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美国总统做邻居

 解连环 2013-03-01


  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吗?最近,地产商安东尼·鲁什的公司打出了一则广告,叫卖位于芝加哥的一栋房子,“卖点”就是与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男人“比邻而居”。
中国论文网 http://www./1/view-3772595.htm
  听上去似乎不错。但实际上,最大的好处可能是——这位邻居经常不在家。
  房子有“猫腻”
  待售之地位于芝加哥市南部肯伍德居民区南格林伍德大街5050号,有8间卧室,3个半浴室,面积约2万平方公尺。
  2008年3月,鲁什的公司以67.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此地。虽然目前尚未正式挂牌,但鲁什打算叫价89.9万美元,“来看看市场的反?应”。
  2005年,奥巴马一家花了165万美元,买下了门牌号为5046的那栋住宅,位置就紧靠着5050号。
  房产网站Zillow.com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最理想的邻居就是奥巴马一家。该网站通讯部副总裁艾米·伯霍廷斯基表示:“政治人物和脱口秀主持人是最受欢迎的邻?居。”
  不过,为了总统的安全考虑,那些潜在买家要先向特勤局递交身份信息和财产证明。反正,对于这种“总被人盯着” 的感觉,买主们迟早要习惯。平时,就算奥巴马不回这边度假,附近的住户们也要接受特工的例行检查,并且需要随身携带身份证件,以备不时之需。
  据称,鲁什的公司还试图联系过奥巴马一家,询问他们是否感兴趣,不过遭到了婉拒。当然,这不是因为总统买不起,而是这栋房子曾给他惹出过不少麻烦。
  在鲁什接手这栋房子前,5050号的产权属于雷兹科。他是当地的房产开发商,也是政治资金筹款人。2006年时,奥巴马10.45万美元从其手中买下了他房子1/6的面积,用来扩张自己的“地盘”。然而,雷兹科同年即因和伊利诺伊州前州长布拉戈耶维奇的“卖官”案有牵连遭起诉,现在正在联邦监狱艰难度日。
  奥巴马曾表示,和雷兹科之间的交易“是个错误”。2008年,他参加总统竞选时,对手还借此对他发动了连篇累牍的攻击。
  要装修?先请示白宫
  当选总统后,奥巴马说过要经常回来探望朋友。他说:“我们的朋友在这里,我们的家人在这里,我们要尽量回来,至少每周六或者2个月回来一次。”
  ——还好,总统也就是嘴上说说。
  这个街区到处都有路障挡道,行人只能从一条主干道的一侧通行。住在这里的特洛伊·帕尔默慢跑的时候,总会被要求去路的另一边。他透露,总统回来的时候情况更糟,特工会将几个街区的每个方向的主路都堵住。“到处都是车子,每个人的神经都很紧张。”前住户比尔·格里姆肖说。
  2009年,格里姆肖打算出售自己的房子。他家的门牌号是5040号,正是奥巴马家另一侧的邻居。为了卖房子,格里姆肖还建了个网站,点击率很快就突破了10万人次。他觉得,房子的位置如此优越,怎么也能卖200万美元。
  不过,真正出价的人并不多。倒是联邦政府有意租下他的房子,作为特工们的安全监控中心。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直有在“重要人物”住宅边租借民宅进行监控的先例。
  格里姆肖拒绝了政府的要求,最后以14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莫伊尼汉一家。
  由于5050号长期无人居住,奥巴马一家又搬去了白宫,莫伊尼汉一家成了附近唯一的住户。这栋三层小楼建于1906年,在莫伊尼汉一家搬进来前,对房子进行了一番彻底改造,改造涉及1万多平方公尺,花费近100万美元。
  不过,装修还没开始,“麻烦”就来了——这也是与总统做邻居必须付出的“代价”。
  建筑商罗伯特·伯格告诉《纽约时报》,一般装修房子,房东只要“带邻居去星巴克坐坐,谈谈装修计划”,但在这里,一切要复杂得多。
  “改输气管道,改线路,都要层层审批,甚至开会讨论。”白宫对莫伊尼汉家的内部装修不感兴趣,但外部的所有改动都要和白宫驻芝加哥的联络员沟通,并由他们向奥巴马一家征询建议。
  总统最终发话:“邻居想怎么装修就怎么装修。”
  很可惜,事情要真这么简单就好了。刚开始,建筑师比尔·墨菲想要在车库和房子之间盖一个有屋顶的通道,“以防下雨的时候停车,手里还拿着东西”。不过,在特工眼中,这个通道很可能被入侵者用作掩护,最后,建筑师只得放弃了这个提议。
  不仅如此,《纽约时报》称,无论是木匠、瓦匠,凡接近施工现场的人都要接受背景调查。他们每晚都要发邮件向特工报告第2天的行程,如果说好早上8点到,结果8点15分才来,那今天就没活儿干了,当然也就拿不到当天的薪水。
  另外,他们不准在施工现场附近吃东西、不准吸烟。修理树枝的时候,一个工人要站在奥巴马家的车道上,一有树叶落下来,就要打扫干净。“这是我干过的最整洁的工作。”木匠马特萨奇说。
  这种“谨慎”似乎并非毫无必要。装修期间,奥巴马一家至少4次回来这里度假。有一次,他们回来过万圣节,奥巴马的两个女儿还和邻居们玩起了“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伯格曾隔着窗户看到过奥巴马踏上自家的台阶。“他看来很疲惫。”伯格说,“不过,感觉心情?很放松。”
  一场意外的拜访
  当年,格里姆肖卖房子的时候,曾历数与总统做邻居的好处——说不定他哪天回芝加哥度假,“还会来你家串门呢”。
  是的,他没有说错。
  那是今年1月的一个晚上,莫伊尼汉夫妇正窝在沙发看电视剧《摩登家庭》。这时,门铃响了。门外站着看管邻居家房子的人,身边还有个特工。他告诉乔治·莫伊尼汉:“大概过30分钟,总统会过来打个招呼。”
  乔治回到客厅。劳拉·莫伊尼汉随口问:“谁啊?”
  “是总统要来。”乔治耸了耸肩,“就在30分钟后。”
  劳拉几乎是从沙发上弹了起来。他们搬来这里1年多了,但还从没见过总统。
  时间是晚上9点45分。在楼上,3个孩子已经入睡;厨房的水池里,碗和碟子还没洗;更糟糕的是,劳拉刚做完运动,身上还穿着汗渍斑斑的运动衫。“快去换身衣服,我也要换!”劳拉喊道。
  乔治拒绝了妻子的要求,说:“人家在家都是这么穿的。”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胡乱塞在运动裤里的衬衫,脚上是粉色和紫色相间的条纹袜子。
  回到卧室后,劳拉更纠结了,要不要洗个澡?乔治也开始犹豫,要不要换上2009年维拉诺瓦大学男子篮球4强赛的T恤?这样,或许能和同样爱好篮球的总统有个自然的开场白。还有,要不要叫醒孩子呢?“我们有30分钟时间。”劳拉再度“发号施令”,“穿上裤子,去收拾厨房!”
  3分钟后,乔治刚换上长裤和鞋子,门铃又响了。他猜可能是特工来通知总统不会来了,可意外的是,他从猫眼里看到,奥巴马正在门外挥手冲他微笑。
  乔治开了门,他记得照相机的闪光灯顿时照亮了门道,总统身边围着大约15个人,有保镖,也有摄影师。
  “住在我家边上,给你添麻烦了,真是抱歉。”奥巴马提到那些特工和路障,“我知道,这边有很多安保措施。”
  这时,正在浴室的劳拉听到了楼下的动静,不禁慌张起来。该不该下去?还是假装不在?不,不能这么去见总统!我这样谁都不能见!最后,她换上一条裤子、一件毛衣,深呼吸一口,下楼了。
  “嗨!”奥巴马说道,闪光灯再次响起。
  “嗨!”
  接着,他们聊起了家常。奥巴马告诉他们,在过去的13个小时里,他在白宫主持了工作论坛,向企业界高管发表了讲话,之后飞到芝加哥参加了3场竞选活动,还访问了竞选总部。等会儿,他还要坐上空军一号返回华盛顿。
  奥巴马还开起了玩笑,要让自己的两个女儿离莫伊尼汉家三个吵吵闹闹的男孩远点儿。“对了,”他又补充,“(女儿)玛利亚是可以当临时保姆的年纪了。她每小时只要7美元,而且还有医生和特工陪同,非常划算。”
  在乔治看来,这是个有些老套的笑话。他觉得,面对政客的时候,你永远搞不清楚真实的状况。不过,莫伊尼汉夫妇后来对《芝加哥杂志》说,他们还是感受到了总统的真诚。
  这场闲聊大概持续了5分钟,大家一直就在前厅待着。“我们一看就是安分守己的人。”乔治开玩笑,“特工都没进来搜查我们的房子。”
  总统告辞后,最伤心的莫过于莫伊尼汉家的大儿子了。他用乐高积木搭了一座白宫模型,还想找机会当面送给奥巴马。其实,那天晚上,他的确被楼下的交谈声吵醒了,不过以为是爸爸的同事就没下床。
  乔治说,想象一下,你的邻居会因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停滞不前的经济、国会上的僵局而备受责备,这太不可思议了。不过,他认为奥巴马一家应该是理想的邻居:讨人喜欢、可靠,最主要是——经常不在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