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段奇清:修心如何

 雨如烟精品书馆 2013-03-01
 
 
 修心如何

生在世,重在修为。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愿尔顾修名,慎勿污青史”。
 
无论是“修名”还是“修身”,
 
凡此种种修为,无不皆是修心。
 
 
 
 
修心如何,修心是“戒”,是“养”。
 
而“酒、色、财、气”中,最重要的却是“气”,
 
一气之下,理智丧失了,
 
失足了,便成千古恨。
 
故而,凡修为归根到底就是“养气”。
 
 

 
 
历史上,孟子、苏辙称得上是善于修为的人,
 
他们的诀窍就是“养”“气”。
 
苏辙说:“辙生而好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
 
孟子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苏辙是说,他生性就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特别深。
 
他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
 
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
 
“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此是在说作文,其实是在说修身。
 
 

 
 
从某种意义说,大凡一个人的气量决定其身心。
 
所以明代陈继儒说:
 
“修身如何,自然之气;
 
  修心如何,浑然之气。
 
修性如何,浩然之气,修持如何,淡然之气。
 
修量如何,泰然之气;修事如何,悟然之气。
 
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


 
 
 
修身如何,自然之气。
 
由于自然之气能让人严谨端庄,
 
修心如何,浑然之气。
 
浑然之气让人率性磊落
 
泰然之气让人处变不惊。
 
悟然之气让人明智彻悟。
 
故意要闲定,色要温雅,语要简练。
志要果毅,机要缜密,
 
而最重要的是:气要和平。
 
故而古人说:“处身要使端,养气要使完”。
 
完者,备也。备者,便可心平气和也。
 
 

 
 
 
修心如何,让心浩广,

能包含宇宙,能容纳天下。
 
所以当代作家李碧华说:
 
看——
 
火那么壮大,水却熄灭它。
 
水那么壮大,土却掩埋它。
 
土那么壮大,风却吹散它。
 
风那么壮大,山却阻挡它。
 
山那么壮大,人却铲移它。
 
人那么壮大,
 
权位、生死、爱恨、名利……却动摇它。
 
权位、生死、爱恨、名利……那么壮大,
 
时间却消磨它。
 
——时间最壮大吗?不,是“心”。
 
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
 

 
 
 
佛家说,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常拂拭,莫使染尘埃。”
 
权位、生死、爱恨、名利,与你纠缠不清,
 
还有那嘲笑、流言、嫉妒、污蔑种种,总会如影随形。
 
何以会这样,是因你的心并非“明镜台”,
 
唯有让心空无一物,对所有这些,不去管,由它去,
 
内心才浩广,才淡定,才能包纳涵盖一切。



 
 
权位、生死、爱恨、名利……
 
往往是在你低头时才看见的,
  
它就宛然你身下的阴影。
 
眼睛要是只盯着身下的阴影,
 
脑子一定跟着昏暗,心灵也随之晦涩。
 
外在的东西,足可以使人忘却自我。
 
而一个人一旦不知有自我,
 
不愿成为自我,不能成为自我,
 
本身就被那“庞大”的外在之物
 
所投下的阴影吞噬了。
 
抬起头,
 
“高大”的自己见到的才是温暖的阳光。
 
抬起头,离开阴影,就是修心。
 
脑子清澈了,心灵明亮了,
 
你的生活便充满质感的光辉。
 

 
 
 
修心如何,清代诗人黄之云有言:
 
“眼不高,不能越从;
 
  气不充,不能作势;
 
  胆不大,不能驰骋;
 
    心不死,不能入木。”

修心不仅让人在人世享受温暖明媚的阳光,
而且还能以安然的心态走完人的一生 ……   
 
 
 
 文段奇清  编辑烟雨蒙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