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东社区:“五化”分类管理 激发党员奉献精神

 旷达致远 2018-10-05

目前,社区党员队伍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在职党员日益增多,在年龄、文化程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社区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城东社区党支部探索建立了党员分类管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激发了党员服务奉献的热情。

 

一般居民党员“岗位化”管理。社区党支部在居民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推行“一人一岗”,根据党员自身特点,设置政策宣传岗、安全监督岗、民事调解岗、卫生监督岗、敬老助残岗等8个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搭建了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

年老体弱老党员实行“关爱化”管理。社区党支部以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和重病在床老党员的“所思、所缺、所急、所难”为重点,从服务、关怀入手,坚持定期入户走访,落实专人结对帮扶,及时了解掌握老党员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做到有喜事祝贺到家、有难事解决到家、有丧事慰问到家,让老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下岗失业党员实行“服务化”管理。社区党支部从关心思想、生活入手,对下岗失业党员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协调就业部门及时发布再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培训,帮助转换择业观念,提高再就业能力,使下岗党员自觉增强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维护了党员形象。

流动党员实行“动态化”管理。目前,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出现了参加组织生活难、缴纳党费难、保持联系难、掌握其表现难等“四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社区党组织建立了定人、定期、定内容的跟踪管理模式,与流动党员进行沟通交流,传达党的政策精神、传递学习资料,并定期走访流动党员家属,对流动党员管理做到管而不死,分而不散,确保流动党员与党组织联系“不断线”。

在职党员实行“监督化”管理。社区党组织按照“社区所需、居民所急、党员所能”的原则,根据在职党员分布、特长和志愿意向,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组建了13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以“六进”为着手点,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争先锋”活动,定期监督反馈,引导410名在职党员全心服务居民,倾情奉献社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