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禧堂和贾母“饭局

 秋雨无边吗 2013-02-26

 

马瑞芳

  马瑞芳,教授、作家,《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近年关注经典文化大众传播和趣味解读,在海峡两岸出版《马瑞芳讲聊斋》、《〈红楼梦〉的经典爱情习题》、《马瑞芳趣话红楼梦》、《马瑞芳趣话王熙凤》、《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马瑞芳趣话金瓶梅》等。

  林黛玉如果能够按照初进贾府时的样子表现下去,《红楼梦》的故事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不管红学家如何争论黛玉进府的年龄,初进贾府的林黛玉绝没超过十一岁,小学生年龄。但黛玉早慧,特别懂事。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到他的女学生总是把“敏”读作“密”,写时也省一两笔。经冷子兴介绍,贾雨村恍然大悟,五岁的黛玉居然懂得避讳母亲名字!原来黛玉母亲叫“贾敏”,是荣国公贾源之女,跟贾赦、贾政是亲兄妹。

  黛玉母亲曾告诉她,外祖家与别家不同。这一点,林黛玉接触贾府的三等仆妇就发现了,当她进入贾府后更深切地感受到外祖家与众不同。贾府居于封建大官僚的宝塔尖。解开这谜底的最重要文字,是黛玉看到荣禧堂的堂皇气派和进府后遇到的贾母“饭局”。

  荣禧堂从外边看是轩昂壮丽的大正房,迎面,在墙的上边,悬着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青色的底子,上边雕着九条龙,龙的上边是赤金斗大字“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这是皇帝赏赐的,盖了日理万机的皇帝的印章。皇帝下令建造荣国府,又亲自给荣国公的正房赐名“荣禧堂”。在荣禧堂紫檀木大条几上,摆着价值连城的古玩和外国进口的昂贵玻璃装饰品。荣禧堂正面墙上在皇帝赐的匾下边,挂着一幅墨龙大画,叫“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上面画了一条气势磅礴的雨天海潮中的墨龙,“雨”字切“漏”,百官等待时辰上朝的“待漏”的“漏”,海潮的“潮”和百官上朝的“朝”同音,所以表面上是一条龙,但因为龙的背景是雨天海潮,就成了“待漏随朝墨龙”,是大臣侍奉皇帝的象征。画旁有一副银雕对联,跟皇帝亲自题名的匾对应: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荣禧堂来客佩戴的珠玉可与日月争辉,高官的礼服联成片像天上的彩霞。皇帝亲赐的匾,象征皇帝身边重要大臣的墨龙大画,透露来到荣禧堂的朋友皆非等闲之辈的对联,几百个字,就把封建大官僚之家的绝顶气势、派头、地位写出来了。

  荣禧堂是坐落在荣国府中路内仪门内的五开间正房,按建筑学分析,荣禧堂是荣国府品位最高的建筑,也应是荣国府进行政务活动的所在。奇怪的是,《红楼梦》前八十回除了通过林黛玉眼睛观察一次荣禧堂之外,再也没有荣禧堂活动的任何描写!这是否意味着荣国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已一点儿政事或正事不干、只管吃喝玩乐了?

  贾母一见黛玉就搂到怀里“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还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唯有你母。”请注意贾母用的词是“唯有”。贾母不是在三个儿女中“最疼”贾敏,而是“唯有”疼贾敏。这个词意味深长。贾母有三个子女,贾赦、贾政、贾敏。贾母当着贾赦、贾政的妻子,宣布她疼的“唯有”女儿。看来贾敏不仅是贾母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漂亮聪明懂事的一个。不然,曹雪芹能给她起个“敏”字做名字?而贾母对女儿的疼爱丝毫不加掩饰。贾母唯一疼爱的女儿不在了,自然会把疼爱转移到女儿唯一的根苗身上。贾母的疼爱既让幼年丧母的林黛玉感受到亲情温暖,也把林黛玉置于风口浪尖。

  林黛玉迎来进府第一顿饭。曹雪芹只用了两百个字写这顿饭,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封建贵族家族的章法。

  伺候贾母的人看到王夫人来了,才安设桌椅。然后“李纨捧饭,王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奇怪,有那么多丫鬟、仆妇在,为什么要三位贵妇干这些粗活儿?这也是规矩:孙子媳妇和儿媳妇要亲手伺候老祖宗,哪怕像走过场一样。

  饭摆好了,筷子摆好了,汤摆好了。吃饭的人怎么入座?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王熙凤拉林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林黛玉清楚,除了贾母座位外,左边第一张椅子是首位,王夫人和两位长嫂在,她怎能坐?她十分推让。贾母向她解释:“你舅母和你嫂子们原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林黛玉方告了座。

  林黛玉坐下,跟她同辈的贾府三位小姐是不是可以马上坐下呢?不行,得贾母命王夫人坐了后,三姐妹才能告座。迎春右边第一,探春左边第二,惜春右边第二。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是迎春、惜春的婶娘,得她这位长辈坐下了,那三位才能坐。这叫长幼有序。那么,林黛玉先于王夫人坐下岂不是无礼了?又不能算无礼。王熙凤先拉林黛玉入座。贾母再下令叫黛玉先坐,贾母的话是法令。

  这样一来,林黛玉和贾府三姐妹陪贾母吃饭时是这样的情势:

  王夫人坐在一边,不吃,陪着,也监视服侍贾母的人是否周到;李纨和凤姐两人站在饭桌旁布让,“布让”就是给贾母和小姐们搛菜,劝餐;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什么叫诗书礼乐之家的礼数?什么叫宗法社会宝塔尖的气派?贾母这一顿饭,写得活灵活现。
 

  饭后,小丫鬟用小菜盘捧上茶来,林黛玉以为是喝的茶,在苏州家里,她受到的教育是惜福养身,饭后片时再喝茶。现在她只得随和,接了茶过来,正准备喝,却有人捧过漱盂来,林黛玉才发现不是让她喝茶,而是先用茶水漱口!于是,漱了口,洗了手,服侍的人才捧上喝的茶。这饭后茶,何等讲究!

  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这时的林黛玉相当懂事,相当内敛。是个说得少、想得多的好孩子,美丽文弱、懂事明理的乖乖女。林黛玉如果能够按照初进贾府时的样子表现下去,《红楼梦》的故事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