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以六法绘西湖

 南烟舍 2013-03-02
巧以六法绘西湖
吴理人
2013-2-28 15:54:59  来源:美术报

  

吴理人 烟霞三洞

        什么叫六法?六朝南齐时谢赫早就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中国传统绘画的“六法”,是千百年来指导绘画创作的不二法门,也一直是我创作的指针。我画杭州西湖已有几十年了,出版了《钱塘里巷风情》、《运河杭州风情》、《跨越钱塘》和《西湖四时幽赏图》、《西湖赋图》等几十本书画集。我自己归纳,就是“巧”用六法。

  谢赫的“六法论“文字尽管不多,但极精辟。我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现在与大家来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在一个“巧”字上作文章的。首先,“气韵生动”是对中国绘画作品意境的总体观察和最高要求。常人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曾记得我小时候尤其是学校放暑假常和我的邻居小朋友到离家一刨花儿远的西湖断桥边去钓虾儿,游泳。有一次突然黑压压乌云密布,狂风大起,我头戴荷叶,独自躲藏在一棵大柳树下,只见面前的湖面上大片的荷叶在狂风暴雨中不断地翻滚,像一群舞女在我面前狂舞,细细长长的荷花竿子随着荷叶不断地摇晃,雨水打在荷叶上像珠子一样不断地挂落下来,一颗颗亮晶晶的水珠蹦跳着美极了。它们那种坚韧对生命的渴望在我面前展露无余,湖面在急风暴雨中起着白白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像潮水一样呈现在我眼前。我看不到远景,但非常壮观,这种平时无法见到的情景一直深深地进入我的心髓。西湖默默无言,等待着有悟性的艺术家到来,然后将它无比的美丽和封存已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下子喷涌而出……记得国画大师潘天寿在他的《中国画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一文中曾说:“因为中国画重视动的气势,故不愿呆对着对象慢慢地描摹,而全靠抓住刹那间的感觉,靠视觉记忆强记而来。”我在以后创作《曲院风荷》画作时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联想到那种情景,我将它称作对生命有追求的舞者,画荷花时笔端会出现一根根的线条腾挪跌宕,舒卷自如。

  那么如何去抓气韵呢?《画论》中说:“气韵或在意中或在意外,取之于四时寒暑晴雨晦明,非徒积墨也。六法之难,气韵为最,意居笔先,妙在画处,如音栖弦,如烟成霭,天风冷冷,水波潺潺,艰苦实践,庶几心会。”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艺术创作既要注意表现画外的境界,还要注重表现内心的世界。五云山上的千年银杏树,杭州人一般都见过,都知道它是杭州的老寿星。我常常去山上看它并陪它坐一会儿。尤其在秋高气爽时,抬头看看它那高大的金色华盖是如此高贵,听听它不时发出来的声音仿佛在与我娓娓诉说它的情怀,我将它收录在《西湖赋图》中。绘画不能叙述故事,却提供种种暗示,以激起观者的联想,从这自由飞翔的联想中领悟到画内所含的诗意。中国画的艺术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意境的创造,它是通过有感情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一形象必须是“形神兼备”的理想的心与物化艺术创造。

  画面上形象是否“气韵生动”,其所产生的表现手法就是要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中国画是用点线面组成的,看你所表现主题的线条勾勒得是否得体而有力,着色的笔触是否恰当合乎规律,整个形象是否显露出来等等。我在创作时非常注意用笔、用墨,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内容采用不一样的手法将它表现出来。如在曲院风荷竹素园里的《皱云峰》和在中山公园孤山的《绿云径》这二块杭州城里最有名国宝级奇石,由于石质不一样,环境也不同及其造型各异等等,为了忠实于原有的造型基础,因个人面对奇石所见的情感以及对它的认识不同,故在表现手法上尽可能符合原意。所以呈现出两种本来就不同的石头特征特点,一块不会说话的石头使其有生命,这样才使作品得到完美。

  好山好水,乃天然画本。你想表现的对象是否正确如实,意韵是否相符,必须先深入生活,实际观察。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有一首好诗曰:“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第一句说,若能亲眼接触了实际景物,在大环境里最能激发你的创作灵感,会画出意料之外的佳作出来。第二句,指斥那些从不观察实际生活,只是把自己关在楼上自作多情,临摹古人画作的人,是画不出真实的东西的。第三、四句尖锐地批评了那种对敷衍生活,无真实情感而以模仿古人为能事的人是最没本事的,用现代话说:复制。秦川指长安(西安)一带的关中平原。北宋大画家范宽画过一幅非常有名的《秦川图》,以后有不少人摹仿此作品。有这么多人临摹《秦川图》,而亲自到过长安一带体验现实生活的又有几个人呢?这首诗对我这个绘画之人是非常有触动的。

  “随类赋彩”的这个“类”字,不单单是指物象的种属,而且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等一切类别而说的。随类赋彩是为了达到“望秋云,神飞畅;临春风,思浩荡”的绘画目的。一幅佳作能使人宽畅胸襟,把美丽的河山心与物化,审美得到满足,这是非常重要的。赋彩在画面上表现,是作者个人劳动的思想感情。我在画《天竺香市》时深有感触,记得黄宾虹语录里说:“游黄山可以想到石涛与梅清的画,画黄山心中不可先存石涛的画法。王石谷,王原祁心中无刻不存大痴(黄公望)的画法,故所画一山一水便是大痴的画,并非自己的面貌。但作画也得有传统的画法。否则,如狩猎田野,不带一点武器,徒有气力依然获益不大。”而我在创作中也经常遇到有人问我:“你是怎样画的?”其实在创作某幅画前我并不知该怎样画,不能用同样模式和技法去机械地表现或再现不一样的内容和情景,而是从如何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入手,着意于创造意境以感染观者。

  经营位置也叫布局,又称章法或构图。中国画构图时要使所有的元素完全协调,要达到多样的统一,对题材要有剪裁,不必要的东西应该省略,便于突出主题。画画最忌平直,而要讲究抑扬顿挫,曲折开阖。我所创作的作品 《吴山大观》、《瑞石古洞》是以由法入道,由象臻理的艺术要求进行创作的,这些作品内容就是在我熟悉对象的状态下经过多次端量,写生,烂熟于心,在我的心里发酵油然而成的。我非常重视中国画与中国文化的表里关系,尤其在杭州民俗文化方面,不停留在绘画表面上,而是从绘画的特征深入到地域民俗文化内涵之中,因心造景,我在创作《烟霞三洞》时,为了强调布局整体气势和刻意突出主题三个洞,石屋洞、水乐洞和烟霞洞,巧妙地借用当地杭州人所熟悉、最具标志性物象桂花树和茶叶连接三个洞,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以上这四点是画家在创作中应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但是在师法自然前,还必须有一定的传统功力,于是谢赫又提出最后一项怎样练习基本功方法:传移模写,这是讲怎样学好、练好传统功力?这就是说学画之人还须以古人为师和老老实实地从中吸取别人的好经验。其实谢赫的六条法则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死教条,而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它是把绘画的艺术性各方面及创作方法都系统地提了出来。我画《西湖赋图》,是以绘画的形式演绎西湖文化,把杭州西湖之美的无以伦比表现出来。在创作百幅《西湖赋图》时我巧妙地借用六法,在艺术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杭州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我与之结缘半个多世纪。我在青少年时曾和我同龄小伙伴坐在离我们家最近的、常去玩的公园宝石山上靠着来凤亭,俯瞰着西湖,遐想着我长大了能把美丽的西湖画出来。今天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夙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