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润雪:学画牡丹:(六)构图原则

 楼兰映画 2013-03-06
张润雪:学画牡丹:(六)构图原则  

 

张润雪教你画牡丹

(六)画 牡 丹 构 图 原 则 

绘画重画理,原则莫违犯。主题应突出,平衡布画面。

主宾相呼应,虚实兼聚散。色彩讲协调,气势要连贯。

来龙去脉清,真实有感染。锐变少雷同,诗书画互兼。

引伸堵回泄,秘诀非等闲。意境出画外,完美耐观瞻。

    构图也叫布局,或称“置陈布势”、“经营位置”。审美观念决定绘画原则,绘画原则决定构图。这就是宏观管微观。构图是历代画家艺术创作中“外师造代,中发心源”相结合的产物。构图前先应了解以下绘画原则:

    不违画理,画理是指客观的科学规律性、真实性、可能性。如牡丹的批叶是三杈九顶,若画成月季的对生叶或桃花的卵形叶,就违背画理。又如牡丹忌湿,若画在溪水旁,或配上鸳鸯、野鸭、晴蜓、芦苇之一种,就不真实。

    主题突出,主题是否突出,会直接影响观者的欣赏兴趣和作品的感染力。主花在画面部位上,形态呼应上,色彩对比上都应突出。

    画面平衡,画面不论如何立意、立势,总体上求其平衡稳定,不仅块面均衡,而且色彩要均衡,线组的均衡,既有大的均衡,又有局部的均衡。如上重下轻显得不稳,可用画石头、动植物或题字盖章稳定。如下太重上太轻,可用大块题款、画群蜂、群蝶平衡。但也不能四平八稳,显得呆板。一般画的下部应多重色,或内容丰富些为宜。

    主宾呼应,画面虽突出主花,也有宾花,不注意呼应关系仍觉得别扭。背向无呼应或呼应过分均不可取。宾花与主花相互联系,彼此呼应,互相褚托,为主花服务。

    聚散虚实,聚散是指画面有形的绘画对象的疏密分布。在构图上要聚散有度,有聚有散,才使画面有精神有气魄。虚实相间是指有形有色的笔墨与画面的空白巧妙搭配,使画面生动明快。

    色彩协调,是指画面忌俗气火气,无色差,忌花哨杂乱。如红花绿叶等面积在一起,互为补色,有心急烦燥的感觉,以墨或花青调整叶色,则感觉典雅别致。

    气势连贯,气势是指一幅画从花头、老干、花芽、花茎、批叶总的架势体现。在整体气势的驾驭下,安排各个部位,使各部位服从气势这一骨架。如花头无枝叶相连,悬在空中,既无气势连贯,又违背画理。

    脉络清楚,即有来龙去脉。绘画是艺术加工的再创造,既善于剪裁处理,又要“乱中求理”,给人以美感和真实感。

    多变化少雷同,二物并立,须有区别,方显得丰富多彩,避免雷同单调。如大小、多少、长短、方圆、粗细、虚实的变化。

    诗书画兼顾,诗书画印是水墨画的有机构成,所谓“诗情画意”,那方面欠缺都是遗憾。找人帮忙可以应急,终非长久之计。

    构图五字诀,引、伸、堵、回、泄是构图安排的五字诀。这是旧时代绘画高手秘不外传的看家立命之本。包括调整画面,统一大关系,草虫点缀、枝叶摆布、款识处理,都要靠这五字诀完成高水平创作。“引”~无形的,即将画面之气引出画外。“伸”~实在的,将画面气脉向前伸去。“堵”~实在的,将画之某处堵住,不让气泄走。“回”~将画之气脉收回,不让泄走。“泄”~为使整体舒适,将画之气脉散泄一下,以求协调。

    意境深长,画牡丹要“缘物寄情”,有弦外之音,画外有画。欣赏绘画作品或是自己作画,是否有意味,有四条要求供参考:一是处处有变化,处处求统一,笔有尽而意无穷。二是画大画要有画小画的细致,画小画要有画大画的气魄。三是笔简意赅,表现出生活中最典型的物象,渗透了作者深厚的感情与想象。四是整体关系要好,表现的东西愈简练,愈能注意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如给新婚夫妇赠画,可以一红一粉两朵牡丹交头私语,再添一花苞就有了美好的寓意。再如为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祝寿,可在画的上部背景画春紫藤或是竹叶,中上部画一明一暗、一露一藏的两朵牡丹,出新枝,露老干,下部再添一、二只猫,题名“耄耋长春”,或在枝干上画一对带绶题“富贵长寿”,或画上白头翁题“富贵白头”,定随老者欢心。

    画面完美,之所以作为一条原则强调,是因为这一问题在作画前就应认真考虑,首先画写意画要有写意画的特点,以意写之。写意画有如下特点:似与不似;以书法为画法;以少胜多;诗书画印结合。其次,避免主宾、气势、形色、笔墨、空白、题款、用印等要素中某一方面失调,成为废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