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伦理中的道德缺失》

 皃皃飘零 2013-03-05

《职场伦理中的道德缺失》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职场的伦理道德都存在着很多看法,对于商界人士,更是如此。白居易的诗里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悲叹,现代更有“凡商必奸”的指责。

同时,我们也看到,职场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脆弱的。当今世界,甚至有人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职场里,到处都充满着阴谋与陷阱。如果有人对你好,就代表有人要害你;如果有人巴结你,就代表有人想利用你!并宣称:“人在职场,身不由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职场的伦理中,道德是非常缺失的。

本来人都是有良心的,伦理生活最早和最根本的方式是凭良心去处理各样的事情。因而早期伦理道德中一切也都崇尚自然,最著名的一条伦理准则就是宣传“依照自然而生活”的准则,这曾是斯多噶派伦理学的原则。而这一格言后来在卢梭那里又出现了。时至在今日,人们往往仍然主张应当做的,就是依照自然而生活。然而我们看到,如果人类按照自然道德,就如圣经所说的人的天良去生活,人仍然会按着自己罪的方式去生活。因为正确的良心价值标准各有不同,而是不是所有的良心都可能导致善?这是我们所不能确定的。因而那种按自然生活的伦理实在是非常脆弱的。那种没有信仰只凭良心约束的生活也是容易造成道德堕落、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

今日的基督徒面对着更大的一种挑战,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凭良心生活工作,我们更是在信仰里面生活工作,我们有更高的道德标准。然而,我们又如何在这样一个如圣经中耶稣所说的弯曲背谬的世代里面去活出基督徒应该有的正常的伦理生活呢?我们有必要从信仰的角度来看看职场伦理中存在哪些道德的缺失,并积极地去面对这种挑战。

一、职场道德之试金石:财富观

职场中关于财富的道德观是最容易让人迷失的。人们对于财富的看法和使用常常出现极大的偏见。造成在道德认知上的诸多缺乏。

缺失之一:财富无用

在传统的基督教里面,人们曾经一度追求着一种极端:越是贫穷才越蒙上帝的喜爱,越是贫穷才越属灵;基督徒拥有财富、追求利润简直就是一种罪恶。这就是财富无用论。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几个世纪的基督徒。人们断章取义以圣经中许多关于批评物质财富例子加以说明,甚至引用圣经中耶稣所说的话,强调财主进天国的门比骆驼进针眼还难来说明地上的财富与天国是无份的。直到宗教改革时期,特别是加尔文宗对工商业经营盈利活动在道德上的肯定,使得基督教从原来对获得和拥有物质财富的否定消极态度转向积极的态度。一百多年前,韦伯所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指出,新教“具有把人们获得财富的要求从传统伦理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功用。新教不仅把人们获得财富的冲动合法化,而且把它直接视作上帝的旨意。”而宗教改革以前人们财富缺乏对其文化使命的认识,那些陈旧的观念使得教会被现代社会推到越发边缘的境地。其实,基督徒亲手创业,创造财富,奉献教会,服务社会都是上帝所喜悦的。当然,在这个拜金主义气氛极其浓厚的世代,基督徒不能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传道人的眼睛也不能只关注在那些富有的信徒身上,两种极端都一样的不道德。

缺失之二:主仆倒置

基督徒对于物质财富的认识的另一个极端是世俗文化观念影响下的思想,就是把物质财富视为主人,于是出现了拜金主义。人屈就自己甘自为奴,反而把物质财富当作自己的主人。

我们知道,天地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是一切的主宰,他才是财富的真正主人,而我们的地位是管家。我们受托去管理、经营他所托付我们的。到时候我们得向他交帐,所以严格来说,受托者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去随意支配财富。

马丁路德说:人可以拥有财物,但必须懂得善于管理,做财物的主人使用财富,但不可被财富使用。财富可以是好仆人,但它的另一面,当你把它当作主人时,他绝对不是个好主子。

缺失之三:财富迷失

有的基督徒也不知道如何去支配财富,这大概也是不太积极去拥有财富的一个原因吧。基督徒要把财富用在哪些方面呢?基督徒的财富不是用以自我夸耀的,而是用来荣耀神,财富可以用来支持从事福音的事工,维持并扩大再生产,也可以用来支持帮助我们的家人亲属,扶助贫困,支持教会,服务社会。不仅仅是要顾及自家(家人亲属的需要)和天家(福音事工的需要),也要顾及神家(教会肢体的需要)和国家(社会民众的需要)。

对于基督徒来说,拥有财富就是承担一份责任。当他占有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是一种不可以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他必须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另一方面,他还要不懈地努力,辛勤地劳动去增加财富。但他这样做,他所获得的并没有比别人更多的称赞。这样,每个财富的拥有者,不管拥有多少,在神的眼中都没有夸口的。这也完全符合马太福音中按才受托的精神。

二、职场道德之人际关系:

职场是工场,在工场里面,有许多的人相处共事。大家一起创造财富,一起经营事业,一起操练成长。它需要正确的伦理道德观的支撑。根据统计,现今社会上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一生中花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既然这样,那么职场中的人事关系在社会生活所处的地位就不容我们去轻忽。所以职场最为重要的关系是人事的关系。人事关系处理好了,工作也畅顺多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职场的人事关系在道德上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也造成了许多的缺失。

对抗与对话

耶稣曾对他的门徒说过:“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10:16基督徒在职场上与世人相处,大概大有“狼来了”的感觉。我们是与他们对抗还是与他们对话?我们常常缺少对邻人的一种认同,先入为主的地认定他们一定仇敌,是属世界、属魔鬼的,因而我们常常对他们抱有一种不友好的态度。我们通常只爱与我们共同信仰的,也只与他们相处,这真的有画地为牢的感觉。然而我们看到,耶稣让我们主动地进入到狼群中间去。他不是让我们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地出击。我们要去认同,要去接纳,我们也需要调整自己去适应。不是别人主动来适应认同我们,而是我们“进入狼群”去适应认同那个环境。不是别人先改变,而是我们要先改变自己。当然不是人要求我们改变,改变成为他们一样的品质,而是上帝要我们改变成另一种品质,有时要灵巧,有时要驯良。同时也不是单一的改变,而是多重角色的改变。有时我们要象蛇,有时我们又要象鸽子。就如水,它放在不同的器皿里都能适应一样。

对人与对己

在职场里面,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讲友谊,讲关爱,讲诚信。

在黄金律中,所有道德先贤的教训有二种形式,一种是肯定形式的“己所欲,施于人”;另一种是否定形式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黄金道德律最重要的思想是要建基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才不会走向极端。你所喜欢的事,别人不一定喜欢。就如你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向他人频频劝酒时,应该先考虑:对方现在是否如同我一样适宜喝酒而且也想喝酒。

在基督徒个人生活中,他与其他人一样也需要友谊。托马斯亚奎那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的友谊才是最好的东西。因为友谊能够把有德的人联合在一起,……友谊是莫大乐事的源泉。”友谊可以将艰难的事情变成容易;友谊是非常可贵的。多马斯曾经说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一个暴君有两位朋友,当暴君决定处死其中之一时,这位被判死刑的朋友请求宽限若干天,以便回家料理事情;另一位朋友表示自愿充当人质,以保证被判死刑者如期回来受刑。当刑期迫近而对方尚未回来时,人们讥笑这位人质愚蠢,但他坚信朋友的可靠;在行刑接近时朋友果然如约回来。暴君赞赏双方临危不惧的气慨,为了那不可动摇的友谊而撤销原判决,并要求自己能作第三者加入他们的友谊结合。托马斯指出,不论暴君多么希望享有此种友谊,然而暴君永远不能为自身来赢得享受这种友谊的快乐,因为暴君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公共幸福而只是他们的私利。友谊乃珍贵无价,是伦理的高峰表现。耶稣基督也曾经说过:“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约15:13

对人的爱和善意是对自己最大的祝福。基督徒不可以为自己求好处而去寻求与人的和睦,而要懂得爱人如已是一种命令,是不需要任何报酬的。

对人与对事

在职场上人与事不容易分开,常常会混为一谈而造成人事关系的紧张。神爱世人,他爱罪人,但不爱罪恶。他的眼不看邪恶。真正地去爱护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把他放在制度下,让他在制度的范围内自由地开展工作,发挥他的才干。当一个人犯错的时候,不是要批评他的人,而是指出他所做的事的错误。并要劝勉禁戒不作各样的恶事(帖前5:22

人事分开,有利于更长远的保持良好的人事关系。

三、职场——不可轻忽的天职

职场是工场,但究竟是人的工场呢还是主的工场?对于羡慕从事圣事奉热心主工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很大的困惑。

马丁路德说:“各人守着各人的职业,便是服事上帝,无论那职业是如何卑贱简单。”“只要他这样作自知是出乎上帝的吩咐,一个贫苦的女佣打扫房屋,比安东尼在旷野所作的更好、更能服事上帝。”

在马丁路德的眼中,基督徒在职业中尽忠,就是在执行上帝的旨意,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马克斯韦伯1904年到美国考察,随后写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书中提出:美国之所以产生了充满活力、发展迅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从欧洲逃到美国来的新教徒(也称清教徒)带来的伦理道德、职业精神有直接的关系:以农业社会为背景的传统基督教是反对营利性工作的,贬斥人们通过经营获得财富的意图及活动。而美国新教宣称:上帝允准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中所处地位所赋予他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他的天职。新教主张人们必须把劳动视为人生的目的,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以履行自己的世俗责任。人们有责任赚钱,因为这是在为上帝增加荣耀。同时,对勤劳、节俭、守诺、诚信等给予了积极的道德肯定。

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几年前曾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为什么美国超过欧洲(线索:上帝的因素)》中,再次强调了韦伯这种结论的正确性:美国经济之所以一直好于欧洲,这和绝大多数美国人的信仰和新教伦理有直接的关系。正如韦伯当年观察的,正是美国人的信仰和职业道德,使美国人更加勤奋、努力、忠于职守、自立自强,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力量在推动着美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

近百年过去了,今天美国社会的现状,更加证明了韦伯当年观察的准确性。

弗格森教授说,“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欧洲人则属于懒散。”这一点,仅从大西洋两岸的工时长短就可看出,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发表的数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工作1976个小时,德国人平均每年工作1535个小时,比美国人少22%。而荷兰人、挪威人等工作小时比德国人还少。即使是英国,也比美国少10%。从19731999年这26年间,美国人平均每年工作的时间延长了50个小时,即增长了3%,而同期德国人缩短了12%1999年,法国又把每周工时减到35小时,等于工厂每周减少四小时产值。法国企业家抱怨说,“这等于全球企业百米赛跑,法国要穿拖鞋,我们没个赢。”

这些资料显示,把职场当成是事奉上帝的工场的伦理下,人们对于工作则抱着敬业而且乐业的态度,反之则造成一种懒散。

结语:

基督徒在面对社会道德低落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是要去认同社会的那些消极的利己思想的伦理道德,而是要时时保持心意更新,敢干进行扬弃,敢于挑战那些陈旧的,阻碍善美事情发展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