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肠胃痛的中医调理

 baileej 2013-03-10

中医叮嚀 中药调理可以改善

面对肠胃痛,中医师是如何看的呢?基隆长庚医院中医师张心寧表示,若遇到病患因肚子痛求诊,仍要先排除较危急的情况如上述所提及的腹部急症。在中医门诊比较常见的是胃病的疼痛及大肠激躁症造成的腹痛。若是胃痛来就诊,主要会先由病史分辨是一般的胃炎,或已可能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若怀疑為较严重的溃疡,则建议先至西医检查。


1.胃痛

在中医必须先分清寒、热、虚、实: ◎热性胃痛:症见胃灼热疼痛、口臭、舌红苔黄、脉弦滑者,可用清胃散合半夏泻心汤等方,以清热和胃、消炎止痛,其中黄连有抗幽门桿菌、消炎的效果,胃酸过多可加海螵蛸、浙贝母,胃痛甚者可加白芨保护胃黏膜。

◎寒性的胃痛:在天气冷或是吃了冰冷食物后发作,症见胃部冷痛或带有吐酸,热敷或吃热性食物可改善,中药可用安中散治疗。

◎胃气虚弱型的胃痛:特徵是闷闷的痛、胃排空较慢,或伴有胃胀、胃食道逆流,舌质偏淡、脉象偏弱。胃镜检查属于轻微发炎或是正常者,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来做调理。

◎紧张焦虑时胃绞痛者:因為情绪起伏、压力大时,所造成胃平滑肌收缩而引发的疼痛,在中医来看属于肝胃不和,可使用芍药甘草汤或是柴胡疏肝散来调理。

2.大肠激躁症

传统中医的病名分类散见于「泄泻」、「便祕」、「腹痛」,特徵為反覆性腹痛或腹部不适,加上排便型态改变(便秘或水泻或混合)、排便频率改变(每週小于3次或每日多于3次)、排便后症状缓解。在中医常见的证型為肝鬱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等,可分别选用痛泻要方、参苓白朮散、附子理中汤等方加减来进行调理。

从病因病机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因情志失调、饮食或劳倦不当,导致肝鬱气滞,造成其他臟器失调,最终引起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因此,本病与慢性疲劳、头痛、全身痠痛、焦虑等精神症状或自律神经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仔细的问诊与辨证是必须的。平时可以自行按压合谷穴或足三里穴来缓解不适。

肠胃疼痛多与饮食及紧张压力有关,所谓病从口入,平时应注意健康饮食,少油、少盐,不要暴饮暴食;菸、酒、咖啡及茶最好不要碰;调适情绪压力,多运动也可以帮助释放压力,减少焦虑及紧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