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皮肤病的心理学解释

 循天园 2013-03-06
        皮肤是人体上最大的器官,在一个人的意识借助身体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自我表达的活动中,皮肤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与世界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联系以及在该联系中产生的各种情感都会在皮肤上有所反映,而不正常的联系和情感还会在皮肤上以病症的方式予以表达。因此,要想正确地诠释皮肤病,我们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上,而应从皮肤的功能及有关病症的深层原因上作出综合的分析。
   一、关于皮肤的功能
  皮肤作为人体这个巨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命的正常存在发挥着及其复杂的、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它是一个人现实自我形象的建构表征,是现实自我意识和情绪表达的工具,是自我的现实边界(一个人的认知范围和能力所机及范围则是该人自我意识的非现实边界);同时又是该人自我要素认知的主要内容;②它是人体的感觉器官(主要负责触觉);③它是对自然环境中有关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入侵人体的重要防御阵地;④此外它还有呼吸、交换、联系、性体验等功能。
  二、关于皮肤病的定义
  皮肤作为人体的一种器官,既有其复杂的结构,又有其复杂的功能。皮肤结构的正常存在、功能的正常发挥被称作皮肤的健康态,而所谓的皮肤病就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皮肤的结构变异和功能失常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反常现象(如斑疹、渗出、瘙痒和过度角化等),这些反常现象就是皮肤病的症状。
  三、关于皮肤病的原因
  皮肤病和人体其他生理疾病一样,最根本的病因都是患者与现实环境中具体客体事物之间不正常联系的外在表现(或曰躯体表现)。一个人的意识与现实客体事物的联系大体可分三种:一是借助身体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与现实社会环境中客体事物(如某一具体的人和社团等)的联系;二是借助身体的感觉、运动、免疫等系统与现实自然环境中客体事物(如空气、水、电磁波或引力、微生物等)的联系;三是与自己现实身体之间的联系(即通过对自身的感知所形成的现实自我体验等)。人与现实环境中客体事物的联系有相当部分是自动的和不自觉的。正因为不自觉才说该联系是以隐蔽的方式存在。而当某种隐蔽的、不正常的联系以病症的方式在人体上表现出来的时候,人又往往不能把疾病的症状理解成某种隐蔽的、反常的联系的显化,而只会看到病症的浅近原因(即只看见直接原因而看不见间接原因。如只知皮炎是因为感染了病菌,而看不到该人的免疫力下降和免疫力为什么下降等),这不仅影响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导致人们对某些久治不愈病症(特别是现代医学已宣布的不治之症等)的恐惧和焦虑,反过来又会使病情加重。
  正因为皮肤具有以上述及的各种特殊功能,所以人与现实环境中客体事物之间的一切联系和在该联系中产生的一切情绪都会对皮肤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扰动并使之发生相应变异,而这种变异又不被人的意识自觉和控制。据此原理,人们发明了测谎仪,即通过对皮肤中生物电流(简称“皮电”)变化情况的监测去捕捉该人心理中的细微变化(因心理中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引起“皮电”的变化)。人与现实环境变化着的客体事物之间发生的不断变化的联系方式会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也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而人与环境之间所建立的相应稳定的、习惯性的反常联系方式不仅会形成人的特定的思维方式,而且也会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而持久的变化(如中医典籍上就有“勇者理横,怯者理纵”之说),于是就形成了有关皮肤病的症状。由于人与客观环境客体事物的反常联系(又称不和谐联系)有多种形式,所以皮肤病的出现也有多种原因和不同的症状:
  1、一个人的意识与现实社会环境客体事物的反常联系所引发的皮肤病及有关症状
  根据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强弱程度,其与现实社会环境客体事物的反常联系又分三种形式:
  一是冲突。即该人对现实社会事物产生了某种个体需求,但由于社会文化及有关观念、道德、法律的制约使该需求不能正常表达或实现,则该受到压抑的需求(或曰欲望)就会在皮肤上引发有关病症,具体表现为青春期痤疮、渗出性皮炎等。
  二是对抗。即弱小的自我意识为了自保而对社会环境客体事物采取的过敏性防御。这在皮肤上会表现为过敏性皮炎(如荨麻疹等)或皮肤细胞的不同程度的增生和角花等。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失败会导致形成弱小的自我认知,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又被动地进入某种社会角色(即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并非自己心甘情愿地承担,有违自己的初衷和与自己的性格不符等),就会被动地置身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对抗之中。弱小的自我为了被动地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就必须戴上相关的“人格面具”,所被动建构的貌似强大的自我形象和设定的牢固的自我边界就会与现实自我不相一致。特别是本性柔弱又要扮演某种强势角色,则该强势角色的需要(即对社会的攻击性和过敏性防御)就会在身体的生理层面以“代偿”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具有防御作用的皮肤细胞迅速增生角化,甚至形成“甲壳状”牛皮癣或厚皮症——弱小的自我就是以这样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其“外表强硬而内核柔弱”的心理事实,而且自我越柔弱,其对现实环境的过敏性对抗防御就越严重,其皮肤的结构就会变得越强硬。
  三是退缩。弱小的自我如果对现实环境产生全面恐惧就会发生逃跑性(即企图从这个现实世界逃跑)自我收缩,而逃跑收缩的形式就是割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在皮肤上就会发生麻木等使触觉迟钝的症状。
  2、一个人的意识与现实自然环境中客体事物的反常联系所引发的皮肤病及有关症状
  皮肤作为一种感觉器官随时都在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进行着细微的感知,同时也对其进行着及时的防御,并通过这种感知和防御使人体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特定的平衡关系。一个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遭受过特殊的、强度过大的有关自然因素对皮肤的接触性刺激,则该刺激不仅会在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创伤性记忆,而且还会通过皮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来对相关刺激作出过敏性防御。这种防御也可分为冲突、对抗和退缩三个阶段,其引发的皮肤病症状与第“1”种的“代偿性”症状相似(即由于环境恶化、诱因增多或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自我意识的持续性弱化也会使有关皮肤病发生由轻到重的变化)。
  3、一个人对自己身体有关病症的恐惧、焦虑可使已有的症状加剧
  对有关生理病症的真实但又是隐蔽的原因不了解会导致治疗方法失当和疗效较差,因此就有了所谓的“疑难杂症”和“不治之症”(即现代医学对其无能为力的病症)。该病症若久治不愈,人的意识就会把它也当成一种可怕的客体事物去对待(或曰去防御。如人们已经把癌细胞当成敌人去对待,而不知道人体的正常细胞之所以会变成无限分裂增生的癌细胞正是该人对环境中某些客体事物进行高度过敏的对抗性防御以代偿的方式在身体上的表现),并产生焦虑或恐惧的情绪。如果该病症是由于自我意识对有关客体事物的过敏性防御所导致的,那么对该病症的焦虑和恐惧就会进一步加剧其正在进行的过敏性防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如因对社会客体事物的“代偿性”过敏防御和对自然客体事物的直接过敏性防御导致的皮肤细胞快速增生和角化等。若把这种快速增生和角化的皮肤细胞也当成一种危及自己的客体事物去防御,皮肤所能采取的方法就只能是进一步动员和强化其他正常细胞使之再快速分裂增生,于是正常细胞也变成了不正常细胞,自己人也变成了敌人,原来的病症不仅不会减轻,而且还会更加严重。
  四、关于皮肤病的心理治疗
  1、改变观念,解决冲突,重建自我。皮肤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与环境客体事物之间的不正常联系,而这种不正常联系的建立又是来源于对有关客体事物夸大的负性认知(或感知)。因此,改变了对有关客体事物的错觉和幻觉,就会有效地解决主客之间的冲突,变负性联系为良性联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和强大的自我意识。同时如果能重新构建一个强大的自我并使之在现实中被体验(或曰被实现,即使自我需求与社会期待相一致),也会有效地解决冲突,改善关系,从而使有关病症痊愈。
  2、皮肤放松疗法。以此来缓解皮肤对环境的过敏性对抗防御。放松的实质就是放弃防御。放弃防御的前提就是放弃对负性客体的恐惧。如果能再代之以爱和接纳,就不仅会解决冲突,而且还会使分裂转化为统一。过敏性防御解除了,有关的皮肤病症状就会消除。
  3、对自然因素刺激的过敏可以用“系统脱敏疗法”或“满灌疗法”等予以调治。
  4、反向构想(即注视冥想)法。也称完形疗法。即重新构想一个新的、坚定的自我整体形象或局部形象,以佛教“观照”的方式去获得一种特殊的现实体验,以此使“神全、气满、精生、形复”, 从而实现其治愈皮肤病之目的。

                                                                                                                                    作者:韦北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