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的研究

 wdzajcx 2013-03-12

《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河南省济源市轵城三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现实依据。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已走过6个年头,经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绝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或“一言堂”,学生被动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甚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2、教师不敢撒手,总怕完不成课堂任务。用教师自己的话说:“让学生摸索半堂课还没有结果,倒不如直接讲给他们听”。3、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初中教学任务紧张,教师觉得这样做太费劲。

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师资力量薄弱是课题提出的又一重要现实依据:我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学校的办学规模相对周围其他学校(轵城一中8规,沁园中学24规)较小,每个年级有四个班,近两年年轻教师纷纷调往城区,本辖区的部分学生也流向城区。面对学校这一现状,张世中校长做出了“科研兴校”的决策,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课堂教学抓起,大胆改革,力求开拓创新。

面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了《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一方面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索和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帮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探索,学会主动改革,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成长。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的有关理论。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的目标。”。《纲要》的“课程改革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的“教学过程”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教育学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一书中认为:“如果任何教育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末,这种教育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还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十几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世界各国的教育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学生应是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中心,教学中的任何活动、教师所作的任何努力,根本上是为了使学生具有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这样,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悄悄诞生了,这就是:“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学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努力使学生获得摄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对传统师生关系模式的这种变革,并不是要贬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要促进教师的职能由原来的单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落实新课程理念,实践国家和人民对教育寄予的厚望,我们学校选择《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的研究》作为未来一年学校科研的研究课题是一个既能够实现学生发展,又能够促进教师提高的良好载体。

(三)本课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的界定

1、“自主、合作学习”概念的界定。

所谓“自主、合作学习”就是教师依据教材或其它学习资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自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心理状态,并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程度的学习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即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感知、自主发现、自主建构,遇到疑难自由寻找合作伙伴或由教师指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问题,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改进自我的学习策略,学会不断探究,进而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领悟,强调“经历”,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强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强迫“从众”,尊重个性,不用“一刀切”的集体学习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小组乃至全班的讨论、争论。

2、“创新学习”的概念界定。

所谓“创新学习”就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大胆质疑,甚至敢于挑战传统。而非“教师说什么,我就听什么。”也非“人云亦云”。旨在培养他们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技巧和方法。

3、“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即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出的关于“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有效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研究中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课题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

1轵城三中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的研究对象统计表

2、研究对象的学科范围:初中语文、数学、政史地、理化生

(二)研究方法与途径

1、主要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网络资料学习主体性教育理论,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了解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研究设想、方法、步骤,以博取精华,开拓思路。

②调查研究法:在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我校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在自主、合作、创新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③行动研究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行性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

④总结法:针对各阶段的分期工作,适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⑤个案法:从实验对象中选择具有不同侧面代表性的典型样本(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研究。

2、研究的主要途径:通过校本校研、网络教研和业务组活动,研究初中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方法。

(三)研究目标:

1、构建“自主合作创新学习”学科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即理科推行“明确目标——指导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巩固——训练强化”六步教学法。语文推行“预习——积累——赏析——质疑——收获”五步教学法。

2、通过课题研究,师生共同总结出在一定的学科领域内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可行性方法。

3、学生掌握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自信开朗的性格,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善于动手、善于交际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富有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一)主要内容

1、探索“自主合作创新学习”学科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及操作方法,构建“自主合作创新学习”学科课堂教学方式。理科推行“明确目标——指导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巩固——训练强化”六步教学法。语文推行“预习——积累——赏析——质疑——收获”五步教学法。

2、摸索“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通过教师指导、专门训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自我检测学习效果、合作交流的途径、自我总结和提炼学习成果、自我监控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通过实验,在扎实培养学生基础性学习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致力于培养、提高、发展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解决问题,创造性地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自主调整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感受,较为完善的个性品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交往合作,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从而最终促进学生智能、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以学为主”,课堂真正体现出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趣、实、活”。通过实验,推动学校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转变成“以学为主”,真正体现出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趣、实、活”,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协同努力。

(二)主要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一年半时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Ⅰ实验准备阶段:20083-7月,进行开题论证,完成课题方案。

1、组建课题组,落实实验人员。课题负责人是张世中校长,成员由业务校长、教导主任、业务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确保课题圆满完成。

2、调查研究,撰写开题论证。

首先,课题组制定了《中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调查问卷,问卷以选择题的形式从“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现状”和“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分别设计8道小题,然后按照分层抽样的方式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中按学业成绩的好、中、差在不同的班级分别抽取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5

2  七年级40名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A

8

11

3

12

11

2

9

10

B

14

20

12

18

20

17

11

16

C

18

9

25

10

9

21

20

14

 

3  八年级40名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A

2

5

0

10

5

0

3

4

B

15

24

13

18

16

15

12

13

C

23

11

27

12

19

25

25

23

 

 

 

附:具体问题:(1)你经常自觉预习吗?

2)课堂上老师给你预习时间吗?

3)在预习中你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4)你碰到难题时和同学交流吗?收获大吗?

5)和同学交流时你积极发言吗?

6)你经常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吗?

7)你经常自觉巩固复习吗?

8)你能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吗?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初中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受调查的学生中80%的人不能根据学习的需要制定学习计划,七年级更突出。

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行为,课堂上难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③超过半数的学生课前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阅读教材,事先熟悉一下课上要讲的知识,能根据学习内容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学生比例不多,能主动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的学生比例不高,说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多数学生还习惯于课上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④面对学生中的问题或遇到困难时,只有30%的学生主动独立思考、自主努力寻找方法解决,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说明学生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还不够强。

⑤调查显示愿意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合作的比例为65%,但教师们为学生提供的合作学习的机会离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增进了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⑥在“与同学讨论、交流一些学习问题”的调查中,选择主动与同学交流的学生比例只有40%,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如果有同学问问题则讨论交流”,显示出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交流不够主动,还是习惯于被动的方式。

⑦对于合作学习的效果,认为效果好的只有38%,更多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或形式的成分较多,这能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实践的现状。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合作学习的实质,更多地表现出形式和花样,有时有人听课才尝试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结果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⑧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仍然偏少。约有30%的学生反映教师经常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约有60%的学生反映只是有时给一点自主学习的时间。

⑨任课教师普遍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和能力,学生的预习意识不太强烈。约有38%-47%的学生反映教师能够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

⑩多数学生不太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安排比较被动。

4 七年级40名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调查结果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A

9

13

19

5

7

16

7

11

B

13

20

13

20

18

21

14

19

C

18

7

8

15

15

3

19

10

 

5 八年级40名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调查结果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A

10

9

13

6

11

7

13

20

B

12

22

15

21

19

21

11

14

C

18

9

12

13

10

12

16

6

附:具体问题

1)预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常用哪一种?

2)课堂上,你最喜欢的学习方法是哪一种?

3)上自习课的时间里,如果没有老师在场你做什么?

4)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常用哪一种?

5)老师安排分组讨论时,你会干什么?

6)你的复习习惯是什么?

7)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

8)平时你们班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哪几种?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初中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成了“合坐”。

②学困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70%的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需要老师加强指导。

④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很难抓住知识的重难点。

⑤学生主动复习、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优化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的意识不强。

⑥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目的不明确,组织不严谨,收获较小。

⑦任课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给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指导得不够具体,训练得不到位。

⑧学生缺乏自主探究能力,只把学习当成任务去完成,没有作为能力去培养。

综合以上调查可以得出:我校七八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创新学习的能力和方法需要教师进行研究和培养。

3.做好实验资料准备,在全体教师中宣传学习。

Ⅱ、实践研究阶段:20087月-20095月。

1、制定方案,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①制定研究方案。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开展,并与课堂教学及日常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课题组成员经过多次修改,从课题的提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管理制度与措施、预期研究成果与经费预算等几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

②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实践研讨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等。

③研究过程采取的主要的措施:

▲共同研讨,确定实验的方法。通过研讨我们明确实验教师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有:学习的理论资料及理论笔记,每个阶段的实验计划,每次教学研讨活动的记录,教学所使用的教案(附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教学反思),每个阶段的实验活动总结材料,阶段性实验报告,各类调查表,质量调研的试卷等。需要收集的实验数据有: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现状与方法方面的调查统计数据,学生各类考试的成绩统计数据,学生心理变化的测验数据等。

▲定期反馈,调整实验的方案。通过落实交流研讨制度和定期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实验方案,制订相应的对策。在实验的起步阶段,有的实验教师反映实验的方案很科学,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程序理解和接受不到位,所以操作效果不太理想。于是,课题组研究决定,先从一些简单的环节入手,逐步加快实验步骤。同时,我们又将实验教师进行了分工,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突破,从而保证了教师集中精力开展专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之后,有的实验教师又反映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影响了实验的深入进展,为此,我们又组织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心理学、如何听评课、如何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如何总结实验的经验等几个方面的专家讲座。

▲听课评课,检验实验的效果。经常邀请市教科所和市教研室的专家以及轵城镇有名望的退离休教师到实验班听课评课,一方面检验实验的实际效果,一方面为实验的深入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听评课活动中,他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分组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课堂小结的能力与意识,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实验教师要加强驾驭课堂技巧、板书设计、精讲点拨、有效评价等方面的基本功等建议都对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调查分析,控制实验的进度。

除了实验教师的反馈与专家、教研室领导与其他教师的建议之外,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一直坚持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阶段测验等手段,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科学评估实验进行的情况,从而指导实验教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保证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实践研讨,研究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构建“自主合作创新学习”学科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确立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五步程序:“积累——预习——赏析——质疑——收获”

①指导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第一环节背诵课内外精彩语段,3-5分钟)

语文积累便于学习、积累语言,便于提高阅读能力,便于提高写作能力。教师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A、积累背诵的内容。古诗文名篇警句,优美的描写,经典的段落,富有哲理的语言,高尚思想闪光之处。

B、检查落实。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背诵的意义,使他们明白只要坚持背诵一两年,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会有长足的进步,美好的前程总能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其次,课堂上教师也要经常有意识的赏析一些名篇名句,用以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另一个目的也是告诉学生要背哪些内容。第三,教师也应有目的在上课时间参与背诵,用以激发学生的背诵的热情。具体做法:a、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组一个组长,每天早读时间,由组长检查。b、每天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当天的背诵情况,由组长汇报本组情况。c、教师要抽查学生背诵情况,每组一人。做到每天督促。这样学生才能坚持长久。持之以恒。d、定时举行一些背诵比赛,用以展示背诵成果。激发学生背诵热情。

②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了解课文。(第二环节初读课文,10-12分钟)

预习的步骤是:

首先:让学生会读课文,并将文章正确流利的朗读下来。

其次:让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新字,在文中做出标记,并学会利用工具书,查阅字词意思。

第三:让学生在读完三遍课文后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什么问题记录在书上,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预习的方法主要有:

Α、问题式预习。对于一篇新课文的学习,教师总是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自己产生学习的疑问,再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而课上只重点交流、讨论和质疑。如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了课题后,产生问题。而课堂只让学生就“这是一扇什么门?”、“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如何打开这扇门?”等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问题,进而完成课文的学习。

Β、兴趣式预习。一篇课文要掌握的很多,要求学生预习的也很多,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在学习中能让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充实的发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鼓励学生“对于本篇课文,你喜欢的地方是哪儿,你最愿意学习哪一个方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进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预习课文。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有的学生对文章的精美语句感兴趣,教师就让学生在课前找出精美的地方,自己品读;找出妙处所在,感情朗读;有的学生对济南雪后的景色感兴趣,教师就让他们去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画一画;而有的学生对济南感兴趣,对老舍和济南的关系感兴趣,教师就让他们查阅资料,了解济南的过去和现状,多了解一些老舍和济南的关系。总之,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教师就让他们在自己兴趣的驱使下去预习。

C、合作式预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激励“创新”,这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正是我校研究的课题。而“合作”和“创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连接课前、课堂、课后的有机的教学过程,因此,在预习时,教师根据课文的情况,有机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式的预习。如学习《花木兰》一文时,教师就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合作小组进行预习。成立翻译小组,要求根据课文的注释,用自己的话口译课文;成立绘画小组,要求就课文内容画出战争场面的画;成立音乐小组,要求学生找出恰当的音乐为课文配乐;成立诗歌小组,要求学生用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学后感,对木兰精神进行礼赞;成立解疑、质疑小组,提出对课文内容疑问;也正是按照这一要求去预习,去准备,课上时而音乐飘飘,时而书声琅琅,时而是声情并茂地赞颂,时而是唇枪舌剑地质问。学生们在合作中完成了一个小组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课堂的氛围,学习的效果更是超乎寻常。

D、分层性预习。根据教材的难易,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在预习课文时,也不应是一个标准,一个要求,而要进行分层性预习。对待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疏通文本就行,如可以布置他们去读通、读熟课文,查阅资料加深课文的理解;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主学习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预习的要求也不同,如学习文言文时,让学生疏通文本,抓重点字词口译课文内容,这应是我们共同的预习要求。

 

下面附一例我校李冬艳老师指导预习的课堂实践及体会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了,况且课堂上还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就显得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那么在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了,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预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中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控制,保持智力活动的恒常性,而且会使人受益终生。

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习,就把课文看了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那么这算不算预习呢?我想,这仅仅是预习的一个步骤,但还不够。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预习呢?怎样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总的来说,预习可以先从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做起。预习就是在看的过程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感到困惑,哪些地方觉得有问题。至于具体的步骤应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具体预习每篇课文时,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这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而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阅读要求是不相同的。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而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要求就不同了,在作这两种文体阅读时就必须线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表现特色。

2、查阅。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句话,“似乎”与“确凿”两个词意思相反,用在一起看似矛盾,而在这里,作者将它们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直线划出来,再打上问号,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你就可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再比如“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行道树》张晓风)这个句子,句中的“堕落”一词如果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就应该通过工具书去理解它的原义及引伸义等,阅读时可结合上下语境进行理解,还不能理解的话上课时就应有所侧重地听老师讲解。

3、思考。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以《最后一课》为例:可以把描写韩麦尔老师的语句、表情、动作、服饰的句子,和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划出来,有的可以打上重点符号,并在书旁注上自己的点评。再如《金黄的大斗笠》一文中的拟人化的描绘语句十分有特色,预习时就可以将其划出来,特别是一些关键的、生动的词语。这样,在自己的赏析下,再经老师课上的点拨,领会就更快了,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应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思考时一定要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如在预习说明文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出作者是抓住事物(事理)的哪个主要特征进行细致说明的,在这说明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的表述中起到个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做笔记。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那么怎么做预习笔记呢?比如预习《社戏》一文,看预习提示及注释时,可把与作者相关的内容按名(作家姓名),时(出生时间),地(出生地点),评(对作家的评价),作(选自哪部作品)归纳出来。

名:鲁迅,原名周树人时:生于1881

地:浙江绍兴市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鲁迅全集》

还可以在本子上设新词栏,重难点等等,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做到了这几点,听课的时候,也就会比较容易地随着老师的串讲,理清楚老师讲课的思路,体会到作者作文的思想感情,并且从中发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哪些解决了,哪些还不明白,通过听课、提问,求得及时解决。

预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到一些问题。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五个重要的环节,即积累、预习、赏析、质疑、收获。五个环节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对预习和复习要有个合理的安排,同学们不能一味预习只求往前赶而忽视了了对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因此,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应科学地安排好预习时间的长短。再者,预习时切忌先入为主,钻牛角尖,偏执地坚持自己预习时的错误理解,而听不进老师的讲解,甚至对老师讲课的精华听而不闻,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

总的来说,学生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就得掌握自学的方法,特别是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更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对智力的开发是十分有益的。

③指导欣赏,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第三环节再读课文,9-13分钟)

A、教学生赏析什么。

能准确地赏析语言,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课程标准》对“阅读”中的语言赏析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那么,如何对所给语言材料进行有效而精辟地赏析呢?其实,语言可供赏析的方面很多,但具体到不同的语言材料,则又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准确把握语言特点,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一般说来,语言可供赏析的方面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a、修辞。初中语文要求了解的常见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恰当地运用这些修辞,可使语言产生鲜明的效果。

b、词语。一篇优秀的文章,无不注重词语的准确运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来看。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特别是叙述类文学作品,宜赏析动词、形容词的准确、生动、形象;而应用性作品,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宜赏析副词或其它修饰、限制语的表意准确、严密。

c、句式。适当运用一些特殊的句式,能使语言增添亮色,表达特殊效果。设问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式,均能增强语言气势。还有双重否定句式可使句子的语意加重,倒装句式使人耳目一新,能起到强调作用……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试看下列例子:“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头尖了。”(陈汉元《从宜宾到重庆》)语言运用“假设+比喻”的句式,恰到好处地把握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重庆的地形和它所以成为重要港口的道理。

d、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情色彩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憎观点,这也是值得赏析的地方。“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语言通过一声叹息,同时运用反语手法,将“聪明”一词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e、语言风格。文章的语言风格往往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有的文章语言追求生动形象,优美感人。但也有的文章语言却质朴简明,通俗易懂,读起来亲切自然,极富生活气息。还有的文章语言幽默诙谐,生动风趣。这也是我们值得赏析的地方。如:“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语言运用“洗洗”“补补”“一水”这种口语化色彩浓厚的词语,表达出战士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珍惜。

f、言外之意。语言的言外之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语言本身含义丰富,充分挖掘,蕴意无穷,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二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表面是一种意思,实际还有另外的意义,在剧本中也称为“潜台词”。如:春江水暧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句含有哲理的名句,它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子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暧”,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g、表现手法。文章在刻画事物时往往借助于一些写作技巧,也称为文章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反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描写、以声写静、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等。此种语言的赏析应与文章整体结合来看。试看下列例子:“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这是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是作者有意使用的一种反衬写法,连羊儿、乌鸦都能回家,而“我”却不能。这样反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h、其它方面。除了上述值得赏析的地方之外,语言值得赏析之处还有许多,如诗歌语言的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文言文语言的骈散结合、言简意丰,还有语言的图画美、音乐美,叠词、衬字的运用……等等。

在准确把握语言特点,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之后,还需要我们运用简明、连贯的论述语言进行赏析。许多同学在进行语言赏析时,往往只指出语言的特点,而不加以分析,这只完成了一半任务。进行语言赏析时,宜采用三步答题法,即“指出语言特点--举例--简要分析例子”。若能准确做到这一点,也就能有效而精辟地赏析语言了。

B、如何赏析文章的美点和亮点。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对79年级的“阅读”中明确提到:“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进行美点赏析,既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又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近几年,各地考试均加大了类似美点赏析的考评力度。由于是开放题型,许多同学认为无从落笔。其实,“美点赏析”也有章可循,有律可依。

a、找准赏析美点.“美点赏析”题最重要的是找准文章的“美点”。不同风格的文章,其“美点”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文章的“美点”从以下方面来找。

形象美。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如小说、诗歌、散文等。叙事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托物言志类散文中的事物形象,无不是作者精心描述的对象。如杰克·伦敦小说《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淘金者,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父亲,透露着对儿子的深情;茅盾散文《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郑愁予诗歌《雨说》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这些作者精心描述的形象,或高大,或亲切,或感人……他们都可以是我们赏析的“美点”。

结构美。一篇好的作品,无不注重结构的紧凑与清晰。记叙类文章往往有线索贯穿,结构按事件要素变化,或按表达方式转换。说明类文章常见的是“总----总”结构,或在此基础上变化的“总--分”或“分--总”结构,或者按逻辑关系布局。议论类文章一般是“引论--本论--结论”式结构。在赏析文章结构时,要注意抓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主旨句、抒情句等重点句子。如刘成章《安塞腰鼓》中,抒情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以自然段的形式反复出现,将每一次对安塞腰鼓的不同描写自然隔开,使得行文流畅,结构清晰。

语言美。几乎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赏析其语言美。可以是词语品析,如说明文和议论文中修饰、限制类词语的准确严密性,描述类文章中动词和形容词的生动形象性。可以是句式品析,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可以是修辞颀赏,如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排比的气势,反复的强调作用等。可以是感情色彩的分析,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的辛辣讽刺,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热情赞美。可以是文章主旨句、哲理句的理解与阐释。甚至还可以是叠音词、拟声词或成语的大量运用,长短句的交叉,骈散句的结合等。

手法美。文学作品往往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因此,文章的表现手法也是可以赏析的“美点”。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设置悬念、对比、侧面烘托、伏笔、前后照应、欲扬先抑、以动写静、虚实结合、讽刺等,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文体美。不同的文章体裁,有其不同的文体美。如记叙文的叙事线索,记叙要素,精彩描写;说明文的抓住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议论文的观点鲜明,论证严密,反驳有力;小说的人物形象丰富,情节引人入胜等。

音画美。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使文章具有音乐美,如林嗣环《口技》;或描绘生动的景象,使文章具有绘画美,如古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有的文章充分利用汉语音韵铿锵而和谐的特点,使文章朗朗上口,易于诵读;或充分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给人视觉冲击,这在散文和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

b、规范答题语言

按要求有步骤的答题。如“任选文中的一处美点进行赏析”,答这类活动空间丰富的赏析题目,一般要采取“三步答题法”,即“指出文章美点--举例--结合例子进行美点分析”。若是题目已经限制“美点”,如“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则要从所限制的“美点”中寻找“美点”,依然采取上述“三步答题法”答题。若是题目对“美点”限制得非常明确,如“举例分析文章所运用的对比”,则应按照“举例--分析”的原则二步答题。

精心组织简洁流畅的语言答题。答“美点赏析”类题目,一定要反复锤炼语言,做到语言精练、流畅,逻辑性强。如语言特色的赏析:“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特别是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如……(举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特点。”“本文语言极富哲理,如……(举例),告诉我们……,使我们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写作手法的赏析:“本文充分运用对比手法,如……(举例),将……和……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的特征。”“本文开篇直接点题,中间一唱三叹,结尾紧扣题旨,首尾呼应,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文体特色的赏析:“本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的说明顺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周密,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特点。”“本文运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语言准确,论证严密,阐明了……的观点,充分体现了议论文的特点。”

④激发和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第四环节师生交流,8-10分钟)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但是学生已习惯了只学不问,任何问题只求一个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语文组在教学实践和教研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a、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b、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c、教给学生质疑的技能

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只有熟读课文,钻研课文,熟读才能多思。为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要让学生了解质疑的范围,如:生字和新词、词语和句子的选用、段落的划分、结构的安排、材料的选择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三是要培养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的技能。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质疑水平。

在课外,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把能否找出问题当作检查学生是否对新课进行预习的标准。对学生在课外预习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先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解答,对解答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写在纸条上,在课上进行集中解答。这样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了质疑的方法,提高了质疑的能力。

d、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

作为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让学生知道能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

通过这种做法,学生的质疑兴趣越来越浓。因此,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⑤学生谈收获,体验学习的乐趣。(第五环节畅谈收获,3-5分钟)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让学生能每节课都要有所得,但是语文课究竟让学生得到什么?仅仅是让孩子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领悟吗?仅仅是让孩子在一个一个问题的思考中探寻吗?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能读懂多少?悟出什么?如果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去读、去看、去品、去回味!缺少系统的总结、自己对知识的梳理,学生总会觉的语文课乱哄哄而无所获。

语文教研组每次组织教研活动关注的不再是教师的问题是否讲清楚,教师的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仪态,教师的板书等,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科学的人生观是否形成,能否禁得起社会的考验等。(我们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谈收获的学习环节就产生了。

一堂课的学习,要用几分钟,让学生回顾一下,我收获了什么?给学生梳理知识,整理课堂的时间。谈收获的形式很多样:可以让学生问自己: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开始注意了什么?我再次发现了什么?我为什么而惊讶?我为什么而兴奋?我为什么而激动?我为什么而悲伤?我今天最希望说的话是什么?说了吗?我今天最想向谁提问?我提问了吗?我今天参与了发言吗?我今天参与了讨论吗?课文的情感怎样感染了我?我又有了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

发言的同学不必拘泥于死的知识,关于情感、认识、态度、价值观、写作等都可以有收获。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大胆说出来。或以日记、感想、随笔等方式记下来。每堂课都有一点,积累多了,自然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2)在理科组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推行“明确目标——指导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巩固——训练强化”的教学模式。

A、提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1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看。

时间:1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

意义: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注意点: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拨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语言具有引导、干练的特点。

③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B、指导学生预习(辅助环节2

操作:课前制作好的投影(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小黑板)让学生看。

时间:约2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怎么预习,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意义: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从而使预习更有效。

②坚持每次预习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预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注意点:预习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预习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预习;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预习,但每次预习前都必须写清楚预习的内容(或范围)。

②明确预习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预习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③明确预习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C、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操作:学生预习、操作,教师巡视。

时间:约58分钟。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预习,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意义: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预习,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②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每个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自行获取知识经验。

注意点:①学生预习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预习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预习。

②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预习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D、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

操作: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②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时间:约58分钟。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预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意义:①学生将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经验(对问题的理解),向全班同学汇报,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

②与他人的学习过程、方法、结果比较,作出调整,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初尝成功的喜悦,巩固自主探究的兴趣。

③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注意点:①要组织好小组交流活动,让每个参与者都有收获。

②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际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③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等。

④教师要巡视,搜集座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小黑板)打出,供评讲时用。

E、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操作:①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

②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

④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时间:约810分钟

目的: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②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了,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注意点: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后还预习不能掌握的地方,即预习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②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预习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③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F、当堂训练

操作:①布置课堂作业。

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

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身强体壮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①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②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注意点: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摸索“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1)在全校开展“自主合作创新”教学研讨活动。各业务组根据本组学科的特点确立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实践和业务研讨。此项活动共分三个阶段:①围绕“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方式开展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活动;②组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③组织“自主合作创新”课比赛活动。

2)实验班主要采取课前、课堂自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和单元自测、定期评价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营造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教学氛围前提下,主要通过自评和他评活动,既注意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又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既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也重视学生德育方面健康成长。每周让学生自己根据前一周的表现给出鉴定,对不合格的个人、小组,可自找差距,别的同学也可提出意见、建议。各小组四人组成一个小集体,互相督促,全班又是一个大集体,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使那些在学习表现上较差的学生通过评比,在他人督促、帮助和自我找差距中不断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3)利用教研时间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教学的说课、讲课、评课的活动,咨询会每月一次形成制度。

4)组织实验教师到兄弟学校考查学习,取得经验。其间学校分别组织全校教师和语文教师到沁阳永威学校和承留二中学习。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导,培训教师。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5)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了解学生能力是否提高,成绩是否提高,教师方法指导是否得当,还存在哪些问题,请专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Ⅲ、实验总结阶段:20096月-200910月。

1、调查测试,对比分析实验前后学习能力的变化。

在实验的后期,为了通过前后比较分析实验的效果,我们仍然对实验班的学生从“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现状”和“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与统计。同时将这些数据与实验前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2、评出优秀课件。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讨中形成的精彩课例制作成课件供全校教师借鉴和推广。

3、撰写研究报告。

在课题实验结束之后,我们首先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分工,收集和整理实验中的各种资料与数据,写出自己的实验总结材料,然后,由课题主持人将这些材料汇总,形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习惯。我们利用下面的问卷对我校七、八年级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习惯调查问卷

1、学期以及每一周的开始,你会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它吗?()

A、有计划并执行B、有计划,不执行C、无计划,听老师的安排

2、你在课前预习的情况是怎么的?()

A、能够认真预习B、为完成老师的作业象征性地预习C、很少预习

3、你上课经常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A、认真思考并主动回答B、认真思考了,但不想站起来回答

C、从来不思考,等着听别人回答

4、课堂上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你是怎样的?()

A、经常参加B、偶尔参加C、没兴趣参加

5、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你会怎么做呢?()

A、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解决B、靠自己思考独立解决

C、抄袭作业

6、在合作中你乐意向小组成员提供帮助吗?()

A非常乐意B一般C不乐意

7、你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为:()

A、积极踊跃B、兴致一般C、冷淡

8、当小组成员指正你的错误时,你能虚心对待、认真反思后并接受吗?()

A、总是B、经常C、偶尔

9、晚修时,你通常会:()

A、先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做作业、预习新课

B、做作业、预习新课、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C、做作业、看课外书

10、对于听课中的问题,你会:()

A、经常问老师或同学,共同研究探讨

B、不敢问老师和同学,自己看书,懂就懂,不懂就算了

C、不问也不看书。

11、当你发现老师讲错或对教材有疑虑时()

A、经常向老师询问或与同学讨论

B、有时向老师询问或与同学讨论C、保持沉默


 

6七年级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习惯养成调查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60%

56%

47%

64%

52%

71%

48%

45%

36%

38%

40%

B

25%

31%

35%

33%

38%

12%

36%

48%

42%

45%

35%

C

15%

13%

18%

3%

10%

17%

16%

7%

12%

17%

25%

 

7八年级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习惯养成调查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65%

56%

49%

45%

32%

51%

52%

55%

48%

37%

48%

B

15%

26%

40%

33%

48%

22%

40%

38%

39%

36%

35%

C

20%

18%

11%

12%

20%

27%

8%

7%

13%

27%

17%

从表6-7可以看出,七八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的“自主合作创新”试验中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如:70%-80%的学生能够制订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或间断执行,56%-60%的学生能够认真预习,60%以上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约有50%-60%的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时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总之学生的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阶段复习的习惯、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等得到培养。从调查中我们还看到由于年龄的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合作学习习惯不如七年级学生。

2、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我们利用下面的问卷对我校七、八年级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的形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形成调查问卷

1、你经常采用哪种预习方式?()

A、借助资料了解本节课重点并努力弄明白

B、全面预习并记下难点问题C、看一遍课本

2、你上课时的思维状况是怎样的?()

A、总是带着疑难问题听讲B、能够紧紧跟着老师走

C、不动脑子思考问题

3、在课堂上,你是怎么做课堂笔记的?()

A、记下教师的板书和强调的重点内容

B、自己认为老师讲的重要时在课本上圈点批注

C、不做笔记,只是默默地记在心里

4、在掌握学习方法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A、有自己的一套方法B、只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C、经常借鉴别人的方法

5、与小组合作前相比,你感觉你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有何变化?()A、学习或做事比以前更有条理

B、不如以前有条理C、没什么变化

6、对于课外书,你的态度是:

A、经常看,尤其是名著。B、很少看,偶尔翻翻报纸杂志

C、基本不看课外书

7、你的听课方法是?

A、只听不记B、一边听,一边把老师要求记的记下来

C、边听边想边记,有疑问的地方在课内或课外与老师、同学讨论

8、你什么时间进行复习?

A、在平时和考试前都不复习B、平时不复习,考试前复习

C、平时和考试前都复习

9、你的复习方法是哪一种?

A、把重点内容看熟练

B、经回忆学过的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问

C、除弄懂平时所学的,学完一个单元就自我整理。

8  七年级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形成调查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9

A

46%

48%

54%

40%

57%

48%

14%

13%

16%

B

35%

34%

34%

48%

20%

38%

35%

59%

40%

C

19%

18%

12%

12%

23%

14%

51%

28%

44%

 

9  八年级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形成调查统计表

 

1

2

3

4

5

6

7

8

9

A

43%

38%

55%

42%

49%

58%

13%

17%

18%

B

29%

46%

34%

45%

20%

26%

45%

49%

36%

C

28%

16%

11%

13%

31%

17%

42%

34%

46%

从表8-9可以看出,七八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的“自主合作创新”试验中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法逐渐形成。80%的学生有正确的听课方法,65%-70%的学生有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70%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把握主动权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五、结论与讨论

(一)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探索与实践“自主合作创新学习”学科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即理科推行“明确目标——指导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巩固——训练强化”六步教学法。语文推行“预习——积累——赏析——质疑——收获”五步教学法。

2、通过课题研究,师生共同总结出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可行性方法。

①预习指导法,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教材、自学教材,课堂上学生就能带着疑问听讲,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②问题学习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丰富表象,或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概括、联想、想象等思维方法训练,逐步养成多疑、多思、好问的思维习惯。

③反思学习法,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价值判断或批判性思考而提出问题,反思具有探究性、自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反思过程是思维方法学习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途径。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师经常尝试反思教学法,教会学生反思过程,即:反省学习过程→评判学习结果→觉察存在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3、实验教师提高了研究意识和科研能力。实验教师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对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而且还增强了反思的意识,提高了调查能力、研讨能力、总结能力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问题与讨论

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也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1、如何解决初中生课程学习内容容量较大与自主学习速度之间的矛盾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索。因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程序需要教师很充分地备课,很强的教学基本功,特别是对教师课堂的调控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提高的,而是需要长期训练,逐步提高。

2、如何解决中小学的衔接问题,让七年级学生在较短时间适应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式。

3、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更科学合理的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热情。评价方式最能左右行为方式,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直接指导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所以要使评价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需要各方面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作为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两年多来,虽然课题组老师勤奋学习教育理论,扎实开展课题实验,但是限于我们的学识、水平等多种因素,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改进提高。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周玉仁.《课堂教学艺术集萃》[J]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  

2、谌业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w]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3、《有效教学的标准》[w]《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

4、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美国][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

5、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出版:新华出版社

6、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陈旭东.《新课程,新理念》[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朱白羽杜纯梓.《帮助学习者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北京:中国远程教育,20048

9、李伟胜.《试探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J]山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10、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

1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12、叶平.《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创新教育,200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