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雉水桥客 2013-03-09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解释】夺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是吃有毒的肉来救饥饿,喝有毒的酒来止渴一样,不但不能暂时填饱肚子,死亡也会随即到来。

【分析】这一节又申明贪利的害处,因为世人好利心很重,所以不怕用词过重而言语重复,太上的苦口婆心反覆叮咛,已经尽其最大极限。人世间的淫欲残杀、凶恶叛逆等罪行,这种事不容易做得出来,这种人也不多见,只有取财的方法千变万化,无法说得尽。天下没有不须用钱的日子,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取财的人;天下没有不取财的人,那么他取得的方法,合乎义理的少,而不合乎义理的多,这不用问就可以知道。什么叫做义?就是合乎情理而已!当取得时,他人乐意给我,这叫做近于情理,就叫做义;他人不乐意给我,就不近于情理,而不是义。取得时可以告知于人的,叫做合理,这就是义;不能告知于人的,就是不合理,而不是义。不论是多或少,假使所取得的不合乎义,而还可以心安理得地受用,那也不妨随顺人心的方便,而任他去施行。而太上如此谆谆训诫,就是知道世上有不以义理取财的人,就有不合义理失财的人。一个人称心如意,就会有一个人伤心;或一个人快意,而有十个人伤心、百个人伤心、千万个人伤心。天道是会有所回报的,哪里只是会厚待称心如意的人,而薄待伤心的人呢?然而冥冥之中的不平等,神明会想办法让这些事情公平,必定积极奋起去处理。太上知道其中的道理,而用正直的言词来警戒人说:'不要贪取。可是人们却不听从,于是太上用婉转的话来劝人说:'不可贪得。人们还是不相信,于是就用警惕的言词劝告人说:'贪得的人不吉祥。世人还是只贪图眼前的利益,没有空往远处思考,不如唤醒他说:'得与不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世人的贪念或许会稍为减少,所以就用漏脯鸩酒来作譬喻。漏脯鸩酒一入口,立刻就会死亡,人虽然再疯狂愚昧,也不会明知它是漏脯鸩酒,却还贪图饮食,举起筷子去夹毒肉吃,拿著杯子去装毒酒喝。知道非义之财就是漏脯鸩酒,那么虽然有万千的钱财到手,也会把它看成是无用之物,而坚持不予使用。这不就是得与不得都是一样的吗?得到之后不用,就像世上没有用处的废弃物;如果使尽坏心术,用尽了机谋,来求取世界上没有用的废弃物,这有什么用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