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萍青中医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学中医书馆 2013-03-03

张萍青主任中医师师从国家级名中医裘笑梅,得其真传,从事中西医妇科临床30 余年,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精准, 效如浮鼓, 擅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青春期功血、更年期综合征、ABO 血型不合及免疫性不孕等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笔者有幸跟随张萍青老师,临证侍诊,受益匪浅。

现将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总结如下,中医人网站特转载本文,以飨读者。

1 审证求因,痰瘀热互结

子宫内膜异位症即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不育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月经失调、不孕等[1]。症属于中医的“痛经”、“不孕症”、“症瘕”范围。张
师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为痰瘀热互结,遂成巢窠。

《灵枢·营卫生会》所云:“此所受气者, 泌其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生理上称“津血同源”。《灵枢·百病始生》云:“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痰源于津,瘀本于血,病理上称“痰瘀同病”,二者实不可分。气滞寒凝,血行不畅成瘀,瘀久不散,郁而化热,热结脉道,瘀热互结;热灼津液,炼液为痰,痰阻血脉,脉道不利,遂而成瘀。痰瘀既为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痰形成后,滞留体内,就会阻碍气机,使血运受阻而形成瘀血。故经曰“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津液内溢”则“血道不通”。瘀血乃有形之物,易阻滞气机,阻滞经络,使络中之津不能渗出脉碍气机,络外之津亦不能入于脉中,而津液聚积化生痰浊;也可因瘀血积聚日久,化生痰浊而形成痰瘀病证,最终致痰瘀互结之证。丹溪云“痰夹淤血,遂成窠囊”。热结致痰瘀更甚,痰瘀致热结不化,顽痰、血瘀、血热三者互结,遂成瘕聚之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平素腰骶部坠胀, 白带偏多,苔腻,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均为痰湿留于下焦的特点。进而观之,卵巢内膜囊肿其内容物多呈粘稠糊状、异位结节周围充血、水肿、粘连;病理切片示内膜腺体、腺腔中含有粘液,此乃离源之津液,便为痰湿。间质中含有红细胞(离经之血), 微观辨证亦痰瘀并存, 从现代病理学亦证明了痰瘀热互结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基础[2]。

2 辨证论治,痰瘀热同治

痰瘀热留于体内为邪实,“血实者宜决之”;清人周学海明确提出:“治痰必用破瘀”。故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应贯穿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
症的整个过程中。

张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忍冬藤、蒲公英、夏枯草、猫爪草、白芥子、龙葵、丹参、鳖甲、皂角刺、黄芪为自拟方的组成,随证加减。方中忍冬藤、蒲公英性味苦寒,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配伍夏枯草辛苦寒,加强散结消肿之功;猫爪草、龙葵性味甘辛,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效;白芥子辛温走散,豁顽痰,利气机、通络散结直达病所。《药品化义》云:“专开痰结,痰属热者能解,属寒者能散。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现代药理学证明,以上药物均有抗炎、抗肿瘤之作用。丹参功在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鳖甲甘咸寒,重在软解散结,皂角刺消肿解毒,三者联用,可增强“坚者削之”之效。在一派清热化痰散结之药中,佐以扶正祛邪之黄芪,旨在补气健脾升阳,气行则血行,痰瘀得化。全方配伍严谨,共奏清热、活血、软坚之效,使痰瘀得散,包块得消。

病情严重者,如术后复发、包块较大、平素腹痛、腰骶酸痛、经行腹痛、经期延长等患者,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更著。以复方大血藤灌肠剂﹙医院制剂室所制﹚为灌肠药,主要药物组成为忍冬藤、大血藤、败酱草、蒲公英、皂角刺、丹参、赤芍等,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经期停用,直达病所,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减轻内异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水肿,缩小包块。

3 分期论治,注重兼证

冲任胞宫阴阳消长、气血盈亏的周期性变化,产生了月经的周期性变化, 故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 不能一味使用清热化痰散结之品, 需结合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的不同内分泌特点,配伍不同的药物,调理胞宫阴阳气血[3]。在原方的基础上,经后期配合健脾补肾,以白术、白芍、枸杞子、女贞子等性平养血之药,以补后天养先天;经间期加重活血化瘀,加入三棱、莪术、赤芍等助阴阳转化;临床上内异症不孕的患者多伴黄体功能不全,内分泌欠佳,基础体温(BBT)高温相不典型,故张师认为经前期需加强补肾养血,以仙茅、仙灵脾、苁蓉、巴戟天、潼蒺藜、鸡血藤、虎杖根等使血海渐充;经行时,气血当泻,但异位内膜所倾泻的离经之血, 无脉道可循, 瘀积少腹,不通则痛;瘀阻冲任,新血难安,多有剧烈痛经、经期延长的表现,故行经期需加重逐瘀调经,配以四物、元胡、益母草、失笑散、乳没等,使经血得泻,瘀血得消。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粘腻,迁延日久,患者往往伴随肝郁气滞之象,故治疗时注重疏肝解郁,配以柴胡、枳壳、香附、佛手等理气疏肝,气机得畅,则水湿得运,痰瘀得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易顾此失彼,致寒凉伤伐胃气, 患者往往伴随脾胃虚弱之象。“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张师治疗时注重顾护脾胃,脾胃健运,则药物吸收良好,水谷精微得化,气血生化有源,常配伍鸡内金、生山楂、九香虫等助消化之品,扶持脾胃之气。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28 岁,2011 年1 月12 日初诊。患者不避孕1 年未孕,查B 超示“右附件囊性肿块(大小5.4cm×4.8cm), 考虑巧克力囊肿”,CA125 106.5U·mL-1、性激素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平素月经周期尚规则,经行色暗,质粘,量中等,7~9d 净,经行期伴小腹、肛门坠涨感,末次月经时间为2010 年12 月22日,色、质、量同前,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涩,属痰瘀热之证。考虑患者处于经前期(黄体期),治以清热解毒、活血软坚、补肾养血,助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方以夏枯草、蒲公英、蛇舌草、蛇六谷、丹参、鳖甲、皂角刺、白芥子、仙茅、仙灵脾、苁蓉、巴戟天、潼蒺藜、鹿角片、鸡血藤、虎杖根、鸡内金,7 剂。1 月19日复诊,患者诉下腹坠涨,腰酸,舌尖红,脉弦数,此为月经来潮之象,重用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以基础方去白芥子、猫爪草、夏枯草、龙葵、黄芪,加桃红四物、元胡、川楝子、乌药、留行子、牛膝、失笑散,7 剂,嘱患者经净后3~7d 禁性生活,来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1 月31 日三诊,患者1 月22 日月经来潮,7d净,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嘱避孕2 月。期间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基础方加减,配合周期疗法、中药灌肠2 月。第3 月患者试孕,2011 年4 月20 日患者月经未来潮,查血HCG(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253 U·L-1,予保胎治疗,3 周后查B 超示“早孕:宫内活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