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术概述

 昵称7614349 2013-03-01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道教的斋醮【读jiao(叫)】很感兴趣。后来读了神仙武侠小说,竟幻想自己穿上法服,手持桃木剑,设立法坛,在“坛”上进行比划,以自身元神感召九天神雷。道教的“法坛”,和佛教的“曼茶罗”【读“曼达辣”】具有一样的功能。

方术概述(1):斋醮、导引、辟谷等

方术内容极为丰富,是道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道教科仪、斋醮和戒律、存想、导引、服食、医药、房中术、武术、外丹黄白术、术数等。

一、道教的斋醮

道教以道、经、师为三宝,修道者要皈依三宝,必须严格持戒。全真道就有初真戒、中级戒和天仙戒“三堂大戒”。

斋,其本义为洁净、斋戒。在道教看来,“斋者,齐也,洁也,净也。”道士修斋,目的是使身、口、意都得到净化。修斋,成为学道之首。

斋法包括设供斋、节食斋、心斋等,其中以心斋为重。设供斋可以积德解愆,节食斋可以和神保寿,心斋可以澡雪精神。道教的斋法,自陆修静以来,日趋完备,种类繁多,主要有“九斋十二法”:

金箓斋。调和阴阳,救度国王。

黄箓斋。为同法拔九祖罪根。

明真斋。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

三元斋。学士一年三过,自谢涉学犯戒之罪。

八节斋。学士一年八过,谢七玄及己身宿世今生之罪。

自然斋。普济之法,内以修身,外以救物。

洞神三皇斋。以精简为上。

太一斋。以恭肃为首。

指教斋,以清素为贵。

 

醮,有两个含义,其一为“古代冠、娶之礼”,其二为“祭祀”。道教认为,“凡醮者,所以荐诚于天地,祈福于冥灵”。也就是备香花灯烛,果酒茶汤,降天地,致万神,禳灾祷福,兼利天下。醮,在张道陵时期就很流行了。

醮,主要有:

普天大醮;

周天大醮;

罗天大醮;

太乙醮;

九天醮;

河图三十六天醮;

玉匮盟真醮;

灵宝自然醮;

洞渊三昧醮;

消灾醮;

禄马转案醮;

九幽醮;

……

后世道教斋法和醮法逐渐合一,统为道教法事,为祈禳、拔苦、谢罪、炼度亡灵之用。

斋醮为道教主要的宗教活动,斋为祭神前整洁自己的身、口、意的仪式,后来加入了忏仪和醮仪,忏为忏悔罪过,醮为上章祈求,合而为斋醮。醮仪大概为:设坛、上供、祝香、升坛、念咒、发炉、降神、迎驾、礼忏、赞颂、复炉、送神等,由高功、都讲、监斋、侍香、侍灯等道士进行。

斋醮种类繁多,道观以此来扩大信众和发展宫观经济。主要用于:祈禳、度亡、延生、放戒、祭天、解星、镇宅、解冤结、招孤魂等。

 

二、按摩、导引和武术

1、按摩和导引,渊源于上古神巫的舞蹈动作。我国引导术中最最著名的是华佗的五禽戏。五禽包括:虎、鹿、熊、猿、鸟。后世少林拳法实质上来源于五禽戏。

2、道教最著名的导引为“八段锦法”,该法对于由于心思过度、劳碌不堪的人,极为有用,炼“八段锦”半月,绝对有明显效果。

“八段锦法”为:

【坐式八段锦】

闭目真心坐(冥心盘跃而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移两手心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微摆撼天柱(摇头左右顾,肩膊随动二十四,先须据因),赤龙搅水津(赤龙者舌也,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而咽)。漱津三十六(一云鼓漱),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所漱律液分作三口,作汩汩声而咽之),龙行虎自奔(液为龙,气为虎)。闭气搓手热(以鼻引清气,闭之少顷,搓手令极热,鼻中徐徐乃放气出),背摩后精门(精门者腰后外肾也,合手心摩之,收手握固)。尽此一口气(再闭气也),想火烧脐轮(闭口鼻之气。想用心火下烧丹田,觉极热即用后法)。左右辘轳转(俯首摆撼两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闲步顷间),两脚放舒伸(放直两脚)*手双虚托(*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低头攀足频(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以候逆水上(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急用搅取水,同前法),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谓再漱三十六,如前一口分三咽,乃为九也)。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摆肩并身二十四,及再转辘轳二十四次),发火遍烧身(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想时口及鼻皆闭气少顷)。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人,灾病不能迍。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诀曰,其法于甲子日,夜半子时起首,行时口中不得出气,唯鼻中微放清气。每日子后午前各行一次,或昼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疫,渐觉身轻。若能勤苦不怠,则仙道不远矣)

【站式八段锦】

1、两手托开理三焦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附腿侧。两臂外展,掌心向上,约至肩平处,乃屈前臂至头顶上方,覆掌,十指交叉,然后翻转掌心向上,如托物上举,同时足跟顺势踮起,两手分开,两臂内收复原,如鸟敛翼。反复进行。上举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2、左右开弓似射雕

    由直立势左足平开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同时,右臂曲肘,从胸前握拳,如拉弓弦向右,左手中食指竖起,余三指环扣,从右臂内作推弓势向左,左臂随之伸直,头亦左转,目视指尖,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推弓拉弦势吸气,左右换式时呼气。

    3、调理脾胃须单举

    直立势同一式,左臂外展并翻掌上托,五指并拢,指尖向右,左臂伸直,头仰视手背。同时下方之右掌作按物势,指尖向前。左右互换,反复进行。上托下按势吸气,互换时呼气。

    4、五劳七伤往后瞧

    直立势同一式,但两掌贴紧腿侧,头向左后方缓缓转动,目随之后视。然后,头再前转复原。左右交替,反复进行。转颈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5、摇头摆尾去心火

    由直立式,左足平开一步,身体半下蹲,作高马步势,两手反按大腿上方(虎口对腹),头面躯干缓缓前俯,继之,向左、向后,复向右、向前,缓缓作圆环转动,上身由俯而仰,复由仰而俯。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如法进行。由俯而仰时吸气,由仰而俯时呼气。

    6、两手攀足固肾腰

    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腰椎两侧,上身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反复进行。本式自然呼吸。

    7、攒拳怒目增气力

    由直立式平开左足一大步,作骑马势,两手握拳,贴置腰侧,拳心向上;左拳向前平击,拳心向下,怒目奋力;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左右交替进行。击拳呼气,收拳吸气。

    8、背后七颠百病消

    直立,并足,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足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时昂首,作全身提举势。然后足跟顿地复原。反复进行。提跟时吸气,顿地时呼气。

    [临床应用]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凡体质不很虚弱,活动无明显障碍者,都可采用。对神经衰弱、冠心病、慢性气管炎、内脏下垂、慢性腰背痛等病症尤为适用。可根据疾病与体质的具体情况,或全套采用,或重点择取其中的一节或数节。如用于强身保健,可全套采用;如患内脏下垂者,可重点择用“托天”、“单举” 等动作;患呼吸系统疾病可重点择用“开弓”及“摇头摆尾”的动作;腰背疾病可重点择用“攀足”、“背后七颠”、“摇头摆尾”等动作。

    [注意事项]

    1、眩晕症发作期间,不宜采用“往后瞧”及“摇头摆尾”等式。

    2、心力衰竭者,不宜作“攒拳”一式,或改“怒目奋力”为缓缓伸拳。

    3、直立性低血压者,慎用“托天”、“单举”、“背后七颠”等式。

    4、每式动作的重复次数,应按体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宜渐次增多,不可骤然作超负荷锻炼。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病及重病恢复期患者,尤应注意。

 

三、辟谷、服气、采气

1、辟谷。这时上古遗传下来的秦汉方仙道继承的古老方术。盖要想身轻如燕,体香肤洁,貌若处子,必须先排出体内毒素,而排毒,用辟谷最好。同时,要想早日入丹道,应该辟谷几天,逼体内产生真气。

辟谷应要有老师指导。一般辟谷前应服用葵子、胡麻、猪膏、大麻子等润肠泻秽,防止肠胃粘连和大便中毒,然后逐渐逐渐逐渐断食。如果觉得饿,可以适量吃点蜂蜜、大枣、黄精、茯苓、人身等,同时特别注意要咽津食气,逐渐适应休粮状态。

2、服气,多和存思、辟谷、吐纳等一道而行。有服五芽、六气、三气、紫气、五方灵气、日月光芒等法。服气之法,一般先是将体内浊气用“口”吐出,在吐气欲止时,带动体内元气上升至喉间,然后一口咽下。

3、采气。在服气后来后,逐步发展成为采气法。

著名的采气法主要有“服日芒法”和“服月芒法”。

“服日芒法”为:“平坐,临目,直存心中有日象,九芒,大如钱,赤色,紫光,九芒从心上出喉至齿而回还胃中。良久,存见心胃分明,乃吐气,漱液,服液三十九度,日行三次。”

“服月芒法”为:“晚上,存想月亮在大脑髓海中,白色柔和光芒万丈直照髓海,其白芒流入胃中并达到丹田”。

上述两法特能补虚,对身体有极端好处,但好处的显现,也是在不偷懒地进行15天以后开始显现,如果偷懒不炼,也是没有效果的。

 

方术简述(2):存思、守一、坐忘、医药和睡眠

四、存思、守一和坐忘

1、存思,又称为存想,也就是“存我之神,想我之身”。在这方面,《黄庭经》最著名,它主要告诉人们如何存想体内的千百神。通过存思,最终达到与道合真。

2、守一。葛洪认为,存思之法虽好,但过于繁琐,大劳人意。于是提倡简单的“守一”,也就是“守神”,化存思百神为简单的守一之功。葛洪的“守一”包括两类:“守真一”和“守玄一”。

“守真一”是一种定观工夫,和佛教的“止观”类似。

“守玄一”是指存想泥丸之神灵,并思如己身历历分明,久之体内金水分形,能见自己身外之身,所以,又称为分形之道。

还有“守三一”,实际上就是守窍。“三一”为泥丸宫、绛宫和丹田。

3、道教修心之法,以庄子“心斋”最优。“心斋”为:“若一志(就是专心一心),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炼神达到忘我境界,也称为“坐忘”。坐忘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五、道教医药

道教医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为汤药及保健品、针灸等;中间层次为气功、导引术等健身治病之方;外层为符箓、咒语、药签以及祝由、祭祀、驱鬼、盟誓等。

道教医药的特征在于:

1、道教医药多以延年益寿、还春驻颜的疗效为追求目标。它将世俗中药学以治病为目的的药称为“下药”,而把延年益寿的药称为“上药”,并和外丹黄白术衔接。

2、道教医药是一种社会医学,重视调节人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因素。

3、道教医药具有宗教性和人神沟通的巫术倾向,并以天人感应原理和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支柱。

 

除医药外,道教还有专门的服饵、美容和食疗的做法。

 

六、养生精要

1、养生精要,首先在慎动知戒。戒就是养生禁忌,其要害在于不伤不损。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起晚,不欲汗流等。

2、养生之要,又在于守中知节。知节就是节制自己的欲望,凡事不可超过限度。守中则是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视过损明,语过损气,思过损神,欲过损精。

3、养生之要,还在于调养法时。根据季节、时候的不同而注意调养。

4、养生之要,海在于疗病知术。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不善保养,不若善服药。安乐四药有:“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还有要注意睡方和睡功。在仰卧中,有一种“锁鼻术”,对丹道修习有辅助作用。

丹家将人之鼻比喻为面部的山峰,两眼之间的鼻子部分形象地称为“山根”。两鼻孔中间之鼻柱根部,下接人中穴的地方,也叫“山根”,以其恰在鼻下根部呼吸出入之交接处,以意摄此鼻口山根,谓之“锁鼻”。意注此鼻根,心息相依,锁住气息之感觉,似将其移到肚脐中,渐入混沌,真息悠悠而睡,就是“锁鼻术”。

 

 方术简述(3):房中术

七、房中术

1、我国房中术历来很发达,今天,我们更要在排除房中术中诲淫纵欲的消极糟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以造福人类。房中术是中国古代的性科学。道书中将房中术隐名为“玄素”、“容成”、阴道、黄赤之道、男女合气之术等。

房中养生术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氏族公社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我国先秦房中养生学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且和长生修仙的目标联系在一起,被称为“天下至道”,并为秦汉方仙道视为仙术而承传下来。

汉武帝后,儒学和礼教虽然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但仍然没有轻易否定房中术,而是以礼教的外衣粉饰它,强调了其中节欲的内容。汉代的《素女经》中的房中术已经很成熟,其中介绍了九种不同的性交体位和姿势,称“交接九法”,将房中术提到了性享受和性艺术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合阴阳的理论。

魏晋时期,房中术又兴盛一时。早期道教和魏晋神仙道教中风行房中之术,当时房中术配合宝精、倒悬等功法,是驻颜延寿的还年之道。

隋唐时期,中国的王朝实力雄厚,社会较为开放,道教兴盛,男女之间的性生活受到社会的重视,房中养生学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著名的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中的《房中补益》。

宋元时期,家长制的宗法政权越来越专制,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扩大,导致房中学加强了治疗不育症、节欲、胎教及妊娠宜忌的讨论。

明清两代,房中术有了畸形的发展。明代社会,妓院遍布,嫖妓纳妾之风盛行,同性恋和性变态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入清以后,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男性粗犷健壮的阳刚之美被社会所否定,文弱书生成了美男子的标准。“三寸金莲”成为性欲的刺激物。明代皇室和贵族家庭淫乱。明代房中养生学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上流传较多,但到了清雍正、乾隆年间,禁毁殆尽。

数千年家长制宗法政治传统的中国,男女两性之事一直很敏感。

现代社会,两性关系已经大开放,隐隐有过头的倾向,“物欲横流”似乎越演越烈,值得注意

 

2、房中术的理论原则

房中术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采阴合炁的修仙术、交欢销魂的秘戏术、调谐身心的医疗术、优生布胎的种子术等四大门类。

房中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

一是阴阳五行,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人之所上,莫过房欲,法天象地,规阴矩阳。”

二是天人交感,采取盗机。内丹家以男女交感之术盗取天地造化之机,采取虚无先天一炁,取得房中回春还年之效。

三是男唱女和,合炁通神,也是房中术的基本原则。

3、房中术的基本内容

1)择人而交,知时而动。

房中养生认为,“螺、皱、鼓、角、脉”五种女人不宜婚配。男子不育症也有五种:“天、漏、犍、怯、变”五种。

交合的最佳时机。凡妇女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侯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昏而闷,有欲交接而不可忍之状,此就是交接的最佳时机。此时,逆取之而成丹,顺而施之则成胎。

2)房事有节,当知宜忌。

三虚四忌不得性交。三虚为:一为一年之虚:冬至日和夏至日;二为一月之虚:上弦前,下弦后;三为一日之虚:天地晦冥日月时。四忌为:一忌本命正冲,甲子、庚申、晦朔之日;二忌大寒、大暑、大饥、大饱之时;三忌日月星辰,寺观、坛庙、灶、冢之处;四忌触忤恼怒之时。

男子不足十六岁而行房事,易的早衰,伐性伤命。

3)宝精壮阳,七损八益。

七损者,一曰闭,是指性交阴茎或阴户疼痛,精道不通,甚至无精可泄;

二曰泄,是指性交时大汗淋漓不止;

三曰竭,是指性生活无节制,而致精气耗竭;

四曰匆,是指性交时阳痿不举;

五曰烦,是指性交时呼吸喘促,心慌意乱;

六曰绝,是当女方毫无性欲时,男方强行性交,则有害于女性的身心健康;

七曰费,是指性交时过于急速图快,浪费精力。

八益者,一曰治气,清晨起床打坐,伸直脊背,放松臀部,收敛肛门导气下行至阴部;

二曰致沫,呼吸新鲜空气,吞服舌下津液,蹲马步状,伸直脊背,收敛肛门,通其精气,促使阴液不断产生;

三曰知时,是指性交前,男女应相爱抚嬉戏,使情绪轻松,精神愉快,待到双方都产生了强烈的性欲时再性交;

四曰蓄气,性交时放松脊背,收敛肛门,导气下行;五曰和沫,性交时不要急粗暴;

六曰积气功,卧床性交时,不要贪欢恋欲,

七曰待赢,当性交快要结束时,纳气功运行于脊背,停止性交动作;

八曰定倾,当性交结束时,应将余精射尽,清洗阴部。

4)先戏两乐,心毋怵荡。

5)性动协期,征备乃交。

6)浅内徐动,以和为贵。

7)体位多姿,见效知快。

8)弱入强出,闭精少泄。

9)采气吞津,还精补脑。

 

方术简述(4):外丹黄白术

有丹家认为,内丹修炼和外丹烧炼直接衔接起来,认为先修内事,再炼外事。常人服用外丹会中毒而死,但如果丹家内事修炼有成,便成了特殊体质,再进行外事,服食天元神丹,不仅不会毒死,反而会脱胎换骨,白日飞升。

八、外丹黄白术

秦汉以来,方仙道以五金、八石为药物炼制长生不死仙丹的方术,称为炼丹术。后来由于内丹学的兴起,这种以矿物药为原料的炼丹术则名为“外丹术”。在道书中,黄白是金银的隐名,方士们试图将贱金属的铜铁等点化为贵重金属金银,发展出人工制造的药金、药银的方术,称为黄白术,也就是炼金术。这里,炼金术和炼丹术,合称为金丹黄白术。

1、外丹黄白术的历史演变

我国金丹术产生于秦汉时期,为世界上最早的。中国的外丹黄白术本来是冶金铸造业的副产品,大约在战国时期,墨家方士就开始实验炼金术。秦汉之际,墨家学派和方仙道合流,精于炼金术的工匠加入方仙道集团,促使方仙道从寻找天然仙药转变为人工炼制药金、丹砂等,这便是我国外丹术的发轫。西汉末,史子心为傅太后炼制药金,作为延年益寿的药,说明了炼金术正在转化为炼丹术。西汉末至东汉初,一批丹经问世,主要有《黄帝九鼎神丹经》、《太清金液神丹经》、《三十六水法》等。

东汉以来,外丹黄白术在黄老道中承传,方士们坚信服食神丹乃升仙之要。最初的炼丹家将丹砂视为还丹,以金液为至宝,认为服食还丹、金液后就能不朽不坏,对丹药的毒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虽有“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之叹,但人们认为那是服饵派道士寻药不当所致。

汉代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丹经,是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

魏晋南北朝时期,金丹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问世,将金丹术公开,是中国金丹术发展的转折点。由于葛洪是如此的推崇服食还丹、金液,使得金丹术称为丹道学的重要修炼方术。

隋唐以来,外丹黄白术发展到极盛时期,著名高道如苏元朗、孙思邈、张果等,虽为内丹家,但也是精通外丹。外丹黄白术发展到唐代,需要系统的金丹理论,于是又回到了《易经》中去寻找。在唐代,《周易参同契》、《龙虎经》、《金碧经》等,成了金丹术的理论著作,阴阳五行、四象八卦、龙虎铅汞成了炼丹师的指导思想。唐代以前,炼丹师以黄金、丹砂为宝,丹经也多为炼制金液、还丹的实验记录,无阴阳八卦龙虎之说,而唐代后,传统的金砂派炼丹师也套用《周易参同契》的理论体系,并将服饵丹药和医疗养生结合起来。同时,由于对丹经的理解不同,炼丹又分为硫汞派和铅汞派。前者以硫磺和水银制成丹砂(Hgs),后者则是氧化铅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五代至宋,内丹术发展成熟,外丹术虽然衰落,但也有传人,例如南唐的独孤滔、日华子等。宋代人不轻易服丹,因而中毒的人很少。值得注意的是,魏晋时期外丹黄白术,皆用金石药,制备方法和烧炼升华为主且辅以水溶解。唐宋外丹法所用仪器精致很多,方法也变得复杂,并参以草木药,已涉及多种化学反应。

元明时期,内丹学已经占据统治地位,外丹反而来依附内丹,这样,外丹也借用内丹的精、气、神、黄婆、乌兔等来承传。当时,将外丹黄白术看作是“地元丹法”,将它纳入到了内丹体系。由于双修丹法需要“法、财、地、侣”,外丹黄白术正好提供“财”。同时,当时的内丹家纷纷认为,一定存在一种天元神丹(外丹),当内丹工夫达到极高境界后,再服食这样的天元神丹,就不会中毒,可以飞升

清代外丹术继续衰微,由于清代不能以伪金银(铜合金)来充当金银货币,所以黄白术也衰退,但仍然有传人。

近代,陈撄宁在上海准备外丹,但由于日寇进攻而中断。在现代社会,以黄白术制造伪金银毫无可取之处,但制丹药治病,却仍然是值得探索的事业。

 

2、炼丹家的思想脉络和理论体系

中国外丹黄白术的根本出发点,是想以人工炼制的一种服后可以登仙的长生不死之药,数千年来,中国炼丹家们为了同死亡作斗争,付出了多少代人的追求和探索,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关于炼丹的思想,可以从葛洪《抱朴子内篇》中得到线索。

首先,炼丹家们坚信自然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物类受气不定,物类嬗变乃自然规律。这种以人工合成自然物质的变化观,为外丹黄白术的化学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否定客观物质的界限,又为追求超自然力的道教方术敞开了门户。“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之所以偏偏选中黄金和丹砂作为材料,原因是丹砂在烧炼过程中能变回自己的本来面目,而黄金则可以长久不变,他们认为服用丹砂可以返老还童,服用金液可以长生不死。这种“假求外物以自坚固”的思想,是由来已久的。

在炼丹家那里,还丹的真义是丹砂,也就是红色的硫化汞。(至于还有没有其他东西,现在未考证)。当时,炼丹家们认为,“还”乃“返还”之意,“丹”乃“赤色”之名而已。另外,炼丹家甚至认为丹砂可以转化为黄金,而黄金恰好又体现了长存不朽的气质。因此,还丹除了能由汞返还之外,还有返还为金的一层意思。炼丹术中出现“金液”方,就是通神丹可以化为黄金的思想相联系。这里的“金液”,不单指液态金或者金盐的溶液,而是一种象征性的吸收了金性的液体。炼丹家以药金、药银及人工合成之丹药来代替天然金、银、丹砂服用,大概也是为了避免服食药物中毒。

魏晋以后,炼丹术著作逐步具有了理论化的趋势,主要还是将当时的显学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四象八卦等作为其理论基础。唐代外丹黄白术兴盛,炼丹家将《周易参同契》中的理论体系运用到了外丹中。例如,以铅汞为月日,为坎离,象二仪;以水火药应天地人三才,以白金、朱砂、黑铅、水银为四象,以雄黄或硫磺为中宫。

在炼丹家心目中,炼丹炉本身就是一个缩小的宇宙。“鼎有三足以象三才,上下二合以象两仪,足高四寸以应四时……。炼丹家为了使控制丹炉的火候符合自然界天符的运行,又提出了一种用火直符的理论。直符用事以乾坤等十二辟卦对应十二月,每卦六爻为六侯,每侯五天,以卦爻的阴阳消息比喻一年三百六十天之火候。每日亦“从子到辰巳为直符,从午到亥为直事,体法卦象,定火数也。”

还需指出的是,中国外丹黄白术是一种古老的化学实验,炼丹家们也将中医方剂学中药物君臣佐使配伍理论移置到炼丹术中来。

宋代以后,中国外丹学的演变有了两个分立的趋势,一个趋势是向医药学靠拢,丹方多为草木药,炼丹术变成制药术。另一个趋势是向内丹学靠拢,称为内丹体系中的地元灵丹。

另外,还有将内丹修炼和外丹烧炼直接衔接起来,认为先修内事,再炼外事。常人服用外丹会中毒而死,但如果丹家内事修炼有成,便成了特殊体质,再进行外事,服食天元神丹,不仅不会毒死,反而会脱胎换骨,白日飞升

 

总之,中国外丹黄白术,是以研制长生不老药为出发点的。炼丹术首先是一种模拟宇宙反演的自然之道的操作体系,它不仅包含古老的化学实验,而且还包括人体精神和宇宙物质相互作用的探索以及追求超自然力的宗教活动。仙丹本身就是物质化的道,它是道学的宇宙论、阴阳五行物质观、天人感应原理等哲学思想的体现。

 

3、金丹术的操作程序和化学反应

操作程序为:

1)准备。选择具有外丹黄白知识的道侣三人,歃血为盟,同心协力,分工轮换,昼夜不停。在风水好、清洁之地进行准备。

2)作屋。宜选名山吉地,高墙厚壁,不使僧尼、女人、鸡犬入内,屏绝谤道之人。

3)立坛。坛又称丹台,分三层,以象三才,每层开八门。坛之南埋生朱砂,北埋石灰,东埋生铁,西埋白银。坛上三尺悬古镜,下置宝剑。

4)安炉。

5)置鼎。

6)辨药。

7)固济。将药放入鼎内,然后用泥来封好。

8)用火。丹家之秘,重在火候。

9)开炉。十月丹成。斋戒沐浴更衣,开鼎取药。

10)服食。

 

还丹的化学反应:

1)天然丹砂在密封的土釜中,加热到250度,丹砂熔解,583.5度时升华,形成硫化汞。如果温度较高,得当,也可能发生硫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

2)由于氧化汞也是红色,所以很多道士分不清硫化汞和氧化汞的不同。

3)唐代直接用硫磺和水银造丹砂。

4)在铅汞法中,先生成铅汞齐。然后汞被氧化形成氧化汞,铅被氧化形成四氧化三铅。

 

黄白的化学反应。

黄白术中,药金、药银多为铜砷合金。含砷量在10%以下的为金黄色的药金,含砷量在10%以上的为白色的药银。然后用硫化砷、三硫化二砷等化合,这就叫“丹阳法”。

 

金液和水法反应。

主要是在有药醋内溶解某些金属和硫化物。将醋酸、硝石、和需要溶解的金属放置在一起三个月后,就形成了金液,就连难容的金和银都能溶解。

还有秋石等性激素的获得。

外丹黄白术中,已经作为附带的丹药,有些可以用来治疗内外科疾病、辟谷、御暑、却寒等。外丹黄白术在化学史上还有很多发明,很多领域都受到外丹黄白术的影响,这说明外丹学也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文化现象,丹道医药至今也还保持自己的科学价值和发展活力。

 

方术简述(5):中国术数学

九、中国术数学

(一)术数的演变

中国术数学浩如烟海,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流传久长,种类也颇多。术数最早起源于原始信仰和巫史文化,它有着很深的天文学背景,从术学学的发展来看它是于中国的早期哲学思想是一并发展的,它融合了大量的八卦,阴阳,五行,干支学说。深深地影响着其他的中华文化如:算术,地理学,气象学,医学等等。术数学本质有神秘色彩,确实夹杂着一些迷信成分,这点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古代术数多由祝宗卜史执掌,历秦火而不焚,至汉代随着周易象数学的发展而大盛。

中国术数学的祖师是战国时期的邹衍。邹衍倡导的阴阳五行学说成为术数学的基本范式,他提出了“类同相召,气同相合,声比相应”的天人感应原理也是中国术数学的理论基础。

《易经》作为中国的最权威经典,从本质上讲,也是一部术数书,其中蕴含了至真、至善、至美的“道”。孔子解《易经》而作《易传》,成为易学的“正传”,老子也解《易经》,其解释为“别传”。

汉代,象数易非常发达,从孟喜到焦延寿,到京房,大昌。但象数易最终和谶纬的流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终于在魏晋时期被天才王弼的义理派代替,直到宋代陈抟老祖那里才开始复兴。

汉代以来的象数易,一支入于术数,以卜筮占验为其长,另一支入丹道,作为丹道的理论支柱。

象数易经陈抟老祖,最终在邵雍那里得到发扬光大,邵雍之《皇极经世》成为象数易的里程碑。大圣朱熹吸收邵雍的象数易,作为其理论的根本支撑。

术数一直都在流传,现代,术数更是通过网络不断传播并有新的发展。

(二)术数学的内容

1、奇门遁甲

源传说源于九天玄女传授给轩辕皇帝以征战蚩尤,后经风后,姜尚,张良删改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十八局。实际上,奇门遁甲是根据洛书九星之理以阴阳而至为序配八门九星,以时间的差异造成的格局及星的排列不同来预测事物发展的的趋势并加以趋避吉凶的一种预测方式。奇门与遁甲应分开区别。奇字含有变化灵活之意,遁有隐藏之意,奇门为预测体系,遁甲为法术体系,其代表著作为《遁甲符应经》《奇门金章》《奇门精粹》等,按因超神接气之理又有分为无润派和置润派。按盘论可分为排盘法及飞盘法。

2、六壬神课

源于河图天一生水之理,取六壬能生万物之意。亦传说为九天玄女传与黄帝。此法定天地二盘以时起四课,明三传,定人事吉凶相当准确,预测体系吸取了大量的神煞,素有学会大六壬,来人不用问之说。代表作有《六壬指南》《六壬大全》《六壬粹言》等。其中又有传说为战国孙膑所创的金口诀有小六壬之称。

民间还有以六壬之理定的天罡法。

3、太乙九宫

又称太乙神数,此法侧重天时及社会兴衰和广义的天灾人祸战争等。今其法多以失传。流传至今的著作有《太乙神数统宗大全》《太乙人道命法》等。

4、紫微斗数

相传为陈抟老祖所创,是依紫微天府两组一百多颗星依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定局派宫,来推测人的一生祸福吉凶。其流派很多,有白云派,中洲派,四化派,昆仑派,洛阳派,江南等派,今港台地区又有天机派,奇门派,河洛派及归元派之分。但观其大体分割而言大致可分为南北二派,南派以星情,格局为主注重总体把握,配以活局运转,用“三方四正”原理推运,北派以四化为牵引,重河洛九宫之气数,精于细微的推断,如能将二者合并可称紫微为天下第一神数是也。

5、四柱八字

这是以生辰干支结合五行原理来预测人的吉凶祸福,有书房派及江湖派之分,当今又有新派与传统派之分。其代表著作很多有《渊海子平》《滴天髓》等书流传。

6、六爻

起源于汉代京房易,又名火珠林,历来广为流传,是大宗预测法其代表著作也很多《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冒》等。 民间尚有大衍卦,小衍卦之法,其理论多来源于河洛理数。 六爻预测范围广泛,其预测体系严谨.

7、梅花易数,

简便易学易用,是邵康节观梅所悟,广在民间流传。实为心易之法。梅花易数特别强调断卦的灵感和观察事物的征兆,训练占卜者具备预测家的素质。

8、相学

起源很早,在《春秋》《史记》都有记载。相学主要以徽派为主又有粤,川,陕,鲁之分,各地相法不一,自从宋代相学名著《麻衣相法》面世后学此术者颇多,流下的相学故事也很多, 明代袁柳庄父子又撰《柳庄相法》,尚有《水镜神相》《铁关刀》《金较剪》《燕山相法》《大清相法》至清《相理衡真》是为大成,民间尚有很多相学书籍,在此不一一列举。今世人又有骆驼神相传出,实为徽派相学。

9、占星术。

10、谶纬学。

11、望气。

12、测字。

13、梦占。

14、堪舆。原为汉代五行家推测天文、地理的五行气运之术,多用于选择墓葬、修房、卜居等。

15、扶乩。

16、杂占。

……

 

(三)术数学的学术视角

术数学的准确性反映了:

1、阴阳互补的宇宙统一性原理。

2、天地人相互感应的原理。

3、不同层次的五行同构关系网络。

4、易的时空观和宇宙象数模型。

5、宇宙事物的同步律和周期节律性。

6、自然、社会、精神世界的规律性。

7、宇宙全息律的普遍性。

8、心灵潜能的开发和直觉、灵感等深层意识的应用。

9、荣格的“共时性”解释。

所谓“共时性”,是指两件或者两件以上没有因果联系的事物发生的时间一致,而且它们有着相同或者近似的意义。比如,某种天象和政治动乱联系起来,把某一卦象同人事联系起来。这种“共时性”就是抛开因果律同一性的思维方式,以非因果性来解释暗在系的必然秩序。它有一个前提,即认为有一个前存在的先天心理结构。

 

胡孚琛先生对预测学的一个观点值得重视。

老师认为,社会超巨系统中人类的个体、群体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很可能类似耗散式混沌理论中那种“分叉图”。这种“分叉图“中有许多最敏感的临界点。当事者或当权者在这些点上做出不同的选择,整个系统就会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历史命运。智者巧妙地寻找系统的敏感点,将事件的选择推向临近期望值的动力学分叉,从而在尽可能长远的目标上掌握系统历史命运的大趋势。因此,虽然社会人生的选择总会受到各种必然因素的制约,然而原则上超巨系统中某些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多种可能的选择方式是非决定论的,尚未发生的个人具体遭遇更是有相当的不可预测性。由于整个分叉图中的所有可能性的分叉都潜在地影响超巨系统的历史命运,因此系统发展的大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丹绝对精确详细地预言某件具体的社会人事是不可能办到的。胡老师也称他的观点为“算不准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