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谋划皖江新区,强化芜湖核心地位,推动全省

 洁洁赢 2013-03-05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加速建设美好安徽,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已成为全省人民的美好愿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骄人业绩和预期愿望。2011年,前三季度安徽工业增幅中部第一,皖江示范区贡献巨大,贡献率达66.7%。同期芜湖经济发展增幅连续7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在皖江城市带核心地位日益体现,发展势头强劲。但芜湖作为皖江城市带双核城市,尚嫌体量偏小、人口偏少、经济总量不足,与发展目标中的沿江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化滨江大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又被周边大城市湮灭的可能。比照新兴发展地区,无不强化区域发展结核作用。因此,发展合肥极,做大芜湖极,应成为全省上下共识。为此,在“十二五”期间,要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机遇,积极推动芜湖发展。
      第一、积极谋划,力争国家支持,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设立以芜湖为中心城市的国家级安徽“皖江新区”,推动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融入长三角,提升芜湖的国际地位和走向世界的能力,真正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发展极和提升极。
      第二、比照副省级城市政策,扩大城市发展自主权,经济领域给予省级审批权限,赋予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的优惠政策,目前国内许多非省会城市如广东佛山、江苏苏州、浙江宁波、江西赣州等省域中心城市,实行高配干部制度,其主要领导均由省委常委或副省长担任,增强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协调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芜湖也应在这方面争取支持,实行新的尝试。
      第三、以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立皖江城市带联动协调机制,统一协调皖江开发。在现有行政界限框架下,设立跨行政区的发展试验区,实行管委会管理模式或党工委管理模式,推动芜马同城化、芜宣一体化,充分发挥二岸三市经济互补、人文相亲的潜在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真正实现安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战略。
      第四、创造条件,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积极争取芜湖区划调整,将目前芜湖市辖芜湖、繁昌、南陵三县撤县建区,加快无为城市化进程,推进长江两岸联动发展,扩大芜湖城市规模,打破城乡壁垒,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利用芜湖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和芜湖长江二桥等过江通道的建设,增加过江通道建设,强化皖江城市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芜湖城市的西部环线,将无城—白茆—江坝—二坝—沈巷—含山—和县等城镇连为一体,成为芜—马城市综合体的西部组团,组建芜—马—江北集中区为一体的现代化滨江组团大城市,拓展城市空间,为芜湖城市的赢得广阔发展空间。届时皖江将出现以芜湖为核心的面积将超过1万平方公里,区域人口800——1000万人,国民生产总值达7000亿的滨江现代化大城市,真正成为安徽和长江流域大芜湖市,辖:
镜湖区

弋江区
鸠江区(包括二坝-裕溪口江北沿江一线)
三山区
沚津区
繁阳区
南陵区
淳溪区(天长划江苏交换)
姑熟区
马鞍山区
宣州区
郎溪区
广德区
宁国区
泾川区
黄山区(包括整个黄山风景区)
旌德区
总人口680万(少于南京杭州苏州,略多于无锡宁波)
2008GDP总量约2000亿

皖南“芜徽池”对应苏南“苏锡常”,浙北“杭嘉湖”,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矿产交通工业科教等优势全力打造江南新一极,逐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此举对安徽经济和格局在华东重新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中心城市。复件 复件 200610612736869.g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