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一书的学习心得

 神州魅力 2013-03-04

《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一书的学习心得

按校本培训学习要求,我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了《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小学语文)一书,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把握整体结构,理清脉络。

本书共分有十个章节,同时附有学习内容要点。第一章为“语文新课程总述”,阐述了本世纪初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社会所需要的关注。将“课程基本性质的确认”、“课程基本理念的坚持”、“课程设计的调整与完善”进行了解读,在解读的同时并附有案例说明。第二~六章分别以“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进行解读与案例分析,所给出的一些案例用于解读《2011年版》中变化较大或教学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第七章为“教学建议”,这一部分内容再次重申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其要求是:一、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能力发展和情意导向的融洽,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八章为“评价建议”明确指出了评价目的要科学、全面。导读中从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评价的多种功能,二、评价方式的多样,三、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九章为“教材编写建议”,说明了语文教材的科学特性,具有引领学生的作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第十章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后附有学习要点并作出具体解释。

二、案例式解都是亮点,呈现对新课标理解的立体图景。

在每一章的每一节中,都安排了“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用来解读《2011年版》中变化较大或教学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案例式”,即将新修订课标的解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将课标解读与教师一些的工作习惯、话语习惯、思维习惯融会贯通,也就是真正做到让教师喜闻乐见、即学即用。理论与案例,呈现了一幅幅对新课标理解的立体图景。案例基本分为教学背景分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特别是教学背景分析这一项,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应用。在教学背景分析这一项里,教者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我的思考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设计的教案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如:第四章中的“继承‘以说促写’、‘读写结合’的传统经验”案例“写话课《我喜爱的苹果》”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本次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分块观察→分块说话→整体连贯说话→写一段话。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做到言之有序,达到文之成理。在儿童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口头语言是“敲门砖”,是通向书面语言的一条快捷通道。只有通过说写结合的训练,才是更有效的教学。

三、撷取一些片断,与大家分享

1、将“双基”拓展为“四基”。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仅要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和运用,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实践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的原因,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

2、作为教师,要学会等待学生、善待学生、期待学生。等待学生,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环境,创设合适的情境,留足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待学生,对于学生可能看起来有些稚嫩甚至可能是“胡思乱想”的念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捕捉其中的价值。期待学生,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不断地激励学生,必要时指引进一步思考的方向。总之,教师要学会“留白”,教师有时要学会变得“拙”一些,教师的“拙”换来的可能是学生的精彩。

3、《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提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我对《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篇篇鲜活的案例分析让我们一线教师觉得亲切,此书对于我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