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5-04 12:17:41)
像所有文学爱好者一样,年轻时也喜欢诗歌,并经常附庸风雅装模做样地写那么几首,顿时觉得自己很高雅了,与风流才子也挨上了点儿边,然后屁颠屁颠地把诗送到工厂的广播站,期待那漂亮的女广播员用珠圆玉润的嗓音在大喇叭里朗诵一遍,于是每天上下班路过厂门口的大喇叭下的时候便多了一份期待……年轻时本想当个郭小川、贺敬之、闻捷那样的诗人,也曾经在报纸的副刊上发表过几首歪诗,当时还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文学,便学着别人的样子给自己起了至今还感到脸红的笔名——“晨浩”。再后来,终于发现自己的确没有写诗的才华,便放弃了写诗,不再去做什么诗人梦了。放弃的原因是我写诗太吃力,打个极其不雅的比方,人家有才华的人写诗像拉稀,一泻千里;我写诗像便秘,憋得头晕脑涨,才硬挤出那么干巴巴的一两行来。 不写诗了,依然喜欢读诗,舒婷的,海子的,尤其是海子那句经典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特别喜欢。虽然喜欢读诗,但是不再写诗了,还是因为写诗太难。有个叫薇秋凌白的朋友,诗写得特别有味道,我经常去读她的作品。我曾经问她为什么不去写散文或者是小说,她的回答竟然是如此轻松——因为诗歌字少,所以写诗。我不禁慨叹,都是摆弄文字的人,这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没上网时,孤陋寡闻,不知道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只是在电视节目里知道有人发明了“回车诗(也叫梨花体)”,使诗歌的写作在一夜之间变得如此简便,任何一种文字形式,只须随心所欲的敲击电脑上的回车键,像家庭主妇做菜,随便将一段文字放在砧板上,咔咔咔……一首诗就这样诞生了。这场面,怎么都有点儿与电视剧《马大帅2》里当厨师时的彪哥在灶前的样子有几分相似。 回车啦,管他什么格律,管他有韵无韵,长短不齐地码上那么一溜,看起来也错落有致,谁说它不是诗?! 回车啦,粉碎千年不灭的神话,一个回车键即可搞定,一切来得就这么容易,骗谁呀,海涅、普希金也不过如此! 真的就这样容易吗,我将信将疑。我怀疑这种诗的作法很像早市小贩叫卖的削皮工具,放在人家手里像表演杂技,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等你买到手里,就不那么灵光了。我以为这用回车键写诗的方式大抵也是如此罢。 最初我真的不太相信,以为这种说法是坊间的传闻,后来上网后,才知道这是真的——在网络时代,没有什么奇迹不可以发生的。不是吗,有的人在网上发了几张把身体摆成S状的图片,便成了火得不能再火的网络红人……不说了,因为这事与“回车诗”无关。 “回车诗”使我大彻大悟,始知世界上有些事本来并不神秘,只是因为在没有电脑时代,有些人把原本简单的事蓄意弄得复杂化,于是便有了靠写诗吃饭的人,这些人便叫做诗人。 因为知道了“回车诗”的写作方法,所以在自己的空间上东施效颦地写了几首,回头看看,还真的有那么一点儿意思。 曾经有人说过,电脑的出现,是上世纪一次具有真正意义的革命。我觉得“回车诗”的出现,堪称诗歌史的一个里程碑,怎么说也不过分。因为有了“回车诗”,竟然连我这个没有诗歌天分的人,也可以随时过一下诗人瘾。 下面就是一首我最近写的“回车诗”,拿出来让大家品品,看它有没有一点儿诗歌的味道。制作方式当然简单了——把自己要说的话先写出来,且不管它与诗有没有关系,离诗歌愈远愈有味道。加工就更简单了,多少字一行,完全出于自己的喜好,我这人喜欢整齐,于是我想弄得整齐些,然后一路扣击回车键,咔咔咔,就这样,一首诗就诞生了—— 因为世间有人发明了回车体 所谓诗歌从此变得不再神秘 任何一种文字只要按此操作 顷刻之间便可化腐朽为神奇 诗人再也不必捻断胡须苦吟 灵感如自来水从不发生便秘 无论是土话白话屁话大实话 只须一律回车便能创造奇迹 因为现在有了电脑,有了XP 一切都变得如此的轻松容易 回车啦,写诗就是这般简单 回车啦,气死那老杜和老李 万岁,回车诗,万岁回车键 让古今中外诗人丢尽了面皮 屈夫子想再投一次投汨罗江 李易安则羞答答地蒙面哭泣 谁都可以在一瞬间学会写诗 应该感谢无所不能的高科技 迅速地把一切文字加工成诗 哪怕是来自一个婴儿的梦呓 附一:没有电脑时代的疑似回车诗 从前 有座山 山上 有座庙 庙里 有 和尚和老道 和尚给老道 讲故事 附二:时下最流行的疑似回车诗 说过多少次了, 面只有弹 才好吃 面只有弹 才够意思 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