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约化猪场疾病控制专题之驱虫技术问答

 LM0318 2013-03-02

1.现代集约化猪场应树立什么样的驱虫理念?
答:我们认为,现代集约猪场应该在驱虫方面持有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科学驱虫:集约化养猪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蓬勃发展,都重视疫病控制工作,包括都有一定的驱虫意识,只不过各场选用的驱虫药和驱虫模式有所不同而已,还未形成一种科学驱虫的共识。因为近年来猪病越来越复杂,单一病原体感染发病越来越少,多种混合感染和非典型症状表现越来越多,给疾病的诊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也给养殖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现在许多疾病如圆环病毒Ⅱ型感染、蓝耳病等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靠加强饲养管理和预防继发感染来控制和和减少损失,但在寄生虫病控制方面,我们已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合适的驱虫药和科学的驱虫模式完全解决它呢?要知道,疾病相互之间也是有影响的。例如,蛔虫的幼虫移行会对肺造成损伤,肺的损伤会加剧呼吸道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感染;寄生虫的感染会降低猪的抵抗力,使猪群对各种疾病更加易感。因此,重视科学驱虫,对猪群疫病的整体控制非常有帮助。
(2)选择科学的驱虫模式:我们通过广泛的调查发现,目前猪场的驱虫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不定期驱虫。实施“不定期驱虫”方案的猪场通常对寄生虫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者是对寄生虫问题不够重视。一般是等到寄生虫感染相当严重,例如,见到部分猪排出猪蛔虫或猪疥螨引起的皮肤病变非常明显时,才进行驱虫用药。二是一年两次全场驱虫。“一年两次全场驱虫”是目前较多猪场采用的驱虫方案,一般情况下,每年的第一次驱虫安排在春季(3~4月份),第二次驱虫安排在秋冬季节(10~12月份),每次都是对全场所有存栏猪进行全面用药驱虫。但是,由于两次驱虫的间隔时间太长,猪群已有多次重复感染机会,驱虫效果也不理想。三是阶段性驱虫。所谓“阶段性驱虫”是指在猪的某个特定阶段进行定期用药驱虫。现时较常采用的驱虫用药方法是:种母猪产前15天左右驱虫一次;保育仔猪阶段驱虫一次;后备种猪转入种猪舍前15天左右驱虫一次;种公猪一年驱虫2~3次。阶段性驱虫的效果虽然较好,但驱时间安排太零散,猪场很难执行。因此,上述三种驱虫模式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和不足。我们在研究寄生虫在集约化猪场感染流行情况、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的“四加一”驱虫模式,能在减少驱虫成本的情况下,明显提高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控制水平,为猪场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3)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集约猪场选用的驱虫药物应符合如下要求:①药物要低毒、安全,不能引起母猪流产、死胎;②药物的驱虫谱要广,能对应集约化猪场存在的各种常见体内外寄生虫,并且能彻底驱净;③药物能驱杀线虫的幼虫,以使母猪保持3个月不排虫卵;④选用通过拌料给药预混剂类驱虫药,并且驱虫时应特别注意剂量和疗程。
(4)建立猪场寄生虫病监测系统。有条件的集约化猪场,应定期进行寄生虫监测工作。即从猪场不同阶段的猪群中抽取粪样进行镜检(具体方法详见翁亚彪主编《集约化猪场实用驱虫技术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以了解本场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评价驱虫效果。

2.什么是“四加一”驱虫模式?
答:简单来讲“四加一”驱虫模式的“四”是指集约化猪场中的种猪一年驱虫四次,即每隔三个月驱虫一次;“一”是指在保育阶段的猪(45~60日龄)驱虫一次,后备种猪并群前驱虫一次。“四加一”驱虫模式实施简单易行,但贵在坚持。

3.为何种猪要一年驱虫四次?
    答: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寄生虫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成虫对外排卵数量极大,污染环境。例如,一条雌蛔虫每天可产虫卵200000个;即使繁殖力较低的毛首线虫,每天也可产5000个。第二,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常规消毒药对其完全无效,虫卵可在外界存活长达数年之久。第三,猪只仅接触少量感染性虫卵就可以重复感染,随后便将寄生虫散播到整个主场。我们通过驱虫效果监测发现,只要间隔不超过3个月驱虫一次,就能做到常见线虫的成熟前驱虫,亦即在线虫成熟产卵前将其驱除出体外,避免了虫卵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从而达到逐渐净化的目的。而且种猪一年驱虫四次后,由于种猪不再有虫卵排出,切断了母猪将寄生虫传染给仔猪的传播途径,从而保护后代猪群不受寄生虫感染威胁。因此,坚持种猪一年驱虫四次,对提高集约化猪场总体寄生虫控制水平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4.如何合理安排种猪的一年四次驱虫?
答:很多人问,我们现在在实施“四加一”驱虫模式,但是在1、4、7、10月份驱虫好还是2、5、8、11月份驱虫好呢?或是其他?这里我们提供一个原则:其中一次驱虫应安排在种猪群体补充免疫前的1个月进行,其他次驱虫依此顺延即可。这是因为每个猪场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比如某猪场种猪在4月份进行群体补免而接种疫苗较多,那么它的四次驱虫时间最好定为3、6、9、12月份各驱虫一次,依此类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种猪驱虫后,体况变好,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增高;二是某些寄生虫(如原虫类的球虫)本身可以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驱虫后这部分的影响可以消除。

5.为什么要选用通过拌料给药预混剂类驱虫药?
   答:通过表1的优缺点对比,可以发现拌料给药驱虫较之于注射给药驱虫有许多优异的地方。
表1    拌料给药驱虫与注射给药驱虫的优缺点比较
比较项目    拌料给药    注射给药
使用方便性    操作简便,省力    操作复杂且工作量大
剂量准确性    可根据采食量与体重的关系准确调整    理论上准确,但实际操作上不易做到
对猪的应激    无应激    应激较大
对肠道线虫的驱虫效果    效果好,作用迅速    效果稍差,作用慢
对皮肤疥螨的驱虫效果    效果好,见效稍慢    效果好,见效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