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淮安区针对社区党员类型层次和来源结构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将社区党员划分为在册党员、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五种类型,建好五本台账,实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有效增强了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对在册党员实行积分管理。为激发社区在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内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在科学确定考评指标的基础上,对社区在册党员的表现实现量化积分。下发《社区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发放积分卡,将组织生活情况、党费缴纳情况、民主评议情况、作用发挥情况四个方面纳入积分考核项,并细化成学习培训、参加民主生活会、提供合理化建议、参加义务活动、化解社会矛盾等25个小项。由社区党组织积分考核小组负责积分管理和记录,建立积分管理台账,每季度进行一次公示,积分作为社区党员评年度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对在职党员实行双向管理。全面摸底社区在职党员人数,结合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社区党建共建为平台,以“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党员志愿者行动”、“我为社区做贡献”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中发挥示范作用。社区党组织以积分的形式记录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情况,并定期向其单位反馈,各单位将党员的积分情况和社区党组织的意见作为党员年终评优和提职晋升的重要依据,搭建了单位和社区共同管理党员的新路径。 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管理。在社区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激发无职党员工作热情。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设立政策宣传岗、文明新风岗、民意收集岗、计生服务岗等12个岗位,通过自主报名、公平竞争、组织考察、应聘上岗等程序,引导无职党员积极有序上岗履职。根据不同岗位制定考核细则,采取领导点评、党员评议、群众测评和目标量化打分的方式,对无职党员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给予相应补贴。 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管理。全区15个社区均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建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库,详细掌握526名社区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并发放《流动党员身份证》,对流动党员进行跟踪管理。对于流出党员,设置专人定期与流出党员联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流入地党支部活动,确保流动不流失;对于流入党员,主动送上组织关怀,鼓励党员亮出身份,防止“隐形党员”的出现,确保流入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对困难党员实行关爱管理。建立社区关爱台账,将社区中的生活困难党员、患重大疾病党员、离退休老党员、孤寡老党员等四种类型的党员纳入社区关爱类型,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队,经常性的开展走访活动,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送上组织温暖和关怀。对于生活贫困的党员,鼓励他们参加社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对于离退休老党员,结合他们自身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对于患病党员和孤寡党员,动员社区党员和商户的力量,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双慰问。(徐爱春 丁辰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