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医药》辨体质 保健康(全)视频+文稿《健康之路》王琦辨体质 话健康视频

 老儒子牛 2013-03-01
 

欢迎您光临老孺子牛的图书馆

  ★  编撰制作:老孺子牛 ★
 
 

【辨体质 保健康(全)视频+文稿】

视频:中华医药 辨体质 保健康(全)

央视中华医药之辨体质保健康上集
[网评]   编辑:BYB.cn   日期:2013-01-01 09:45

  【】 2012年12月26日,央视中华医药栏目制作了一期节目《辨体质保健康》。故事讲述了四类不同体质的人,通过中医的不同治疗方式来调理。古人说“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意思就是说最高明的医生更注重未病先防,治疗疾病于未发之时,中医认为体质分为9种,其中平和体质是健康的,其他8种都属于亚健康,各有其特殊的表现和疾病隐患,最高明的医生可能就是据此来防患于未然,所以能够把还没生出来的病治好,而我们也能够据此早作调理,保护自身健康。 接下来共同欣赏本期节目~ 

 央视《中华医药》

 

主持人:洪涛

11月拍摄于广州,气温还很暖和

受访者:周女士(特别怕冷)

周女士称自己夏天都要穿长袖的衣服

冬天更是要厚一些的衣服抵挡寒冷

周女士说,夏天空调一个人的时候都要调到28度

就算夏天外出乘空调车或是去商场,都要带件长袖衣服

周女士针对自己的体质,去咨询了中医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杨志敏分析:周女士属于阳气不够

阳气不够,进而血液的流通就不足

阳虚体质:(肾虚)手脚不温、容易出汗

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这种体质的人群,容易导致冠心病

心率失常、因为中医常说“胸阳不振”

女士的这类人群,还容易痛经

或是得一些子宫肌瘤

周女士接受中医的雷火灸疗法

医生给周女士选取的穴位是神阙、关元

目的是温补元阳、调运脾胃、回阳固脱

周女士觉得每一次治疗完之后,效果都很明显

现在不那么怕冷了

针对阳虚体质人群,推荐药膳

医生提示:口干口苦、咽喉疼痛人群不宜食用上述药膳

接下来这段故事的受访者是李女士,她总喜欢把手贴在冰冷的桌面上

李女士称自己总是手心发热、手心有汗

随着这种症状,自己的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了

李女士针对自己的体质,也接受了中医的治疗

医生分析李女士属于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人群:口渴喜冷饮,皮肤偏干

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

针对李女士的体质,医生采取的是腹部针灸

医生说腹部有很多的经脉经过

尤其是任脉

针对阴虚体质,医生也推荐相对药膳

接下来讲述的故事,是广州某银行的黄女士,总感觉疲劳

有时候还会容易发烧、感冒

针对自己的身体问题,黄女士找到了中医

医生分析黄女士属于典型的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说话有气无力、气短懒言

 

肌肉不健壮、肢体容易疲乏

精神不振、容易感冒

针对黄女士的情况,医生给她艾条熏足三里穴位

针对气虚体质,医生也推荐了相对的药膳

接下来讲述的是一位朱女士,她对好多事都不情愿,而且爱计较

针对朱女士的情况,她找到了中医求解

医生分析:朱女士的这种情况目前已经会影响精神的情绪障碍

会导致比如抑郁、还会影响肠胃功能

医生分析朱女士属于一个典型的气郁体质

气郁气质: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

针对朱女士的症状,医生给她受用的是飞针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医生发现朱女士的皮肤有了改善

治疗前与治疗后脸色对比

针对气郁体质,医生推荐了药膳

央视中华医药之辨体质保健康下集

[网评]   编辑:BYB.cn   日期:2013-02-27 08:04

  【】 2013年1月2日,央视《中华医药》栏目继续播出系列节目《辨体质 保健康》(下集)。故事讲述的是四类不同体质的人,通过中医的不同治疗方式来调理。古人说“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意思就是说最高明的医生更注重未病先防,治疗疾病于未发之时,中医认为体质分为9种,其中平和体质是健康的,其他8种都属于亚健康,各有其特殊的表现和疾病隐患,最高明的医生可能就是据此来防患于未然,所以能够把还没生出来的病治好,而我们也能够据此早作调理,保护自身健康。 接下来共同欣赏本期节目~  

央视中华医药

主持人:洪涛

好像是在接受背部的拔罐

刚刚接受拔罐的梁先生:罐在后背拔起时有点疼

医生在他背上分别使用闪罐、走罐、飞罐、旋罐等多种手法

梁先生说自己接受拔罐调理的原因,还得从脸上的痘痘说起

梁先生说,自己开始脸上长痘痘起,看到别人就觉得没什么自信了

这是梁先生20岁之后的照片,那个时候痘痘就开始出现在他的脸上了

梁先生说一开始痘痘只是出现1-2颗

后来慢慢越来越严重,直至满脸都是

脸上的痘痘让梁先生备受困扰,内服药、外用药试了很多却都不管用

无奈之下,梁先生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

接诊的韦主任为他分析了病情:他是一个湿热体质的人

 

通过梁先生的舌象可以看出:舌质是红的、舌苔是黄的

 

韦主任说:梁先生的这种症状如果不及时调理的话,慢慢像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等病慢慢都会出现

梁先生开始接受调理,拔罐是帮助他排除体内湿热的首要关键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奎医生介绍:给梁先生采用的这种拔罐方法叫做平衡火罐

原理是作用皮上的一个经络,再加上一个火罐的温热效应

能使患者体内的湿和热,很快的能从皮肤表皮透出来

医生还推荐了一道药膳:草龟1只、鲜土茯苓100克、茯苓50克、瘦肉100克、葱姜适量

分享制作过程

说完了梁先生,再看看这位大学生(小黄)吧。他总感觉很累,想睡觉

白天上课打瞌睡、回宿舍还是睡觉

小黄说,自己没事时可以睡十几个钟头

小黄说,自从来到广州读大学。这里的气候感觉很湿,身体总感觉乏力

无奈之下的小黄,也来到了广东省中医医院

 

接诊的广东省中医医院毛主任分析小黄的问题:考虑他可能是体内有湿了

毛主任认为体内的湿跟他平常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小黄说:没来广州以前,自己不怎么乱吃东西,都是吃母亲做的家常饭

来到广州以后,由于气候的原因。小黄迷上了像水煮鱼、酸菜鱼这些辣的菜

广东的糖水,对于小黄来说,也很喜欢

毛主任认为:正是这些肥甘厚腻的食物,它会影响人的脾胃运化功能

小黄说,来到广州以后,慢慢自己的大便变得不规律了,后来慢慢不成形,还黏黏的

毛主任说:小黄的问题在于湿,若不及时调理的话,慢慢会形成代谢综合症

日后难保不会与一些心脑血管的疾病有关系的

 毛主任为我们介绍调理体内存湿的方法:中医采用的是一些具有辛窜之性的药物

来进行中药的熏蒸,这样就可以调整小黄的痰湿体质了

做完熏蒸的小黄出了一身汗之后,觉得身体轻松了很多,少了之前的很多困倦

针对痰湿体质,医生也推荐了一道药膳: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 

分享制作过程

下面再来说说薛女士,她在害怕什么?

原来是在扎针,而且针扎下去还流血

薛女士说,血放完了以后,整个人都舒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薛女士自退休之后,腿一直疼,膝盖都是直直的,疼得不能弯曲了

无奈来到了广东省中医医院就诊

接诊的医生是广东省中医医院陈主任,她发现薛女士腿上有一块一块的那种瘀点

薛女士说这些斑都是腿疼以后才出现的

陈主任观察:薛女士的脸色比较暗、脖子那里也有一些不明的瘀斑

陈主任分析薛女士的问题是血瘀

因此,陈主任为薛女士采用的调理方法是:点刺放血,在她腿上的瘀络处

薛女士说,进行针刺放血之后,感觉血流通多了

针对血瘀体质,医生推荐了一道药膳:乌鸡一只,当归15克、田七5克、生姜1块 

再后再说说,小婷。

小婷的问题是总打喷嚏,一起床就得找纸。她家最多的就是纸巾

小婷还说,如果不把鼻涕弄干净的话,会鼻塞至她头痛

更让她痛苦的是,身居广州,四季都有花草。但小婷闻到各样花香就难受

鼻涕、眼泪就不停的流

在饮食上还不能吃太油、味道太重刺激性的食物 

小婷也来到了广东省中医医院,接受治疗

广东省中医医院吴主任分析她的问题:有皮肤处用手指画一条道

皮肤处马上就出来粗粗的一条红线

因此,小婷被吴主任确诊为特禀体质

针对特禀体质,医生也推荐了一道药膳黄芪30克、灵芝30克、瘦猪肉200克、姜1块

分享制作过程 

小婷接受的是天灸治疗

操作医生介绍:选取附子、细辛、白芥子

将三种磨成粉

然后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

这种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

          小婷说,做完天灸那几天真的很是舒服

《健康之路》王琦辨体质 话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体质学说”创始人王琦
  • 《健康之路》 20110811 辨体质 话健康(五)
  • 《健康之路》 20110812 辨体质 话健康(六)
  • 《健康之路》 20110813 辨体质 话健康(七)
  • 《健康之路》 20110814 辨体质 话健康(八)
  • 健康养肾 科学治肾
     

    八种亚健康体质及其养生方法  

    2010-10-04 23:55:22|  分类: 中医养生

          

    中医认为,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其具体养生方法如下:
      -1.阴虚体质养生法
      -2.阳虚体质养生法
      -3.气虚体质养生法
      -4.血虚体质养生法
      -5.阳盛体质养生法
      -6.血瘀体质养生法
      -7.痰湿体质养生法
      -8.气郁体质养生法
      1.阴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若患病则上述诸症更加明显,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2)养生原则。
      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3)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环境调摄: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节制性欲:因为精属阴,阴虚者犬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放应节制性生活。
      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女贞子、山茱萸、旱莲子亦可选用。
      2.阳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2)养生原则。
      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3)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意思是肝脏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惧,又指出:“心气虚则悲”,这是说心脏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环境调摄: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进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钟所得的紫外线将能使用一年。对于年老及体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让电扇直吹,亦不要在树阴下停留过久。
      加强体育锻炼:因为“动则生阳”,春夏秋冬,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而定。
      饮食调养: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药物治疗:偏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汤;偏脾阳虚者,选理中汤;偏肾阳虚者,宜服金匾肾气丸。
      3.气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2)养生原则。
      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3)养生方法。
      气功锻炼:肾为元气之根,故气虚宜作养肾功;其功法如下:
      屈时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本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之作用。
      “吹”字功: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十余次,属于“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固肾气。
      饮食调养: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莜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药物养生: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4.血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
      (2)养生方法。
      起居调摄: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饮食调养:可常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药物养生: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须气血双补,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精神修养: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能使精神振奋。
      5.阳盛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壮实,面赤时烦,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若病则易从阳化热,而见高热,脉洪大,大渴,饮冷等症。
      (2)养生方法。
      精神修养: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
      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多余阳气散发出去。游泳锻炼是首选项目,此外,跑步、武术、球类等,也可根据爱好选择进行。
      饮食调理: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药物调养: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润肠丸;口干舌燥者,用麦门冬汤;心烦易怒者,宜服丹栀逍遥散。
      6.血瘀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2)养生方法。
      运动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实施,总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植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药物养生: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
      精神调养: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7.痰湿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2)养生方法。
      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运动锻炼: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动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药物养生: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居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8.气郁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若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颈项瘿瘤;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气;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昏仆吐衄。
      (2)养生方法。
      调摄情志: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意义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快、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多参加体育锻炼及旅游活动:因体育和旅游活动均能运动身体,流通气血,既欣赏了自然美景,调剂了精神,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能沐浴阳光,增强体质。气功方面,以强壮功、保健功、动桩功为宜,着重锻炼呼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饮食周养: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橼等。
      药物养生:常用以香附、乌药、川栋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的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如越鞠丸等。若气郁引起血瘀,当配伍活血化瘀药。

  •  中医辨体质 

    在生活饮食中,某些人认为自己体质虚,就选择补虚的饮食,这就是俗语讲的“乱石投竹林”,可知虚有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某脏腑虚等等。在饮食中当然要阴虚滋阴、阳虚补阳、气虚补气、血虚补血、某脏腑虚要直接找医生指导治疗等等。
      五千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饮食养生中都是依靠中医学来指导。中医学认为,人体生来本属先天禀赋,人体的肾脏谓“先天之本”,与生俱存,是父母的体质遗传。但维持人体的发育生长,就必须靠“后天之本”不断承受、运化、吸收、排泄等等。由于脾脏的功能表现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不同的体质对饮食物的适应都不同。

      生活上要养出好人生,就必须先辨体质,下面介绍几个体质的表现和各个体质的常见表现和饮食上的适应:

      一、湿热体质

      1.常见表现:湿热体质的人肤色多偏黄,常有“浊”而不清爽的感觉,经常胸闷,口苦口臭,喜食肥甘厚腻之品,易生痤疮粉刺,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目红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粘滞,男性易阴囊潮湿,或带有癣状湿疹,女性易白带增多。

      2.易患疾病:易生痤疮、疮疖、脂溢性皮炎、复发性口疮、肝炎、痔疮、痛风、慢性膀胱炎、胆结石、胆囊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3.适宜食品:土茯苓、连翘、香薷、佩兰、荷叶、木棉花、木通、赤小豆、苡米、绿豆、蚕豆、海桐皮、茵陈、泽泻、川厚朴、薄荷、莲子心、猪肉、排骨、生鱼、大鱼、草鱼、龙利、冬瓜、丝瓜、西瓜、葫芦瓜、苦瓜、白菜、卷心菜、空心菜等。

      4.不宜食品:鹿肉、狗肉、牛肉、羊肉、鹅肉、鸭肉、生鸡、鲤鱼、虾类、蟹类、贝类、生姜、辣椒、大葱、大蒜等。

      5.四季调养:四季饮食宜清淡、调养应以健脾利湿、疏肝利胆为主,春季气温回升,饮食调养治疗都以清热解毒、疏肝,谨防湿热病发生。夏季炎热、容易生湿,以清暑利湿为主,秋季气燥,应注意健脾去湿润燥,冬季气候寒冷,应注意健肾利水。

      二、痰湿体质

      1.常见表现:体质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而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乏力,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口粘腻或觉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小便不多或微浊,大便正常或不实,表现为体内代谢物堆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2.易患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症、脑血管疾病等病的倾向。

      3.适宜食品:云苓、苡米、山药、山楂、扁豆、陈皮、荷叶、莲子、乌龙茶、蕃薯叶、苋菜、荞麦、军达菜、瘦猪肉、排骨、河鲜、鲜橙、火龙果、木瓜等。

      4.不宜食品:肥猪肉、猪内脏。羊肉、肥牛肉、海鲜、银耳、西瓜、雪梨、蔗糖等。

      5.四季调养:四季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情志、饮食、运动,要达到促进气血畅达、情绪条达,行气活血,健脾化痰利湿等。
       
            三、气郁体质

      1.常见表现

      体形多为清瘦、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低,面貌忧郁,敏感多疑,情绪不乐烦闷,善太息,嗳气呃逆,或常觉咽间有异物感,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或感乳房胀痛,睡眠质感差,食欲不振,常有惊悸、健忘、痰多,大便不爽多干,小便正常。

      2.易患疾病

      失眠、抑郁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等病的倾向。

      3.饮食调养

      多食小麦、葱、蒜、海带、萝卜、金橘、山楂等助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饮料。

      4.生活调养

      多参加社会活动,如文体活动、社团集体活动、外出旅游、参加学习等。多与家人或投缘的人接触,多谈乐事,保持情感、心理平衡。发现有情绪不足时或遇到有精神刺激时,要及时找家人或身边投缘的人倾诉,将不良情绪舒发。如发现自己受精神刺激或各种原因出现病变时,应及时找医生指导、治理。

      四、瘀血体质

      1.常见表现

      瘦人居多,平素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暗淡或紫,眼胞暗黑,鼻部暗滞,毛发易脱,皮肤干燥。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中多凝血块或经血色紫黑,有崩漏现象,或有出血倾向、吐血、舌质有瘀斑等。

      2.易患疾病

      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血管神经性头痛、下肢静脉曲张、慢性疼痛疾病等。女性面部易生黄褐斑、雀斑、崩漏等。

      3.适宜食品

      人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三七、丹参、山楂、柴胡、郁金、香附子、枳壳、薤白、银杏叶、猪心、牛肉、羊血、海参、乌鸡、鸽肉、鹌鹑、猴头菇、蘑菇、香菇、黑豆、黄豆、茄子、红糖、黄酒、白酒、葡萄酒等。

      4.不宜食品

      猪头肉、蛋黄、虾子、乌梅、苦瓜、柿子、李子、石榴、花生米、奶酪等。

      5.起居调养

      保持每天睡眠时间8小时,让大脑充分休息。注意天气变化,寒冷气候要加强保温、每天适宜运动30分钟,使气血流畅。

        五、特禀体质

      1.常见表现

      特异性的体质,大多数由于先天性和遗传因素造成的一种体质缺陷,在外环境因子的作用下生理机能和自我调适力低下,机体反应性增强,表现为对不同过敏原的亲和性和反应性,呈现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和家族聚集的倾向性。

      2.易患疾病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又如:花粉过敏、药物过敏等。

      3.适宜食品

      银花、赤芍、荆芥、生地、地肤子、白鲜皮、猪瘦肉、排骨、鸡项、洋葱、大蒜、椰菜、柑橘等。

      4.不宜食品

      生鸡、老鸡、阉鸡、乌鸡、鹅类、鸭类、虾类、蟹类、鳝鱼、塘虱、蚌类、贝类、豆类、浓茶、花粉类、酒类等。

      5.四季调养

      要做到春防花粉,春季百花盛放,要慎防花粉过敏。夏防尘埃,夏天气候炎热,致病因子随尘洋扬溢,容易致病。秋防凉风飘扬,容易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容易诱发。冬防衣被,冬季气候寒冷,衣被为保暖之物,如衣被质量不纯,会引发过敏。在饮食方面,四季慎防饮食卫生。回避一切“不正之气”,如有发病应注意药物过敏。
        六、气虚体质

      1.常见表现:肌肉不健壮,平素语声低微,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动则出汗,面色偏黄或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不华,毛发不华,头眩耳鸣,心悸健忘,小便清长或偏多,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不成形,常感觉便后未尽。

      2.易患疾病:容易感冒、疲劳综合症、胃下垂、脱肛、贫血、营养不良、神经性尿频、重症肌无力等病,妇女易患子宫下垂、流产。

      3.适宜食品:人参、黄芪、紫河车、白术、炙甘草、蜂王浆、红糖、燕窝、牛肉、牛肚、狗肉、鸡肉、乌鸡、鹅肉、兔肉、鹌鹑、鲢鱼、桂鱼、鳝鱼、青鱼、鱿鱼、章鱼、粳米、糥米、粟米、玉米、青裸、海松子、熟菱角、马铃薯、南瓜、蕃薯、白扁豆、黄豆、豆浆、豆腐、胡萝卜、白木耳、平菇、葡萄、花生等。

      4.不适宜食品:紫苏叶、薄荷、荷叶、荜拨、砂仁、菊花、山楂、槟榔、佛手柑、胡椒、芫荽、薤白、大蒜、荞麦、白萝卜、柚子、柑、橙、金橘、荸荠、芥菜、君达菜。

      5.四季调养:根据自己的体能,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法,如玩太极、练八段绵、玩五形拳、跑步、游泳等等。多练呼吸吐纳可提高气虚人的精神表现并能固肾气。

      七、血虚体质

      1.常见表现:形体多瘦弱,肌肉不壮,面色白缺乏光泽,唇色、指甲颜色淡白,头晕目眩,蹲下起立时尤甚。易脱发或毛发干枯易断,女性还会有月经量少、血色淡的表现,手足发麻、心悸失眠、容易心慌心跳、眼目干涩、便秘、舌淡白、脉象虚弱、沉迟等。

      2.易患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出血性疾病、消化道疾病、习惯性便秘等病的倾向。妇女多有月经失调、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3.适宜食品:当归、首乌、阿胶、熟地、紫河车、人参、党参、黄芪、肉苁蓉、白芍、灵芝、桑椹子、大枣、元肉、牛肉、牛肝、羊肉、羊肝、羊骨、猪肉、猪肝、鸡肉、鸡肝、鹌鹑、乌鸡、鸡蛋、海参、牡蛎、钳鱼、墨鱼、章鱼、青鱼、乌鱼、鳝鱼、桂鱼、蜂乳、牛奶、豆浆、花生、黄豆、苘蒿、甜菜、香草、草菇、平菇、黑芝麻、藕、苋菜等。

      4.不宜食品:菊花、槟榔、海藻、草豆蔻、荷叶、薄荷、荸荠、大蒜、白酒等。

      5.四季调养:平素生活要有规律,适当参加运动锻炼,中医认为“久视伤血”,要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不可劳心过度。要做到劳逸结合,怡养情志,振奋精神。如发现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血虚表现时要及时找有经验的中医指导调理。 

    看手相,辨体质

    (2012-12-13 00:08:42)
     
    标签: 气虚  阳虚  阴虚  气郁  血淤  健康 分类: 健康生活
     
    我在《老中医研究发现的九种体质》一文中,介绍了王琦教授的“九种体质的特征、测试、调整”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尽可继续探讨或按图索骥。下文介绍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自己的体质的方法,供参考,这就是——“看手相,辨体质”。

    正常的手的形态应该是:掌心中央凹,四周肌肉饱满,高于中央,大小鱼际及掌指骨肌肉饱满、弹性好。各手指畅直,并拢时根部无缝隙。

     

    A平和体质

    手掌温暖,皮肤滋润有光泽,手指掌的气色红黄隐隐,黄色中微微透着淡红色、有光泽。自指掌关节至指端应畅直、渐细。

    五指丰满、畅直、灵活、有力;五指长短粗细有一定比例和规律:大拇指最粗,小拇指最细,中间三个手指粗细无明显差异,小拇指虽短,但不应短于无名指末端的指横纹。

    手掌和手指没有静脉隐现,手背走行的静脉没有曲张、凸起。

    B阳虚体质

    最大的特点是温度低,全手都发凉,一年四季手的温度都比常人低。自我感觉怕冷,手掌颜色偏白,光泽度差。

    手掌偏薄,掌形、大小鱼际不饱满,弹性差,手指形态偏细长。有部分人大拇指根部变细,小指短小、变细或弯曲。

    C阴虚体质

    最大的特点是手掌心温度高于手背的温度,常觉掌心发热,甚至发烫。手掌心颜色微红。

    手掌、手指形态细长。有一些人中指末节向小指一侧弯曲,手掌及手背皮肤干燥、易裂。

    D湿热体质

    最大的特点是手总是温暖、湿润的,这种体质的人以方形手掌居多,即手掌部位横竖的长度基本相同,或差异较小。手指粗壮。

    人过中年,易出现掌心汗多而且发黏、手掌颜色偏暗红、指丘过于饱满等特点,这就是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病迹象。

    E气虚体质

    最大的特点是绵软无力,手指手掌肌肉不饱满、弹性差,大鱼际更明显。不饱满的程度以及弹性差的程度和气虚的程度成正比,劳累后弹性更差,欠光泽。

    另一个特点是大拇指形态不畅直,大拇指根部会变细。有一些人中指末节向小指一侧弯曲。

    双手弹性变差的部位不同,气虚的原因也不同。拇指的弹性减弱,是肺气虚的表现;大鱼际的弹性减弱,是胃气虚的表现;小鱼际不饱满的话,提示肾气不足。

    F血淤体质

    最大的特点是手掌颜色暗红或发青,手掌、手指青筋显露。

    手指末端颜色暗红,与手指其他部位形成明显差异,重者手掌及手指整体颜色暗红、没有光泽,均提示血液黏稠度高,或有微循环障碍。

    掌纹颜色发暗、不红润,严重者手掌的皮肤会干枯、皲裂。

    G痰湿体质

    最大的特点是手背、手掌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掌形多厚实,手掌颜色发暗。或手形无明显特点,但手掌易出汗,有的人汗出发黏。

    H气郁体质

    最大的特点是中指、无名指根部变细,漏缝。重者掌色发青或发黄而没有光泽,手掌肝区颜色暗青(肝区在食指与中指缝垂直向下,生命线与智慧线交点处形成的三角区内)

    中指、无名指根部变细漏缝,这也是肝胆失调、肝血不足、肝气郁滞的表现,气郁体质者多见这种手形。

    I特禀体质

    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差异较大,手形、手色的改变无明显的规律性。

    部分人手指偏细长,手部皮肤干燥或掌心多汗。


     

    附录:防治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四十肩”、“五十肩”,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如果右手大拇指的两个关节中间有一道或两道横纹,说明你的肩颈出了问题。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锻炼,可收防治之功。 

    1、两手抱头法: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两肘收拢,似挟头部,周而复始。

    2、单手压肩法:以右肩为例。两足似弓步,右脚在前,离桌尺余;左脚在后伸直。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体向下向后摆动。

    3、扩胸分肩法: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回复时呼气。

    4、头压手掌法: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双腿,手掌放在头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头紧紧压住手掌中心(哪边痛就压哪边的手掌),每次20分钟。

    (资料来自网络,特表谢意!)

    “老孺子牛”欢迎您再来! !来再您迎欢“牛子孺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