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问之:荣国府平面图的一大难题:凤姐院的位置——《红楼梦》第三回中的两处文字脱落问题

 古代小说网 2021-07-02

《红楼梦》第三回是讲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这一回文字十分精彩,也十分重要。但目前流传下来的各个文本中,疑似存在两处文字脱落问题:

第一处,邢夫人带林黛玉到自己家去的时候,书中有一处文字不通,存在明显的逻辑上的矛盾,当存在关键文字脱落的问题;第二处,是对于凤姐院落位置的介绍,模糊不清,同样疑似存在文字脱离。

其中关涉凤姐院落具体位置的这一处文字脱落,使得凤姐院落在荣国府中的具体位置成为一个谜团,进而也妨碍了读者对部分章回内容的准确理解。

下面就按照第三回原本行文的顺序,简要分析这两处存在问题的文字。期待着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方下来”还是“方停下来”

邢夫人带林黛玉到自己家去的时候,书中一处文字不通,存在明显的逻辑上的矛盾,仔细思考,会发现其中存在关键文字脱落的问题。下面来看这处文字的内容: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贾母笑道:“正是呢,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邢夫人答应了一个“是”字,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大家送至穿堂前。

 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䌷车来,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婆娘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了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了黛玉的手,进入院中。(人文社新校本《红楼梦》2008年第三版,第42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

这段文字中,“至仪门前方下来”这句,与后面的“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了黛玉的手,进入院中”存在明显的冲突。熟悉《红楼梦》文本的读者都知道,书中十分注重礼仪细节的描写,可谓一丝不苟。

按此处文字的叙述,则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邢夫人与黛玉到仪门后先下车,然后才是“众小厮退出”,这样他们必然会见到面,这明显违背礼仪;第二个问题是,邢夫人与黛玉先下车,而仆人门在众小厮退出后“方打起车帘”,这个顺序也是自相矛盾的。

“至仪门前方下来”这句话,考之各脂评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舒序本、俄藏本等皆同于甲戌本,另有两个版本对此处文字作了修改:

一个是梦稿本(杨藏本),将“方下来”改为“放下了”,修改后的文字更加不通;另一个是甲辰本,将“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了黛玉的手,进入院中”这处文字整体改作:“至仪门前方下车来。邢夫人挽了黛玉的手,进入院中。”

邮票《贾母接外孙女》

这说明其已经认识到此处文字存在的问题了,由于其删除了后面的“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这两句话,不仅再也看不出礼仪上的矛盾,同时也消除了时间顺序上的逻辑矛盾。

 但甲辰本此处文字毕竟属于改笔,且对原本含有重要信息价值的内容删除太多,属于简单粗暴的修改方式,不太可取。程高本沿袭了甲辰本文字。

查阅了近年来出版的比较被学术界认可的以脂本为底本的校勘本,如红楼梦研究所的新校本《红楼梦》、周汝昌先生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蔡义江先生的《蔡义江新评红楼梦》、郑庆山先生的《脂本汇校石头记》、邓遂夫先生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徐少知先生的《红楼梦新注》、吴铭恩先生汇校的《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等等,均没有发现这些校勘本留意到该处文字存在的问题。因此,这很可能是一个曾被古人认识到,但却被今天的学术界忽略的问题。

其实,此处文字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文字脱落,即“至仪门前方下来”原本当为“至仪门前方停下来”,即脱落了一个“停”字。“至仪门前方下来”与“至仪门前方停下来”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讲述的是人,而后者讲述的是车。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如果我们对脂评本有较多的浏览,就会发现:

因手头传抄的原因,各脂评本皆或多或少存在文字脱落的问题。增补一个“停”字后,此处文字文理就通了。就是说,到了仪门前,车辆先停下来;然后众小厮退出去;再然后下人们上来打开车帘;再就是邢夫人和黛玉下车进入院中。

本人在其它章回中碰巧查找到两处类似的情形,可供参看。第一例是第十四回中的一处描写:

 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府。大门上门灯朗挂,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白茫茫穿孝仆从两边侍立,请车至正门上,小厮等退去,众媳妇上来揭起车帘,凤姐下了车。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第142页。)

《名家图说王熙凤》

第二例是第75回中一处文字:

到起更的时候,贾母说:“黑了,过去罢。”尤氏方告辞(“辞”,庚辰本误作“醉”)出来。走至大门前上了车,银蝶坐在车沿上。众媳妇放下帘子来,便带着小丫头们先直走过那边大门口等着去了。……

 尤氏大车上也不用牲口,只用七八个小厮挽环拽轮,轻轻的便推拽过这边阶矶上来。于是众小厮退过狮子以外,众嬷嬷打起帘子,银蝶先下来,然后搀(“搀”,庚辰本误作“众”)下尤氏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第1789页。)

通过对比很容易发现,这两处引文的表述方式与前引文的表述方式高度相似。而这两处文字的表述顺序都是:

 先讲述车辆停在什么位置,再是小厮们退出,再是女仆们打起车帘,最后才是乘车的主人下车。由此亦可推知,前文中的“至仪门前方下来”当作“至仪门前方停下来”。

二、破解凤姐院难题的另一种思路:文字脱落

《红楼梦》中对荣国府整体结构的介绍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文学创作的需要有明显的轻重取舍。有些地方模糊性点到为止,如宝玉外书房、贾政大书房等等,我们从书中只能判断出一个大概的方位,而无从知道具体的位置、外部形状及内部结构等。

正定荣国府

有些地方则交待的比较清楚,如贾母院、王夫人院。还有一处地方,本应该有必要交待得很清楚,但事实上却是最让读者犯迷糊的,这就是凤姐院。

凤姐是荣国府大管家,是联系各个方面的关键性人物,其居住的地方乃是荣国府的一个日常的内务外交中心,只有交待得清清楚楚,读者读书方不迷糊。

如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故事,又如第十二回有关贾瑞的故事,凡此等等,基本都是以凤姐院及其周边为故事发生地的。但现在流传下来的文本中,关于凤姐院子的交待,却让读者们倍感迷惑。

尽管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总是给人以过于勉强的感觉,无法服人,我相信他们也无法说服自己。

本文基于对《红楼梦》文本的深入研究,从文字脱落的角度,给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全新的解读思路,供朋友们参考。

孙温绘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下面先来看看这处文字:

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了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脂批:“是正房后廊也”)往西,出了角门(脂批:“这是正房后西界墙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宇。

 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子”,甲戌本原作“宇”,从其它诸本改)。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脂批:“写得清,一丝不错。”),于是进入后房门。(《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第44-45页。)

对于这处文字的描写,有脂批曰:“写得清,一丝不错。”由此可推知两点:

第一,曹雪芹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应当是把凤姐院子的确切位置交待清楚了。

第二,脂砚斋也认为曹雪芹写的够清楚了。而事实却是,我们一点也不清楚凤姐院子的确切位置。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必有原因。

我们来复原一下王夫人和林黛玉的行走路线:

王夫人在其正房东边的三间耳房(即东廊三间小正房)接待了黛玉(蒙府本和舒序本,因误读原本文字存在乱改动现象),然后她们从东边耳房的后房门出来,沿着正房的后廊檐往西走,接下来穿过了正房西边的角门,然后就到了一个“南北宽夹道”上。这一部分是非常清楚的。

这里有必要先补充解释一下“南北宽夹道”。(此处,“南北宽夹道”当是原本文字。甲辰本和舒序本作“南北夹道”,属于脱落了“宽”字;蒙府本作“南北宽道”,属于脱落了“夹”字,后又被人涂改成“南北夹道”;戚序本改为“南北宽过道”。)

“南北宽夹道”的“南北”表示这条道路的方向是南北走向。这是书中的惯常表达方式,比如同一引文中的“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其中“东西穿堂”就是东西方向的穿堂。

为什么说是“宽夹道”呢?我们知道荣国府整体布局分为三路,即中路、西路和东路。

 中路是主建筑群,分布着大厅和王夫人正房院宇等建筑物;西路主要建筑物是贾母正房院宇;东路本来主要是荣国府花园及附属建筑,后来隔断其中一部分改作贾赦居所。从脂批可知,这个夹道当是荣国府内部区分中路与西路的主干道,故而是“宽夹道”。

正定荣国府之荣禧堂

从外部看,整个国公府是一个整体;但从内部看,出于尊卑秩序、男女有别和安全性考虑,各路建筑之间彼此是相对独立的,内部交通连接靠夹道、角门和穿堂来贯通。而角门和穿堂在夜晚会关闭,从而确保府里重要区域的安全。

王夫人和黛玉出了正房后面的西角门,到了“南北宽夹道”上后,即表示她们已经离开了荣国府的中路,来到了中路与西路的交界线上。对此脂批讲得非常清楚,可以为证:针对引文中的“出了角门”一句,脂批曰“这是正房后西界墙角门”。

王夫人和林黛玉来到“南北宽夹道”之后,接下来的文字就变得模糊不清了。“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宇。”这处房子位置在哪里?这里的“南边”和“北边”是相对什么来说的呢?都很不清楚。下面来具体分析分析:

首先,这处房子不可能分布在荣国府的中路上,即王夫人正房的后面,因为王夫人和黛玉已经走出了中路。从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有关叙述可知,王夫人正房的后面,的确也有三间抱厦厅,但住的是迎春、探春和惜春。

电视剧《红楼梦》中周贤珍饰演王夫人

其次,这处房子也不应该正好分布在“南北宽夹道”上,因为这不符合常识。任何一个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必定会推定读者会与自己具有某些基础性的共识,否则的话,就得面面俱到,没完没了;那写出的文章也必定是琐碎无比,无法阅读的。

此处文字,单从字面看,文中的“南边”和“北边”最有可能是相对于夹道而言的:夹道的南边是倒座的三间抱厦厅;夹道的北边是影壁墙,影壁墙的后面是一个半大门。

但果真如此的话,且不说夹道能否容纳得下这样的房子,即便容纳得下,由于夹道的两端都被住房堵住,那也必定失去了作为荣国府里面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功能,这样的话,居住在荣国府北部区域的人,如凤姐、贾琏、周瑞夫妻等等,若要去位于荣国府南边的大门或者前厅,将无路可走,只能从贾母正房或者王夫人正房里面穿越,这是无法想像的情形。

正因如此理解不符合常识,故而有研究者转而将“南北宽夹道”曲解为“南北宽的夹道”,从而让这条原本是南北方向的夹道变成了宽阔的东西走向的大道,在这条东西走向的大道的南侧是倒座的三间抱厦厅,北边是粉油大影壁和半大门。 

《荣国府凤姐院及其周边平面示意图》

这种故意曲解原文的解释方式不可取。况且,不管是认为这处建筑是分布在南北方向的夹道的两端,还是分布在东西方向的夹道的两侧,都不可避免的产生共同的疑问:

这“南边倒座的三间抱厦厅”与“北边的影壁墙、半大门”是整体构成一个建筑群,还是彼此独立的?如果是一个建筑群,则被夹道从中分开,完全不合理;如果是彼地独立的两个建筑,则当王夫人告诉黛玉说“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的时候,她具体指的是哪一个呢?北边的还是南边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无法解释清楚。

的确有研究者把此处南边的抱厦厅和北边的影壁、半大门等建筑物解释为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建筑,即把“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宇”这句话解读为:

 北边的粉油大影壁和半大门之后还有一所小小的房子,他们整体构成一个院落,而这个院落才是凤姐院;至于南边的三间抱厦厅则不是凤姐的。

这种解读看似很巧妙,实则破坏了《红楼梦》文学创作的艺术。从叙事艺术角度看,正是因为凤姐房屋很重要,所以才会先在此处介绍其外观,然后等到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再详细介绍其内部结构,做一个由外到内的全方位的展示。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此处提到凤姐院的时候,如果只介绍一个影壁墙和一个半大门,而诸如外形、间数之类的正房形态完全被忽略,则成何样子!

 从第六回、第七回等相关文字可知,凤姐的正房正好就是三间:堂屋、西屋和东屋,这刚好与南边的三间抱厦厅是吻合的。从叙事艺术角度观察,此处南边的三间抱厦厅和北边的影壁墙等建筑必是一个整体。

因此,无论是把该处建筑理解为是分布在南北方向的夹道的两端,还是曲解为是分布在东西方向的夹道的两侧,都是难以成立的。既然这个房子不可能在荣国府的中路上,也不可能在“南北宽夹道”上,则唯一的可能就是分布在荣国府的西路上。

如前所说,脂砚斋认为曹雪芹交待地特别清楚,脂砚斋自己肯定也知道地很清楚。可是我们读起来却是一头雾水,那问题出在哪里?会不会是我们误读了这段文字?

其实,这段文字再浅显不过了,不会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因此,该处文字存在的问题,最有可能是在“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与“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抱厦厅”之间脱落了一句诸如“夹道西边有一处院宇”之类的话。

甲戌本红楼梦

添上这样一句话后,整段文字顿时变得豁然开朗,也就是当王夫人和林黛玉来到“南北宽夹道”上,林黛玉发现夹道的西边也有一个小小的宅院,这个宅院的朝向与其它房子相反,是坐南朝北:南边是倒座的三间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影壁后是一个半大门。

可能有读者会纳闷,难道甲戌本也有文字脱落问题吗?本人对甲戌本算是很熟悉的,我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甲戌本上的文字脱落现象也是很常见的。本文的上半部分讲到的那处文字脱落问题,甲戌本也是有份的。

见过凤姐院子后,王夫人和黛玉又沿着“南北宽夹道”往南走一小段路,然后向西通过一个东西方向的穿堂,进入贾母正房的后院。

至此,凤姐院子的具体位置就清楚了:位于荣国府西路,正房是倒座的三间抱厦厅,毗邻贾母正房的后院,院门朝北开,应不超过王夫人正房的后廊线,否则林黛玉就无法观察其院门口的详细情况了。

电影《王熙凤》剧本

在第六回中,曾两次提到凤姐屋子旁边有倒厅:一次是周瑞家的让自己的小丫头去倒厅悄悄打听凤姐有没有伺候完贾母用餐;一次是周瑞家的把刘姥姥先安置在倒厅,然后自己进入凤姐院中打听凤姐回来没。

所谓“倒厅”,通常就是正门朝北的厅。凤姐的房子本身也是倒座的,正房在南边,院门朝北。这说明凤姐的院子和这个倒厅极有可能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建筑群,前厅后院,类似于荣国府东北角的梨香院。

辨明凤姐院子的确切位置后,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们对书中的有关描述,就有了更好的方位感和画面感。此外,还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不同版本中的有关异文的分辨能力。比如,第二十八回中有一段文字:

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第379页。)

《王夫人与林黛玉步行路线图(蓝色线)》

前引文中,“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中的“院门前”一语,各脂评本存在异文。甲戌本、蒙府本、戚序本、甲辰本、舒序本作“院前”;而庚辰本和俄藏本作“院门前”。

此处文字应该是“院前”。“院前”是个大致方位的表述,而“院门前”则是比较精确的表述。而从前文关于凤姐院子具体位置的分析中可知,贾宝玉从王夫人上房出来后,如果不是专门去凤姐家中,是不会绕道走到凤姐的院门前的,只会从凤姐院子的侧前方而过。

为了让读者看起来更醒目,本人专门绘就地图两张,附于文中,一张是《荣国府凤姐院及其周边平面示意图》,一张是《王夫人和林黛玉步行路线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