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需重视没有研发的创新

 3gzylon 2013-03-01
也需重视没有研发的创新


日期:2013-03-01 作者:刘小玲 来源:文汇报

也需重视没有研发的创新

  刘小玲

  创新本质上不仅是一个技术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创新活动既有研发活动也有非研发活动,除了与研发相关的产品创新之外,还有大量的不与研发相关的流程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这一点也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研究

  近日,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介绍,今年全国研发(R&D)投入有望达到1万亿元,占GDP比重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但似乎效果不十分理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由此,我觉得有必要引出一个话题,即研发是创新的唯一途径吗?

  

“低技术”创新研究的启示

  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系统与创新研究所(ISI)在过去五年里一直致力于研究“低技术”(low-tech)创新,基于2001、2003、2006和2009年对欧洲制造业四轮调查数据,特别是德国制造业1500家企业的样本调查和访谈资料,得到以下重要发现:

  一是研发密集型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企业在经济绩效、经济成果以及存活率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别。如果把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低于2.5%,或者根本就没有研发经费支出的企业定义为“非研发密集型企业”,那么调查发现,此类企业占高技术产业(比如医疗、精密光学仪器)的比例在17%-28%左右,也就是说,即使企业没有开展很多的研发活动,在高技术产业环境下也可以生存,甚至也可能发展得很好。

  二是非研发密集企业比研发密集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与产品相关的服务创新。非研发密集型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胜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更专注于细分市场和客户导向,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以及非技术的流程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效率很高。

  最近这些年来,欧盟组织开展的一项名为“创新晴雨表调查”的相关数据和案例也表明,欧洲的创新型企业有超过一半是不投入研发经费的;德国44%的创新型企业内部不投入研发。这些研究结果都不约而同地说明了一个现象:存在广泛的没有研发投入的创新。

  

流程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

  长期以来,研发活动一直被视为技术创新的代名词,研发投入作为一个衡量国家、地区或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或先决条件也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研发的确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而且以我国企业现在的技术发展水平,还应该继续强调研发投入及研发活动的有效性。

  然而,创新本质上不仅是一个技术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对新产品、新流程和新服务的探索及利用,要么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要么建立在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或者是二者的结合。创新只有与技术机会和市场需求相匹配,才能获得成功。这就说明创新活动既有研发活动也有非研发活动,除了与研发相关的产品创新之外,还有大量的不与研发相关的流程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这一点也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研究。根据通用电气公司(GE)最近发布的对全球22个国家近3000名高管的调查结果,88%的受访者表示,21世纪公司创新的方式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

  据市场分析公司ASYMCO统计,苹果公司最近五年的R&D预算平均只占营业收入的2.8%(2011年第三季度甚至仅占2.3%),远远低于诺基亚的12.9%,索爱的12.2%,三星电子的8.3%,但靠着丰富的增值内容服务、精心挑选的“A级工作组”团队、别出心裁的营销手段和紧凑的供应链,不仅跻身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创新公司,而且成为终端电子设备市场的引领者。还有,赛诺菲(Sanofi)为了应对Plavix等知名药物专利到期的挑战,另辟蹊径,发动一场由手机软件开发商参与的糖尿病管理工具比赛,将获胜软件作为赛诺菲的产品推向市场,而这个产品与赛诺菲先前专注制药的业务没有丝毫联系,也不需要公司研发投入。而像我国的缝制设备制造行业的一部分企业,仿效汽车行业的“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于一体的商业模式,开创了缝制行业的“4S”模式,提升服务标准规范化,也闯出了一条转型发展道路。

  

从更系统的视角看待创新

  凡此种种,没有直接研发投入或非研发密集型企业也能够创新或成为创新型企业的事实,至少给我们如下启发:

  一是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是两条不同但互补的创新路径,彼此不矛盾也不排斥。非研发创新,实际上既可能是应用了他人的创新成果(比如采用了新技术),也可能是前期创新的后续效应(比如仿制),所以不应当简单地认为企业创新可以完全脱离研发,而非研发创新(比如组织流程改造)也可以使研发过程产生更高的效益。

  二是在鼓励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同时,对非研发密集型企业也要给予积极关注。企业创新不只有研发“独木桥”,还有其他创新的阳关大道。在评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时,应废除研发投入比例的一票否决制,关注和鼓励非研发的其他方面的创新,比如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就为大量的没有直接研发投入的知识服务机构享受创新型企业的优惠政策打开了空间,从而营造出一个更有利于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的环境。

  三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关注企业创新的重点,要从研发投入转向企业的内外部学习过程。欧盟企业创新晴雨表调查(2007)的结果显示,企业即使较少地投入研发,但依靠高技能员工、对外合作以及有益于学习和开发知识的组织结构,也能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适应,从而提升创新绩效。我国企业大都处于追赶期,“边干边学”和“边学边用”的学习能力尤其重要,也是提高研发效率的根本。在非研发创新的思维下,应更多地关注和鼓励企业的流程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

  四是应鼓励企业总结非研发的创新,推广有价值、有普遍意义的经验。非研发创新模式丰富多彩,企业也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都在开展非研发创新,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应该鼓励企业将有特色的非研发创新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受益。

  五是积极开展非研发创新的测度研究。当我们从更系统的视角看待创新,就会发现企业对新技术的吸收能力、提高制造和绩效流程的那些能力,都值得开发新的参数和指标加以研究。

  (作者为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