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 活着的人,永远辗转在嘈杂躁动的人群当中,似乎没有人关心,生命总有一个总结,总有一天会死亡。 生与死,是人生之两面。不知道死,就不懂得珍惜生命;不知道死,就不会珍惜亲友的情份;不知道死,就不能珍惜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过程。其前半生是“爬坡”,向上坡道走;到四十岁之后,身体开始衰老,精力不再充足,就开始走下坡道了。 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岁之前,生活在同一个模式里,家庭和学校。在这个阶段,父辈从你身上看到自己的从前,你从父辈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你的工作与生活有了质的变化,你的性格在开始起作用的同时,也决定着自己的命运。在这个阶段里,勤于思考的人,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很难与自己设计的生活轨道以及年少时的理想相吻合,也许有人会自我安慰:平平淡淡也好,可平平淡淡真的好吗?心里却并不服气。四十岁之后,生命的步伐开始放慢,逐渐走向平和、沉稳、安身之命,更多的是注重生活所带来的实惠,向往安宁与平静。而到六十岁之后,人会常常回想少年时的任性,回忆中年时错过的机遇,回顾失去的时光和自己人生轨迹中出现的亮点和经验……,就这样,在茫茫然然的回顾中,走向了自己人生的归宿! 人生并不浪漫,而浪漫的往往是人的思想。人生是一种有主题的变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却不可以随意发挥。人生也是一本只能读一遍的书,不断地翻页、翻页,精彩也好,平淡也好,仔细品味也好,粗心浏览也好,酸甜苦辣自己体会,虽然不宜都讲得出口,却字字与自己有关。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说过:“生命就是一堆时间”。的确,时间是生命的材料,时间不能储存,不能预支,不能转账,只能一点一点地流逝。因此,能不能珍惜每一天,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浪费时间也就是摧残生命!没有一个人乐意平白无故地葬送自己的生命,却有很多人无意识地耗费着自己的时间……。 一个人生下来,最大的财富就是时间。每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些时间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瑞士电子户籍里,婴儿一诞生,其“财产状况”一栏里就填写“时间”二字,对于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所拥有的财富,除了“时间”以外,再不会有其他的东西。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人在有生之年,多学习、多读书,就是修炼自己,就是充实自己。我们通过美丽的童话和寓言,寻找到自己失落的家园。有时,我们很容易从书本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好作品、好书籍,往往会用生动、精致的语言解释人生、阐述事物。通过学习,通过读书,不仅活得有激情、有勇气,而且活得更精彩! 人的一生中,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面对什么机遇,只要肯努力学习,永不气馁,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从野蛮向文明逐渐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野蛮逐渐少下去,文明逐渐多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是不可替代的,艺术和人生是可以交融的,心灵通过感情的纽带是可以沟通的……。金钱不是实力,权力不是实力,关系也不是实力,大吵大闹倒没有轻声细雨更有力量。生命中最大的意义,是学会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人的梦想,是从生活中达不到的地方,从现实中发现与现实中不公正的存在开始的……。 多少生命,都败在岁月里。人一旦死去了,多好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送行的人会说,他活了XX岁,一下子就盖棺定论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