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派——救贖

 Asurakoo 2013-03-11

少年派——救赎

少年派——救赎

少年派——救赎少年派——救赎

 

少年派,少年π。

它迷离,从故事情节到视觉效果。以至于成年派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

而,我认为,它只有一个核心,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救赎。

救赎人于人生的困境,困境包括,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人性沦丧灵魂迷失的内心环境。

救赎——影片核心

李安通过上帝之手,也通过人本身具有意志力和反思能力,对派进行救赎。进而,对像派一样的人,或落入像派落入的困境中的人,进行救赎。比如,那些获得性战后综合症的大兵们。

上帝,也就是信仰,它至关重要,它存在一个高处,它让人看到自身的弱小和狭隘,让人变的谦卑,尤其是人身处险恶环境中的时候,借助信仰连接上帝,人会更容易召唤到坚强的意志力和内心的平静。

上帝,它能宽恕所有的灵魂,哪怕它罪恶深重,只要你愿意皈依,上帝便会像接纳自己的子——耶稣一样去接纳皈依的灵魂,并引领它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派,是一个对上帝有信仰的少年。在困苦的环境中不断的对自己的信仰进行破与立。告诉人们,信仰,不是愚忠。

影片中有句话“动物和人有本质区别,忘记那一点的人就会没命。”

这区别在哪里,不是在派看到老虎吃羊的那一刻展现的残酷本性,而是派漂流的时候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控。这才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失去了最自己的调控能力,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就是没命了。

信仰和自我调控,双管齐下,派完成了自我救赎,当回归人类社会的时候,能够正视那段畸形的海上漂流生活。进而拥有了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取道印度——天才的发明

关于信仰,关于救赎,李安取道印度,这真是天才的发明。

宗教信仰,都是连接了天与地,及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连接了上古至未来,它从来都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影片有了这样的一个宏大而深邃的主题,瞬间提升了影片的高度和底蕴。

印度,是一个信仰气候浓厚的地方,而印度又是美国的延伸,所以影片选择的信仰不是佛教,而是基督教。所以,借助印度的信仰气候去信仰上帝,这个跨度,瞬间提升了影片的信仰张力。让信仰,变的灵活而真实,可以被供奉也可以被用应。

从印度到北美的加拿大跨越的是海洋,也是两种文明,影片没有让两种文明直接融合,而是一直在融合的路上,这是一个温和的角度,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瞬间提升了影片的文化张力。

连接印度与北美的是海洋,海阔天空,一叶扁舟,一个人在泅渡,还有比这更好的环境去对生命进行深刻反思吗?没有了。海洋、天空,它纯净、天然、随自己的性情。瞬间提升了空间张力。人能做的是什么?是接受和适应。在这样时空里,也瞬间提升了生命张力。

李安,取道印度冲击奥斯卡,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新奇的角度,一个天才的结合。

隐喻——虚实结合

影片中充满了隐喻和伏笔。

抓住了核心,其他的都只是浮云了,只是表达手法而已。

但是影片中如此多的伏笔和隐喻成就了影片的奇幻,奇幻,这件华丽的外衣对于奥斯卡四项大奖来说,功不可没。所以,话,怎么说,还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隐喻中最大的一个莫过于老虎了。

伏笔中最大的一个莫过于父亲的教导——人不同于动物了。

每个人心中都潜伏一只老虎,它凶残、邪恶、又充满力量。特殊的环境中,才会现身。

母亲、水手、厨子、派落进救生艇。海上漂流开始了。

因为饥饿,厨子先杀子了水手并食之。派和母亲没有跟着理性沦丧。而十七岁的派很恐惧又无助

又因为饥饿和争执,厨子杀死了母亲,派心中的老虎终于被激发出来了,它一跃而出咬死了丑陋而贪婪的鬣狗——厨子。

老虎,凶残,充满力量,没有理智,但它彻底现身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也在泯灭人性厨子的逼迫下。无论如何,老虎现身了。

接下来,无论有多少隐喻,都是派和老虎,也就是文明的自己和人性沦丧的自己如何相处的故事。

杀人,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是一个很难突破的底线,杀了厨子,第一次突破底线。

面对老虎,派,恐惧不安,但它拥有强大的力量,对那种力量依赖又害怕。

飞鱼隐喻了派吃掉了厨子,但,派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因为,派,在海上漂流,派,要活着。

饱腹之后,派收回了理智,离开了老虎,用人肉钓鱼果腹……在无人监管的时候,人需要用意志力去维持尊严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然而这都不够,食物耗尽,风暴又来临,在风暴中,派对天大喊“我失去了家人,我失去了一切,我臣服于你,你还想要什么。”派在为是否要吃掉母亲而做最后的挣扎。

海里出现的奇幻的美丽的画面,母亲的幻象,隐喻派在和母亲做最后的告别,准备吃掉母亲。然而,当一个决定落实到体验的时候,派被人伦撕裂了,风暴隐喻着最后的抗争,但生存战胜了所有,派进一步突破人性极限,用母亲的尸体果腹。

……

这一突破,也几乎彻底毁灭了派。

派安享岛屿隐喻派安享母亲的尸体。猫釉隐喻尸体上的寄生虫,和派共同掠食着母亲的尸体。

安享,意味着一种对母体回归,也意味着人性的沉沦,尽管这段安享是派最舒适的时光,然而舒适来源于灵魂彻底的沦丧。但母亲的遗物,比如牙齿,让灵魂沦丧的派,又一次醒来。

“你还不懂嘛,那是一座食人岛,消磨掉人最后的意志力的地方。”

“必须重返人世,死也要尝试。”

“不能扔下它,那样等于杀了它”

派从岛中唤出了老虎,隐喻唤出了力量,因为前面对老虎的驯服是对自身邪恶的驯服,邪恶被掌控了的老虎,剩下的只是力量。带上力量,派,重新出发,茫茫大海,出发并不是真的出发,出发隐喻着去向人世和文明的希望,派,要像人一样活着。

派得救了,被困境激发出的力量——老虎——也该退出派的生命了。派哭了,不是因为得救了,而是,因为那只老虎,是它让派尝尽了人性泯灭的痛苦,也拥有活下去的强大意志力,然而一切过后,它竟然,就这么走了。

派,也让它就这么走了。放走了老虎,新的生活才能开始,救赎也才能完成。

在困苦环境中,人性和信仰,不管得到怎样的破与立,都是一种安排,一种旨意。回到正常环境中,人性和信仰得到怎样的破与立,自有另一种安排,另一种旨意。

所以,派,可以用奇幻故事代替了残酷的漂流生活。是一种大境界。

飞鱼——圣经故事

飞鱼隐喻以下一个经典的圣经故事。

摩 西带领着以色列人在红海打败埃及人后,便从红海往前到了书珥的旷野。他们走进了无水区,在旷野里走了三天都没有找到水喝。好不容易到了玛拉,但不能喝玛拉 的水,那里的水又是苦的,人畜不能饮用。人们渴得要死,他们难以忍受这样的打击。不满和怨言再次在以色列人中爆发。为了安定民心,摩西请求上帝显示神迹。 上帝指示给摩西一棵树,告诉他,那树的枝叶可以使水变甜。摩西就摘下一些树枝扔在井里,井水顿时就变甜了。人们喝足了水,喂饱了牲畜,稍事休息又继续前 行。

以色列人到了以琳,那里有十二股泉水,七十棵棕树。他们就在那里安营扎寨。不过以琳不是目的地,他们还要继续往前走。以色列子民从以琳起程,他们走已经六个星期,来到以琳和西乃之间的新旷野,以色列子民全在旷野里抱怨:“我们要水喝,我们要食物!我们还不如早早地死在上帝手下,死在埃及呢,那时我们还可以坐在肉锅边吃个饱。你们把我们领出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是诚心要我们全都饿死吗?”

听 到这些话,摩西痛苦地感觉到,以色列人身上的奴性太重了,他们竟然认为肉和饱饭比自由还珍贵。上帝对摩西说:“我会给你们食物的,等到第六天你们带回来的 食物将比以往多一倍。”摩西和亚伦出来安慰全体以色列人说:“上帝已经听见了你们的怨言,快给你们送吃的来了,晚上你们就会吃饱,明早你们还要看见上帝的 荣耀。”

到 了黄昏时候,摩西的预言果然应验了。无数鹌鹑从东方飞来,一下子遮满了整个驻地。这些鹌鹑由于长途飞行,累得筋疲力尽,只能无力地运动翅膀,因此伸手可 得。以色列人全都忙着捉鹌鹑,燃篝火,用叉子烤鸟肉,霎时间野味馋人的香气弥漫了整个营地。以色列人吃得饱饱的,直到躺下睡觉时,口里还不断地赞扬摩西, 把他几乎捧上了天。

……

当你知道这个圣经故事的时候,就会感觉这个隐喻多么蹩脚和牵强了。

---------------------------------------------------------------------------------------------

我们更喜欢轻松,所以更喜欢奇幻故事,尽管,这个奇幻故事漏洞百出,这都没有关系,因为,它美丽。

真实也并不可怕,它孕育着救赎。

Magic spark : 马伯庸在影评里说:“李安把现实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内,又在现实里放入残酷夹心,递给大家。“其实,不是,李安在借上帝之手去释放和轮渡那些因各种苦难而丧失人性的灵魂。而,整部影片,只是一件外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