在刷新。
  去年,全州招商引资新签项目209个,投资额17.7亿元,较上年增长25%;利用国外资金实现零的突破,达到1033万美元。新增投资向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流通、房地产、旅游等广领域发展,全州累计已有超千万元项目过百户,过亿元项目30多户。
  去年,全州外贸出口240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60%。
  今年,全州招商12亿元的目标已提前一个季度实现。
  在采访中,我们不断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
  一港资企业投资5000万元大手笔开发腾龙洞旅游风景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新添激光表演项目;
  香港驰生集团旗下企业拟投资1.3亿元开发沐抚大峡谷,其规划方案10月底通过专家评审;
  与港商合资的巴东金果坪铁矿注册资本一个亿,开采方案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
  中石化投资亿元在利川建南开挖8000米天然气深井已获批准;
  武汉鹏凌集团一期30万吨铁矿石项目已选址恩施;
  广东佛山多家客商巨资开发恩施高岭土建材的系列项目,已与恩施方面进入实质商谈阶段;
  ……冲着未来的“两路”,各路客商纷至沓来,恩施正日益成为投资的热土。
  雷继优告诉我们,今年以来,州招商局已接待前来考察、咨询的客商1700多人次。


  眼下,一场“两路通了拉什么”的大讨论正在恩施干部群众中展开。
  恩施州委书记汤涛说,“两路”不会自然而然地拉着恩施往前跑,大讨论旨在打开干部群众被大山屏蔽已久的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释放发展的激情,做好与“两路”对接的各项工作。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随着“两路”贯通,恩施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着力建设五大基地: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基地、华中地区洁净能源基地、全省重要的矿产工业基地和最具成长性的旅游基地,实现年增国内生产总值60个亿的目标。
  大山在觉醒。我们相信,如比翼巨龙崛起于群山间的“两路”必将成为恩施人民实现梦想的康庄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