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如何指导家长

 物理教师翟 2013-03-11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讲座[1]
班主任如何指导家长
新时期使得教育越来越复杂,导致这一情况的因素很多,如:物质至上,功利主义;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至上,消费主义;自我中心,个人主义;文凭至上,升学主义;分数至上,实用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
一、协助家长澄清教育观念――观念决定行动。
1、孩子是什么?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夫妻共有(孩子是家庭的纽带)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传承种族(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是快乐与幸福——重在过程(孩子是家庭的核心)
孩子是希望与未来——承载晚年(孩子是未来的投资)
孩子是人而不是物
别把孩子当玩具——爱理不理
别把孩子当饰品——随意摆弄
别把孩子当容器——硬灌知识
别把孩子当机器——机械指令
别把孩子当面子——过早教育,过度教育
别把孩子当出气筒——漫骂讽刺、殴打
2、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先天因素:遗传基因、孕期条件、生产方式。
环境因素:家庭、人际、自然、社区、社会、校园。
教育因素:抚养人、抚养方式、早期教育的时间、方法、内容、手段。
主观能动性:主动性、上进心、成就感、荣誉感、坚持性。
先天是基础、前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然也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反对遗传决定一切论点。
环境是条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也有“出污泥而不染”,反对环境决定论。
教育是关键:“教育挖掘人的潜能”。当然也有“功能及其有限性”,反对教育万能论。
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因素:“天道酬勤”。
3、正确对待孩子的发展,辨证地看待孩子的发展。
人的发展有三个要素:体、能、格。
能:能力
实际能力:知识、技能。
潜在能力:学能、创造力。
社会能力:自理、应人、应物。
体:身体
体质:具全、无病、身高、体重。
体能:耐力、灵活、速度、力量。
健体:锻炼方法与习惯、营养保健。
格:人品
人格:兴趣、性格、气质、情绪。
品格:信仰、公德、法纪。
风格:做人、做事、个性。
4当今社会对人的要求有哪些?
思想道德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
健康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5什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
人之生---生命:健康第一
人之品---品德:做人为先
人之格---格调:生活质量
人之气---贡献:服务社会
人之才---才学:发展空间
多元智能理论与人才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运动、空间关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认知、幽默。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各方位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引导家长定位父母角色
1、关注其健康
睡眠:时间与质量
营养与保健:健康饮食
体育锻炼:养成锻炼习惯
2、关注其精神
教育投入:力所能及,保证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
亲子交流:言语、表情、动作、身体接触。
全面关心:思想品德、兴趣爱好、情绪行为。
合理期望:让孩子体验到你对他恰当的、真诚的期望。
心情舒畅的孩子才能轻松快乐的飞,否则只能痛苦缓慢的爬
3关注其安全
身体:发育尚不完备,体力不足以抵御外来侵犯。
心智:发育尚不健全,智力不足以预见伤害危险。
社会认知:帮助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意志:会吃苦,有毅力、承受挫折等。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健康,比健康更要的是安全。随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威胁人类健康的隐患越来越多:交通事故、高层建筑、食物与药品中毒、虫老虎、气老虎、水火无情、玩具、辐射、噪音、电视、电话、卡片、光盘、录象、网络、出版物、校园暴力等。独家子女对父母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哪里也马虎不得。
4价值引导
良好的行为期待着奖励,不良行为需要矫正、约束,错误的行为需要给予必要的惩罚,身边的现象作出评判。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家长在幼小的心灵作培养。
三、辅导家长反思教养方式
父母态度   孩子的性格
支配       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
过度照顾   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胆怯
保护       缺乏社会化、深思、亲切、非神经质、情绪稳定
溺爱       任性、反抗、幼稚、神经质
顺应       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性、粗暴
忽视       冷酷、攻击、情绪不稳定、创造性强
拒绝       神经质、反社会、粗暴、企图引人注意、冷淡
残酷       执拗、冷酷、神经质、逃避、独立
民主       独立、爽直、协作、亲切、沟通
专制       依赖、反抗、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大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敢;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头脑平静的生活。
父母的态度和孩子的表现
1专制型父母
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
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
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
另一种专制——过度保护
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拒绝与同学交流,拒绝老师教育帮助,形成儿童退缩行为。
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
2放任型父母
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祖辈,上学了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甩手”父母如是说。
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
亲子间正常接触和交流:是缓解青少年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良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信赖感、温馨感;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竞争的剧烈化和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对孩子的放任会越来越多,而这与科学的儿童教育是相背的。
另一种放任——过分的溺爱和宽容
容易使子女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模糊不清,不能学会在欲望不能满足时应有的忍耐,结果,不合理的需求、欲望不断增加,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依赖成人,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情绪,从而发生侵犯行为。
“放任”型的学生
父母缺乏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亲子关系多不正常,孩子情感上被忽略或对立,父母不和,视儿童为出气筒进行辱骂或殴打,教养方式简单粗暴经常体罚、对子女缺乏适当监督和养护。
这类孩子从小就缺少温暖和爱,心情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情景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不但可能患有与饮食、睡眠、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疾病,还可能对自己失去调节控制的能力,患有精神疾病或人格上的缺陷,他们一般情绪波动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和恐惧,容易产生敌意,缺乏同情心,嫉妒、残忍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不愿接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富于攻击性。
据对某工读学校的调查:女生中30 %的家庭成员中被判过刑,25%有坏作风;母亲酗酒行为,子女行为越轨率为23%;父亲有酗酒行为的子女行为越轨率为328%;父母有性犯罪,子女行为越轨率为44%和62%60%的少年犯来自破裂家庭。
3民主型父母
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
民主教养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协商:有民主还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看问题不会深刻与全面,所以对有些重大问题要由家庭全体成员来讨论,父母可以事先统一口径,21,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让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好多父亲忙于工作而较少顾及孩子的教育,孩子全交给母亲,母亲既要担当“慈母”的角色、又要担当“严父”的角色,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又担当“严师”的角色,多重角色的混合会使孩子莫名其妙,对母亲形成复杂情感、对社会形成歪曲认知,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意见不和。
当家长们毫不隐讳地在孩子面前为家庭问题争吵时,孩子们会感到迷惑,没有安全感;孩子会钻你们两人的空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一定要团结统一,分歧要在私下里解决,要让孩子确信你们在家务活、日常杂务、作息时间以及禁止打架、偷窃、撒谎等规章制度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即使一方强烈反对另一方的某些观点,孩子在场时也应作出暂时让步。要给双方以管理不同事务的权力,如父亲负责处理杂务,母亲监督执行作息时间,避免一方负责所有的规则,否则,当这位"负责人"不在家的时候,孩子会对规则置之不理。
儿童三个反抗期要不同对待
“儿童共有三个反抗期”,第一个反抗期是2-3岁,会说话会走路了,你要拉着他手,他一甩,“我要自己走!”。这时,家长要放任他的反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要把他的创造力扼杀掉。第二个反抗期是在7-8岁,这时的反抗叫挑战权威,用老师来骗家长,“我们老师说的”或用家长来压老师,“我妈说的”,有的孩子开始跟家长翻白眼,拿别人东西……此时,家长要坚决镇压,不要让孩子挑战权威得逞。因为,此时孩子挑战的是家纪和校规,将来就有可能挑战国法,此时家长不管,将来就有可能是警察来管,到那时就麻烦了。第三个反抗期是在青春期。这时如果遇到孩子跟你发脾气,你就偷着乐吧,因为他把你当成最亲的人来发泄。此时的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多疏通,不能放任,也不能镇压。
四、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问题提出:我们常常碰到咨询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如何如何不喜欢上学,如何如何与老师闹别扭,如何如何与家长顶嘴等,经过究因分析后,我们多半发现孩子的态度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极相关。
1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
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
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调查表明:许多学业不良儿童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闲聊、外出跳舞、嗜好看电视、玩游戏
2家长对学校、对教师要有积极的态度
家长应该多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侯在学校的趣事,向孩子多传达一些自己对学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记忆的信息,努力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否则如果家长给孩子传递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学、学校生活多么多么枯燥无味等一些消极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对学校的概念会是什么样。
正确对待“常言”:许多人对刚入学的孩子说:“又被上套了”之类的话,其实他们的话语就等于告诉孩子:学校生活是痛苦的潜台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这种负面的信息会影响到孩子对学校的期望。
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
老师“管”孩子的初衷绝不是与孩子为敌,“管”比“不管”绝对强!出现老师教错了或老师管“多”了的现象是难免。
家长心里着急或生气是正常的,但从教育好孩子的角度出发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不是,否则不但破坏了老师的威信,以致教师今后很难开展对你孩子甚至对其他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且也使孩子陷入了两难境地,使孩子心目中的两类权威发生激烈冲突,让孩子觉得不知道听谁的好了,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人格障碍:在家长面前表现一个样,在老师面前一个样的双重人格
3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
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的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
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学习地方,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于形成一种学习地点的定向,就是说,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米,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犹如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刻来了精神一样,心理学上叫地点动力定型,所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地点。
有条件的可以单独安排一个房间,住房条件不允许的,也要为孩子安排一个墙角,放一个书桌,供孩子存放书和作业本,使孩子处在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中。
书房:清洁、明亮(最好是没有任何饰品贴画等)。
台灯:光质,磨沙白炽灯,不能
照度:1525
采光:左侧取光
高度:与脸等高
桌子:适宜。
许多调研证实,好多学业不良儿童不写家庭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里没地方写!
4、注意在家里用完东西就放回原处的榜样作用
以培养孩子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这不仅会使学习环境保持整洁而有条理,而且可以节省寻找学习用品的时间。
例如,在学习前把桌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干净,只留下学习用品、书籍、作业本等,这样既免得其他东西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孩子铺开了写。要求孩子在学习后将各种用品都放回原处,再次学习时可随手拿来。否则:学习用品乱放,杂乱无章,学习时又找这,又找那,半天还找不齐,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情绪,妨碍脑力集中,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业,严重的极有可能诱发孩子注意力分散性质的多动症。
5、家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订阅一些报刊杂志
一方面自己拓宽知识面以便有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以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与交流,这对做孩子的榜样、促进孩子学习、促进亲子情感交流、防止“代沟”的产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代沟”问题——总觉得是孩子大了,不听管了,没办法了。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学习与积累,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如孩子了,在孩子心目中已不再占有权威的地位了,可有的家长仍然行使家长的权力,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心理:要么明着对抗,你说什么他就反驳你什么,交流不起来,家长十分苦恼与伤心;要么说什么都不听你的,“非暴力不合作”,我行我素,家长什么也插不上手。因此家长不断更新思想、更新知识结构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6注意生活方式:
孩子的健康包含睡眠、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三个方面。要保证孩子的睡眠,给他吃健康的饮食。爱孩子从给孩子一张舒适的床铺开始、做好每顿早饭开始。孩子每天一定要保证吃一个鸡蛋或8粒大豆,以保证孩子大脑发育所必须的原料。
孩子的学习固然需要关注,但孩子的情感、情绪、兴趣同样需要关注。他希望家长每天要伺机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身体接触向孩子传递“我爱你”“我很在乎你”这样的信息。比如,每天早上孩子将起床时,在他的脊背上从上到下轻轻地一抹,抹入你的爱,让他在充满爱意的情绪中轻松地起床……进而,当你惩罚他、批评他时,他才会领会到你是为他好,而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
1)早餐不可轻视
据专家研究,一般来说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在课堂上最佳时间维持较长,而吃素食早餐或者不吃早餐的孩子,思维活动明显不如前者。长期不吃或吃不好早餐的孩子,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从而导致孩子的智力下降和思维的迟钝。
2)进食应该恰当
儿童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间,如果选食不当,过多地吃进了某些有害物质,则会对大脑造成危害。如有些孩子嗜吃油条、煎饼等含添加剂较多的食品(钾明矾、铵明矾等),经常吃会造成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导致痴呆;习惯吃过咸食物(儿童每天不宜超过4克盐)不仅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中而使智力迟钝;经常吃油温在200C以上的煎炸食品,以及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的食品和过量摄入味精,均会影响智力发育。
3)保证营养供应
营养不良会导致智力发展受到阻碍。青少年智力活动多,大脑经常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来保证。而目前有些中小学生由于偏食或集体食堂饮食单调,没有足够的营养摄入,长此以往,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而出现营养不足,进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4)杜绝傻吃傻喝
常见一些孩子对吃表现极浓厚的兴趣,一天到晚小嘴吃个不停。殊不知,一味贪食,会伤害大脑。俗话说:“孩子傻吃会吃傻”。因为进食越多,胃肠需要的血液供应量就越多,大脑血液供应量相对减少;而且,过量的高脂肪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与大脑“争饭吃”;大量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会诱发胰岛素增高,使血糖急剧下降,对于以糖为唯一能源的大脑犹如釜底抽薪,会使智力越来越差。
5)防止被动吸烟
科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对香烟的烟雾特别敏感。因为他们的大脑和肝脏还没有解毒能力,香烟中的尼古丁如长期留存在儿童的体内,就会使他们感到恶心,甚至呕吐;如果尼古丁的吸入是在饭前或饭后的话,那么,儿童就会下意识地把恶心的感觉和食物联系起来,造成儿童厌食。这就是香烟的烟雾会使儿童厌食的原因。因此,儿童一定要避免被动吸烟,大人更不能对着孩子喷烟雾。
6)每日定时排便
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会产生有毒物质,当这些有毒物质超过肝脏解毒的承受能力时,多余部分将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开来,进入大脑的毒素,会毒害中枢神经,干扰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导致记忆力下降。
7)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如果只理解为肢体运动是不全面的,应该包括脑运动。大脑是人体各器官的总指挥,只有脑运动,才能调节全身脏器的功能。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科基里斯指出:“脑子用得越少越易老化,脑子开始工作的时间越早,延缓的时间越长,脑细胞老化的速度越慢。”因此,要引导孩子多动脑、善动脑、勤用脑,脑子才会越用越灵,智力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人才会越来越聪明。
家庭教育的传承
热爱祖国:从爱父母爱家庭开始;
服务人民:从做家务开始;
崇尚科学:从实践检验开始;
辛勤劳动:从独立作业开始;
团结互助:从关心家人开始;
诚实守信:从说话算话开始;
遵纪守法:从走路靠右走开始;
艰苦奋斗:从不与人攀比开始。
五、帮助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1、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的习惯
  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
  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形成一种时间定向,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
    3、力戒拖延和磨蹭
   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不专注,学习时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貌似学习,学习效果极低
    “名模”(名磨=著名的磨蹭)
白白浪费了时光
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
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
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
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
    4、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5、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
  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
  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校上就会产生积重难反的大困难。
  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一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6、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
  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因此,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最好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7、良好的休息习惯
  “学生比老师还累”的说法不无道理,老师讲完课后可以回到办公室休息,一天上3-4节课,而学生必须马不停蹄地开始应付下一个老师,如此车轮阵一般忙碌一天,再加上完成每个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都消耗很大、十分疲惫,因此休息和睡眠对小学生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儿童在慢波睡眠阶段的生长速度是觉醒时的3倍,休息和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智力,如果儿童休息和睡眠不好,不仅严重影响其身体的发育发展,而且也妨碍着其智力的发展,一般认为,小学生的每天正常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否则就很难保证孩子白天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
    孩子“回家八部曲”
“放好书包换鞋衣,
讲究卫生把手洗,
一定喝水吃东西,
赶紧坐定先复习,
再做作业心有底,
检查对错需仔细,
明天学啥先预习,
收拾准备好欢喜。”
    六、引领家长走出家教误区
    “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收到的效果越好”,钱志亮教授检索了新时期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并指出了一些正确的方法。
    他认为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七大误区:
    1、舍本求末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
重喂养轻教养,
重认知轻运动,
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
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
重智力开发轻智慧涵养,
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
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塑造。
    2、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
   没有必要向他们解释制定每条规矩的原因——因为我是你爸(妈、老师)
    有些事你可给孩子一些选择的余地,但有些要他们做的事却只能以命令的方式而不能用提问的方式
    3.忽视惩罚
    如果孩子看不到他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恶果,他就很可能吸取不到教训——公平合理地处罚并没有什么错
    惩罚要同他犯的错误相关联——不要“秋后总算帐”
    惩罚要同犯错误的程度相当——不要感情用事
    4.忽视奖赏
    奖赏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
    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
    奖赏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孩子而言,最大的奖赏莫过于是别人的称赞和肯定,他们尤其需要家长、教师的鼓励、微笑等
    5.过多指责、否定一切
    孩子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可是我们的一些家长通常都是瞪大眼睛盯着孩子的缺点
    尽力避免说“总是”(“你总是把你的破烂玩意儿弄得到处都是”)和“从不”(“你从不听我的话”)
    如果你总是喋喋不休地专拣孩子的缺点去指责,那么"失败"可能真的要与他相伴了。应该做的只是对孩子予以纠正,比如:"你忘了挂上外套。"让他知道你相信他能按你所期望的做好,即使他这次没做对。
    错误的“挑错教育”理念:
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点的孩子
孩子的任务是改错
大人的任务是挑错
最好的孩子是没有错误的孩子
最好的家长就应该是“挑错专家”
    6.忽视让孩子学会吃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7、学习不好是因为态度不认真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孩子自己的态度问题
    “他们就是不想好好学!”
    “对他说了多少遍了,他就是不听!”
    “怎么说也没有用,只有狠狠揍他一顿才行!”
    殊不知,孩子的学习不好大多是由于学习能力的问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1030%的孩子存在学习能力障碍问题。这是由于孕期不良环境,生育时早产、难产、剖腹产,幼儿期缺乏充分的活动和感觉刺激等原因造成的。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障碍、性格退缩等症状的心理障碍,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和治疗,而不是打骂所能解决的。
    七、可怜现在的孩子,理解现在的孩子
    制食物,娇弱的胃口让他们厌恶颐养劳动体魄的粗蔬和五谷——体质下降
    穿漂亮衣服,卫生的观念将他们隔绝于孕育了万物的风雨和泥土——感觉统合失调
    居高楼大厦,远离儿童游戏、远离儿童天然的集体主义——心灵孤独
    出门就坐车,闲置起造物主为行走而赋予人类的双脚——运动不足
    能看到汽车和钱,看不到日出的磅礴和日落的辉煌,看不到地平线的壮丽——心胸狭窄
    天天听到机械声和叫卖声,听不到鸟儿的啼叫、林子的簌响、河水的吟唱——缺乏情感陶冶
    可以在商店买到各种糖果,但不可以摘下树上的果实——占有欲的失落
    可以得到各种电动玩具,但无处可以捉到一只星斑的天牛和金龟子——远离自然
    现代的孩子天天诚惶诚恐看的是大人的脸色,而不是怡然自得地观察四季的颜色——无名的焦虑
    周末还要上钢琴班、视唱班、绘画班、英语班、舞蹈班等等——休息不好
    一切事情家里已经做妥,唯一能做的事是给大人挣回点面子——期望的压力
    不再听奶奶讲狼和小羊的故事,因为家家都有好看的彩色电视机——缺乏亲子情感交流
    吃不到带露水的蔬菜和不含激素的鸡蛋,可以呼吸到机器排出的气体——生活环境恶化
    吃饭之前要吃大把的钙片和维生素,出门之前要听妈妈反复交代的注意车、注意坏蛋、注意….——社会环境不安
    似乎天天睡觉,但没哪次不是被闹钟闹醒——中枢神经伤害
    从来不愁吃,餐桌上有的是大棚的蔬菜、吃催肥剂长大的肉类、吃激素长大的鱼类,但没尝过自然“绿色”食物的滋味——饮食质量下降
    仿佛天天过年,但不理解过年有啥好玩儿的——期盼缺失
    五天要学习父辈们六天学完的内容——学习负担太重
    12岁就面临着父辈们18岁的分层竞争——竞争低龄化
    勇敢体现在摔家里的东西以及和爸爸妈妈顶嘴,在老师目前温顺得像小绵羊一样——双重人格
    不谈学习活泼可爱,面对书本只有发呆——普遍厌学
    从成人世界学到各种道理,无法在自然界获得一些启示——没有实践
    会按图示垒起精美的积木,再也造不出一把木枪和苇笛——失去创新
    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而童年的记忆却是没有色彩——彼此悲哀
    钱志亮说,孩子无辜,不能选择父母;家长无助,就任前并未培训,就让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新的起点、新的观念、新的行动、新的收获,教育的天地靠你我来改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为别的,为了孩子!
 
 
 
 
 
 
 
 
 
 
班主任要读的十个故事
一、班主任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样
    先看一个故事: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不被人讨厌是结交朋友的最好办法。做班主任也一样,只要学生不讨厌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
做个好的班主任并不难。可为什么很多班主任感觉难呢?主要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我只看一点:当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二、做个无忧的班主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见一老农赶着驴子,驴欲啃路边的小麦,农夫喊:“尽想好事。”随手轻轻地给了驴一鞭。驴慢悠悠继续前行。
    见此情景,心羡老农——他太幸福了。
   “尽想好事”,好事成真当然是幸福的。要是我们的学生都听话,按照我们的“吆喝”前行多好。“尽想好事”这话不太好听,不管怎样,有点好事想总比没有的好。我们心中有梦才会有前行的目标,才会有前行的动力。那就做个梦吧:做个无忧班主任。
 
三、班主任不做雕刻家,做个欣赏家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四、班主任的育人目标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ω”回答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ω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ω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ω
   “是的。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ω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ω我从来没见过。”……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知道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这需要班主任的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解读。
班主任育人目标就是——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
 
五、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得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难题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些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同一个学校,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有切实的体会.
 
七、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八、班主任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簧贤蚋龈改钢馗戳松贤虼蔚幕ω-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九、爱怎样变成伤害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有时候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
我们工作中有没有因“爱”给学生造成了伤害?
总担心学生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
总担心学生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
总担心学生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
总担心学生春游出问题,我们放弃了学生寻找春天的渴望;
这些“爱”,有的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有的会使他们心灵碎弱,有的会使他们逃避责任!太细心的“关爱”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受社会的摔打。
 
十、班主任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朋友们!这个故事要用心去读。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ω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ω”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ω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