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BR/>正月里不剃头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3-04

  户力平

  “正月不剃头”是我国许多地区的习俗,北京地区也是如此,并有“正月剃头死舅舅”之说。

  有关这一民俗的来历,说法较多,但流传最广的是源于300多年前清朝统治者所实行的“剃头留辫子”。

  清廷入主中原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专制政策,“剃头留辫子”是其中之一。男儿自古蓄发,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剃命,所以明代以前男子多为蓄发。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政府颁布了“剃发令”,规定所有男人一律剃发留辫子,迟疑者按逆贼论处。摄政王下令在京城设立席棚(俗称剃头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

  清廷为了迅速实施“剃发令”,组织了专业的剃发人员,并统一给他们配备了专业工具——“剃头担子”:一头是个小火炉,上有铜盆,温着热水;另一头是小柜子,抽屉里放着剃头工具。小柜子后板正中,一竿高挑,上挂“留发者斩头”的诏书,以示“令出必行”、“抗剃者斩”的威风。扁担上红下青,缠有皮条,是打人的刑杖,此外还有一个形似大镊子的铁制“唤头”,用小棍自下向上一拨,便发出“呛啷啷”的尖厉声响,以配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喊声。除了在四九城搭建席棚,勒令行人入内剃头外,还派人到京畿挨家挨户清查,凡有未剃发者,立即将其捉拿,就地剃头。

  为了表示对清廷的不满,便有人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舅(思旧)”的说法。隐喻着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前朝)。因为舅舅(俗称“亲娘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此后“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便在各地流传开了。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王朝被推翻,“剃头留辫子”的“老规矩”也就随之消失。“正月不剃头”尽管有一定的唯心色彩,却成为一种民俗流传了下来。在老北京,一进正月,理发馆里立马就清闲下来,很少有人再剃头。直到农历二月二,又会迎来一个理发“高峰期”。故有“腊月忙,正月闲,二月二,又开张”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